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16,(2):201-202
目的观察盐酸氨基葡糖糖胶囊(奥泰灵)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致膝软骨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4例类风湿关节炎而导致膝软骨受到损伤的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风湿治疗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氨基葡糖糖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DAS28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治疗后研究组Lequesne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NOYES软骨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盐酸氨基葡糖糖胶囊配合抵抗风湿的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致膝软骨损伤患者,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长期、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如尽早控制疾病的活动,可减少骨关节的破坏,降低致残率.在治疗上,过去常采用非甾体抗炎药与慢作用抗风湿药物联合使用,获得了一定疗效[1].但因慢作用抗风湿药毒副作用大,且起效慢,致使许多患者不能耐受治疗门].因此,有必要进行新疗法的探索.国外学者对用强的松治疗RA一直存在争议.虽激素的抗炎作用起效快,但长期大剂量激素亦可导致副作用发生.因此,迄今糖皮质激素并未广泛应用于RA的治疗.本研究采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甲蝶呤及正清风痛宁治疗RA,试图结合糖皮质激素起效快速及慢作用抗风湿药作用持久、疗效肯定的优势,探索一种起效快、作用持久、疗效好且副作用小的RA治疗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脉血康胶囊联合抗风湿药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以下简称RA)疗效观察。方法:将我院2015年至1月至2016年6月间收治的活动性RA患者8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1例及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取抗风湿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脉血康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87.80%,对照组总有效率70.73%,研究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肿胀、压痛关节数及晨僵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血康胶囊联合抗风湿药治疗活动性RA患者,可有效改善病情,缓解关节肿痛、僵硬等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雷公藤与其它慢作用抗风湿药对类风湿关节炎(RA)康复效果。方法:雷公藤、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硫唑嘌呤单独及联合应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65例4年随访。结果:对大多数RA病例单1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是有效的,仅28%病例需要联合治疗。结论类风湿关节炎的基础为异质性,治疗方法将依据个体反应更改。雷公藤比其它慢作用抗风湿药对类风湿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在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门诊治疗32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单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照组和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与百令胶囊联合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体征消失时间、复发率、总体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8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疼痛缓解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甲状腺肿消失时间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百令胶囊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复发性亚急性甲状腺炎,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甲状腺肿大时间,复发率低,无明显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就诊满意率,是复发性亚急性甲状腺炎治疗的一种新尝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与探讨糖皮质激素对于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剂量与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期间收治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8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随访,根据糖皮质激素使用剂量的不同分为3组,中等剂量组、小剂量组以及对照组,对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中等剂量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最为明显,而ESR评分、CRP评分以及DAS28评分均优于其他两组。三组患者其达到ACR20标准的比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中等剂量组达到ACR70标准的比率较其他两组明显更高。中等剂量组的体重增加明显高于其他组,且胃肠道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三组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过程中发生血液与血糖升高的几率相似。结论对于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短期内使用中等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对于缓解患者的症状有明显的作用,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较为明显的副作用,因此治疗过程为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急诊抢救重症哮喘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疗效。方法:病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17年9月~2019年3月,研究样本定义为68例我院急诊收治的重症哮喘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急诊抢救,研究组行急诊抢救+小剂量肾上腺素。对比两种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不容时间段症状评分、生命体征。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0min、30min、60min后,研究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抢救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重症哮喘有改善作用,稳定生命体征、不良反应少,可在后续临床治疗中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老年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80例老年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用来氟米特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苷,并比较不同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显著升高(P0.05);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类风湿因子(RF)和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相近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F和CRP均较前降低(P0.05),其中研究组患者RF和CRP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老年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临床疗效明显,能有效降低炎症指标,其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清痹饮合小剂量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急性发作期RA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甲氨喋呤片(MTX)治疗;治疗组口服小剂量甲氨喋呤片并给予清痹饮口服;2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发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6.7%,对照组64.0%,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关节痛、肿胀、功能、晨僵等症状体征积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P0.05),改变程度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清痹饮联合小剂量甲氨喋呤,能有效缓解类风湿关节炎发作期症状,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穴位埋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处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201年6月-2016年2月收纳的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治疗,研究组进行穴位埋线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有5例,对照组有10例,研究组的安全性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患者进行穴位埋线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患者关节活动度恢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联合美洛昔康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作用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字母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对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独活寄生汤联合美洛昔康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以及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速率(ESR)、类风湿因子(R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实验室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功能受限指数等临床症状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CRP、ESR、RF、TNF-α各项实验室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联合美洛昔康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改善受累关节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继发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2年12月医院收治的80例类风湿关节炎继发糖尿病患者发生肺感染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胰岛素联合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联合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4.3±0.5)d、(8.0±2.1)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继发糖尿病并发肺感染患者疗效显著,有效缩短住院时间节省费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护理联合早期康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5月来我院前来治疗的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中医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与康复护理。对护理后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实施中医的综合护理后,相比于对照组,护理组在各项指标的KPS评分均显著提高,两组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类风湿关节炎,采用中医综合护理联合早期的康复护理,临床效果良好,改善了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双重滤过血浆置换联合抗风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核磁共振成像效果及分析;方法:35例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急性期给予DFPP治疗,联合给予来氟米特10mg?bid,甲氨蝶呤10~15mg?qw口服,随访至12个月,分别于基线、6个月及12个月时观察右腕关节核磁共振显示的滑膜、骨髓水肿、关节腔积液、血管翳等,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双重滤过血浆置换联合抗风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ACR20、ACR50、ACR70分别达到100%、88.6%、77.1%,腕关节核磁共振显示滑膜炎、骨髓水肿等明显缓解.结论:双重滤过血浆置换联合抗风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效果显著,腕关节核磁显示滑膜炎症病变明显缓解,疗效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患者,探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消炎痛治疗其病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6年6月医治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治疗方案上,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消炎痛治疗.一个医治周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药物安全性.结果: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均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现象,且实验组患者的甲状腺疼痛消失时间及甲状腺肿大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ESR水平接近,P>0.05;治疗后的第一周、第四周,实验组患者的ES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患者,P<0.05;对比两组患者主要肝功能指标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与之前组内比较FT3、FT4、TSH 3项指标数据均明显改善,P<0.05,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4周、8周时的FT3、FT4、TSH指标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联合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和消炎痛的治疗效果显著,起效快,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180例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根据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Epley手法复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及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为93.33%、80.00%,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治疗1周及2周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手法复位能有效改善BPPV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行中医针灸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20例,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中医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相对对照组,痛风性关节炎症状疗效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其发生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针灸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 ,RA)是一种长期、慢性炎症性疾病 ,发病率高 ,致残率高 ,如尽早控制疾病的活动 ,可减少骨关节的破坏 ,降低致残率。在治疗上 ,过去常采用非甾体抗炎药与慢作用抗风湿药物联合使用 ,获得了一定疗效[1] 。但因慢作用抗风湿药毒副作用大 ,且起效慢 ,致使许多患者不能耐受治疗[2 ] 。因此 ,有必要进行新疗法的探索。国外学者对用强的松治疗RA一直存在争议。虽激素的抗炎作用起效快 ,但长期大剂量激素亦可导致副作用发生。因此 ,迄今糖皮质激素并未广泛应用于RA的治疗。本研究采用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特布他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中选取78例,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7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CO_2和PaO_2指标均明显改善,但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PaCO_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aO_2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特布他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PaCO_2和PaO_2,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小剂量丙戊酸与拉莫三嗪联合应用在治疗老年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4例癫痫老年患者,经过脑电图检查,依药物使用不同划分对照组(52例)与研究组(52例)。对照组行丙戊酸小剂量治疗,研究组在丙戊酸小剂量用药基础配合拉莫三嗪,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与药物安全性。结果:研究组癫痫病症好转时间(6.43±1.68)d、持续时间(1.26±0.17)min和病发次数(1.13±0.32)次/d均优于对照组的临床指标(P0.05);研究组不良情况的总反应率7.69%(4/52)相较于对照组概率26.92%(14/52)低(P0.05)。结论:小剂量丙戊酸与拉莫三嗪联合应用在治疗老年癫痫的效果良好,联合治疗对病症控制性更好,癫痫发作频率降低,药物副反应较少,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