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卓平辉  杨钊  熊英 《西部医学》2012,24(5):910-911,913
目的观察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8月~2011年6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0例NRDS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及血气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60例患儿中,54例患儿CPAP治疗呼吸困难及低氧血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分析pH、PaCO2、PaO2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例CPAP治疗无效转为肺表面物质活性+机械通气。结论早期运用NCPAP可有效的治疗新生儿NRDS,并可减少患儿对机械通气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王美燕  谷强  杨红 《农垦医学》2010,32(3):229-231
目的:探讨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08年3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0例NRDS患儿,采用NCPAP治疗,根据患儿病情及监测经皮氧饱和度SPO2情况判断临床疗效。结果:与上机前相比,上机后SPO2明显升高,达90%以上,1~2小时后血气分析PaO2≥60mmHg,SPO2≥90%,经NCPAP治疗数天,最终撤机。CPAP治疗成功者16例(80%)。结论:NCPAP治疗NRDS疗效良好,能有效改善呼吸窘迫症状,阻止病情进展,降低了以后应用呼吸机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王丽  高琳  钟艳玲 《海南医学》2011,22(24):40-42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方法和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12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行NCPAP治疗。实验组60例,在NCPAP治疗的基础联合PS治疗。治疗后随访10—15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和PaO2(mmHg)、PCO2(mmHg)、pH值等血气变化。结果随访期间两组内相比,治疗后患者的血气分析均优于治疗前(P〈0.05);两组间相比,治疗72h后实验组患者的PaO2为(85.7±10.3)mmHg,PCO2为(40.8圭7.6)mmHg,pH为(7.38±0.06),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相比,实验组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行PS联合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显著增强疗效,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32例,分析应用前后的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29例经过治疗明显好转,血气PaO2明显提高(P<0.01),PaCO2显著下降(P<0.05)。结论: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路 《当代医学》2009,15(13):50-52
目的比较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NCPAP)通气和头罩或鼻导管给氧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36例胎龄为32~37周、呼吸衰竭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16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NCDAP治疗,对照组给予鼻导管吸氧,对两组患儿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0.5~6h,血PaO2及SaO2升高,血PaCO2下降;对照组病例给氧6h后PaO2、PaCO2改善仍不明显。治疗组显效率(85.0%)高于对照组(56.3%),有显著性差异(P〈0.01)。应用NCPAP期间无明显并发症。结论NCPAP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有良好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NCPAP治疗。对照组41例,仅给予常规抗炎、吸氧、液体疗法等基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血气指标变化、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应用等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动脉血气pH值、PaCO2、PaO2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在降低PaCO2和提高PaO2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住院时间缩短,机械通气几率降低。结论NCPAP治疗NRDS能更有效地降低PaCO2、提高PaO2,减少有创机械通气的几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型鼻塞式CPAP(N—CPAP)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NID)及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对新生儿科住院的16例HMD和2f1例不同原因引起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使用新型鼻塞式CPAP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气指标和胸片改善情况。结果36例患儿中有效33例,有效率91.7%,3例无效,无效病例均为Ⅳ级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后改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33例治疗有效的患儿治疗后4h、12h、24hpH、PaO2、SaO2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PaCO2治疗后4h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12h、24h后与治疗前比较PaCO,明显改善(P〈0.01)。结论新型鼻塞式CPAP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及呼吸衰竭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具有无创伤、结构简单、操作容易、价廉、疗效显著等优点,作为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和呼吸衰竭的一项有效方法,新型鼻塞式CPAP值得在基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联合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两种方式的对比,探讨适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最佳方式.方法 将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于2005年1月~2008年3月住院的112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加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NCPAP)联合治疗;对照组72例,单以NCPAP治疗.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气PaO2、PaCO2、pH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h后这些血气指标对比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治疗组能迅速有效地改善病情,治疗组较对照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吸氧时间缩短,住院时间缩短,治愈率明显提高.在基层医院推广PS加NCPAP治疗NRDS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血气分析对肺心病氧疗的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92例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的氧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认为血气分析(ABG)监控的3项指标:pH≥7.30,PaO2与PaCO2在双50mmHg(1mmHg=0.133kPa)为氧疗合理的金标准,而pH≤7.30,PaO2≤50mmHg,50mmHg≤PaCO2≤70mmHg是氧疗不当的高危标准,详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53例(治疗组)新生儿呼吸衰竭采用NCPAP加常规临床治疗,45例(对照组)新生儿呼吸衰竭采用头罩吸氧+常规临床治疗,比较它们血气分析结果及临床症状。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aO2、SaO2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在紫绀、呼吸困难的改善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NCPAP在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疗效肯定,优于普通给氧。  相似文献   

11.
朱斌  赵卫星 《四川医学》2009,30(11):1770-1772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呼吸末正压通气(NCPAP)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3月~2008年10月我科收治的57例确诊NRDS患儿(A组,在综合治疗上予NCPAP治疗),观察患儿在NCPAP治疗前后的临床及血气指标变化,同时与2003年1月~2005年2月我科收治的39例确诊NRDS患儿(B组,在综合治疗上使用鼻导管或头罩给氧),进行临床及血气指标比较。结果A组应用NCPAP后50例患儿呼吸困难及低氧血症明显改善,血气PaO2明显提高,PaCO2明显降低,呼吸指标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效率为87.7%。B组呼吸困难及低氧血症改善24例,有效率为64.1%。结论NCPAP可以改善氧合,简便可行,对NRDS治疗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通气(MPPV)救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25例伴严重Ⅱ型呼吸衰竭(PaCO2〉80mmHg)的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血气(PH,PaCO2)(P〈0.01),通气24h可获进一步改善(P〈0.01),插管率12%,病死率8%。结论NIHW是治疗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患有重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早产儿撤机后使用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的效果,以确定NHFOV是否可提高撤机成功率.方法 选择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胎龄28~35周、需要有创呼吸支持并且在生后3周内撤机的重度NRDS早产儿,共入选65例,撤机后随机分为NHFOV组(34例)和NCPAP组(31例),若应用这两种方式不能维持则需再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主要观察指标为撤机成功率、失败原因分析以及使用无创呼吸支持后1、12、24、48、72 h血气中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aO2/氧浓度(FiO2).结果 NHFOV组撤机成功率为85.29%,高于NCPAP组的61.29% (P<0.05).两组总用氧时间、气胸、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颅内出血发生率(Ⅲ度及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撤机后的早产儿,使用NHFOV比NCPAP有更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郑蓉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10):1351-1352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在新生儿呼吸窘迫征(NRDS)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30例行机械通气的NRDS患儿为观察对象,监测持续主流PETCO2,同时作122例次动脉血气分析,分析PETCO2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关系。结果:PETCO2与PaCO2的平均值分别为(31.7±5.3)mmHg、(37.6±4.5)mmHg,呈正相关(P〈0.01);随着氧合指数(OI)值的升高,PaCO2与PETCO2的r值逐渐变小,OI值〉25时,两者之间无相关性;机械通气治疗后12-72 h PaCO2与PETCO2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两者差值不断降低。30例中,存活27例,病死3例。结论:在对NRDS患儿进行机械通气时,无创性主流式PETCO2监测在OI值〈25或患儿病情好转时与PaCO2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慢性呼吸衰竭加重期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群 《中原医刊》2006,33(2):60-60
慢性呼吸衰竭,多由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引起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严重障碍,最常见的Ⅱ型呼吸衰竭,PaO2〈7.98kPa(〈60mmHg),PaCO2〉6.65kPa(〉50mmHg)。常闵某些因素致反复加重恶化.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52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反复加重102例次,就加重期治疗进行临床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高频振荡通气叠加常频机械通气(HFOV+CMV)与常频机械通气(CMV)Of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治愈率等的差异。方法:治疗组15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采用HFOV+CMV治疗,对照组19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惠儿采用CMV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用氧浓度、上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治愈率。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1例,对照组治愈11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6例。与机械通气前相比治疗组2h后PC02即明显下降(P〈0.05),与CMV组比较差异极为显著(P〈0.01),8h后下降极为显著(P〈0.01),与CMV组比较有显著意义(氏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治疗8h后氧舍功能即明显改善,表现为FiO2、OI、MAP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意义(P〈0.05),24h~48h后氧舍功能进一步改善,FiO2、OI、MAP均进一步下降,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愈率高、机械通气时间缩短,气胸及VAP发生率下降(P值均〈0.05),但Ⅲ级以上颅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明显(P〉0.05)。结论:HFOv+CM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优于传统机械通气,并发症低,可作为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首选模式。  相似文献   

17.
余华娟  叶贞志 《微创医学》2005,24(6):906-907
目的比较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NCPAP)通气和鼻导管给氧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对41例胎龄为32~38周、呼吸衰竭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19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NCPAP治疗,对照组给予鼻导管吸氧,对两组患儿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0.5~6 h,血PaO2升高;血PaCO2及通气氧浓度(FiO2)下降;血pH值由酸中毒变为正常;对照组病例给氧6 h后PaO2、PaCO2、pH改善仍不明显.治疗组显效率(95.5%)高于对照组(63.2%),有显著性差异(P<0.01).应用NCPAP期间无明显并发症.结论NCPAP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有良好疗效,无明显副作用,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130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给予NCPAP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注射盐酸氨溴索7.5mg/kg,每6h1次,连用7d。观察2组NCPAP时间、机械通气使用率、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氧合指数(OI)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NCPAP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氧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24h、36h及48h的0I均高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2组治疗后12h的0I、机械通气使用率和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NCPAP较单用NCPAP治疗NRDS疗效好、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和NCPAP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炎伴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符合新生儿肺炎伴呼吸衰竭诊断标准的患儿4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3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单用NCPAP治疗;治疗组予NCPAP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NCPAP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经过24 h治疗后,血气分析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治疗组在气促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应用NCPAP治疗时间上均较对照组短,且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NCPAP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炎伴呼吸衰竭,效果良好,缩短了NCPAP治疗时间及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20.
①目的 了解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严重呼吸衰竭失败相关因素,探讨NIPPV治疗失败需转换为有创通气时机。②方法 对67例COPD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病人进行NIPPV治疗,根据治疗结果分为NIPPV失败组和NIPPV成功组,比较两组病人的各项指标变化,分析其与NIPPV治疗失败相关的因素。③结果 NIPPV失败组25例(37.31%),入院初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pH值低于NIPPV成功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NIPPV成功组,差异有显著意义(t=4.13~6.8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aO2〈6.0kPa,PaCO2〉10.0kPa,pH〈7.10是导致NIPPV治疗失败的相关因素。NIPPV失败组治疗后6h内动脉PaO2、PaCO2和pH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改善,而成功组则显示有明显改善(t=3.49~6.35,P〈0.05)。④结论 COPD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病人显著异常的PaO2、PaCO2和pH是导致NIPPV治疗失败相关的因素。NIPPV治疗初期(6h内)动脉血气有无显著改善亦可作为预测NIPPV治疗成功与否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