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知行为疗法是传统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对付恐怖症常用的方法[1].传统的治疗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逐一对不适应行为和不合理观念进行矫正.从治疗思想上来说,行为和认知治疗把来访者当作没有主动性的"错误实践者",每一个问题都需要"教导"才能改变[2].现实的咨询中,来访者往往是带着急需解决的问题来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1例关于毕业焦虑的心理咨询案例,求助者为1名大四学生。咨询师在做出诊断后,双方经协商明确了咨询目标,并制定出合适的咨询方案。咨询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经过数次的咨询和评估,最终使求助者的毕业焦虑情绪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3.
傅祎 《校园心理》2011,9(5):353-356
<正>本文介绍了1例关于毕业焦虑的心理咨询案例,求助者为1名大四学生。咨询师在做出诊断后,双方经协商明确了咨询目标,并制定出合适的咨询方案。咨询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经过数次的咨询和评估,最终使求助者的毕业焦虑情绪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4.
本案例以一位人际交往焦虑的高中生为切入点,主要运用认知行为疗法,使其改变完美主义认知倾向,建立自信,并重新回到了学校,经过6次治疗,该求助者改变了认知和行为模式,自信心提高,能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1一般资料求助者,女,16岁,高一学生。身高155cm,身体健康,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相似文献   

5.
本案例以某高二学生的考试焦虑为切入点,主要运用合理情绪疗法,使其消除了不合理信念,缓解了焦虑症状。经过5次治疗,该求助者改变了认知模式,恢复了正常学习。  相似文献   

6.
<正>本案例以某高二学生的考试焦虑为切入点,主要运用合理情绪疗法,使其消除了不合理信念,缓解了焦虑症状。经过5次治疗,该求助者改变了认知模式,恢复了正常学习。1一般资料求助者,女,18岁,高二学生。身高1.60m,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史。经详细询问,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  相似文献   

7.
来访者由于成长的家庭环境导致她形成了内向、自卑、谨小慎微的性格。后因和男友分手,来访者的情绪一直有怨恨,长期无法稳定,乃至波及到工作和情感之外的生活,苦恼无法自解,因此前来咨询。本次治疗采用贝克的认知模型解释和分析患者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把改变认知作为治疗的关键点。以认知疗法为主,辅助以行为疗法如放松训练等,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社交焦虑团体治疗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目的:对社交焦虑的大学生进行认知与行为疗法的团体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选取社交焦虑的大学生22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约16人小时团体的认知与行为疗法的治疗。用SAD、IAS、EPQ、ATQ,SCL-90五个量表,结合临床评估与自我报告等对干预疗效全面评估。结果:两组被试干预后在社交焦虑的主要感受、回避行为、自评症状,认知以及人格的N与E维度都有明显的改善。认知疗法对于改善被试的消极自动思维稍优于行为疗法,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两组效果改善在所有指标上都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认知疗法与行为疗法都能有效地改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由于两组都采用团体治疗的方式、治疗师相同以及共存认知与行为因素,故两种方法疗效差异不显著。采用团体的方式干预社交焦虑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韩稳 《校园心理》2011,9(1):65-67
<正>本案例以一位人际交往焦虑的高中生为切入点,主要运用认知行为疗法,使其改变完美主义认知倾向,建立自信,并重新回到了学校,经过6次治疗,该求助者改变了认知和行为模式,自信心提高,能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1一般资料求助者,女,16岁,高一学生。身高155cm,身体健康,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相似文献   

10.
本案例以某大三学生的社交障碍为切入点,通过运用系统脱敏疗法,使其消除了社交恐怖心理,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求助者,女,23岁,某大学大三学生。求助者衣着整洁朴素,年貌相符,身材纤瘦。进入咨询室时步态正常,但神情低落,紧张焦虑。就坐后不敢正视咨询师,比较拘谨,目光中有些疑惑。但接触合作,对答切题,能描述自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赵辉 《校园心理》2010,8(1):71-72
<正>本案例以某大三学生的社交障碍为切入点,通过运用系统脱敏疗法,使其消除了社交恐怖心理,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求助者,女,23岁,某大学大三学生。求助者衣着整洁朴素,年貌相符,身材纤瘦。进入咨询室时步态正常,但神情低落,紧张焦虑。就坐后不敢正视咨询师,比较拘谨,目光中有些疑惑。但接触合作,对答切题,能描述自己的问题,自知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集体心理治疗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3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集体心理治疗首都经贸大学心理咨询室杨眉笔者在复习文献以及自己的实践研究中发现,社交焦虑的发生与认知障碍、不适应行为及不恰当的情绪表达有关[1-13]。因此,与之相对应的治疗策略也应从以上三方面入手,为此,笔者在对有社交焦虑的学生进行认...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对1例由中考焦虑引起的一般心理问题的中学生进行咨询的案例报告,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主要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其进行帮助。经过5次咨询治疗,效果明显。1一般资料金铭(化名),男,15岁,初三学生。身高1.67m,体质量62kg,体态正常,无重大疾病史。金铭为家中长子,还有一妹妹,其父为铁路工人,母亲无正式职业,家庭经济状况一般。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了一例主要运用认知行为疗法使求助者神经衰弱症状基本消失,能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心理咨询案例。  相似文献   

15.
卢莉丽 《校园心理》2009,7(4):285-287
<正>本文报告了一例主要运用认知行为疗法使求助者神经衰弱症状基本消失,能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心理咨询案例。  相似文献   

16.
本个案来访者为一名高职大三即将参加实习的女生,由于不能积极面对实习、就业等压力,存在诸多“我什么都做不好”“我是无用的”等负性思维,进而产生严重的焦虑和抑郁情绪。通过采用认知行为疗法,逐步改善来访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增强自我认识,促进其自我成长和人格完善。由于来访者求助动机强,合作性好,经过7次咨询,来访者的情绪问题得到缓解,自我认识进一步提升,最终找到了理想的实习单位,能积极地面对毕业及就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低社交焦虑大学生对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及其加工机制/内在机制.方法:使用简明版惧怕否定评价量表筛选出15名高社交焦虑、16名低社交焦虑大学生被试.采用2(被试类型:高、低社交焦虑)x5(情绪面孔对类型:高兴—平静、愤怒—平静、厌恶—平静、愤怒—高兴、厌恶—高兴)x2(探测刺激呈现位置:一致、不一致)混合实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治疗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1000名大学生,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进行测试,筛取量表分≥9分(人际交往存在一般困扰者)223人。根据自愿原则,选取人际困扰的大学生30名,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人:实验组采用团体认知治疗进行干预,每周1次,共8周;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两组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交往焦虑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测定,比较实验组、对照组在干预前后量表得分的差异。结果心理辅导组:交往焦虑得分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2.97,P<0.05)。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总分在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3.09,P<0.05),其因子分:回避因子分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2.61,P<0.05),苦恼因子分在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2.56,P<0.05)。对照组:交往焦虑得分前后测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13,P>0.05)。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总分前后测验无显著性差异(t=0.85,P>0.05),其回避因子分前后测验无显著性差异(t=1.09,P>0.05),苦恼因子分前后测验无显著性差异(t=0.45,P>0.05)。结论团体认知治疗能有效改善被试的社交焦虑情绪,减少社交回避行为,改善社交苦恼症状,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9.
1例大学一年级学生因学业问题导致了焦虑和情绪低落,咨询师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来访者改变认知,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通过咨询,来访者相关心理问题得到缓解,基本上达到了咨询效果,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1岁,大一学生,未婚,性格较为外向。来自农村家庭,家庭经济情况一般,家中有一个哥哥。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尝试在团体辅导中通过提高大学生的社交效能感改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方法对西南大学10名大学生进行了为期8周的社交效能感团体辅导,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使用交往焦虑量表(I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交效能感量表在辅导前后分别进行测定。结果团体辅导后,社交效能感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有显著提高;交往焦虑得分明显降低、差异迭到极其显著水平;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有显著差异。结论提高大学生的社交效能感的团体辅导可以有效的改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进而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