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手术治疗后的心理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心理学角度对比分析3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劣,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07年6月期间接受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或股骨头置换术或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且具有完整资料的117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组2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56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33例;对比3组术后随访的一般指标,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A)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心理问卷调查。[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与内固定组相比,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增高(P﹤0.05);3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后的SCL-90多项分值均高于老年常模,其中焦虑、恐怖、抑郁因子分及阳性项目均分较老年常模的相应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股骨头置换组和全髋关节置换组较内固定组的焦虑、抑郁检出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老年股骨头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具有允许术后早期活动,并发症发生率低和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且并发焦虑症,抑郁症的检出率较低,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较合理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5,(10):1319-1320
目的分析比较老年转子间骨折采取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PFNA)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28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7例)。对照组采取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治疗,观察组采取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rris评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取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治疗的疗效相当,但后者具有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采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锁钉(PFN)和人工股骨头置换(artificial femoral head replacememt,AFR)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合理的内固定治疗方法。方法 2007年9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锁钉(PFN)、人工股骨头置换(AFR)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128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关节功能情况。结果三组间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关节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PFN组出血量少于DHS、AFR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下地时间AFR组明显短于其余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DHS、PFN、AFR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无明显差异。而AFR可明显减少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PFLCP)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10.01~2012.10间我科采用PFLCP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30例,采用PFNA治疗34例,随访观察其愈合过程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8.1个月。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失败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中,PFNA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优先选择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5.
郭鑫 《中国卫生产业》2014,(30):158-159
目的对比两种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87例股骨转子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3例]和观察组[n=4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股骨头近端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对照组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1年后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的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剖钢板手术操作更加简单、快捷,创伤性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术后并发症少,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HR)与动力髋螺钉固定术(DHS)、股骨近端髓内针内固定(PFN)治疗老年性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在本院接受BHR手术的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的手术情况与临床疗效分别与在本院接受DHS及PFN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对比,客观评价BHR手术应用于老年性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效果。结果:PFN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BHR组(P〈0.01),术后最早负重时间也显著长于BHR组(P〈0.01);BHR各项手术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DHS组(P〈0.01);BHR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其它两组伊〈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转子间骨折的疗效优于DHS与PFN,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关节功能恢复好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特别适用于老年性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研究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解剖型普通钢板和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三种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DHS组(32例)采用DHS内固定,普通钢板组(31例)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普通钢板内固定,锁定钢板组(31例)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回顾性分析三种钉板系统内固定的疗效.结果 9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15±4)个月.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锁定钢板组22.6%(7/31),DHS组46.9%(15/32),普通钢板组90.3%(2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优良率为84.4%(27/32),普通钢板组为74.2%(23/31),锁定钢板组为96.8%(30/31),三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最好,DHS内固定次之,股骨近端解剖型普通钢板内固定疗效较差.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能耐受手术者应首先推荐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8.
罗开祥 《现代养生》2014,(16):134-135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锁定钢板、Gamma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3月间与我院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锁定钢板、Gamma钉内固定三种手术方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失血量、术后负重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三组失血量数据两两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术后负重行走时间经统计学分析,DHS组与Gamma钉组比较、锁定钢板组与Gamma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手术平均所用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种手术方式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长期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使用Gamma钉治疗的患者术后恢复较快,能较早负重行走,降低了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早期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2月~2005年8月应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32例.骨折按Evans分型:ⅢA型15例,ⅢB型10例,Ⅳ型7例.结果 手术时间60 min,平均(70±18)min,术中出血量120~210 ml,平均(150±15)ml,术后出血量60~100 ml,平均(70±20)ml,术后随访4个月至2年.无住院期间死亡的病例,10例有并发症,肺部感染4例,深部静脉血栓3例,髋内翻3例.结论 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手术时间短、早期功能锻炼和早期负重等优点,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转子式股骨柄置换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18例,其中分为研究组(61例)与对照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则采用大转子式股骨柄置换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生活质量指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老年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值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大转子式股骨柄置换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疗效,降低并发症状发生,缩短治疗和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1.
《临床医学工程》2016,(3):307-308
目的比较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解剖锁定钢板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7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24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对照组48例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解剖锁定钢板进行治疗的疗效相当,但前者手术指标较好,建议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应用无牵引床条件下切开复位手术技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所采取两种内固定的临床疗效体会.方法 符合股骨转子间骨折诊断标准并采取无牵引床条件下切开复位手术技术的患者共122例,分别选择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两种内固定物进行治疗,其中动力髋螺钉(DHS) 56例,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66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3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住院时间、下地负重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无牵引床条件下切开复位手术技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锁定加压钢板相对DHS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8例,随机纳入对照组、观察组,各组49例。对照组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两组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治疗1个月后疗效,术后不同时间点髋关节功能、血红蛋白丢失量、下肢相对长度、疼痛,术后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完全负重时间、卧床天数、住院天数更短,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相对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3、6、12个月,观察组Harris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术后1 d对照组血红蛋白丢失量、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观察组(P<0.05);与术后1 d比较,术后7 d两组血红蛋白丢失量增加,但观察组在组间比较更低(P<0.05);两组VA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在组间比较更低(P<0.05)。观察组下肢相对长度在组间比较更低(P<0.05)。术后随访期间,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05~2018-05我院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患者64例,按手术方案不同分置换组(n=32)、内固定组(n=32)。置换组采用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内固定组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1a肩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a两组Constant-Merley量表各项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术前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随访1a,置换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00%(0/32),低于内固定组18.75%(6/32)(P0.05)。结论: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均可有效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对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具有显著效果,但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安全性较高,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比较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DHS组52例,PFN组3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52例,比较5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PFN组明显少于DHS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p〈0.05),5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组的术后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及固定牢固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为理想的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3年2月~2005年8月应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32例。骨折按Evans分型:ⅢA型15例,ⅢB型10例,Ⅳ型7例。结果手术时间60min,平均(70±18)min,术中出血量120~210ml,平均(150±15)ml,术后出血量60~100ml,平均(70±20)ml,术后随访4个月至2年。无住院期间死亡的病例,10例有并发症,肺部感染4例,深部静脉血栓3例,髋内翻3例。结论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手术时间短、早期功能锻炼和早期负重等优点,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和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对46例老年转子间骨折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部用骨水泥型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对粗隆间骨折大小转子功能复位行钢丝固定;手术的关键是维持准确的头颈长度、前倾角度。术后3d开始下床活动。结果术后3个月手术疗效评价35例疗效优,8例良,3例可,优良牢为93.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12个月,随访期间未见假体松动及髋臼磨损。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能降低病死率和减少并发症,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杨希亮 《现代保健》2013,(22):125-127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 arthroplasty,THA)与股骨近端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住院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200例,随机分为THA组100例与PFNA组100例。THA组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PFNA组采用股骨近端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住院天数等,采用MedliD’Aubigne评分方法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A组术中出血量较PFN组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HA组患者术中X线透视次数、平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较PFNA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HA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PFNA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重要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螺旋刀片内固定治疗方法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近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为漳平市医院骨外科2018年3月—2021年5月收治。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将其中接受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接受PFNA螺旋刀片内固定治疗的4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对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近远期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 <0.05),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负重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缩短(P <0.05)。对照组、研究组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77.5%、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2.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通过PFNA螺旋刀片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使得内固定稳定性显著提高;内固定效果比较理想,能促进恢复髋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吕胜 《中国卫生产业》2014,(15):132-133
目的:对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与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实际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2011年11月-2013年02月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0例,将其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时期4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两组患者,比较两组各项观察指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①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锻炼时间、Harris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②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实验组为(50.5±9.0)min,对照组为(71.3±8.6)min,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比不良事件,实验组共5例,对照组10例,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与股骨颈骨折患者,均能取得较佳的疗效,但其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远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