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凉自在法     
唐代白居易有《苦热·题恒寂师禅室》一诗:“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排师不出房。可是排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恒寂禅师能达到酷暑不侵,妙在“恒寂”,这是佛门心法。《清凉自在法》应从以下十方面修,身心并重,止观双运,佛道同参。(1)观莲出水:静坐,观想自己坐在旭日初升时带露含香的莲花上。《2)观五蕴空:静坐,思维谛观身体的“地火水风”四大本体是“空”,在因缘聚合时显“有”;身心的“受、想、行、识、色”五蕴,从感觉、知觉、到物质形体,本体亦“空”,在因缘聚合时生“有”。当修到“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  相似文献   

2.
SeasonsMustBeKnowninAdjustmentofDietandSleep佛教对于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中医学所产生的影响极为深远,著名医家张仲景的(金匾玉函经》、陶弘景的(时后百一方)、孙思逸的《于金方)都明显烙有佛教思想的印迹。佛教为了更好地坐诵修行,对生活起居、防病祛疾亦有严格的戒律。就致病因素而言,佛教有内外因缘之分,其内因缘是饮食不节,卧起无常,这与中医学的内外因病机说极为一致。调食以安身佛家谓饮食为“资身进道”,非视觉、味觉等感官所享受,只是人体赖以生存,进而修身养性的手段而已。“身安则道隆”说的就是此理。1.饮食有…  相似文献   

3.
顾恪波  王蓓蓓 《北京中医药》2008,27(12):955-956,973
肺癌是指原发于肺、气管及支气管的恶性肿瘤。其虽非正常人体所应有,但亦非外来之物,是人体正常组织发生变异而异常增生的结果,换句中医的话来讲,即肿瘤亦是人体气血滋养而成的事物。是故肺癌的成因主要应归于“内因”,或者说内在变化,可简单归纳为一句话.即“外因是变化的依据,内因是变化的根本”,  相似文献   

4.
顾恪波  王蓓蓓 《北京中医》2008,(12):955-956
肺癌是指原发于肺、气管及支气管的恶性肿瘤。其虽非正常人体所应有,但亦非外来之物,是人体正常组织发生变异而异常增生的结果,换句中医的话来讲,即肿瘤亦是人体气血滋养而成的事物。是故肺癌的成因主要应归于“内因”,或者说内在变化,可简单归纳为一句话.即“外因是变化的依据,内因是变化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中国著名的医药学家孙思邈所生活的隋唐时代,正是佛学东渐以来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从医学理论到医疗技术,无不反映出佛教的渗透,信佛的医家也以此时期为最多”。[1」作为这一时期的名医大儒,孙思邈与佛教界的因缘亦有史籍记载可征。如《旧唐书·孙思邈传》称其“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新唐书·艺文志》释氏类收有题署孙思邈所撰佛学书目数种;〈耀州志〉载“太白、终南、峨嵋、五台,皆真人隐居处”,《峨嵋山志》谓“后牛心寺,宋继业三藏开建,一名卧云寺,一名延福寺,即孙真人修真处”;其长居佛门…  相似文献   

6.
岐黄因缘话扶桑314500浙江省桐乡县县志办公室徐树民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两国间远在古代就交通往来。《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徐市或作徐福。这一庞大的队伍带有百工技艺、医药人员,相传抵达日本九州,定居未...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春眠不觉晓”,每到春暖花开之时,必有不少人变得无精打采、晕晕乎乎、工作效率不高、嗜睡,即所谓“春困”。冬季过去,春天来临,由于气温变化等原因,人体也会感到疲乏。“春困”不是病。它是人体生理机能随自然季节变化和气温高低的转换而发生相应调节的一种短暂生理现象,是冬去春来之时,大脑的血流量发生改变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疼痛是临床许多疾病的症状和病理生理变化的体征。祖国医学认为疼痛属“痹证”范畴,“痹”即不通,不通则痛。  相似文献   

9.
所谓“脏气”,即五脏之气,五脏,这里当指五脏系统;法,取法,效法之义;时,即时令、时辰。“脏气法时”即指五脏系统功能与自然界阴阳消长同步变化。“脏气法时”是人类在自然因素的长期影响下,逐步适应自然的结果,这一规律普遍地存在于人体脏腑的生理活动与病理变化中。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第387条云:“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对条中“消息”一词的注释,高等医药院校《伤寒论讲义》(五版)从方有执之训而释为“斟酌”之意。笔者认为当释为“散释”、“解表”,才与经文意旨相符。兹述于次。“消息”一词是由意义相反的两个动词并列组成的,其本意为一消一长,互相更替,即变化之意。如《易经·丰》云:“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又《庄子·秋水》曰:“年不可举,时不可止,消息盈虚,终则有始。”此处之“消息”即变化之意。“消息”词义可引申…  相似文献   

11.
蒙医千百年来以治本著名于世,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一个好的医生在诊治疾病时必须掌握好诊治十要素,否则达不到辨证施治、标本兼治的目的。掌握好诊治十要素才能根据疾病的性质、病程、病势合理、准确使用各种治疗方法,而且对疾病的变化有积极的反应,随时调整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法,从而达到根治疾病的目的。何为诊治十要素,对此一种蒙文版《四部医典》记载“必须通过内因、外缘、部位、时间、本质、年龄、住址、昼夜、习惯饮食、尿液等十项要素无误认清疾病的性质”〔1〕,另一种蒙文版《四部医典》中指出“要通过内因、外缘、住址、时间、本质、年龄、发病部位、昼夜、习惯饮食、尿液等十方面辨别寒热症象”〔2〕,一种汉文版《四部医典》中记载“必须通过因缘、境域、时刻、自性、年龄、住址、昼夜、摄食、习惯、尿液等十方面正确认识寒热症象”〔3〕。另一种汉文版《四部医典》中指出“因缘、境时、自性与年龄、住所、昼夜、摄食、习俗、水(尿),依据上述十方面无误识”〔4〕,著名蒙医学家伊喜巴拉珠尔的《四部甘露》中记载“比较研究发病因缘、住地、发病季节、患者年龄、患者本性、病变部位、发病时间、饮食、生活习惯、尿液等,辨别疾病性质的疑虑”〔5〕,蒙文版《蒙医药选编》中记载...  相似文献   

12.
夏季来临,在此时说“冷”,确实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但本文中所要讲的“冷”却正当时,因为这个“冷”不是温度高低变化冷热的“冷”,而是中医病症中的“冷”,即“冷症”。  相似文献   

13.
“整体恒动观”是中医学的一大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整体”,即完整地、全面地、联系地观察事物,分析处理问题。所谓“恒动”,即不断运动,对待一切事物都必须从动态的、变化的角度来认识。中医学认为:天地之四时、六气,人体之五脏、六腑以及万事万物,既是一个完整统一、相互联系、息息相关的整体,又无时不在运动变化和相互影响之中。中医学的“整体恒动观一,主要体现在:天地一体、人与天地相应,五脏一体、人与社会相应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天行健,生命在于运动。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不通则痛。得气者昌,失神者亡。生命机体“氧”代谢状态,是疾病由亚健康状态到疾病状态的转化。重视“气”即对于“缺氧”状态的预防和治疗,是医学科研的重要课题。机体能量代谢,内分泌紊乱,血气、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和生命介质平衡状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华民族就已形成了一套“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现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人类生态理论体系,包括道理(即自然规律,如天文、地理、水文、气象等)、情理(即社会行为的准则,如伦理、法制等)、事理(即对人类活动的合理规划管理,如政事、农事、军事、家事等),其中突出的是和谐原理。《周易》强调和谐,认为天地万物乃至人体的一切变化,不离开阴阳刚柔的对立统一。粮传》有“一阴一阳之谓道’、“刚柔相推变化生矣”,宇宙万物没有独阴或独阳,总是阴阳相辅相成,矛盾对立而又和谐统一。《易传》说“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  相似文献   

16.
失眠与营卫失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失眠,又称不寐,临床上多从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心肾不交、心脾两虚等方面来辨证论治,但对于某些患者,依此法治疗,却收效甚微。笔者认为,对于失眠的病机我们还应从睡眠的基本机制上来探求。《内经》认为睡眠,即“寐”,“寐”与“寤”是人体顺应自然界昼夜变化的一...  相似文献   

17.
"以时测脏"理论的分析和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总结前人和自身对中医脏象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时测脏”,即指在中医“天人相应”观指导下,根据中医五脏与“时”(即天气、自然之气,时令、时辰等)相通应的特点,观察特定时相下机体的整体功能变化,从而推测归纳中医五脏实质的脏象研究思路。这种将“时”与“脏”相结合研究脏象实质的思路,为研究人体五脏功能实质开辟了一条值得探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所谓“七窍”,主要是指面部的七个孔窍,即眼二、耳二、鼻、口、舌。五脏的精气分别通达于七窍,所以五脏有病,往往能从七窍的变化中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9.
“调整阴阳,以平为期”内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临床角度出发,对“调整阴阳,以平为期”(以下简称“调平疗法”)的合理内涵进行初步的探讨。1理论基础阴阳学说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和理论工具与医学相结合,有效地指导着医疗实践。认识到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阴阳的偏盛偏衰,即“阴阳失调”,也就是机...  相似文献   

20.
文云星 《中医药学刊》2005,23(8):1467-1467
阴阳学说认为,任何事物都有既对立(即相互制约、相互排斥)又统一(即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阴阳两个方面,阴阳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变化、生长、消亡的根本原因。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过程,就是人体阴阳两方面对立统一关系协调的体现,即所谓“阴阳平衡”;疾病就是整体或某一脏、腑的阴阳对立统一关系不相协调的表现。即所谓“阴阳失调”;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实质是一种相反相成的关系。临床上用性味功能相反的药物配伍常获相得益彰的治病功效,即是相反相成原理的应用及其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