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观察组(57例,发生出血转化)和对照组(143例,未发生出血转化)。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的年龄、性别、尿蛋白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础疾病、心房颤动、大面积脑梗死、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基础疾病、心房颤动、大面积脑梗死、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是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OR>1, P <0.05)。结论基础疾病、心房颤动、大面积脑梗死、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是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需及早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出血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文章纳入对象为福建省立金山医院2018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均采取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分析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出血组年龄、心房颤动、血糖、既往阿司匹林服用史、早期见CT低密度病灶、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与未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合并心房颤动、溶栓前NIHSS评分及基线血糖水平为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心房颤动、溶栓前NIHSS评分及基线血糖水平为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房颤对脑梗死后发生自发性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脑梗死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是否发生自发性出血分为出血组跟未出血组,对可能影响出血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因素分析。结果:150例脑梗死患者中出血组的心房颤动史(72.7%)和脑白质病变(63.6%)的发生率都比未出血组的高(43.8%,35.2%),出血组入院收缩压(179.49±9.52)与NIHSS评分(5.42±0.71)的平均值高于未出血组(137.43±12.77,4.42±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颤动是脑梗死后自发性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HT)发生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指导方向。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16例行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溶栓后有无发生出血转化情况分为出血转化组与无出血转化组,其中出血转化组有24例,无出血转化组有92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其出血转化发生的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出血转化组患者第一次出血部位主要包括:颅内出血、皮肤出血、泌尿系统出血及消化道出血,皮肤出血与其他出血部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前高舒张压≥90 mmHg、大面积脑梗死、溶栓前NIHSS评分20分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主要是以皮肤出血为主,溶栓前舒张压≥90 mmHg、大面积脑梗死、溶栓前NIHSS评分20分是其发生的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对此要予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出血性转化患者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100例脑梗死非出血性转化患者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资料,列入以下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分析:既往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入院时血压、血糖水平,梗死面积,酗酒,吸烟,心房颤动,高胆固醇血症,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等,对以上因素行卡方检验或t检验,将可能与脑梗死出血性转化有关的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筛选出与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心房颤动(OR=5.483,95%CI∶2.756~10.253,P=0.000)、大面积脑梗死(OR=5.252,95%CI∶1.308~21.083,P=0.019)、入院时血糖(OR=4.500,95%CI∶1.029~19.684,P=0.046)、入院时血压(OR=2.050,95%CI∶1.019~3.016,P=0.047)、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治疗(OR=2.353,95%CI∶1.198~4.292,P=0.018)为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心房颤动、大面积脑梗死、入院时血糖、入院时血压、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是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发生是多因素、多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塞患者非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危险因素及意义。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将14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按是否出现出血性转化分为HT组和非HT组,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既往史、NIHSS评分和梗塞面积,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HT的危险因素。结果 146例患者中36例出现HT,单因素分析显示HT组心房颤动病史、梗塞面积、血浆S-100β蛋白浓度、NSE水平均明显高于非HT组,而LDL水平则低于非H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梗塞面积、NSE和S-100β蛋白水平为HT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大面积脑梗塞、高浓度血浆NSE和S-100β蛋白是急性脑梗塞患者非溶栓治疗后继发HT的独立危险因子,通过评估梗塞面积以及检测二者水平可以对脑梗塞后发生HT进行预测,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与急性脑梗死出血转化的关系。方法对1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复查CT结果分为出血转化组(65例)和非出血转化组(127例),收集相关的数据信息,比较各个组间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分析血清胱抑素C与出血转化的关系。结果出血转化组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显著高于非出血转化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胱抑素C是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且与出血转化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271,P0.01)。结论血清胱抑素C水平升高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急性脑梗死出血转化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后脑微出血相关因素。 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6年5月于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5例,按照是否发生脑微出血分为两组,其中出现脑微出血者103例,未出现脑微出血者32例,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所有入组者相关资料包括吸烟史、收缩压、舒张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史、心房颤动、既往脑卒中史(包括脑梗死、脑出血以及两者兼有)、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心房颤动凝血功能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及认知功能情况等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急性脑梗死后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 结果 1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脑微出血者103例,脑微出血发生率76.30%,其中轻度25例,中度46例,重度32例。经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吸烟史(OR=1.082)、收缩压升高(OR=2.161)、舒张压升高(OR=1.199)、有糖尿病史(OR=5.059)、有高脂血症史(OR=0.054)、有冠心病史(OR=4.057)、有心房颤动史(OR=0.041)、同型半胱氨酸升高(OR=5.300)、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史(OR=0.179)为急性脑梗死后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 结论 对于有吸烟史,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既往存在冠心病,心房颤动及同型半胱氨酸升高者,一旦发生急性脑梗死,应注意预防脑微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影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发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今后该疾病的治疗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6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细菌感染诊断结果分为未感染组(173例)与感染组(33例)。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发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感染组中肝硬化失代偿期、中重度出血、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高、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占比均高于未感染组,感染组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均低于未感染组,感染组血清非编码小分子RNA(miRNA)-122水平高于未感染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失代偿期、中重度出血、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高、侵入性操作、血红蛋白水平低、白蛋白水平低、血清miRNA-122水平高均为影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发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OR=1.303、1.430、1.621、1.554、1.242、1.408、2.305,均P<...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血尿酸是否与心房颤动独立相关。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5月在本院住院的心房颤动患者和非心房颤动患者,分为观察组(房颤组)和对照组(非房颤组),各136例。以性别、年龄、血尿酸、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吸烟史、嗜酒史、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病史等多重危险因素与心房颤动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观察组中具有冠心病史的比例为50.74%,高于对照组中的2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冠心病史、尿酸均为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血尿酸与心房颤动呈正相关(r=0.454,P0.05)。结论血尿酸为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血尿酸与心房颤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降纤治疗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进行降纤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5例临床资料,根据降纤治疗后复查头颅CT及MRI发现梗死部位出血分为出血性转化(HT)组,非出血性转化(非HT)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34例发生出血性转化,发生率为15.11%,24例发生于降纤治疗后1周内,10例发生于第8~13天;中位时间4 d。因脑实质血肿死亡1例。HT组冠心病、房颤、大面积脑梗死、皮质梗死、心源性脑栓塞占比例明显高于非HT组,HT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空腹血糖、尿酸值明显高于非HT组,均与降纤治疗出血性转化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房颤、大面积脑梗死、心源性脑栓塞、严重神经损害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降纤治疗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心房颤动与血清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47例,所有患者按有无心房颤动及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分为单纯冠心病组(90例)、冠心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组(85例)和冠心病合并持续性/永久性心房颤动组(72例).记录三组患者年龄、心血管相关病史、尿酸水平、心脏彩超情况及相关用药史,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三组吸烟史、舒张压、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室间隔厚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用药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和冠心病合并持续性/永久性心房颤动组年龄、收缩压、尿酸、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左室射血分数则明显低于单纯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高龄、LAD和LVEDD增大是冠心病患者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尿酸水平与心房颤动相关性最显著(P=0.001,OR=1.061,95% CI 1.026~1.096).结论 高尿酸水平可能是冠心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12例,根据术后是否再出血进行分组,术后再出血的116例为出血组,术后未出血的596例为未出血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后血压波动(OR=9.864)、出血至手术时间(OR=7.186)、术中止血困难或止血不彻底(OR=6.127)。结论在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应尽快手术、做好术中止血、术后确保血压稳定是预防术后再出血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一氧化氮(NO)、血小板计数(PLT)及25羟维生素D(25(OH)D)预测产后出血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接诊的75例产妇临床资料,以产后出血发生情况分为出血组(n=30)和非出血照组(n=45),收集临床资料,分析产后出血危险因素,检测血清NO、PLT及25(OH)D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产后出血价值。结果:两组体质指数、分娩孕周、妊娠期贫血发生情况无差异(P>0.05),两组年龄、流产次数、产次、分娩方式、胎儿体质量、妊娠并发症、胎盘粘连、前置胎盘比较有差异(P<0.05);出血组血清NO(104.66±13.45μmol/L)水平高于非出血组(74.29±9.14μmol/L),25(OH)D(11.40±2.61 ng/ml)、PLT(190.50±20.87)×109/L水平低于非出血组[14.30±3.35 ng/ml、(211.35±21.32)×109/L](均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年龄≥35...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方法.方海选择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将所有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9)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治疗组(n=48)在对照组的基础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出现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并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发生率.结果:影响患者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骨折家族史、骨折史、跌例以及饮食缺钙等.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比分析发现,治疗组患者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概率要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发生骨质巯松性骨折与多种因素有关,护理人员必须要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护理,以此避免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情况,提高老年患者的身体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进行对比与分析。方法:180名符合要求的患者先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脑梗死两组,进一步分出未出血组和出血组,对四个小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比。结果:入院时NIHSS和脑梗死面积是所有脑梗死患者发生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共有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心源性组LDL-C、入院GCS和随机血糖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源性脑梗死自发性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在非心源性的基础上,随机血糖,LDL-C和入院时GCS为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重组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发生情况,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102例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发生率为18.63%(19/102)。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有酗酒史及治疗前NIHSS评分高是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高血压、有酗酒史以及治疗前NIHSS评分高是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临床需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减少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高血压病患看护要点。方法:任意选取于我院行诊治的90位高血压对象开展探析讨论,起止时间分别为2018.04.01/2020.04.01。应用乱数表法将择取对象分于对照、观察两个组别,前组(n=45,基础看护),后组(n=45,针对看护)。对本研究中选取对象看护情况实行对照探讨。结果:观察组对象看护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结果数值比对存在显著提升(P0.05)。结论:参照高血压危险因子分析看护要点并以此制定针对方案,应用于病患看护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在2型糖尿病伴发脑梗患者中采取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样本来源于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2例2型糖尿病伴发脑梗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将实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患者选为参照组(n=26例),将采取胰岛素泵治疗患者选为实验组(n=26例),比较验证实验组与参照组组间差异。结果:数据统计表明,实验组2型糖尿病伴发脑梗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计算值、低血糖发生率、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血糖达标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参照组,统计学呈现出显著参比意义(P值0.05)。结论:将胰岛素泵治疗应用在2型糖尿病伴发脑梗患者作用显著,值得广泛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目前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亦高。本研究分析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首次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5-01-01-2017-12-31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威海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185例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PA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随访复发情况将上述患者分为复发组(n=41)和未复发组(n=144),探讨影响PAF患者术后复发相关因素。结果未复发组及复发组PAF病程(U=1 889.500,P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2.345,P=0.020)、三酰甘油(t=-3.143,P=0.002)、同型半胱氨酸(t=-2.063,P=0.040)和早复发比例(χ~2=10.094,P=0.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PAF病程(HR=1.010,95%CI为1.006~1.014,P0.001)、早期复发(HR=3.700,95%CI为1.839~7.444,P0.001)为PAF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AF病程及早期复发是PAF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尚需扩大样本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