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妇产科手术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梅州铁炉桥医院接收的妇产科手术患者80例,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号进行分组,先入院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后入院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给予PDCA循环管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后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通过PDCA循环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得到良好改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均得到明显提高,且患者术后发生的并发症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手术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取得了较理想的应用效果,使临床护理水平明显提高,有助于患者术后身体恢复,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DCA循环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8例急诊科患者作为样本,以49例为一组,将其分为管理组与常规组两个组别。常规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不实施PDCA循环管理,管理组以PDCA循环管理法对护理质量加以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情况与护理质量评分。结果:管理组护理风险发生总几率2.04%,护理质量总评分(95.84±4.71)分,与常规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应将PDCA循环用于急救科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发生几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结合细节管理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11月手术室收治的92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为常规管理,观察组为PDCA循环管理结合细节管理,比较两组不良事件、护理满意度与手术室管理质量评分.结果:两组不良事件比较,观察组总发生率为6.52%,对照组总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PDCA循环管理法联合标准操作规程(SOP)在手术室物表周期性清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6月医院手术室物表周期性清洁情况,共开展521台手术,清洁144次;根据结果查漏补缺,制订PDCA循环管理法联合SOP的管理方案并于2020年7—12月实施,此期间共开展手术496台,清洁144次;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物表清洁效果、清洁手术间平均耗时、护理质量及各科室术后感染情况。结果 实施后,手术室物表清洁缺陷率、质控率均低于实施前,物表荧光标记清除率高于实施前,清洁手术间平均耗时短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的仪器设备管理、巡回护士配合技能、消毒隔离质量、手术室器械准备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各科室术后总感染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法联合SOP可改善手术室物表周期性清洁效果,提升护理人员护理质量,降低手术患者术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PDCA循环管理在泌尿科管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泌尿科护理人员20名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收治时间均在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其中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开展常规管理(对照组),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操作技能评分、人文关怀评分、服务态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专业知识掌握评分以及健康宣教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优异,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泌尿科管理护理中,可以将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效果以及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11月-2018年11月该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要选取PDCA循环护理管理方法进行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人员的管理效果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1)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8.00%)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92.24±2.24)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2)实验组患者的护理人员管理效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3)实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有效的使用PDCA循环管理可以较大程度提高呼吸内科护理水平,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满意评分,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模式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6例行PDCA循环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F-36生活质量评分及慢性肝病问卷(CLDQ)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两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两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DCS循环护理的实施可有效改善慢性乙肝患者临床症状,提升其生活质量,因此该种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LD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疼痛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的疼痛评分、HAMA评分变化和干预过程中患者额外使用镇痛药剂量。结果两组患者疼痛评分、HAMA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过程中患者额外使用镇痛药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疼痛护理能够提高LDH患者疼痛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疼痛,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对镇痛药物的依赖,缓解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焦虑情绪,提升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是较为理想的护理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于2017年3月-2018年5月收治的急诊患者120例及护理人员20名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及对照组(n=60),护理人员每组10名,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对比观察护理不良事件(风险事件、投诉事件、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考核成绩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躯体疼痛、身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P<0.05),观察组患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风险事件、投诉事件、护患纠纷)发生率(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成绩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同时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rrjk》2017,(8)
目的:分析PDCA循环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的价值。方法:于本院急诊科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4例作为样本,视管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管理组与对照组两个组别。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管理,管理组将PDCA循环应用到护理质量管理中,观察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管理组护理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应将PDCA循环应用到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发生几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DCA循环联合预防性护理对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预防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23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均分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28例)和研究组(12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而研究组患者予以PDCA循环联合预防性护理干预。采用手术室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标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包括设备管理、护理配合、消毒麻醉、器械准备)。比较相关护理人员风险管理知晓情况(包括风险管理态度、风险管理行为意向、风险意识、风险管理认识),并观察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4.69%vs15.63%,χ2=8.39,P=0.00);对护理人员风险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显示研究组风险管理态度、风险管理行为意向、风险意识、风险管理认识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11、53.45、53.31、47.38,P均<0.001);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标准进行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结果显示研究组设备管理、护理配合、消毒麻醉、器械准备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06、39.65、48.29、37.71,P均<0.001)。结论 PDCA循环联合预防性护理不仅有助于护理人员掌握风险管理,还能有效预防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接收手术治疗的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研究。将先选取的55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将后选取的55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手术室细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安全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患者的护理安全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3.75±8.16)分和(94.34±8.63)分,均高于对照组手术患者的(81.04±7.12)分和(80.84±7.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细节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保障手术室护理安全,提高患者对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的效果。方法筛选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60例患者。按照来院时年份分组,将2017年来院的130例患者做为对照组,将2018年来院的130例患者做为研究组。该院2018年初将风险意识管理落实于手术室护理管理,对比开展这项工作前后护理质量、人员风险意识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开展风险意识管理后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和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评分均高于开展风险意识管理前,开展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手术期间投诉纠纷与风险事件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识别和处理风险的能力,提升手术室工作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4.
张祎 《医疗装备》2021,(6):152-153
目的探讨基于目标管理优化的手术室护理在结核性脓胸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4月于医院行胸腔镜手术的125例结核性脓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基于目标管理优化的手术室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胸腔引流量、胸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质量综合评分。结果观察组胸腔引流量少于对照组,胸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综合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目标管理优化的手术室护理方式可显著改善结核性脓胸胸腔镜手术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后对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6月-2018年01月收治的13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临床总结护理方法期间,对照组(65例):选择一般护理方法展开疾病护理;观察组(65例):选择综合护理方法展开疾病护理;最终就两组老年脑梗死患者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以及WHOQOL-BREF(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简表)评分结果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老年脑梗死患者SDS评分以及SAS评分结果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下降(P0.05);同对照组老年脑梗死患者WHOQOL-BREF评分结果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提升(P0.05)。结论:对于老年脑梗死患者于临床在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期间,通过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心理护理、将营养力度加强以及出院指导干预,在将患者抑郁焦虑心理情绪改善前提下,使得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显著提升,从而促进其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试分析细节护理运用在手术室对于提升手术室护理安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细节护理。结果:资料统计显示,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7.3±1.7)分,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0.5±3.2)分,观察组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数据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状态评分(SAS、SDS)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三项数据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细节护理理念运用在手术室护理中,能够有效提升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并推动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方法经对比研究验证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中借鉴并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应用于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的效果。方法将2013-03/2014-03实施PDCA循环法对手术室切口感染进行控制管理期间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30例作为观察组,将2011-03/2012-03采用常规管理方法期间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采用常规管理的对照组比较,实施PDCA循环法控制管理手术室切口感染的观察组在空气菌落总数(16.84±11.26 CFU/m3)、手术切口感染率(2.59%)及Ⅰ类、Ⅱ类、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06%,2.36%和10.34%)方面均明显减少或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采用PDCA循环法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6S精细化护理管理的效果,寻找手术室的有效护理管理方法,提升手术室的护理水平,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方法 纳入2022年3月—2023年8月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手术室治疗的106例手术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和实施6S精细化护理管理的观察组,每组各53例。比较两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物品管理、无菌状况、知识考核、护理记录及健康宣教)、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管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各项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3 0,P<0.05)。观察组护理管理满意率为96.23%,高于对照组的8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0 3,P<0.05)。结论 6S精细化护理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经干预后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明显提升,且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患者护理管理满意率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07月~2019年07月收治的14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其中护理组给予手术室细节护理,对照组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患者经不同手术室护理后,护理组患者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评分和安全性评分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显著低于对照组1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手术室细节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手术安全性及护理满意度,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PDCA循环管理措施在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医院1000件手术室腔镜器械作为研究对象。将实施PDCA管理前(2019年5月至2019年8月)500件纳入对照组,实施PDCA管理后(2019年9月至2019年12月)500件纳入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PDCA循环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手术室腔镜器械清洗合格率、完好率、差错率、零部件丢失率,以及两组腔镜器械操作合格率、医师对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的满意率,并对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室腔镜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完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错率、零部件丢失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腔镜器械操作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师对观察组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提升护士腔镜器械操作水平,提高器械术后预清洗合格率、完好率,降低差错率、零部件丢失率,提升医师对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的满意度,提高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