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 报告1例面肌痉挛合并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病例,提高对VBD的认识.方法 对1例合并VBD的面肌痉挛病人行手术治疗,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VBD是一种少见的血管异常性疾病,迂曲扩张的椎基底动脉压迫增加了面肌痉挛治疗的复杂性.结论 治疗面肌痉挛病人过程中应注意到其合并VBD的可能性,从而能够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导致面肌痉挛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VBD导致的面肌痉挛的临床资料,3例行常规微血管减压术,4例采用“双面胶悬吊技术”。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2年,7例均恢复良好;6例面肌抽搐症状完全消失,1例有部分残留;2例出现一过性面瘫,1例出现一过性听力下降,1例出现永久性听力下降;无复发、脑脊液漏、颅内感染、死亡。结论 VBD导致的面肌痉挛手术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多,采用“双面胶悬吊技术”能达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4.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长期随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微血管减压术 (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 ,MVD)治疗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长期随访结果。方法 1984~ 1994年完成并随访 5年以上的MVD手术 16 5 2例 ,共分 2组。A组为早期手术组 (1984~1989年 ) ,797例 ,其中三叉神经痛 5 87例 ,面肌痉挛 2 10例 ,随访 10 .2~ 15 .8年 ,平均 13.2± 2 .4年。B组为近期手术组 (1990~ 1994年 ) ,85 5例 ,其中三叉神经痛 6 4 9例 ,面肌痉挛 2 0 6例 ,随访 5 .3~ 10 .1年 ,平均 7.6± 2 .1年。结果 病人对MVD手术满意率 :三叉神经痛A组为 86 .7% ,B组为 91.5 % ;面肌痉挛A组为 81.9% ,B组为88.3%。治愈率 :三叉神经痛A组为 97.1% ,B组为 98.5 % ;面肌痉挛A组为 78.1% ,B组为 85 .9%。复发率 :三叉神经痛A组为 3.4 % ,B组为 2 .2 % ;面肌痉挛A组为 11.9% ,B组为 8.7%。并发症发生率 :三叉神经痛A组为9% ,B组为 2 % ;面肌痉挛A组为 14 .7% ,B组为 8.2 %。结论 提高手术熟练程度 ,改善操作技巧 ,彻底分离神经血管周围的蛛网膜 ,充分地减压是获得长期满意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报道1例以面肌痉挛(HFS)为首发症状的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病例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经过,结合随访进一步增加对VBD的认识。方法 对该例以HFS为主要症状的VBD患者,给予自膨式LEO颅内支架血管内成形术治疗,术后进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观察,并结合文献综合分析。结果 VBD是一种少见的血管异常性疾病,HFS是其众多的临床表现之一,治疗棘手,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以改变迂曲扩张的椎基底动脉的形态,减轻其对于面神经的压迫效应,从而改善HFS症状,与直接显微血管减压外科手术疗效相当。结论 HFS合并VBD患者的治疗,LEO支架血管内成形术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相对微创、安全而有效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三叉神经痛又称特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短暂剧烈疼痛而不伴有三叉神经功能破坏的症状,常于40岁以后起病,女性较男性多见。偏侧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又称面肌痉挛,是面神经支配的一块或多块肌肉不自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和原发性面肌痉挛(pHFS)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MVD治疗的44例PTN(28例)和pHFS(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无效3例,其中PTN有1例,pHFS有2例;总有效率为93%,其中PTN有效率为96.4%,pHFS有效率为87.5%。发生并发症共7例,其中术中乙状窦撕裂2例、术中颅内出血1例、术后脑脊液鼻漏1例、术后颅内感染1例、术后耳鸣、听力下降2例。结论 MVD治疗PTN、pHFS具有并发症少、疗效较好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65例VB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症状性与非症状性VBD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165例中男性105例,女性60例,平均年龄65±3岁.临床表现:后循环TIA61例,后循环梗死16例,脑干出血1例,前庭阵发症28例,三叉神经痛15例,面肌痉挛11例,无症状33例.CTA、MRA、DSA显示基底动脉不同程度的延长扩张、骑跨.VBD症状有无,与患者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血管直径、延长扩张程度相关.结论 VBD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见症状有卒中、压迫性症状和脑神经损害等,血管影像检查是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7,(11)
目的分析症状性和无症状性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方面的差异。方法对本院2011年至2015年行头颅CT或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的11例确诊的VBD,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临床症状为头晕2例,肢体麻木2例,肢体乏力1例,周围性面瘫1例,构音障碍1例,舌咽神经痛1例,无症状4例(体检发现)。既往有高血压3例,糖尿病1例。3例患者经CT血管成像(CTA)、7例经磁共振血管成像(MRA)、1例经磁共振增强提示VBD。结论 VBD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变异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主要导致的疾病为脑梗死,有较高的致残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作为一种独立的脑血管病变,临床并不少见,其病因尚不明确,病理改变主要涉及颅内动脉中膜,血管的扩张、迂曲会使相邻结构受压、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血栓形成及分支动脉受到牵拉,出现颅神经压迫症状及后循环缺血等临床表现。虽然针对椎基底动脉延长症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外科手术、神经介入及对症治疗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pHFS)合并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17年MVD治疗的11例pHFS合并PTN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发现10例与椎动脉压迫密切相关.11例术后随访24年;面部抽搐术后即刻治愈9例,延迟治愈2例;面部疼痛术后即刻治愈10例,明... 相似文献
12.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是一种少见的血管异常性疾病。由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对脑神经、脑干的压迫以及供血区域脑缺血性改变,临床症状表现复杂、多样,易致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3.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dolichoectasia, VBD)是临床少见的一种脑血管病,以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 VA)和(或)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 BA)的管壁扩张、管道冗长且走行迂曲为主要特征。VBD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缺血性卒中,此外还可出现脑干或脑神经受压、脑积水、颅内出血等非特异性症状。该病预后差且尚无特效治疗手段,确诊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得益于检查技术的进步,近些年来该病的检出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本文主要针对近些年来关于VBD的诊断和治疗取得的进展做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TN)微血管减压(MVD)术中对非单纯动脉压迫因素的处理方式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非单纯动脉压迫致三叉神经痛行MVD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责任血管为小脑上/前下动脉及其分支合并岩静脉压迫的患者34例,单纯静脉压迫患者17例,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合并分支血管压迫患者10例,无责任血管... 相似文献
15.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BD)是目前正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的一种脑血管变异性疾病,动脉的延长扩张主要是指动脉血管的显著伸长、扩张、迂曲,随之出现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障碍形成血栓和微小栓塞,可伴或不伴动脉瘤形成,主要发生于椎动脉或基底动脉。国外研究报道,总体人群中VBD的发生率低于0.05%,范晓颖等对门诊常规CT扫描的患者进行统计发现,VBD的发生率0.6%, 相似文献
16.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是一种目前正处于研究阶段、病因尚不明确的颅内血管变异性疾病。Denh等在2008年提出VBD是脑卒中独立的、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将就VBD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I组)、面肌痉挛(II组)、舌咽神经痛(III组)的疗效,分析血管与神经的关系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手术技术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系统回顾性分析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1116例(其中包括12例双侧)面肌痉挛263例(其中包括3例双侧),34例舌咽神经痛。结果 本组病例无死亡,I组疗效优良1076例(96.4%),有效36例(3.2%),无效4例(0.4%),并发症57例(5.11%),复发11例91%)。II组疗效优良161例(61.2%)有效92例(35%),无效10例(3.8%)。并发症24例(9.13%),无复发。III组疗效优良32例(94%),有效1例(13%),并发症4例(11.76%)复发1例(3%),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的手术技巧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及术后并发症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前MRI检查对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 分析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与18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检查,其中6例同时行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3D-FIESTA) MRI检查,分析所有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前3D-TOF-MRA和3D-FIESTA检查的临床意义. 结果 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患者血管神经关系判断中,术前MRI检查与术中所见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神经与血管关系为接触者归类为阳性.MRI检查阳性率与术中所见的阳性率亦较接近. 结论 术前3D-TOF-MRA及3D-FIESTA MRI检查能够识别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患者患侧相应神经和邻近血管的关系,有助于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致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及随访情况,并检索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4例男性患者,临床表现为三叉神经痛,出现症状的时间为7个月-3年,经MRI和CTA证实由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压迫三叉神经所致,其中2例接受部分感觉根切断术,1例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术,1例仅接受药物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症状都明显改善,手术患者术后面部疼痛完全消失,但部分感觉根切断术的患者术后遗留面部轻微麻木后遗症。结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致三叉神经痛临床较少见,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可采取药物治疗、部分感觉根切断术、显微血管减压术等不同治疗方案,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责任血管、手术疗效以及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微血管减压术的96例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中均能见到血管压迫面神经根出脑干处,均为动脉血管压迫。术后68例症状完全缓解,26例明显减轻,2例手术无效;其中有1例复发。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面肌痉挛的有效治疗方法,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术中责任血管的识别以及减压棉片的放置是影响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