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茜 《医疗装备》2020,(6):139-140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患者临床及营养支持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接收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营养支持手段的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接受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接受肠外支持,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感染指标、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内毒素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感染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A、G、M(IgA、IgG、IgM)较治疗前均有升高,且试验组免疫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患者可控制患者二次感染发生,有效降低感染指标,同时能改善患者的免疫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制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研究组(给予肠内营养制剂)和对照组(给予自制流食)。对比(1)两组营养支持前及营养支持14天后营养指标。(2)两组营养支持前及营养支持14天后免疫指标。结果:两组营养支持前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三项营养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营养支持14天后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三项营养指标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营养支持前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两项免疫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营养支持14天后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两项免疫指标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应用肠内营养制剂,可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营养支持对营养状态及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53例实施营养支持护理干预者为观察组,53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淋巴细胞总数TLC),肺功能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各项营养指标所得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组间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比较,观察组明显更具优越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分别为96.23%和81.13%,P0.05。结论:营养支持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状态,提高临床疗效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予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肠内营养耐受性定时评估管理的营养支持应用于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2020年5月100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体质量指数(BMI)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内营养处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耐受性定时评估管理的营养支持治疗,疗程均为14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免疫球蛋白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及转铁蛋白(TRF)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IgG、IgM、IgA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4.00%,低于对照组的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P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4.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肠内营养耐受性定时评估管理的营养支持应用于SAP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对进行通气治疗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实施肠内免疫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1月1日-2017年10月1日收治的16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机械通气治疗,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施行肠内免疫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机体营养指标(包括转铁蛋白、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治疗2周后的脱机成功率及患者通气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各项营养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转铁蛋白、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治疗2周后的脱机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通气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行通气治疗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实施肠内免疫营养支持治疗,不仅能改善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同时还能有效缩短患者通气治疗周期并降低患者通气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高效的辅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肠内和肠外联合阶段性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45例分为完全胃肠外营养组(TPN组,n=25)和肠内营养加肠外阶段性营养组(PN+EN组,n=20)。观察两组治疗结果以及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营养支持后PN+EN组的APACHEⅡ评分和CT评分均显著低于TPN组(P〈0.01)。营养支持两周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血清淀粉酶和血肌酐水平均较营养支持前显著下降(P〈0.01),血清白蛋白、总蛋白、血钙水平均较营养支持前显著升高(P〈0.01),但是两组的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PN+EN组患者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TPN组(P〈0.01),平均住院天数也显著短于TPN组(P〈0.01)。结论肠内和肠外联合阶段性营养支持方式的疗效优于完全胃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食管癌根治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探讨共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这一段期间内收治的76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分组法将这76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对对照组患者实施肠外营养支持,同时两组患者均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6d时的血清前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及血清总蛋白水平,并在患者出院前调查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术后6d时观察组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及血清总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食管癌根治术后对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营养吸收,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肠外营养和经鼻-空肠管途径肠内营养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方法。方法 :将收治的8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按入院先后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及相应理,试验组病人则采用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并在治疗期间给予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就两组病人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病人护理干预前的血清CRP、ALB、T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营养治疗及护理干预后,两组病人的CRP、ALB、TP水平均有改善,但试验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人治疗后BMI指数于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同时其首次下床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血淀粉酶以及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两组病人腹胀、腹泻、恶心呕吐、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比较,试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鼻-空肠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有效纠正重症急性胰腺炎营养不良的同时,还能够对胃肠道起到保护作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良好的临床护理干预能够保证肠内营养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采取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补充性肠外营养的价值。方法:在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严重创伤患者中选取56例,依照掷色子方法分组,各28例。对参照组行肠内营养治疗,对实验组行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补充性肠外营养治疗。检验两组患者的经口进食时间、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组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感染情况发生率相比于参照组无明显差异性(P>0.05);两组严重创伤患者的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高于参照组,两组差异性显著(P<0.05)。实验组严重创伤患者的经口进食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对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采取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补充性肠外营养,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对结局不具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道癌患者的临床饮食护理及营养支持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4/1-2016/1间收治的100例食道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饮食护理干预和营养支持。在1个月之后,对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淋巴细胞系数、血红蛋白含量以及血清白蛋白等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相应值,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道癌患者在接受科学、合理的饮食干预和营养支持之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同时也可以降低患者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及改善营养状况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2013年1月—2016年2月期间8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4例给予全胃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45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清淀粉酶、体质量改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腹胀缓解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5.59±2.03)d、(11.33±2.46)d、(15.93±2.61)d、(36.92±12.66)d],均低于对照组[(1.98±1.39)d、(7.49±1.82)d、(9.98±2.33)d、(19.93±7.11)d](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高于对照组,血清淀粉酶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体质量略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15.56%、0%)均低于对照组(59.09%、11.36%)(均P0.05)。结论肠内营养能够显著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营养状况,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存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加强营养支持治疗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重症脑卒中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采用早期肠内外复合营养加强治疗,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2周时淋巴细胞计数、免疫球蛋白浓度、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治疗1周后,治疗组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淋巴细胞计数、免疫球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血红蛋白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治疗组治疗2周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死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和褥疮防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2%(1/24)比16.7%(4/24),25.0%(6/24)比62.5% (15/24),4.2% (1/24)比12.5%(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加强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接受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06例,将早期接受完全肠内营养营养支持治疗的46例定义为EN组,早期接受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联合支持治疗的60例定义为PN+EN组。检测营养支持治疗前与营养支持治疗2周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及计算APACHE Ⅱ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CRP、ALB、Hb、APACHEⅡ变化均较治疗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N+EN组指标变化的幅度较EN组大,临床价值更高(P0.01)。结论: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联合支持治疗不仅能维持肠道功能恢复,还可通过下调机体炎症反应,抑制氧化应激反应而发挥全身保护脏器功能作用,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感染的临床特征、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感染60例,将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归纳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感染的相关因素;对照组患者予以静脉配置肠外营养支持,而对试验组患者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出院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血糖、C-反应蛋白(CRP)、血淀粉酶水平、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15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感染率为39.47%;共培养分离病原菌6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4株占50.00%,革兰阳性菌34株占50.00%。年龄,禁食时间和衰竭器官个数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出院试验组患者的营养状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分别为(68.82±6.70)g/L及(38.52±3.80)mmol/L高于对照组(P0.05);而试验组血糖、CRP、血淀粉酶分别为(7.73±0.82)mmol/L、(21.72±12.70)U/L、(209.61±72.30)g/L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3.51±3.22)天短于对照组(32.40±4.50)天(P0.001);试验组患者发生并发症4例少于对照组15例(P=0.002)。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治疗能有效改善重症胰腺炎感染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患者康复且有效避免并发症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肠内营养制剂对老年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70例老年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5例,对照组35例,在常规脑卒中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给予肠内高营养制剂,对照组给予自制匀浆流食。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第10天、第21天的营养状态、免疫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治疗后第21天试验组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GB)均出现回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淋巴细胞计数(TLC)、Ig A、Ig G、Ig M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2)治疗后第21天试验组NIHSS评分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3)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7%(16/35)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71.4%(25/35)(P0.05)。结论肠内高营养制剂可有效改善老年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状态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鼻饲营养泵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于浙江省台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SAP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试验组给予鼻饲营养泵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治疗,两组均治疗7 d。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量表(APACHEⅡ)评分和营养状况[人血白蛋白(ALB)和血红蛋白(Hb)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腹痛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血淀粉酶(AMS)恢复正常时间和尿淀粉酶(UAMY)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后,两组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清ALB和H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且试验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试验组总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χ2=6.34,P <0.05)。结论 鼻饲营养泵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用于SAP患者中的疗效优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不仅可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病情严重程度,而且可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及其安全管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同时实施综合护理措施以及安全管理办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浆白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以及安全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医疗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12月收治手术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92例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对比两组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比对照组缩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体质量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8+、CD4+/CD8+、IgA、IgG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与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肠内加肠外营养对神经危重症患者早期营养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64例神经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肠内营养(EN)组)、观察组(肠内营养(EN)+早期肠外营养(PN)组)。对2组患者在营养支持前和营养支持1w后的血清蛋白水平和免疫指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肠内营养(EN)组在入院1w后血清蛋白水平与入院前相比较都有所降低,其中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降低,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早期PN组在入院1w后血清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和入院时相比较都有升高情况,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早期PN组在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上比EN组高,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早期PN组在接受治疗后TLC明显升高,较EN组有明显提升,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短时间内(1w)单纯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会导致血清蛋白下降、营养不良。肠内肠外联合营养能对神经危重症患者的早期营养和免疫功能指标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罗美红 《现代养生》2014,(20):213-214
目的:对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从2012年7月到2014年7月收治的40例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并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在营养支持前以及营养支持10d以后,对BUN(尿素)、Hb(血红蛋白)、ALB(白蛋白)、TP(血清总蛋白)、AMC(上臂肌围)等指标进行测量。结果:在上臂肌围、血红蛋白以及尿素方面,治疗前后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方面,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明显提升(P<0.05)。1例高血糖,1例误吸,2例腹痛,1例低血糖,1例呕吐,2例便秘,1例腹泻,发生并发症概率为22.50%。结论:对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来说,给予肠内营养,能使其营养状况得到改善,提升机体免疫力,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