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按照病情发展可分为三级:CIN Ⅰ级,轻度宫颈不典型增生;CIN Ⅱ级,中度宫颈不典型增生;CIN Ⅲ级,重度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90.00%CIN伴有高危型HPV感染。根据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可以确切地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及病毒载量对宫颈癌癌前病变的相关性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10月在医院接受诊治的宫颈癌癌前病变患者263例,其中慢性宫颈炎患者45例、宫颈上皮瘤样病变(CIN)Ⅰ期患者62例、CINⅡ患者89例、CINⅢ患者67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术检测HPV-DNA高危型分型及病毒载量,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63例宫颈癌癌前病变患者中感染高危型HPV患者185例,阳性率为70.34%,其中最常见的高危型亚型以HPV16、HPV18为主,分别占30.81%、21.62%;CINⅠ、CINⅡ、CINⅢ患者HPV高危型阳性率及病毒载量均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INⅠ、CINⅡ、CINⅢ患者HPV高危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病毒载量随着宫颈癌癌前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宫颈癌癌前病变的发生与高危型HPV及病毒载量密切相关,病毒载量随着宫颈癌癌前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宫颈病变越重感染率越高,宫颈癌癌前病变发生高度与高危型HPV感染相关;故高危型HPV及病毒载量为宫颈癌癌前病变影响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保妇康栓治疗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平凉市人民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196例合并HPV感染的宫颈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保妇康栓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HPV-DNA转阴率及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PV-DNA转阴率为52.0%,高于对照组患者(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妇康栓对轻度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高于中度、重度柱状上皮异位患者及CINⅠ级患者,对中度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高于重度柱状上皮异位患者及CINⅠ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妇康栓对轻度、中度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治疗后HPV-DNA转阴率高于重度柱状上皮异位患者及CINⅠ级患者(P<0.05)。结论保妇康栓治疗合并HPV感染的宫颈病变患者疗效确切,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缩小宫颈柱状上皮异位面积,清除HPV病毒,其效果优于干扰素治疗,且保妇康栓应用方便、无毒、副作用,减轻了患者心理负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宫颈分泌物HPV16,18的感染情况,探讨其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对宫颈分泌物进行HPV16,18DNA定性检测。以光镜下病理学诊断作为CIN分级标准。CINⅡ及Ⅲ级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结果:CINⅡ-Ⅲ级患者宫颈分泌物HPV16,18的检出率为67.7%。宫颈癌患者HPV16,18的检出率为91.8%。慢性宫颈炎患者的HPV16,18的检出率为28.6%。结论:HPV16,18感染与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高危型HPV16,18DNA的检测对预防宫颈癌及宫颈癌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载量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该院妇科治疗的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296例,其中慢性宫颈炎患者1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期患者74例、CINⅡ~Ⅲ期患者65例,宫颈癌Ⅰ期患者13例,宫颈癌Ⅱ期患者8例。对患者进行HPV病毒载量检测和组织活检,分析病毒载量与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当病毒载量在100.0~999.9范围分布时,CINⅡ~Ⅲ期发生率明显高于CINⅠ期(P0.05);当HR-HPV载量在1 000.0~范围分布时,CINⅠ期发生率明显高于CINⅡ~Ⅲ期(P0.05)。当HPV载量为100 RLU/CO时认为患者为CIN及宫颈癌阳性,预测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73.4%,特异性为63.1%。结论 HPV可作为预测宫颈病变的常规检查手段,其对于预防宫颈高度病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宫颈癌前病变与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型别和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2012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00例患者,经HPV检测、电子阴道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测确诊为无子宫颈上皮内病变者32例,CNⅠ-Ⅲ患者35例,宫颈癌患者3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所有患者进行HPV-DNA分型和病毒载量检测。结果:高危型HPV感染患者在宫颈癌前病变组和宫颈癌组的比例都明显高于无子宫上皮内病变组(P<0.05);随着病情加重,患者的病毒载量也呈增加趋势,但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与感染高危型HPV有着明显的相关性,而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HPV-DNA载量水平对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患者宫颈癌相关增殖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于海口市人民医院治疗的86例宫颈癌患者、7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及8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杂交捕获Ⅱ代技术检测HPV DNA载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各宫颈组织中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白血病毒插入位点1(BMI-1)、原癌基因C-myc的表达,比较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患者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和BMI-1、C-myc的表达情况,分析高危型HPV感染对宫颈BMI-1、C-myc的影响。结果 宫颈癌组HPV感染率、HPV DNA载量、BMI-1及C-myc阳性表达率均高于CIN组和慢性宫颈炎组(P<0.05),CIN组HPV感染率、HPV DNA载量、BMI-1及C-myc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慢性宫颈炎组(P<0.05);CIN患者宫颈细胞中BMI-1、C-myc表达与CIN分级和高危型HPV感染有关(P<0.05);宫颈癌患者宫颈细胞中BMI-1、C-myc表达与分化程度、FIGO分期及高危型HPV感染有关(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宫颈癌患者宫颈细胞中BMI-1评分、C-myc评分与HPV DNA载量分别呈两两正相关(P<0.05)。结论 合并高危型HPV感染的宫颈癌患者中,宫颈细胞BMI-1、C-myc高表达,其相互作用可能在宫颈癌的增殖中占据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载量与宫颈病变和宫颈癌相关性。方法选取昆明地区妇女两万余例,用杂交捕获Ⅱ(second-generation Hybrid Capture,HC-II)方法检测高危型HPV-DNA,选取3608例进行阴道镜下多点活组织检查送病理检查,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患者以宫颈锥切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准,宫颈癌患者以术后病理检查为准,分析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级别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炎2420例(67.07%),CINⅠ448例(12.42%)、CINⅡ376例(10.42%)、CINⅢ280例(7.76%)、宫颈癌84例(2.33%)。经秩和检验,5组间的HPV病毒载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85.597,P<0.05);CINⅠ与宫颈炎、宫颈癌和CINⅡ的病毒载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下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和HPV病毒载量均是宫颈病变和宫颈癌的危险因素。CINⅡ以上病变随着病毒载量的升高,阳性率逐渐增高。而宫颈癌主要集中在中度级别病毒载量之间发病。结论不同宫颈病变级别间HPV病毒载量有差别,HPV病毒载量可作为诊断CINⅡ以上病变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能聚焦超声治疗仪对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167例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使用高能聚焦超声治疗仪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同时对轻度、中度、重度糜烂的临床疗效及单纯型、颗粒型和乳头型糜烂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167例患者痊愈88例,总痊愈率为52.69%,总有效率为95.81%。轻、中度糜烂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重度糜烂(P<0.05),但轻度与中度糜烂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型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治愈率明显高于颗粒型与乳头型(P<0.05),但颗粒型糜烂与乳头型糜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能聚焦超声治疗仪对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于轻中度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和单纯型糜烂效果尤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妊娠期宫颈癌前病变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及病毒载量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20年6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25例妊娠期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第二代分子杂交捕获技术(HC2-HPV-DNA)和TH超微病原体可视检测系统检测,病理结果为宫颈癌金标准,分析HR-HPV感染及病毒载量与宫颈组织学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125例妊娠期宫颈癌前病变患者HR-HPV阳性感染率为39.20%,以22~26岁、27~31岁为主要感染人群;病理结果显示40例为宫颈炎/CIN(宫颈上皮内瘤变)Ⅰ患者,8例为CINⅡ/CINⅢ患者,1例为宫颈癌患者,HC2-HPV-DNA联合TH超微病原体可视检测系统检测符合率为93.88%;HPV16、18、52型感染时,不同宫颈病变病毒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31、33、51、58型感染时,宫颈炎/CINⅠ与CINⅡ/CINⅢ病毒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35、39、45、56、59、58型感染时,不同宫颈病变病毒载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妊娠期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不同年...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与观察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亚型分布与宫颈糜烂的关系,为宫颈糜烂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医院诊治4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将其中高危型HPV感染亚型分布进行检测与统计,比较不同CIN分级患者HPV感染率,并比较不同HPV感染者宫颈糜烂发生率。结果 4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高危型HPV感染者143例,感染率为31.78%,其中HPV16、HPV18及HPV33为主要HPV亚型,较高CIN分级患者HPV感染率高于较低CIN分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HPV感染亚型患者宫颈糜烂发生率均高于未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率较高,其亚型主要以HPV16、HPV18及HPV33为主,不同CIN分级者感染率有一定差异,且感染对宫颈糜烂的发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学工程》2017,(7):967-968
目的探讨宫颈脱落细胞HPV L1蛋白及HPV DNA载量在宫颈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的237例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检测其HPV DNA载量,并对高危型HPV阳性者行HPV L1蛋白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HPV L1蛋白阳性率为21.52%(51例),正常/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患者的HPV L1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阳性率为74.26%(176例),正常/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患者的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 DNA载量低度组、中度组、高度组的HPV L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39.22%、51.95%、77.08%,高度组的HPV L1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 L1蛋白与HPV DNA载量对评估宫颈病变有一定作用,对其进行监测能够为宫颈病变预测、治疗及预后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金风  胡培英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617-4618
目的:分析宫颈癌及高危型癌前病变组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载量、HPV多重感染情况,探讨HPV载量及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关系。方法:采用液基薄层细胞涂片(TCT)、高危型HPV-DNA(HC-Ⅱ)检测,进行宫颈病变筛查。筛查异常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宫颈癌(ICC)及高危型癌前病变(CINⅡ、CINⅢ、原位癌),术前未进行放疗及化疗为研究对象。运用SPF10-PCR技术对HPV阳性标本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筛查异常510例,活检病理确诊:宫颈正常(≤CINⅠ)398例,高危型癌前病变(≥CINⅡ)64例,宫颈癌48例。HC-Ⅱ检测筛查,HPV阳性465例(91.18%)。其中,≤CINⅠ356例(89.45%),≥CINⅡ63例(98.44%),ICC46例(95.83%),差别有显著性。HPV载量分5组,1~9、10~99、100~999、≥1000。各组比较,≤CINⅠ、≥CINⅡ、ICC差异均有显著性。组织学检测HPV感染,≥CINⅡ组62例(96.37%),ICC组46例(95.83%)。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型别混合感染分别为30.43%、38.71%,较正常宫颈明显增高,且均有高危型别参与感染。结论:HC-Ⅱ检测是筛查宫颈病变,预防宫颈癌发生的有效手段,但HPV载量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中表达不确定。HPV多型别混合感染对宫颈病变发展程度有潜在影响,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14.
对宫颈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干预,已成为防治宫颈癌的主要环节。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子宫颈癌密切相关,其阳性率随宫颈病变的程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宫颈细胞学检查联合HPV检测是目前公认的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筛查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抗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生物蛋白敷料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合并高危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5年8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门诊就诊的300例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伴高危HPV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0例,对照组采取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阴道上药,治疗组采取抗HPV生物蛋白敷料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交替阴道上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PV的转阴率及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治愈率。结果对照组治疗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患者痊愈为75例,有效27例,无效48例,总有效率为68.00%,而治疗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痊愈为85例,有效为48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88.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7,P0.01)。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HPV转阴率为53.33%,治疗组HPV转阴率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0,P0.01);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HPV生物蛋白敷料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联合用药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合并宫颈高危HPV感染疗效要优于单纯采用干扰素的治疗,可短期内有效清除宫颈高危型HPV感染,降低HPV DNA病毒载量,预防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子宫颈病变是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包括官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湿疣、宫颈子宫内膜移位症、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即CIN1,CIN2,CIN3)、子宫颈癌,尤其是宫颈糜烂,据统计,已婚妇女约50%~70%罹患此症,加上HPV感染日益增多,目前,国内外研究证实HPV感染是促发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的主要因素,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将进一步发展成癌前期或子宫颈癌,对女性健康威胁极大.  相似文献   

17.
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16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玉香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6):3738-3739
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及TBS(The Besthesda system)诊断系统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细胞学特点。方法:对1 678例受检者的宫颈脱落细胞采用液基薄层细胞(TCT)检测和TBS分类诊断,将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以上病变列为细胞学阳性病例,分析不同宫颈病变及其与临床的关系。结果:1 678例受检者TCT标本满意率为96.36%,细胞学阳性病例206例,总检出率12.28%。其中ASC-US+不典型腺上皮细胞(AGUS)占6.32%;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占2.74%;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占3.10%;鳞状细胞癌和腺癌(CA)占0.12%;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174例(10.37%)。在206例TCT阳性病例中,宫颈光滑-轻度糜烂与中-重度糜烂各占50.00%,正常或轻度炎组占34.95%,中度炎组占27.67%,重度炎组占32.52%。结论:TCT和TBS系统能准确反映宫颈病变情况,HPV是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重要相关因素,预防HPV感染、筛查和监测HPV感染对象、治疗及阻止CIN病变升级是防止宫颈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取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5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0例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100例非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液基细胞检查及阴道镜检查、术后病理诊断、杂交捕获实验对高危型HPV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亚临床感染发生率、高危型HPV阳性检出率。结果对照组患者亚临床感染发生率(5.0%)明显低于研究组(27.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度、Ⅱ度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亚临床感染发生率17.2%、20.5%低于Ⅲ度患者的43.8%,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型、颗粒型、乳头型患者的亚临床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亚临床感染患者的HPV阳性检出率7.7%低于亚临床感染患者的71.9%,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HPV感染多发于亚临床感染患者,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存在较高的亚临床感染风险,故高危型HPV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发生关系密切,需将亚临床感染患者作为重点监测对象,给予针对性治疗,以减少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江门地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瘤样病变(CIN)的相关性,以提高宫颈癌的诊断率。方法:2009年1月~2010年3月对宫颈异常的女性患者进行高危型HPV检测及宫颈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宫颈柱状上皮外移中高危型HPV的检测率是18.2%,在宫颈异常组中的表达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高危型HPV的检测率随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程度增高而升高,各组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危型HPV的感染与CIN密切相关,高危型HPV的检测是早期诊断宫颈病变和宫颈癌一个主要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与生殖道感染的相关性分析,增强临床医师对宫颈癌及CIN的认识,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66例宫颈癌及CIN患者为观察组进行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沙眼衣原体(CT)、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细菌性阴道病(BV)和滴虫检测,分析宫颈癌及CIN与生殖道病原体感染的关系,并与362例患有宫颈炎无宫颈癌及CIN患者为对照组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宫颈癌及CINⅠ、Ⅱ、Ⅲ患者HPV感染率分别为97.62%、44.32%、67.08%和96.4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HSV-2、BV、滴虫等生殖道病原体感染在CIN、宫颈癌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感染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殖道CT、HSV-2、BV和滴虫感染与宫颈癌、CIN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高危HPV感染率随其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的严重程度而升高,宫颈癌感染率最高为92.68%,高危HPV在CINⅠ组感染率为64.10%、CINⅡ组为84.91%、CINⅢ组为89.09%,表明宫颈癌和高危型HPV病毒感染高度有关。结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与生殖道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