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2例食管癌患者术前均行^(18)F-FDG PET/CT检查和胸部CT增强扫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23例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经病理证实,转移淋巴结69枚,良性39枚。^(18)F-FDG 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8.41%、94.87%、90.74%,胸部增强CT分别为72.46%、87.18%、77.78%。^(18)F-FDG 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于增强CT,两者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DG PET/CT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51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作为样本,采用多层螺旋CT与病理诊断疾病,以病理诊断为参考标准,观察多层螺旋CT诊断的特异度、敏感度与准确率.结果: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特异度为93.57%,敏感度为76.92%,准确率为93.57%.结论:可将多层螺旋CT用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诊断,提高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诊断过程中多层螺旋CT的具体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4年7月入院确诊为宫颈癌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133例,对宫颈癌髂总、髂内和髂外、腹主动脉旁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做判断,对比多层螺旋CT检查的数据和淋巴结清除术的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CT检查的敏感性为77.0%,特异性为85.0%,各个部位检查结果 CT明显高于病理学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检查显示,淋巴结直径>11 mm其转移阳性率为54.1%高于直径≤11 mm的转移阳性率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上的准确性较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当成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结合CT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51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16层螺旋CT进行诊断,结合CT影像进行分析,判断淋巴结转移的发生、进展情况。结果: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良、恶性淋巴结分别为29例和22例,CT诊断结果显示良、恶性淋巴结分别为30例(2例误诊为恶性)和21例(1例误诊为良性),其对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为96.55%(28/29)、90.91%(20/22)、94.12%(48/51)。结合CT诊断结果,良性淋巴结患者的淋巴结数量[(3.41±1.29)枚<(7.95±1.76)枚]、淋巴结大小[(0.49±0.11)cm<(0.65±0.13)cm]、短长径比值[(0.69±0.09)<(0.81±0.11)]低于恶性淋巴结患者(t=10.328、4.756、4.284,P<0.05)。结论:在直肠癌的临床诊断中,应用16层螺旋CT,结合CT影像进行分析,能够准确检出淋巴结转移的发生,进而对疾病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螺旋CT在弥漫性恶性腹膜间皮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像特征。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于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就诊的45例疑似弥漫性恶性腹膜间皮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腹部螺旋CT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螺旋CT诊断弥漫性恶性腹膜间皮瘤的效能,并总结其CT影像特征。结果 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45例疑似弥漫性恶性腹膜间皮瘤患者中明确诊断39例;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螺旋CT诊断弥漫性恶性腹膜间皮瘤的灵敏度为94.87%,特异度为83.33%,准确度为93.33%。弥漫性恶性腹膜间皮瘤的CT影像特征显示,病灶主要分布于腹膜、大网膜以及肠系膜,多表现为大结节或团块状增厚,边缘多不规则,侵犯腹腔脏器风险以及淋巴结肿大率较低,淋巴结无环形强化表现,腹腔内可见不同程度的积液征象。结论 螺旋CT诊断弥漫性恶性腹膜间皮瘤的效能较高,临床可根据病灶形态学特点、边缘表现等特征实现对弥漫性恶性腹膜间皮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能谱CT对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病灶残留和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8例,均行能谱CT、螺旋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比较能谱CT、螺旋CT诊断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病灶残留和复发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及不同病灶肿瘤碘浓度比率(ICratio)。结果能谱CT诊断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准确率为86.14%、灵敏度为85.71%,高于螺旋CT;漏诊率为14.29%,低于螺旋CT诊断;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无碘油沉积病灶ICratio值低于未手术病灶和术后远处复发病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能谱CT诊断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的能效较高,有助于医师制订进一步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在喉癌及喉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喉癌及喉咽癌患者46例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实验证实为喉癌与喉咽癌,明确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21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检查,比较病理结果与螺旋CT对喉癌及喉咽癌的病理分期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结果。结果 CT对喉癌及喉咽癌的术前T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T分期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CT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检出率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21例淋巴结转移患者螺旋CT增强显示均可见淋巴结不同程度增大,18例患者淋巴结相互融合成团并呈现不规则、分叶状,淋巴结界限不清并与周围组织有粘连,中心可出现低密度坏死区或环样强化。结论 术前螺旋CT检查可准确评估患者病理分期,并且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较高,可用于指导临床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方案的选择,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螺旋CT及患者胃癌组织中MMP-3的表达水平以提高胃癌的浸润和转移的诊断率。方法应用螺旋CT对患者进行术前诊断;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胃癌患者MMP-3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SCT与MMP-3联合诊断胃癌的检出率为(92.31%),明显高于SCT(71.79%)及MMP-3(74.36%)单个指标的检出率。结论应用SCT与MMP-3联合诊断,诊出率较高,可用于临床判断胃癌的浸润和转移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i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3年9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和PET-CT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和PET-CT检查对NSCLC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比较NSCLC淋巴结转移患者与未转移患者CT检查时病灶的碘浓度和水浓度,以及PET-CT检查的最大标准摄取值和淋巴结短径。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10例NSCLC患者中淋巴结转移39例、未转移71例;多层螺旋CT检查显示淋巴结转移22例、未转移47例;PET-CT检查显示淋巴结转移33例、未转移63例。PET-CT检查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多层螺旋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CT检查显示:淋巴结转移患者最大标准摄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并进行手术患者120例。入选患者术前均行MSCT、DCE-MRI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SCT、DCE-MRI检查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病理结果显示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73例,不伴腋窝淋巴结转移47例;与病理结果比较,MSCT诊断的灵敏度为90.41%、特异度为78.79%、准确度为76.67%,DCE-MRI诊断的灵敏度为94.52%、特异度为89.74%、准确度为86.67%。DCE-MRI诊断灵敏度高于MSC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诊断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MS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前行MSCT、DCE-MRI检查可诊断是否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同时DCE-MRI的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贺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50例需行手术治疗的P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完善MSCT、CDUS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SCT、CDUS及两者联合对PTC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50例PTC患者,手术病理结果显示,伴颈部淋巴结转移31例,不伴19例。CUDS、MSCT联合CUDS检查对PTC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灵敏度高于MS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检查方法间的特异度、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US对PTC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灵敏度较高,联合MSCT相对更精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技术扫描,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扫描的影像学表现从病灶的部位、形态、大小、周围结构以及远处转移方面都有较为典型的症状。多层螺旋CT对不同时期胃癌患者检出率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T分期的多层螺旋CT诊断和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为T1期75%、T2期61.9%、T3期80.56%、T4期80%。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应用在胃癌诊断中可以提高胃癌的检出率,对胃癌患者进行术前T分期诊断率较高,可以为后期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18F-FDG PET/CT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4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先实施普通CT检查,随后进行18F-FDG PET/CT检查,比较两组检查耗时及获得结果等待时间;比较两组对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比较两组发现阳性淋巴结的数量与大小。结果:CT组检查耗时为(15.3±2.1)min,短于18F-FDG PET/CT的(49.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67,P<0.05),获得结果等待时间为(4.1±0.3)h,短于18F-FDG PET/CT组的(20.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193,P<0.05),18F-FDG PET/CT组胃周及远隔脏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9例(97.5%)和39例(97.5%)高于CT组的28例(70.0%)和10例(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85和41.290,P<0.05),<...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工程》2019,(4):433-43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联合MR在卵巢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50例卵巢肿瘤患者,均接受MR和多层螺旋CT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MR和CT检查的分期、定性、转移/侵袭符合率,以及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 MR定性诊断的符合率为98.00%,显著高于CT的86.00%(P <0.05)。MR对卵巢肿瘤分期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CT (P <0.05)。MR对肿瘤转移/侵袭的诊断符合率为90.70%,显著高于CT的74.42%(P <0.05)。MR对卵巢肿瘤诊断的准确率显著高于CT (P <0.05), MR和CT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CT相比, MR对卵巢肿瘤的定性、分期、定位等诊断效果更好,诊断符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高分辨CT扫描技术在肺间质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试验病例选择2019年1月~2020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肺间质性病变患者50例,均接受常规螺旋CT与高分辨CT扫描检查,比较检出率。结果:高分辨CT扫描检出率92.00%(46/50)较常规螺旋CT 42.00%(21/50)更高(P<0.05);观察小叶间隔增厚与细网状影影像学表现,常规螺旋CT检出率分别是12.00%、10.00%,高分辨CT技术检出率分别是36.00%、32.00%,显然高分辨CT扫描技术检出率较高(P<0.05);观察磨玻璃影、蜂窝状影、片状浸润影影像学表现,常规螺旋CT检出率分别是12.00%、4.00%、4.00%,明显较高分辨CT检出数据14.00%(7/50)、6.00%(3/50)、4.00%(2/50)更低(P>0.05)。高分辨CT诊断特点:①小叶间隔增厚:与患者胸壁垂直的细线状影,长度1~2cm,厚度1mm,无明显分支;②细网状影:患者肺部小叶出现细网状影;③磨玻璃影:肺部弱透亮度,淡片状或云絮状影,明显增高,呈现弥漫性且相对模糊影,重叠血管影;④蜂窝状影,大小不一...  相似文献   

16.
《sane》2014,(5)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应用PET/CT与MRI检查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40例,比较分析两种检查对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PET/CT与MRI检查对原发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87.50%和6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7,P0.05);40例患者中PET/CT对淋巴结转移病例诊断敏感性、准确率均高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x~2值分别为4.59、8.66,均P0.05);PET/CT与MRI共同检出转移的淋巴结共98个,与手术证实淋巴结数目107个相比,联合检出率为91.58%;经比较PET/CT检出率高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3.19,P0.01)。结论 PET/CT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准确率、敏感性高的诊断方法 ,并且能准确的检出妇科恶性肿瘤转移的淋巴结数目,对临床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与普通CT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疑似颅底骨折患者50例,全部患者分别给予多层螺旋CT和普通CT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的诊断检出率88.0%(44/50)显著高于普通CT的诊断检出率56.0%(28/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在对颅底骨折进行诊断时,和普通CT检查诊断相比,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的检出率更高,能让颅底骨折的诊断灵敏度和准确度有效提高,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两种不同影像学方法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78例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CT、MRI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CT、MRI检查结果进行对照,进一步分析两种不同影像学方法对卵巢癌诊断效能的差异。结果根据术后病理结果,CT检查诊断卵巢癌的准确率为76.92%(60/78),MRI检查的准确率为91.03%(71/78),MRI诊断卵巢癌的准确率较CT检查明显升高(χ^2=4.76,P<0.05)。相比CT检查(69.23%),MRI检查诊断卵巢癌患者病理分期的准确率(87.18%)明显升高(χ^2=6.36,P<0.05)。术后12个月,卵巢癌复发及转移患者23例,MRI检查对卵巢癌复发和转移(肝脏等远处转移、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盆腔淋巴结转移、腹膜网膜转移、肠道转移)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查(χ^2值分别为5.21、5.42、5.63、4.98、4.58,均P<0.05)。影像学图像显示方面,相比CT检查,MRI显示卵巢癌病灶细节方面更具优势,MRI对肿瘤分隔显示率、壁结节显示率、囊性病变显示率、实性病变显示率等均明显优于CT(χ^2值分别为9.976、5.711、8.443、6.276,均P<0.05)。结论 CT与MRI对卵巢癌的诊断各有优势,但相比CT,MRI在准确诊断卵巢癌、临床分期及复发转移的效能更高,对病灶细节的显示更有价值,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才用呢多层螺旋CT扫描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接收的经过手术取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73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总结其诊断率。结果: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对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度为90.41%。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用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存在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SPECT/CT融合显像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1月就诊于本院的52例PHPT患者临床资料,术前30d均接受99TCm-MIBI SPECT/CT融合显像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99TCm-MIBI SPECT/CT融合显像检查PHPT的检出率和不同病灶的检出率。结果:52例患者经病理诊断共73处病灶,其中异位甲状旁腺腺瘤3例(3处病灶),甲状旁腺腺瘤42例(55处病灶),甲状旁腺增生3例(12处病灶),甲状旁腺癌术后淋巴结转移3例(3处病灶);经99TCm-MIBI SPECT/CT融合显像检查确诊患者52例,检出病灶63个,检出率为86.30%(63/73),其中异位甲状旁腺腺瘤3处(100.00%),甲状旁腺腺瘤52处(94.55%),甲状旁腺增生5处(41.67%),甲状旁腺癌术后淋巴结转移3处(100.00%)。结论:99TCm-MIBI SPECT/CT融合显像是检测PHPT的有效方式,可精确定位病灶,为手术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