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和研究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进而探讨出提高急诊外科抢救成功率的有效措施,减少外伤死亡。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随机选取了2009年3月-2013年11月以来创伤死亡患者以及院前抢救无效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有可能影响死亡原因的因素进行logistic 分析,主要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气管插管、清创止血、院前时间、现场对患者昏迷的评估、现场急救以及ISS和GCS评分等方面。然后将P<0.10变量引入到因素分析中。结果170例死亡患者,院前死亡100例,头部、胸部、腹部是主要的创伤部位;中青年是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的主要成员,在170例死亡患者中有102例的患者年龄在20~50岁之间,所占比例为60%;因为交通事故而造成急诊创伤死亡的患者最多,所占比例为60.5%;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来看:年龄、机械通气、GCS和ISS评分以及现场急救是造成急救外科创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年龄、现场急救水平以及创伤评分是造成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强化院前急救,并在第一时间能够准确的诊断出患者的病因可以有效提高创伤患者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及急救措施,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以2015年6月11日至2017年6月20日我院123例急诊外科创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1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存活组(73例)、死亡组(50例),研究对比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及急救措施.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之间的年龄、ISS评分、GCS评分及现场急救状况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对病死原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患者年龄偏高、ISS评分高、GCS评分高及现场急救状况欠佳是导致其病死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年龄偏高、ISS评分高、GCS评分高及现场急救状况欠佳是导致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李树国 《现代养生》2014,(8):142-142
目的:分析外科创伤患者的危险因素,改进创伤的修复与救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创伤患者修复与救治的病例,并选取性别、年龄、气管插管、清创止血、院前时间、现场评估昏迷、专业现场急救、修复等原因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创伤部位以头部、胸部、腹部居多;急诊创伤死亡患者以中青年为主,其中急诊创伤死亡病例以交通事故最多,为60.8%;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机械通气、GCS与ISS评分及现场急救是影响创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结论:创伤原因中交通伤占首位,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可加大患者修复与救治成功率,使患者生存质量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创伤所致心跳呼吸骤停的致病因素、年龄特点及不同月份发生的情况,以期能发现其中的分布特征,寻求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汇总分析127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性别、年龄、致病因素以及月份分布之间的关系及特点.结果:交通伤、高处坠落是因创伤而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分别占48.8%(62例)和22.8%(29例);而20~49岁(共97例)是创伤致死主要受累人群,占到总创伤死亡人数的76.4%;多发伤是创伤致死的重要因素,占87.7%;全年中3~5月及9~12月是两个明显的高峰,各占总数的37.0%.结论:青壮年多发刨伤是导致心跳呼吸骤停的主要原因,其中院前死亡占据很大比例,加强人群安全意识的教育与监管,广泛开展群众性现场急救知识的培训,是减少因创伤导致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急诊外科创伤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控制预防感染的措施,控制急诊外科创伤切口感染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1-2013年急诊外科患者268例,回顾性分析急诊外科创伤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研究创伤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急诊外科创伤切口感染患者感染率为14.93%,2011-2013年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分别为12.20%、13.98%、18.28%;年龄大、住院时间长、合并其他疾病、切口分类级别高、应用导尿管、手术时间长、医师操作熟练程度不足、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等是急诊外科创伤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急诊外科创伤切口感染率高,临床应依据急诊外科创伤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措施,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急诊外科胸腹部创伤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状况,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6年3月医院急诊外科528例胸腹部创伤患者的细菌培养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菌种鉴定及统计分析。结果 528例胸腹部创伤患者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患者56例,感染率为10.6%;共分离出病原菌72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48.6%,革兰阴性菌占44.4%,真菌占6.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急诊外科胸腹部创伤手术后切口感染与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低白蛋白血症、合并糖尿病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呈明显相关性(χ2=20.420、7.326、12.274、10.254、4.238和11.68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合并糖尿病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是急诊外科胸腹部创伤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7.126、9.852、4.312和6.597,P<0.05)。结论急诊外科胸腹部创伤手术后切口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年龄、住院时间、合并糖尿病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沧州市某医院2016—2019年急诊危重患者死亡情况及危险因素,以期为急诊救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救治的1 517例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多因素方法分析急诊危重患者死亡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 1 517例危重患者中,死亡358例,死亡率为23.60%。男、女比例为1.45∶1, 60~69岁人群占比最高(29.05%),其次为50~59岁人群(22.91%)。主要死因为创伤(21.23%)、猝死(17.32%),冬季患者死亡比例最高(28.49%),其次是春季(25.14%),而创伤在夏(31.58%)、秋季(35.53%)较为高发,猝死在春(29.03%)、冬季(40.32%)较为高发;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中老年人(OR=1.770、4.316)、发病时间(OR=3.459)、呼吸功能障碍(OR=1.936)、循环功能障碍(OR=2.625)为急诊危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专业现场急救(OR=0.609)则为其保护因素。结论 年龄、发病时间、呼吸功能障碍、循环功能障碍可影响急诊危重患者预后结局,而给予专业现场急救则有利于患者获得良好结局。  相似文献   

8.
王世杰 《现代养生》2014,(18):132-133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急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21例腹部创伤患者,分析腹部创伤急救的临床疗效。结果:9例患者死亡,治愈112例,死亡率为7.4%,治愈率为92.6%。结论:腹部创伤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骨骼、内脏、胸腔创伤的情况较多,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脏器衰竭或者失血性休克,因此,要将诊断和急救结合,选择科学治疗方案,节省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深圳市院前急救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科学的创伤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深圳市急救中心 2011-2015年所有创伤患者调度出车及院前电子病历数据,导入SPSS 19.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5年间院前创伤患者逐年增加,在纳入的79 480例创伤患者中,20~49岁青壮年占76.5%;一年中,以10-12月份创伤患者较多,二月份最少;每日就诊,以夜间20:00-22:00较多,凌晨4:00-6:00较少;急救反应时间分布呈非正态分布,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中位数为9.12 min,救护车到达医院时间中位数为23.31 min;各区急救反应时间不均衡;致伤原因前3位为交通伤、斗殴伤、跌倒伤,交通伤占42.74%,55岁之前的致伤原因前3位均为交通伤、斗殴伤、跌倒,56岁之后顺位改变为跌倒、交通伤和斗殴伤,跌倒居首位,占39.51%;下肢和脊柱受伤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增高;重伤原因以交通伤、高处坠落伤、刀砍刺伤、斗殴伤、酗酒致伤为主。结论 深圳院前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与其移民城市的性质密切相关,深圳市急救资源的配置依然不均衡,老龄人创伤的流行病学分布不同于其他人群,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急诊复合伤患者的急救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于2017年3月-2018年9月,以我院的80例急诊复合伤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而后对其急救效果进行统计。结果:实施有效的急救方法与护理措施后,在80例急诊复合伤患者中,康复患者所占比例为58.75%,轻度残疾患者所占比例为10%,中度残疾患者所占比例为17.5%,重度残疾患者所占比例为10%,植物人患者所占比例为1.25%,死亡患者所占比例为2.5%。结论:实施有效的急救的方法与护理措施可提高急诊复合伤疾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其感染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年1月-2012年12月176例PDRAB医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预后分为存活组110例和死亡组66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逐步回归法对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76例PDRAB医院感染患者死亡66例,病死率为37.5%;多发生于中心ICU占60.8%,其次为烧伤病区占22.7%;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占80.7%,其次为创面分泌物占10.9%,血液、静脉导管、泌尿道感染分别占4.5%、2.8%、1.1%;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年龄、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恶性肿瘤、总住院时间、ICU治疗时间和APACHEⅡ评分等7个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APACHEⅡ评分(P=0.000,OR值1.414,95%CI 1.262~1.585)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PDRAB医院感染患者病死率较高,高龄、基础疾病多、ICU住院时间长等多种危险因素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APACHEⅡ评分是PDRAB感染患者预后危险因素的重要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颌面部创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从而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颌面部创伤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性别分布特点、受伤原因分布特点、创伤部位分布特点进行了回顾性的统计分析。结果①98例颌面部创伤患者中,男性患者66例,所占比例为67.35%;女性患者32例,所占比例为32.65%。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2.06:1;②按照受伤原因分析,排名前三的受伤原因分别是交通事故受伤的患者59例;职业性受伤的患者14例;生活意外性受伤的患者11例;③按照创伤部位分析,排名前三的创伤部位分别是下颌骨骨折的患者32例;颧骨颧弓骨折的患者22例;多发性骨折的患者18例。结论男性人群是颌面部创伤的高发人群,交通事故受伤是导致颌面部创伤的主要原因,患者受伤的创伤部位主要是下颌骨骨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山东省道路性颅脑损伤伤者院前急救情况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从山东省2004年颅脑创伤住院患者数据库中整群抽取道路性颅脑损伤伤者,除一般资料外,对预后疗效评估的院前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866例患者平均年龄37.8岁,男女比例约为3:l;2h内得到专业现场救治的占47.6%,现场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占28.5%、肢体固定占6.5%、颈椎固定占3.4%、院前采取气管插管比例占7.3%;出院时死亡比例占5.5%,半数以上死亡在2h内发生;预后的主要影响有性别、年龄、是否使用摩托车、现场是否呼吸通畅、现场是否肢体固定、院前是否气管插管等。结论改善道路交通环境、提高120反应速度及救护水平等可有效提高交通性颅脑损伤伤者预后康复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获得性败血症的病原菌种类、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09年6月入住SICU后确诊发生败血症的48例患者病原菌培养结果及临床资料。结果 SICU败血症发病率为0.9%,死亡率为47.9%;56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占42.8%,革兰阴性菌占39.3%,真菌占17.9%;死亡患者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明显升高,其平均值25分;年龄≥60岁、血小板计数下降、低蛋白血症、肠外营养是影响SICU败血症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ICU中革兰阳性菌败血症为主;真菌性败血症增多,且死亡率高;APACHEⅡ评分高与患者预后相关,而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血小板计数下降、低蛋白血症、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5.
王丹红 《现代养生》2014,(6):158-158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为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上述昏迷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本次研究的80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经过积极的抢救与治疗,抢救成功者67例,所占比例为83.75%,患者死亡13例,所占比例为16.25%。在13例急诊内科死亡患者中,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最多,共4例,占30.77%;依次是死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共3例,占23.07%;患者死于中毒的共2例,占15.38%;猝死患者1例,占7.70%;死于其他原因的2例,占15.38%。结论: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病因诊断,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急救措施,是急诊内科昏迷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吴江地区基层医院的院前急救现状,发现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对策,以期为吴江地区院前急救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吴江地区8家基层医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的13 819例院前急救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从急救病种,伤员伤情,现场处理,院前急救反应时间等方面,分析基层医院影响院前急救的因素,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结果在本组院前急救的病例中,中青年人所占比例最高,且男性比例高于女性。研究院前急救的病种分布,发现创伤所占的比例最高,占66.8%;其次是脑血管疾病,占12.8%。但死亡率最高的是中毒,占13.0%。在这13 819例患者中,院前急救的死亡率是7.3%,其中85%是现场死亡。研究还证明,院前急救反应时间越短,死亡率越低。结论进一步加强应急装备、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开发远程移动医疗软件,确保城市公共与卫生安全,是基层医院院前急救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患者28d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10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及微生物学资料,分析其病原菌分布和临床特点,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患者28d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患者276例,培养出280株革兰阳性菌。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55株占55.36%,金黄色葡萄球菌47株占16.79%。将患者按诊断血流感染后28d的结局分为28d死亡组与28d生存组,28d死亡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Pitt评分、感染中毒性休克型和不适当初始抗菌药物比例高于28d生存组患者(17.125vs.11.292,3.425vs.1.699,80.000%vs.25.847%,65.000%vs.41.525%,P均<0.05)。在校正性别、年龄因素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提示不适当初始抗菌药物(校正RR:3.281,95%CI:1.701~6.331,P<0.05)、感染中毒性休克型(校正RR 7.380,95%CI 3.123-17.443,P<0.05)或APACHEⅡ评分(校正RR:1.065,95%CI:1.016~1.116,P<0.05)是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患者28d死亡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不适当初始抗菌药物是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患者28d死亡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探索和分析深圳市2014年创伤急救死亡病例的可预防性影响因素,为改进创伤救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深圳市2014年急救死亡病例调查中创伤患者的调查数据及专家评价数据,选择可能影响死亡可预防性的12项影响因素作为观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对专家小组评价中发现的影响创伤死亡可预防性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  结果  共238例急诊和院内创伤急救死亡病例纳入分析,创伤可预防性致死率达27.73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伤地点(OR = 2.101,P = 0.045)、受伤机制(OR = 12.784,P = 0.001)、是否转院(OR = 6.836,P = 0.002)、死亡地点(OR = 5.778,P = 0.000)、死亡原因(OR = 4.831,P = 0.000)是创伤死亡可预防性的影响因素。专家评价中,创伤急诊死亡病例问题在院前、急诊和院内3个阶段死亡病例中出现率最高(50.37 %),其中流程问题在各阶段死亡病例中最高,占95.59 %;院内病房死亡病例中,系统问题在3个阶段死亡病例中最高,占50 % 。  结论  深圳市可预防性死亡发生率高于发达国家报道,创伤急救服务绿色通道实施未到位及急救措施缺乏标准化是导致可预防性死亡的重要原因。创伤救治体系需要重新规划。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汉台区院前急救无效出车的情况及其原因,提高院前急救质量和管理水平。方法以汉中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记录单为调查表,调查对象为2005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的所有院前急救案例,共1280例,采用现况研究。结果院前急救出车原因前六位的依次是神经系统疾病(261例,20.39%)、非交通事故创伤(243例,18.98%)、急救现场无人(173例,13.52%)、交通事故创伤(126例,9.84%)、急救现场患者已死亡(115例,8.98%)、患者拒绝就医(96例,7.50%)。无效出车共384例次(占30.00%)。结论汉台区院前急救有较高的无效出车率,其原因在于没有建设急救网络和民众缺乏院前急救常识。本调查为汉台区的院前急救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将有助于提高其院前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20.
急救小组救治重度创伤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立创伤急救小组救治重度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比较成立急救小组前、后各2年救治重度创伤(ISS评分≥16分)的临床效果。结果成立创伤急救小组前2年(2002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共抢救、收治重度创伤388例,ISS评分25.9±6.4,死亡152例,死亡率为39.2%,死亡率20.4%。抢救室抢救时间、入院至急诊手术时间分别为102.8±16.7min、140.3±20.6min。成立创伤急救小组后2年(2004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共抢救、收治重度创伤438例,ISS评分28.6±7.8,死亡87例,死亡率为19.9%,死亡率为7.1%,抢救室抢救时间、入院至急诊手术时间分别为69.5±11.5min、89.6±9.3min两组I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死亡率、抢救时间、入院距手术时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成立急救小组后较成立之前均明显降低。结论成立创伤急救小组救治重度创伤能缩短抢救时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