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连与吴茱萸对药方的应用沿革及配伍内涵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考察黄连、吴茱萸对药方的临床应用沿革,分析连萸对药方的配伍内涵,发现连萸对药方配伍机理主要在于通过调整黄连与吴茱萸用量比例来调整脾胃、肝胃、肝心等的虚实、寒热、升降关系,从而达到治疗湿热蕴于肝胆、脾胃、大肠所致的泻痢、肠风、痞满、吞酸、呕吐、肝火等病的目的 .  相似文献   

2.
“寒热并用”是针对由于某些病因造成脏腑功能紊乱,出现阴阳不调、升降失常、寒热错杂的证侯,而采用的一种配伍和治疗的方法。其相互制约、相反相成。有的治胃寒,有的调上热下寒,有的治里热外寒,反之亦然。如审证的确、配伍恰当,常可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数年来,笔者运用寒热并用的古方,对治疗胃肠疾病有了点滴心得,现分述于下。1 左金丸《丹溪心法》方药组成:黄莲,吴茱萸。方意:为清肝和胃之剂,乃治肝郁化火,胁痛吐酸的主方。经云:“诸呕吐酸,皆属于热。”即重用黄连以泻肝经横逆之火,并兼和胃降逆为主药;少佐吴茱萸之辛热,以开郁散结,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萸黄连为分析对象,建立萸黄连饮片及其制剂中的多成分分析方法,阐述其“反制”炮制前后的物质基础差异,探讨萸黄连“反制”炮制的科学内涵。方法 首次采用高效液相-电喷雾-三重四极杆质谱(HPLC-ESI-MS)同时测定3批萸黄连饮片,以及其制剂3批香连丸、3批香连片中绿原酸、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8个主要活性成分的量。结果 在萸黄连饮片及其制剂中均能同时检测到黄连饮片和吴茱萸饮片中的多种成分,实验结果证明萸黄连饮片中加入了吴茱萸饮片中的多种成分。结论 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此方法符合测定要求,结果准确,对阐述萸黄连的物质基础和炮制机制以及萸黄连饮片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萸黄连是“以热制寒”的经典药物,充分体现了中药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从寒热药性的本质入手,总结了寒热药性研究的方法和成果;在整理了中药药性研究的现有技术方法和研究思路的基础上,根据萸黄连寒热药性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萸黄连寒热药性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吴茱萸汁炮制对黄连抗炎药效和苦寒药性的影响。方法第一,抗炎实验动物模型,选择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法,将小鼠分为六组,分别设为对照组、地塞米松组、生黄连组、疏毛萸连组、萸黄连组与石虎萸连组,其中,黄连各组口服给药,剂量控制6 g/kg,对照组予以同体积蒸馏水,地塞米松组腹腔注射30 mg/kg地塞米松,观察并比较小鼠耳片的肿胀情况。第二,药性实验,选择大鼠为试验对象,分别设为对照组、生黄连组以及3个黄连炮制品组,3 g/kg为给药剂量,对照组给予蒸馏水,持续14 d后,观察大鼠变化。结果 (1)黄连原药材与不同炮制品均可达到缓解小鼠耳肿胀程度的效果;(2) 14 d后,相比对照组,黄连各组大鼠饮水量、饮食量及体质量呈下降趋势。相比对照组,疏毛萸连组IL-2显著下降(P0.05),生黄连组TSH明显降低(P0.05)。结论不同吴茱萸汁炮制,对黄连抗炎药效并无明显影响,但是,可减轻黄连寒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测定萸黄连的炮制辅料吴茱萸汁中3类组分的4个代表性成分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内酯、绿原酸,为萸黄连炮制辅料吴茱萸汁的质量控制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采用HPLC-DAD法,色谱柱为Zorbax SB-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程序;体积流量:1 mL/min;检测波长:205、225、324 nm;柱温:25 ℃。结果 绿原酸、吴茱萸内酯均为水溶性成分,在吴茱萸汁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6.638、8.234 mg/g,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均为脂溶性成分,在吴茱萸汁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406、0.380 mg/g。结论 萸黄连的炮制辅料吴茱萸汁中主要含有绿原酸、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等成分,对这些成分进行测定,可为萸黄连炮制辅料吴茱萸汁的质量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炮制工艺对黄连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黄连的生品、酒制品、姜制品和吴茱萸制品中的盐酸小檗碱含量进行测定,为以后黄连炮制工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乙腈∶水(磷酸盐溶液,磷酸调pH值,(28∶72v/v);测定波长:346nm;柱温:25℃;流速:1ml/min。结果炮制之后黄连中小檗碱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增加程度分别为姜黄连〉酒黄连〉吴萸连〉生黄连。结论这三种炮制方法所炮制出来的黄连,其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正> 病有寒热之别,药有寒热之异,故《本经》有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之分,临床上寒热错杂,需要常用寒热理论炮制中药,明代李时珍在黄连炮制项谈到“诸法不独为之引导,盖辛热能制其寒,咸寒能制其燥性,在用者详酌之”。本文用实例从寒热相制可变其性,寒热互制可缓其性,寒热各制可增其功、生凉、熟温,法有其用等方面专论运用寒热理论炮制中药的重要性,科学性。1.寒热相制,可变其性 寒热是拮抗、对立、矛盾、相反的,常用此理论炮制药物改寒转温,或使热(温)转凉,寒药用热药制后变为温性药,热药用寒药制后转变为凉性药。如生地性寒属寒药,为清热凉血之品,经热药酒加热蒸制成熟地后,就成温药,为滋阴补血之品。  相似文献   

9.
漫谈左金丸     
左金丸出自《丹溪心法》一书,一名“回令丸”,《医方集解》又称为“萸连丸”。该方由黄连、吴茱萸2味药组成,其用量的比例为6:1,即黄连180克,吴茱萸30克。二药共为细末,水泛为丸,每次服6克,每日2次。作汤剂应用时,药物的剂量可大体依上述比例。 本方的主要作用是清肝火,解肝郁,主治由于肝火犯胃,胃气上逆引起的左胁疼痛,嘈杂吞酸,呕吐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等症状。  相似文献   

10.
黄连与吴茱萸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连、吴茱萸为临床习用药对。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 ,性寒味苦 ,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主要含小檗碱、黄连碱、甲基黄连碱等多种生物碱。此外 ,尚含黄柏碱、阿魏酸等成分。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将近成熟果实 ,性热味辛苦 ,具有散寒止痛、疏肝下气 ,燥湿等功效 ,主要成分有吴茱萸碱 ,吴茱萸素及吴茱萸烯等。1 药理作用黄连和吴茱萸具有相似或相近的药理作用 ,且各具特色 ,作为药对运用时 ,某些药理作用还可相互补充 ,两者都具有解热镇痛、抗菌抗病毒、抗溃疡、抗腹泻、抗凝血等作用。此外 ,黄…  相似文献   

11.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此至理也。教医者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辨证用药,简便而易行,桴鼓而相应。然临证更多胶痼复杂之疾,则非单用寒药或热药所能治,必寒热并用,方能取效也。至若寒热并用之法,医圣张仲景《伤寒论》论之甚详。有用辛开苦降、寒温杂投,治  相似文献   

12.
浅谈《伤寒论》之脾胃升降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升降出入是人体气机运动的基本形式 ,是机体赖以维持平衡的重要调节机制 ,在气机升降的功能活动中 ,脾胃的升降至关重要 ,乃因脾胃为后天之本 ,居于中焦 ,通连上下 ,为升降之枢纽 ,本文试就《伤寒论》中有关脾胃升降内容作一浅析。1 脾胃不和 ,寒热错杂 ,辛开苦降  对脾胃不和 ,寒热错杂之证 ,仲师以黄芩、黄连苦寒泄热 ,人参、甘草、大枣之甘补中州之虚 ,半夏、干姜辛温散寒 ,尤黄连与干姜配伍独具匠心 ,干姜祛寒 ,而且辛能开结散痞 ,黄连清热 ,而且苦能降浊化湿 ,热清则胃降 ,湿化则脾升。论中 149、 15 7、 15 8条 (本文引用《伤寒论…  相似文献   

13.
左金丸以黄连六倍于吴茱萸组成,功能清泻肝火,笔者临床反用其意,重用吴茱萸,少佐黄连,以治多种胃肠疾病,颇见良效。以吴茱萸用量反重于黄连,姑为之名曰“反左金丸”。  相似文献   

14.
乌梅丸治疗木乘土胃脘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梅丸源于《伤寒杂病论》,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附子、当归、黄柏、桂枝、人参、蜀椒十味药成.为寒热并用,酸甘苦辛复法,共奏滋阴泄热、温阳通降、安蛔止痛之功效.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的病证,其致病原因可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脾胃虚弱、气滞血瘀、肝木犯胃等.肝木犯胃(木乘土)之胃脘痛犹为常见.笔者临床用乌梅丸治之,屡见显效.  相似文献   

15.
苦辛法,是苦寒药物与辛温药配合使用治疗复杂疾病的一种方法,苦寒药一般首选黄芩、黄连、黄柏、大黄、桅子等,辛温药常用厚朴、干姜、吴萸,苦辛并称,并非苦寒辛温各半,而是昔多辛少,以能泄能降之苦寒药为主,能开通的辛温药物为配,两者结合泄中有开,通而能降,善解郁聚之热,便气机畅利,尤以恢复中焦升降机能著称,故苦辛法,并非单纯的寒热并治方法,实质上是清热法的一种变通,本法可广泛应用于外感热病,脏腑失调等病,尤其对肝、胆、胃肠因热郁气滞引起的机能紊乱或湿热积聚于中焦的证候最为适用。  相似文献   

16.
中药的用量直接影响着药力的大小。某些处方中药物用量比例的变化,不仅可以改变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关系,还可能影响处方的功效和主治证候。《丹溪心法·卷一》之左金丸由黄连与吴莱萸两药组成,不同用量比例黄连与吴茱萸在方剂名称、配伍关系、功效及主治证等方面亦有不同。该文通过梳理古代文献,初步探讨药量增减对左金丸功效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应用及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已有悠久的应用历史,《丹溪心法·火六》中的左金丸(6:1)、《太平圣惠方·治水泻诸方》中的变通丸(又叫茱萸丸,1:1)、《圣济总录·中喝门》中的甘露散(2:1)等,都是通过改变该药对配伍的比例而来。现代临床应用也证明,调整黄连、吴茱萸的用量比例,可用于治疗多种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的疾病,如胃脘痛、腹痛、呕吐、呃逆、泄泻、便秘、痢疾、反酸嗳气、痞满等。古方中左金丸、变通丸、甘露散等均采用散剂或丸剂。据文献报道,黄连与吴茱萸复方煎出液可产生沉淀,且复方煎出液中黄连生物碱和吴茱萸生物碱的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人认为生物碱量的降低是由于两药配伍后使生物碱的溶解度下降所致,也有人认为是两药配伍后黄连生物碱和吴茱萸黄酮类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沉淀所致。沉淀物是否为具有生理活性的有效成分,这是制剂中应引起注意的问题。本实验对黄连、吴茱萸煎液产生的沉淀进行了研究,首次从沉淀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吴茱萸次碱(evodiamine,Ⅰ)、吴茱萸碱(rutacarpine,Ⅱ)、N-甲基-邻氨基苯甲酰胺(N-methylanthranylamide,Ⅲ)、吴茱萸酰胺(evodiamide,Ⅳ)、小檗碱(berberine,Ⅴ)、药根碱(jatrorrhizine,Ⅵ)和巴马汀(palmatine,Ⅶ)。  相似文献   

18.
对药指相反相成的两味性质和功能不同的药物参合后可起到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相互为用之功效。换句话讲,二药相合,即起到拮抗作用,又起到协同作用,其目的更加切合病情,提高疗效。1 寒热并用黄连——肉桂:出自《韩氏医通》交泰丸。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肉桂辛热,温营血,通血脉,散寒凝。黄连泻心火为主,肉桂温肾为主,二药配合,一寒一热,寒热并用,相辅相成,有泻南补北,交通心肾之作用,故可治心肾不交而引起的失眠。麻黄——黄苓;二药配伍,出自《摄生众妙方》定喘汤。麻黄辛温气薄,中空外达,善行肌表卫分,开腠理散寒邪,开玄…  相似文献   

19.
介绍李济仁运用“寒热疗法”辨治痹证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根据寒热致痹病机,李济仁主张从寒、热辨证,以主法、主方贯穿始终,辨证审因,分阶段综合运用“寒热三期新疗法”,随证治之,同时重视药效与归经,善用痹证经验药,择时施治,临床每获良效,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黄连和吴茱萸有效组分经不同配比后的体外抗幽门螺杆菌作用.方法:将黄连和吴茱萸分别提取得到黄连和吴茱萸的有效组分,采用体外抗幽门螺杆菌实验,以抑菌圈直径大小为指标,考察黄连和吴茱萸有效组分经7:0、6∶1、5∶2、4∶3、3∶4、2∶5、1∶6、0∶7比例配比后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结果:体外抗菌实验表明,黄连与吴茱萸有效组分以6∶1的比例配比应用的抗菌效果最好.随着黄连比例的逐渐降低,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的药液的最低浓度也逐渐升高,因此随着黄连在药液中比例的降低,其抗菌作用也降低.结论:黄连与吴茱萸有效组分以6∶1的比例配比应用的抗幽门螺杆菌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