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足的病因病机近年来中医对糖尿病足的研究比较活跃。有人认为该病是因消渴病日久,阴损气耗而致气阴两伤,阴阳俱虚,脏腑功能失调,进而气血运行受阻,致气机阻滞,湿浊内停,痰浊瘀血痹脉络。其中病久肝肾阳虚,痰浊瘀血痹阻四肢脉络是主要病机。有人认为患者普遍存在瘀血阻滞,脉络痹阻,又因外感邪毒,局部热毒蕴结而发病,其中气虚血瘀、瘀血阻滞、脉络痹阻尤为关键。有人认为本病属于虚标实之证,以气阴两虚为本,瘀血、热毒为标,以气虚血瘀、阳气不达为病机关键。总之,各家一致认为其病机关键是气阴两虚,痰浊,瘀血痹阻脉络。中医药治疗(1)综…  相似文献   

2.
从痰瘀论治消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其病因病机偏重于燥热偏盛,阴津亏耗;一般认为以阴盛为本,燥热为标,两者往往互为因果,燥热越盛则阴津越虚,阴津虚则燥热越盛.病变的脏腑主要在于肺、胃、肾.临床可见口渴喜饮、小便频数、浑浊而甜,消谷善饥、大便干结、疲乏消瘦.消渴病迁延日久,气阴两伤,痰浊瘀血痹阻脉络,可导致其他脏腑的多种病变.若目络瘀阻,血不循经或精不上承于目,则视物模糊、眼底出血,甚至目盲失明;若痰浊瘀血痹阻四肢脉络,则肢体麻痛,甚至肢端坏疽;若皮肤失养,脉络郁阻,兼感受风湿毒邪,则可出现皮肤瘙痒、溃疡等多种病变.治法为化痰活血,逐瘀通络,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药用黄连、竹茹、胆南星、枳实等.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血管病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祝谌予教授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经验和林兰教授对糖尿病血管病变与中医"血瘀"关系的论述进行归纳、总结.方法: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病因病机、防治原则、遣方用药等详尽论述.结果:本病病机为气阴两虚,痰浊不化,痰浊瘀血互结于脉络(血管)壁,而致脉络(血管)闭阻.结论:益气养阴、化痰散结、活血化瘀为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4.
山楂在高脂血症中的临床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脂血症是指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者.中医古籍对本病没有明确记载,但是有相似症状的描述,如《丹溪心法》"肥人多痰湿".《景岳全书》曰:"脂者,血清而气滑大,故不能大,虽肥盛皆别于众人,而脂者之气似不及膏,肉也."故本病属于中医"痰浊"、"痰瘀"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是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造成运化输布失调,机体气机阻滞,瘀血痰浊痹阻脉络引起.治疗重在化痰降浊,燥湿散瘀.  相似文献   

5.
基于长期临床实践,总结了支气管扩张症基本病机为痰瘀毒痹积损,正虚邪实间杂并相互影响。正虚为肺气虚、脾气虚、气阴两虚等,日久不复而又生痰、瘀;邪实为痰热、痰浊、瘀血,日久累积酿毒、痹阻肺气,复伤肺之形气。常见证候为实证类(痰热壅肺证、痰浊阻肺证)、正虚邪恋类(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兼证类(血瘀证)三证类六证候,急性加重期则以实证类为主而常兼虚证,缓解期则为正虚邪恋而常兼实证。  相似文献   

6.
膝骨性关节炎(KOA)与中医传统"膝痹"有相似之处。膝痹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本文通过对中医文献深入研究,结合历代医家对膝痹认识及治疗经验,得出如下结论:中医认为KOA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以肝肾亏虚为本,以瘀血痰浊痹阻、筋骨脉络结聚,造成筋络瘀滞为标。肝肾亏虚是发病基础,筋络瘀滞是病机关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愈加常见,其患病率逐渐增加,是临床上常见的合并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多由五脏虚弱、饮食失宜、七情内伤、劳欲不节所致,其主要病机是气阴两虚,痰浊瘀阻。该病的病位主要在心、脾,与肺、肝、肾等相关。常分为气阴两虚,燥热内盛;气阴两虚,瘀血阻滞;脾胃虚弱,痰瘀阻痹;阳气不足,寒凝血瘀等证型。该文就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病因病机、证候分析及辨证论治展开探讨,希望对临床上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李满静  周萍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0):896-897
冠心病(CHD)心绞痛属于祖国医学“胸痹心痛”范畴,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也是心内科的疑难病证。目前尚无令人满意的疗法。近年来,中医对本病的认识不断深入提高,在缓解症状,改善心脏循环和治疗其并发症方面都取得较好的疗效。1祖国医学对本病的病机认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舌苔脉象,大多数医家认为胸痹心痛可分为以下几种证型:心气虚损、心阳不振、心阴不足、痰浊痹阻、心血淤滞、寒凝气滞型等[1],或兼而有之。李济仁[2]认为本病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为心脾肾亏损,标为瘀血痰浊,分为心脾阳虚、气滞痰阻和心肾阴虚、血淤阻络…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有无法治愈和高截肢率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中医药治疗作为一种治疗糖尿病足的有效手段,在减轻病证和避免复发方面具有突出的疗效。糖尿病足的中医病因为消渴与脱疽,病机为气阴两虚及热毒寒凝,根据其病因病机可将临床糖尿病足患者分为气阴亏虚型、瘀血阻络型、寒湿阻滞型和热毒炽盛型4种类型。目前中医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主要包括中医药内治、中医药外治和综合疗法,其中外治法包括熏洗疗法、足浴疗法、针灸疗法和穴位注射疗法。该文综述了糖尿病足的病因病机以及近十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情况,以期为今后糖尿病足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承杨继荪先生理论及笔者多年临证经验,思探消渴成病传变之机。[方法] 钻研经典,结合多年经验,分析从医经验及病案以认识消渴全程发展之病因病机,阐述瘅症发展为消渴进而生变证的病机转播,分析经典方对证及功用并附案举证。[结果]消渴病程冗长,转进繁杂。土壅为先,方以解郁,气郁为六郁之首,施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郁久生火,应以清热,阳明胃热最亢进葛根芩连汤。久贻耗精,以对补益,分论虚实阴阳以填亏。湿浊痰瘀,变证终成,四因累久皆损脉络,化湿利浊清痰解瘀应贯穿消渴始末。治消不应拘燥热阴虚,诸因皆能成消,应重清痰化瘀。所举案例为痰热结瘀所致脾瘅消渴,治以黄连温胆汤分消湿热,流通中焦,苦温并奏,另佐郁金破血理气通经,终获良效。[结论]消渴善变,治消当阻其传变。未病先防,卸化肥甘以避免成消;既病防变,阻遏痰瘀以拒生变证;瘥后防复,消解变证防患复生。  相似文献   

11.
消渴郁证属气血津液类疾病,可归为络病范畴。络为聚血之所,渗灌注而运气血,故脉络通畅充盈、络道无阻是维持其正常功能的前提,若脉络瘀阻、气血津液不和,则病症丛生,致消致郁。本文基于络病理论探析消渴郁证的病因病机及临床治则用药,认为消渴郁证的病因病机为气机郁滞、气阴两虚、痰热毒瘀而致脉络瘀阻,久而产生痰、瘀、毒等病理产物,最终致消渴郁证,遂以行气解郁、补气养阴、清热解毒为基础,加以活血通络为总则,在此基础上合理选择临床用药,疗效颇好。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并发血管神经病变的机理与防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两大方面对糖尿病并发血管、神经病变进行探讨。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并发血管、神经病变主要与高血糖症、脂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及血清过氧化脂质等因素有关。中国传统医学认为糖尿病血管、神经并发症的基本病理是脏腑功能失调,引起气血运行受阻,从而出现气机阻滞,湿浊内停,痰浊瘀血痹阻脉络等现象。治疗宜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3.
朴春丽教授指出:“毒损肾络”是在传统的中医消渴病理论基础上,结合现代中西医学最新理论,针对,临床治疗中的难点和重点而提出的。糖尿病肾病中医病机为肾元亏虚,毒损肾络,病性本虚标实、气阴亏虚为本;痰湿、浊毒、瘀血等为标实之证。早期表现为气阴两虚,逐渐肾体虚损劳伤,肾用失司,气血俱伤,脉络瘀阻,湿浊瘀血内蕴化毒;毒邪是主要矛盾,贯穿消渴肾病始终。临床常以解毒通络保肾及解毒通络调肝法为主,辨证施治并佐以辛味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足(diabeticfoot,DF),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中医认为属于“脱疽”或“筋疽”的范畴。其中主要由于消渴日久,气阴两虚,脉络瘀阻,而导致肢端干黑骨脱,剧痛难忍者为“脱疽”;若湿热毒盛而导致肢端肉腐、筋烂、肿胀者为“筋疽”。  相似文献   

15.
脾为脏腑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运化功能损伤,影响气血的生成,从而导致肺、胃、肾功能失调,发为消渴。消渴日久耗伤脾气,影响气血运行,气虚痰凝,痰凝气滞,气滞血瘀,从而脏腑失润,脉络痹阻,变证由此而生。由此可见,消渴的病机以脾失健运为关键,以气阴两虚贯穿始终,以内热、痰湿、血瘀为标,且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侧重。因此,消渴的防治应从脾着手,健运脾胃,消渴乃治。  相似文献   

16.
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为糖尿病患者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比普通人群高2~4倍[1],其病死率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高达50%[2]。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临床表现比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严重而且隐蔽,又因其病理改变较非糖尿病冠心病广泛而严重,故常规药物治疗疗效较差。糖尿病合并冠心病适合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者较少、难度较大而术后再狭窄率较高[3]。中医认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属“消渴”病及“胸痹”范畴,其在防治消渴病和胸痹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就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1 病因病机   中医对糖尿病(消渴病)的病因认识,可上溯到《内经》。历代医家多从七情、饮食、劳倦、房劳、外感等方面认识糖尿病的病因。关于消渴病的病机,历代医家不断深化。自秦汉时期《内经》提出病理性质是阳明热结后,历代多有阐发,其中清代叶天士在其《临证指南医案》中将此病基本病机归纳为“阴虚燥热”,对后世影响很大,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对糖尿病的病理机制又有了新的认识,认为:阴虚是糖尿病发生的关键,气虚是糖尿病迁延不愈的症结,血瘀是糖尿病合并症的主要原因,阴阳两虚是糖尿病发展的趋势,湿热阻滞是糖尿病病程中的变证[4]。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病机,主要责之于气虚、阴亏、血瘀,而以血瘀为主。循此病因病机演变规律,认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因病机主要为消渴病日久则阴伤及气,气阴皆虚,气虚则行血无力,阴虚则虚火灼津为痰。若气阴不断耗伤而损及于心,使得心脏气阴亦耗伤。心体受损,心用失常,于是致瘀血、痰浊等实邪痹阻于心脉则胸痹心痛发生。此认识不仅丰富了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辨证,亦拓宽了人们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途径。益气养阴活血法成为目前防治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患者寿命的延长·本病的发病率也明显提高。现将近几年来中医药对该病的临床研究情况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本病的基本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其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时氏[1]认为:本虚为气阴两虚.可向脾肾阳虚、肝肾阴虚、阴阳两虚转化.标实为挟瘀血、水湿、浊毒等;居氏[2]例认为本病的病机为肾虚挟瘀或脾肾阳虚挟瘀,或肝肾阳虚挟瘀;高氏’‘’认为以阻虚为本,日久阴损耗气.阴报政阳·可见气阴两虚,气虚血瘀贯穿本病始终;王氏*‘认为本病早期多后气阴两虚,久则脾肾两虚…  相似文献   

18.
三焦是包罗联系脏腑的膜系,内联脏腑微膜、外联肌肤筋骨关节,上下连接五脏六腑,为膜性四通管道,完成气机气化,促进水液运行,化生护卫精微。类风湿关节炎继发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病机为正气亏虚、三焦不利、痰瘀互结痹阻关节及肺微膜。初病感受风、寒、湿等外邪,蕴于筋骨关节,迁延日久化生痰浊瘀血,痹阻关节且内舍三焦膜性管道,流窜停滞肺微膜,发为肺间质纤维化。三焦“四通膜性管道”是关节痰瘀流窜肺脏的通路,三焦不利则加重痰浊瘀血停滞。临床治疗以“通、化、调”为原则疏利三焦,即选择理气活血祛风之通药、补肺温肾化气之化药,以调理脏腑状态,畅通三焦膜性管道,消散痹阻肺微膜之痰瘀浊邪。  相似文献   

19.
胸痹一病临床常见,其关键病机常责之于痰浊瘀血痹阻心脉,治法多用豁痰化瘀通脉之法。刘强教授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痰瘀互阻病机,认为痰挟瘀血,遂成窠囊有形之邪,重视窠囊伏脉、“生长则易,剥落则难”的特点;治疗上强调“结者散之”,并自拟“活血消窠散”,临床疗效显著。笔者通过总结刘强教授从窠囊论治胸痹的临床经验, 希望为临床上中医治疗胸痹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岳新 《中外医疗》2010,29(26):122-123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中医学将其归属于消渴并发"脱瘟"、"脉痹"范畴,是因消渴日久,脏腑表弱,气血不足,导致瘀血、湿热、痰饮、热毒等邪内生,痹阻肢体脉络,气血不畅,筋脉失养,发为麻木冷痛.若复感热毒、湿热之邪或瘀郁化热,可致筋烂肉腐,致伤致残,甚为险恶.辨证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脾、肾、气血虚损,标实为瘀血、湿热、痰饮、热毒为患.临床多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以扶正祛邪为治则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