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定量评价左室容量负荷过重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探讨随左室容量负荷增大,心肌径向应变、应变率的变化情况及其与容量负荷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病例组为左室容量负荷增大患者共77例;正常对照组为年龄及性别与病例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所有受检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胸骨旁左室短轴二尖瓣环、乳头肌、心尖部平面二维动态图像.应用二维应变分析软件分析短轴3个平面整体应变、应变率(GRS.GRSr).采用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用体表面积校正得到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根据正常LVEDVI将病例组分为6个亚组:临界组(LVEDVI≤90ml/m2),A组(LVEDVI:91~120 ml/m2),B组(LVEDVI:121~150ml/m2).C组(LVEDVI:151~180ml/m2).D组(LVEDVI:181~210 ml/m2),E组(LVEDVI>210ml/m2).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将病例组分为心功能正常组(Ⅰ组)、心功能减低组(Ⅱ组).结果 ①临界组三个平面上述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A、B、C组上述参数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在临界组~C组中可观察到随LVEDVI增大,3个平面GRS、GRSr呈进行性增大.E组3个平面上述各参数较A、B、C、D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在C~E组中可观察到随LVEDVI的增加,GRS、GRSr逐渐减小.②Ⅰ组3个平面GRS、GRSr较正常对照组及Ⅱ组增大(P<0.01);Ⅱ组3个平面GRS、GRSr较正常对照组及Ⅰ组明显减低(P<0.01).③二尖瓣环平面GRS在A、B组与LVEDVI呈明显正相关(r=0.79.0.77,P<0.05);C、D组二者相关性不显著(r=0.32,-0.12,P>0.05);E组与LVEDVI呈负相关(r=-0.54.P<0.05).乳头肌平面GRS在A、B、C组与LVEDVI呈明显正相关(r=0.55,0.64,0.76,P<0.05);D组二者相关性不明显(r=-0.35,P>0.05);E组二者呈明显负相关(r=-0 .70,P<0.05).心尖部平面GRS在A、B、C组与LVEDVI呈明显正相关(r=0.74,0.79,0.71,P<0.05);D组二者呈明显负相关(r=-0.73,P<0.05);E组二者无明显相关性(r=-0.39,P>0.05).LVEDVI为180~190ml/m2,乳头肌平面GRS达最大值约93%;心尖部GRS达最大值约62%;LVEDVI为150~160ml/m2时二尖瓣环平面GRS达到最大约63%.结论 左室心肌径向应变、应变率随左室容量负荷增大而发生规律性变化.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定量测量左室心肌应变、应变率,为临床评价左室收缩功能提供了一种无创性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局部心肌存活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于基础状态和恢复灌注24 h后对各组大鼠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心室乳头肌短轴高帧频二维图像,测量节段心肌的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PRS)、环向应变(PCS),并采用解剖M型超声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_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_s)、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和室壁增厚率(TR).实验结束后取大鼠心脏行左心室乳头肌短轴TTC染色并计算节段心肌的梗死面积(AN).以TTC染色作为金标准,ROC曲线分析上述二维应变及TR参数评价梗死节段的准确性.结果 ①与心肌梗死组基础状态及假手术组术后相比,心肌梗死组术后的LVID_d和LVID_s值均明显增加,FS、EF和前间隔TR值均明显降低(P<0.05);②与心肌梗死组基础状态及假手术组术后相比,心肌梗死组术后的前间隔、前壁、前侧壁、后侧壁和后间隔的PRS及PCS值均明显减低,心肌梗死组术后前间隔、前壁和前侧壁的PRS及PCS值明显低于其他节段(P<0.05);③以TTC染色所得节段心肌AN>50%为梗死节段,ROC曲线分析显示PCS为判断梗死心肌的最佳指标,PCS值为临界值(-6.14%)时诊断梗死心肌的敏感度为93.75%,特异度为90.91%.结论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准确量化局部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2D-SE)定量评价心肌局部和整体应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集25例心力衰竭患者与30例正常对照者心尖左室长轴、心尖四腔和心尖左室二腔观的二维灰阶动态图像。应用自动功能成像软件自动测量长轴方向左室18节段收缩应变(εs)和心尖左室长轴观总应变(GLS-LAX)、四腔观总应变(GLS-A4C)、二腔观总应变(GLS-A2C)及左室长轴平均总应变(GLS-Avg)。同时采用二维Simpson法分别测量三个切面观的左室射血分数(2D-EF)。比较心力衰竭组与对照组各参数测值,分析2D-EF与二维应变(2D-GLS)的相关性。结果心力衰竭组18个节段的εS、GLS-LAX、GLS-A4C、GLS-A2C及GLS-Avg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01)。2D-EF与2D-GLS有良好的相关性(r=0.94)。正常对照组各室壁自基底段向心尖段εS逐渐增加,各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扩张型心肌病组各段室壁εS绝对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各节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壁心肌死梗组中左前降支供血节段的εS绝对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2D-SE可用于定量测量左室整体和局部心肌的应变,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好的无角度依赖的定量左室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观察正常人等容收缩期局部心肌纵向应变特点。方法 采集27名正常人心尖四腔心、两腔心和心尖左心室长轴切面的二维灰阶动态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软件获得等容收缩期应变曲线,计算等容收缩期出现正向应变(ε+IVC)曲线的心肌节段数及其检出率,分析最大负向应变(ε-IVC)、ε+IVC检出率、ε+IVC峰值在各水平(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各室壁(后间隔、侧壁、下壁、前壁、后壁、前间隔)心肌间的差异。结果 正常人等容收缩期的应变曲线以绝对值逐渐增大的负向应变曲线最为多见,ε-IVC的绝对值从基底段至心尖段递增,后壁、后间隔、下壁均小于前壁、侧壁、前间隔,除后间隔和下壁与前间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0.89%的节段出现正向应变曲线,其中基底段心肌比心尖段心肌多见,后壁、后间隔、下壁心肌比前壁、前间隔、侧壁心肌多见,除下壁与侧壁和前间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等容收缩期左心室心肌是有形变的,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可快速、简便地检测等容收缩期心肌的形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的左心室整体环向应变及应变率参数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大鼠不同程度心肌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5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MI组)45只和假手术组(SO组)10只.MI组大鼠随机分为MI15组、MI30组和MI60组各15只,分别钳夹冠状动脉左前降支15 min、30 min、60 min,以建立不同梗死面积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各组大鼠分别于基础状态和恢复灌注24 h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室乳头肌短轴高帧频二维图像,应用EchoPAC工作站分析获得左室乳头肌短轴整体收缩期峰值环向应变(GSc)和应变率(GSRc)值,并采用解剖M型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和收缩末期内径(LVIDs)、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取出心脏行TTC染色并计算左室乳头肌短轴的梗死面积(AN).结果 ①MI15组、MI30组和MI60组的LVIDd和LVIDs测值均较基础状态和假手术组明显增加,FS和EF测值明显降低;MI60组的LVIDd和LVIDs测值均较MI15和MI30组明显增大,FS和EF测值明显降低(P<0.05);②MI15组、MI30组和MI60组GSc和GSRc测值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减低;MI组的GSc和GSRc测值随缺血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P<0.05);③GSc和GSRc与AN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0和0.88;GSc和GSRe参数是AN的显著预测因子(P<0.01),标准回归系数(Beta)分别为0.558和0.491;④TTC染色显示AN随缺血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P<0.05).结论 基于2D-STI技术的左室整体环向应变及应变率随心肌梗死面积增加而显著降低,该参数可准确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程度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评价肝硬化患者左心室局部纵向收缩功能.方法 选取34例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3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常规超声心动图记录左心房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心尖长轴切面记录二尖瓣舒张期血流频谱E峰及A峰值,并计算E/A值;记录心尖长轴切面、心尖两腔切面及心尖四腔切面的三个完整心动周期的高帧频二维图像,脱机应用二维应变分析软件测量左心室壁各节段收缩期的峰值应变.结果 肝硬化组左心房收缩期前后径(30.49 mm±4.20 mm)、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44.90 mm±4.33 mm)与正常对照组(28.82 mm±3.67 mm,43.25 mm±3.21 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EF(61.15%±4.41%)及FS(32.92%±3.34%)与正常对照组(59.74%±5.45%,32.05%±3.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E/A值(1.03±0.29)较正常对照组(1.31±2.74)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左心室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均低于正常对照组,除左心室后壁基底段、前壁基底段、下壁基底段、前间隔基底段及后间隔中间段和基底段外,其他各节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左心室形态、舒张功能及左心室局部纵向收缩功能均存在异常,2D-STI较常规超声检查可以较早地、敏感地反映肝硬化患者左心室局部纵向收缩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二维应变成像检测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构型正常患者心肌应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左心室构型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0例和健康志愿者30例(健康对照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左心室舒张充盈正常者(左心室舒张充盈正常组)35例,松弛性减低者(左心室松弛性减低组)35例.采集心尖四腔心切面、二腔心切面、左心室长轴切面及胸骨旁乳头肌水平左心室短轴切面的二维灰阶动态图像.应用二维应变成像测量左心室纵向、圆周、径向应变率.结果健康对照组、左心室舒张充盈正常组、左心室松弛性减低组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率分别为(-1.4±0.2)s-1、(-1.4±0.2)s-1、(-1.2±0.2) s-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8,P=0.00),且左心室松弛性减低组与健康对照组、左心室舒张充盈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5.68、5.92,P均<0.01).健康对照组、左心室舒张充盈正常组、左心室松弛性减低组舒张早期纵向峰值应变率分别为(2.9±0.4)s-1、(2.6±0.3)s-1、(2.3±0.4)s-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51,P=0.00),且左心室舒张充盈正常组、左心室松弛性减低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63、9.27,P均<0.01),左心室舒张充盈正常组与左心室松弛性减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4.82, P<0.01).健康对照组、左心室舒张充盈正常组、左心室松弛性减低组心房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率分别为(1.2±0.2)s-1、(1.2±0.2)s-1、(1.4±0.2) s-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8,P=0.00),且左心室松弛性减低组与健康对照组、左心室舒张充盈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5.68、5.92,P均<0.01).健康对照组、左心室舒张充盈正常组、左心室松弛性减低组收缩期圆周峰值应变率分别为(-1.4±0.4)s-1、(-1.5±0.3)s-1、(-1.8±0.4) s-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66,P=0.00),且左心室松弛性减低组与健康对照组、左心室舒张充盈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6.18、4.82,P均<0.01).健康对照组、左心室舒张充盈正常组、左心室松弛性减低组舒张早期圆周峰值应变率分别为(2.0±0.4)s-1、(2.0±0.5)s-1、(1.8±0.5)s-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4,P=0.14).健康对照组、左心室舒张充盈正常组、左心室松弛性减低组心房收缩期圆周峰值应变率分别为(1.1±0.3)s-1、(1.0±0.3)s-1、(1.4±0.4)s-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14,P=0.00),且左心室松弛性减低组与健康对照组、左心室舒张充盈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5.04、6.99,P均<0.01).健康对照组、左心室舒张充盈正常组、左心室松弛性减低组收缩期径向峰值应变率分别为(2.6±0.6)s-1、(2.6±0.7)s-1、(2.4±0.7) s-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1,P=0.37).健康对照组、左心室舒张充盈正常组、左心室松弛性减低组舒张早期径向峰值应变率分别为(-2.7±0.7)s-1、(-2.7±0.9)s-1、(-2.2±0.7)s-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2,P=0.01),且左心室松弛性减低组与健康对照组、左心室舒张充盈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66、3.81,P均<0.05).健康对照组、左心室舒张充盈正常组、左心室松弛性减低组心房收缩期径向峰值应变率分别为(-1.3±0.9)s-1、(-1.4±0.5)s-1、(-1.8± 0.8)s-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6,P=0.02),且左心室松弛性减低组与健康对照组、左心室舒张充盈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69、3.07,P均<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纵向舒张与收缩功能受损早于左心室构型改变.收缩期圆周方向及心房收缩期心肌应变增加代偿性保证左心室泵功能及充盈量处于正常水平.二维应变成像可定量检测左心室心肌应变,准确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心肌功能的早期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观察单纯性肥胖大鼠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方法 将16只健康雄性大鼠以普通饮食(NF组,n=6)和高脂饮食(HFD组,n=10)喂养12周,之后记录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并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分析大鼠左心室心肌应变和应变率,观察大鼠心肌纤维化、肥大细胞浸润程度及轻链3(LC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NF组相比,HFD组大鼠体质量、腹围、腹部脂肪含量、空腹血糖及甘油三酯均显著增高(P均< 0.05);左心室前间隔径向应变率及前间隔、前壁径向应变减低(P均< 0.05),后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侧壁基底段纵向应变及应变率均减低(P均< 0.01)。HFD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紊乱,脂肪空泡,心肌胶原纤维沉积和肥大细胞浸润明显增加,LC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肥胖大鼠早期心脏结构无明显改变时,已存在不同程度左心室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定量评价实验性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的左心室心肌径向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手术组(n=25)和假手术组(n=15),分别于术前、术后2、4、8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于左心室腱索水平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Ds),舒张末期室间隔(IVST),后壁厚度(PWT),计算短轴缩短率(FS)及射血分数(EF).采集并储存清晰的高帧频左心室乳头肌短轴动态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软件脱机分析左心室6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PRS)及整体径向应变(GPRS).比较各指标在手术组不同观察时点、手术组与假手术组同一观察时点的差异.结果 与术前及假手术组同一观察时点比较,术后2周手术组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4周,手术组IVST、PWT增厚(P均<0.05),各节段PRS及GPRS减低(P均<0.05);术后8周,手术组LVEDd、LVEDs测值较之前各观察时点增大,FS、EF值较前明显减低,各节段PRS及GPRS减低(P均<0.05),IVST、PWT较术前、术后2周及同一观察时点假手术组增厚(P均<0.05),但与手术组术后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复性测量显示PRS组间及组内测值比较均有较高一致性.结论 2D-STI能观察后负荷增加导致左心室心肌纤维径向重构与收缩功能变化的进展过程,是评价实验性大鼠慢性心力衰竭左心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 方法 收集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28例(重症组)、轻症手足口病患儿30例(轻症组)、同期年龄及性别匹配体检儿童30名(对照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检测重症组、轻症组及对照组左心室17个节段的收缩期长轴峰值应变、双平面Simpson法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重症组、轻症组与对照组临床及血清学检查结果。 结果 重症组心率增快,白细胞总数、血糖及肌酸磷酸激酶心肌同工酶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与轻症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组仅见下壁基底段及中间段收缩期峰值应变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左心室后壁基底段及中间段、侧壁中间段收缩期峰值应变减低,与轻症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壁基底段收缩期峰值应变减低,与轻症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侧壁心尖段收缩期峰值应变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存在明显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减低。轻症手足口病患儿尽管整体收缩功能正常,但可见个别节段局部收缩功能异常。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检测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可为轻症患儿的心脏受累的早期诊断及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进展和预后评价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定量评价心肌梗死局部室壁运动异常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量心肌梗死患者各节段室壁的二维应变,探讨其诊断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0例正常人、21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和15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别记录心尖位两腔观及左室乳头肌水平短轴观的高帧频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软件测量各节段的纵向应变(LS)、径向收缩期峰值速度(Vs)、局部短轴缩短分数(RFS)、径向应变(RS).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心肌梗死各组心尖位节段LS、Vs、RFS、RS明显减低(P<0.05).心肌梗死组间比较,部分节段的LS、Vs、RFS、RS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可准确评价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为临床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提供了无创性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测定左心室容积及整体收缩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STE)定量测定左心室容积及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STE在心尖四腔切面测定118人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二维超声心动图(2DE)Simpson双平面法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测定的LVEDV、LVESV和LVEF进行对比及相关性分析。进行STE测量的重复性分析。 结果 STE测定的LVEDV与2D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于RT3DE(P<0.05);STE测定的LVESV与RT3D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于2DE(P<0.05);STE测定的LVEF低于2DE和RT3DE的测定结果(P<0.001)。STE与2DE及RT3DE测定的LVEDV、LVESV、LVEF具有良好相关性(P均<0.001)。STE测定左心室容积的同一观察者和观察者间变异分别为6.94%、8.31%,测定LVEF的同一观察者和观察者间的变异分别为9.12%、9.87%。 结论 STE测定的左心室容积和LVEF与2DE及RT3DE的测定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及重复性;STE可用于评价左心室容积及整体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左室局部心肌功能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0只,制备急性冠状动脉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10只.两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4周、8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内径(LVIDd、LVIDs)、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和左室质量(LVM).记录左室乳头肌短轴高帧频图像,应用二维应变分析软件测量各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PRS)、环向应变(PCS).实验组大鼠检查结束后处死,取出心脏行TTC染色并计算梗死面积;VG染色观察心肌组织中的胶原纤维.结果 根据TTC染色结果将实验组大鼠左窀分为梗死心肌、梗死周围和远处心肌.术后1周VG染色显示实验组大鼠左室各节段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胶原纤维沉着.与术前及同时期假手术组相比,实验组大鼠于术后1周时梗死心肌、梗死周围及远处心肌的PRS、PCS均明显降低(P<0.01),并持续至第8周.与术后1周时相比,术后4周、8周实验组大鼠梗死心肌、梗死周围及远处心肌的PRS、P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大鼠于术后4周和8周LVIDd、LVIDs及LVM明显增加,FS明显减低(P<0.05).二维应变测量组间及组内比较均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 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可定量评价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不同血供区域局部心肌的功能改变,为无创性跟踪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进程提供了一种敏感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评价不同病理状态下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扩张性心肌病患者(DCM组)和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LVH组)各20例,另选同期健康志愿者25例(对照组).应用STI技术测定各组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径向应变(GRs)、圆周应变(GCs)及左室扭转角度(LVtw);同时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心肌应变和扭转参数与LVEF之间的关系.结果 各检测参数,对照组与Dc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LV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M组与LV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GLs、GRs、Gcs及LVtw与LVEF相关性较好,r值分别为-0.73、0.49、-0.52及0.60),GLs、GCs为LVEF的独立预测因子,回归系数beta值分别为-0.67、-0.34(P<0.01);DCM组GIJs、GRs、GCs及LVtw与LVEF相关性较好,r值分别为-0.78、0.66、-0.74、0.75.GLs、GCs为LVEF的独立预测因子,beta值分别为-0.52、-0.43(P<0.01);LVH组GLs、GRs、GCs及LVtw与LVEF相关性较好,r值分别为-0.75、0.40、-0.65、0.64,GCs、LVtw为LVEF的独立预测因子,beta值分别为-0.42、0.49(P<0.01).结论 STI技术能全面了解心脏不同病理状态下心功能的变化情况,为评价左室整体运动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二维应变成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前降支(LAD)不同程度狭窄时局部心功能改变的价值.方法 72例冠心病患者中非心肌梗死患者55例,根据LAD狭窄程度分组:A组(狭窄<50%)24例,B组(狭窄50%~75%)19例,C组(狭窄>75%)12例;17例心肌梗死患者为D组.应用二维应变成像检测LAD参与供血的11个节段应变和应变率参数的变化.结果 A组各节段峰值应变(S)、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与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牢(SRE)较高尖.B组与A组比较有所下降,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B组比较,部分节段测值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D组各相关节段S、SRS与SRE均显著降低.A、B、C组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D组SRA显著下降.A组SRE>/SRA>1,B、C、D组SRE/SRA<1.结论 二维应变成像可以敏感反映血流灌注减少引起的局部心肌收缩、舒张功能下降,有利于早期发现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