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心理疏导与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心理疏导联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社会活动及日常生活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51%(P0.05)。结论:心理疏导配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身心健康状态,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将本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10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对照护理分析,对其中实验组53例老年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精神护理,对剩余53例患者进行常规化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SAS、SDS,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将本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10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对照护理分析,对照组进行常规化护理,患者的综合护理满意度为47例(88.68%),低于实验组的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综合满意度52例(98.11%),且患者护理前后SDS、SAS均有变化。结论采用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方式,能够提升和护理人员的综合满意度,值得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以及精神护理在老年患者抑郁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治疗的老年抑郁症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方案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疏导以及精神护理,观察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疏导以及精神护理应用于老年抑郁症患者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冼朝华 《中国卫生产业》2012,9(16):52-52,54
目的探讨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干预中加强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的积极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2011年11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干预基础上完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3个月的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实施完善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后,其焦虑(42.01±4.97)和抑郁状态(43.62±5.99)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患者(43.62±5.99)、(48.95±11.03)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干预中采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能够降低其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抑郁症患者护理中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6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试验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予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认知功能改善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TMT、HAMD、WCST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借鉴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讨论实施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的效果,为日后的临床医护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选择年份,均集中在2013年1月-2016年1月,患者总计100例。在分组研究当中,主要是利用随机数表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包括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干预过程中,通过常规方法来完成;观察组患者在干预过程中,在常规方法执行的基础上,加强实施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经过临床统计,对照组患者在干预前,其SAS评分为42.13±6.60分,干预后为38.67±7.75分;SDS评分在干预前为44.96±7.86分,干预后的评分为37.82±5.24分。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前,其SAS评分为42.42±7.91分,干预后的评分为34.52±8.76分;SDS评分在干预前为46.32±5.97分,干预后的评分为35.01±3.17分。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明显。结论:针对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通过在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上加强,可以帮助患者更快的摆脱抑郁症造成的影响,端正患者的态度,保持心理上的健康和情绪上的稳定。很多老年病都是长期患病,且需要长期服药,对生活束缚较多,因此导致老年患者出现了抑郁症的现象。建议在今后的医护工作中,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关注度,日常加强心理疏导,在精神护理上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将老年慢性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872)和干预组(n=860)。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干预组进行护理干预,干预时间6个月。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进行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随访5年后,观察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死亡率。结果干预后干预组老年慢性病患者 SDS 和 SDS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ADL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发现,干预组老年慢性病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探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了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又给予系统性的心理护理干预,然后借助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后1周、1个月的焦虑情况和抑郁情况进行评价。结果:经过相关护理干预之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并且干预后1周、1个月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为其提供系统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自信心和依从性,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中医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及抑郁程度的影响。方法:将发病1月内的7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除常规治疗及心理护理外早期(病情平稳1周后)给予综合性中医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抑郁症的发病率、抑郁程度及HAMD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抑郁症的严重程度及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中医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负性情绪,降低抑郁症的发病率及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与精神护理对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9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8例,给予心理与精神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心理与精神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实施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心理干预联合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汉密斯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7.51±3.08)、(6.53±1.20)mmol/L,HAMD评分为(20.14±2.34)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并抑郁症患者接受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心理干预联合治疗,可更好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治疗的80例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使用不同方案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SDS、SAS评分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治疗老年病诱发抑郁症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rrjk》2017,(14)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余姚市低塘中心卫生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6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尾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认知行为干预),每组分别为32例。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抑郁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抑郁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在脑梗塞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00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将所有患者为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50例:常规护理联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1个月、3个月、6个月后简式运动功能评分(FMA)得分同期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6个月独立生活以及轻度依赖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塞恢复期患者常规护理联合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优质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治疗认知度及疾病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我院在2016年6月到2018年6月治疗老年慢性病的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实验组(优质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结果:在疾病认知度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在疾病控制效果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结论:在老年慢性病的患者中使用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认知度,还能提高疾病控制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分析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后的情绪及自我接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9年1月内收诊的18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对象,科室:精神三科且将其平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占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配合给予心理护理,比较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我接纳评分。结果:心理护理后,研究组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自我接纳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后,可缓解抑郁情绪,增加自我接纳能力,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7.
心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抑郁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7月~2009年7月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1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髋关节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以心理干预。对患者心理干预前、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测量老年人的抑郁症状减轻程度和抑郁缓解率。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G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出院后3个月Harri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心理干预可以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的抑郁状态,有利于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次对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市某社区100例老年高血压病的患者,并根据随机抽选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口头宣教,实验组给予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其生存质量各项指标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在护理后实验组生存质量各项领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加强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依从性,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结合心理疏导应用于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心理护理,实验组给予心理护理联合中药治疗。结果经过2周的护理,2组患者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有显著性改善(P<0.01);实验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后忧郁症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结合中药治疗,能促进患者更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冠心病与抑郁、焦虑障碍等症状的关系,并观察给予有效心理护理、抗抑郁等措施后的疗效。方法 (1)从2011年4月~2012年4月住院的冠心病患者7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体检中心相同数量的健康人群做对照组,分别先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自评,再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评定后进行统计,观察冠心病与抑郁的关系。(2)可能有抑郁症及肯定有抑郁症的48例冠心病患者做为实验组,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的同期住院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除常规扩冠、抗凝等治疗外,进行心理护理、抗抑郁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扩冠、抗凝等治疗。分别于干预后2月、6月、1年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自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进行评定,观察干预疗效,并对比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住院平均天数、住院平均费用。结果 (1)冠心病与抑郁、焦虑障碍存在阳性关系,而且是一种负性的关系。(2)及时进行干预措施,疗效显著,而且可减轻家庭与社会的负担。结论对冠心病患者既要加强二级预防,又要注意干预精神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