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预防接种门诊2013年1—10月期间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的儿童出现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儿童接种百白破6330人次,基础免疫4754人次,加强免疫1576人次,对发生不良反应者进行观察。结果接种6330人次中共发生不良接种反应10例,基础免疫1人,加强免疫9人。以注射部位局部红肿、低热为主,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疫苗接种前准备充足,接种时严格掌握消毒方法,选择正确的接种部位、接种方法,加强接种后护理,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原因和预防对策.方法:对接种吸附百白破疫苗出现不良反应89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8~24月龄加强免疫组儿童副反应发生率、局部反应发生率、全身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3~6月龄基础免疫组儿童(P<0.01),炎热季节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季节(P<0.01).结论:接种吸附百白破疫苗时要注意充分摇匀药液,选择正确的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确保注入肌内;要严格消毒接种部位,并做好接种前后的卫生保健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3.
吴锦珍  杨秀洵  林佩芸  郑丽娥 《中国校医》2013,27(4):267-268,270
目的分析百白破疫苗接种引起局部反应的相关因素,提出减少百白破疫苗接种局部反应的护理措施,以及发生接种局部反应后的处理方法,以预防和减少百白破疫苗接种局部反应的发生。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预防接种门诊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的儿童按年度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和比较2组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儿童百白破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百白破疫苗接种前后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发生局部反应后及时正确的处理方法可预防或减轻百白破疫苗接种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对临床起到一定的参考的意义,讨论并研究护理干预的有效方法对提前防治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影响及作用。方法对我院门诊2012年4月的1000例在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0例,对照组接受正常基础护理,观察组接受系统性护理干预。接种4周后,随机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观察两组经过护理后所产生的效果,并将其结果加以汇总和探讨。结果接种4周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显著高于观察组。结论对儿童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前后展开仔细认真的护理,可显著缓解接种不良反应出现的可能性,在临床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婴儿10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婴儿接种期间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婴儿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低于对照组的22%(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接种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接种婴儿家长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出现硬结反应的原因与预防措施以及对其处理的方法。方法对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接种4次百白破疫苗的429例婴幼儿进行接种后反应观察与分析。结果接种百白破疫苗的429例婴幼儿中,共计有53例发生硬结反应,发生率为12.35%,其中弱反应25例,中反应17例,强反应11例,并且发生率随接种次数增加而增高。发生硬结的53例婴幼儿,有34例为注射国产百白破三联疫苗,19例为注射进口百白破三联疫苗。结论国产疫苗与进口疫苗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临床硬结反应通常发生在加强免疫阶段,基础免疫阶段硬结反应发生率较低。通过采用相应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减少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百白破联合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及预防对策。方法:根据我院预防接种门诊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期间对接种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调查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对象12124例,月龄为3月龄~24月龄,发生接种不良反应162例(占1.33%),其中吸附全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不良反应发生125例(占总数77.2%),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不良反应发生37例(占总数22.8%)。吸附全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不良反应率高于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不良反应集中在7~10月份(占100%),夏秋季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冬春季。结论:推荐使用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代替吸附全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接种疫苗时要注意充分摇匀药液,选择正确的接种部位,进行深部肌肉注射,经常更换接种部位,严格消毒接种部位,并做好接种前后的卫生宣教工作;遇高温天气可适当推迟接种。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工程》2017,(5):707-708
目的对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进行护理干预,探讨护理干预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中心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期间接种百白破疫苗的1 000名3~12月龄儿童,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500例。A组接种后采用常规护理,B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种护理方法对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儿童的不良反应及疗效的影响。结果护理后,A组出现4例强不良反应,10例中不良反应,17例弱不良反应;B组出现3例弱不良反应。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0%,明显低于A组的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发热反应发生率为0.60%,显著低于A组的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百白破疫苗的接种过程中采用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发热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反应分析及防制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相应传染病最有效、最科学、最经济的手段,因此安全有效的疫苗显得至关重要。由于各种原因,并非所有疫苗都安全有效,某些疫苗难免会发生不良反应,吸附百白破疫苗(DPT)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制品中发生接种反应率最高。综合分析了DPT预防接种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就如何预防和减少接种反应提出了一些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免疫接种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寻找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有效措施。[方法]对2000~2006年重庆市涪陵某社区计划免疫门诊收集的接种后不良反应个案调查处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论]2000~2006年,合计接种9种疫苗25254剂次,发生不良反应676例,平均发生率为2.68%,最高是全细胞百白破疫苗为20.99%,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发生率为3.18%(P<0.01),发生的类型主要是局部或全身的中、强反应,中、强反应中以全细胞百白破疫苗所占比例最高。[结论]接种全细胞百白破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TaP)与全细胞百白破疫苗(DTwP)后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差异。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辖区内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百白破疫苗出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 214名接种DTaP者发生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8例,反应率12.86/10万;62 182名接种DTwP者发生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54例,反应率86.84/10万;DTwP反应发生率高于DT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TaP的接种副反应较DTwP低、安全性好,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时最好使用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TaP)。  相似文献   

12.
某院1998—2007年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某院1998—2007年接种门诊报告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了解不良反应发生频率,探讨防控不良反应措施。方法根据临床症状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分为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偶合反应,对其发生原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8—2007年某院共开展16种疫苗108638人次的接种,有9种疫苗发生不良反应87例,其中一般反应74例,异常反应12例,偶合反应1例。不良反应以弱、中度局部红肿、低热等为主要表现。全细胞百白破疫苗(DTwP)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最高(381.30/10万接种人次),且随接种针次的增加而增高。结论严格掌握接种禁忌症,规范化操作,选用安全性高免疫效果好的疫苗,能够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南昌市使用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安全性。方法 分析南昌市 2010 - 2015 年通过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到的与接种百白破疫苗有关的 AEFI(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数据。结果 南昌市 2010 - 2015年共报告与接种百白破疫苗有关的 AEFI 病例 275例,报告发生率为15.90/10 万,男女性别比为 2.31∶1,多发生在第4剂次和接种后≤1 d。不良反应中,一般反应233例,报告发生率为 15.90/10 万,以发热、红肿、硬结为主,预防接种异常反应40例,报告发生率为 2.31/10 万,过敏性皮疹最多,有 24例,报告发生率为 1.39/10万。结论 南昌市使用的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在预期发生范围内,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6月我院门诊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婴儿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应用护理干预,对照组应用常规的基础护理,接种14d以后随访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婴儿接受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前、后实行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简称“百白破疫苗”)改变优先接种部位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情况,为人群接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20年9月—2022年8月苏州市吴江区百白破疫苗AEFI监测数据,并选择同时段吴江区所有儿童预防接种门诊百白破疫苗的接种信息,对百白破疫苗AEFI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臀部接种AEFI报告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接种部位(P<0.05);加强免疫AEFI报告发生率明显高于基础免疫(P<0.05);不同接种部位接种后发生AEFI的临床症状以局部红肿为主,局部红肿、局部硬结、瘙痒及其他症状(嗜睡、异常哭闹等)报告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接种部位局部红肿反应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腿前外侧接种红肿严重程度低于其他接种部位(P<0.05),上臂三角肌接种后局部红肿强反应(>5.0 cm)明显高于臀部(P<0.05)。【结论】百白破疫苗不同部位接种后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大腿前外侧接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事件的经验及教训,增强安全接种意识,防范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方法对1例婴儿接种百白破和脊灰疫苗后偶合死亡的事件进行调查处理。结果根据尸检鉴定意见,经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小组诊断为:"预防接种后偶合死亡例"。结论接种操作者应规范各操作环节,提高预防接种工作质量,同时加大接种知识宣传力度,增强家长对预防接种的认同感,配合完成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小儿预防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并找出相应护理措施,保证预防接种能够安全实施.方法?对该院预防接种门诊自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出现接种后不良反应的39例进行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共有以下几类:全身反应15例,局部反应9例,偶合反应12例,心应性反应3例.结论?疫苗的不良反应会影响预防接种工作的进行,需要采取及时的护理措施,减少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刘迎春 《中国校医》2013,27(4):258-258,260
目的观察百白破疫苗在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中的接种反应。方法接种年龄选择2006年1月出生,并在2008年12月31日前百白破4针次接种的儿童280名,接种部位和接种剂量,冷链管理均严格按规范化门诊进行。结果随着接种剂次的增加反应的发生率也增多。结论正确选择注射部位,严格掌握注射指征及禁忌证,硬结反应可以避免或减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一起接种脊髓灰质炎和百白破疫苗偶合婴儿痉挛症案例,为疑似接种异常反应处置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病例资料并开展系列调查,根据现场调查、患儿发病情况及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因果关联等综合分析。结果患儿所患婴儿痉挛症与疫苗接种无关,属于预防接种偶合症。结论应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的监测、诊断和处理。做好疫苗管理,严格接种规范要求、掌握接种禁忌证,以减少接种不良反应与偶合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避免在有效防预防接种过程中出现各种异常反应,提高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在接种过程中我们采取综合的预防处置和护理干预措施,避免或减少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方法:对前来我中心计划免疫门诊接受疫苗接种儿童,严格按疫苗接种规范的要求,在全面掌握疫苗接种禁忌症的基础上,结合受种对象的身体等综合健康状况,采取科学规范的预防接种处置和护理。结果:自开展扩大免疫规划接种工作以来,为了有效防止儿童在预防接种的过程中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提高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我中心免疫接种门诊在预防接种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实践证明,在疫苗接种工作中只要采取科学规范的预防处置和护理,完全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甚至避免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