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单凭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术中病人的血糖、血压和心率变化,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对抑制手术时应激反应差异。方法:将46例ASAⅠ~Ⅱ级食管癌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按常规方法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全麻,B组先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后再行气管内插管全麻。分别在入室、插管时、切皮时、切皮后45min、拔管后四个时点记录血糖、平均动脉压、心率等参数。结果:A组血糖在切皮后45min,拔管时均明显高于B组。A组、MAP、HR在插管时、切皮时、拔管时均高于B组(P<0.05)。结论:对于食管癌手术,使用全麻加硬膜外麻醉能有效地抑制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使病人在术中更为安全平稳,麻醉效果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观察全身麻醉下胃癌手术时加用硬膜外神经阻滞与否对病人术中和术后早期血糖的影响。方法30例胃癌手术病人随机分成G+E(全麻+硬膜外)组和G(单纯全麻)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手术前、切皮后30min、90 min、手术结束时以及术后12 h,测末梢血糖。结果两组病人麻醉后切皮前的血糖水平与麻醉前无明显变化,两组血糖水平自切皮后30 min开始升高,手术结束时达高峰(P<0.05),手术后12 h开始下降;G组自切皮后30 min至术后12 h血糖升高幅度均大于G+E组(P<0.05)。结论胃癌手术时单纯应用全麻病人术中和术后早期血糖明显升高,而复合硬膜外神经阻滞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低病人术中和术后早期血糖升高幅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和单纯全麻下胃癌根治术中血糖、部分糖代谢激素和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方法 30例选择性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G+E)和单纯全麻(G)两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手术前、切皮后30、60、90、120、150和180min、拔管后10min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皮质醇和白细胞介素6的浓度。结果 术中G+E组血糖升高迟于G组,但两组均于拔管后10min达高峰(P<0.01);整个术程血糖水平仅于切皮后60minG+3组低于G组(P<0.05)。血皮质醇升高G+E组也较G组迟,切皮后180min时两组均达高峰(P<0.01),拔管后10min时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术前水平(P<0.05);皮质醇升高幅度于切皮后30minG+3组比G组小(P<0.05);胰高血糖素和白细胞介素6在两组均于切皮后90min时明显升高,于拔管于10min时达高峰,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术中胰岛素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血糖与胰高血糖素和IL-6密切相关(r=0.72和0.63,P<0.01);白介素6与胰高血糖素和皮质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5和0.44(P<0.05或0.01),与胰岛素变化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胃癌根治术程早期的伤害性刺激消除效果比单纯全麻好,但术程后期均不能消除由IL-6等体液介质介导的应激性内分泌和代谢改变。  相似文献   

4.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上腹部手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30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上腹部手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26 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A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每组 13例。分别测定麻醉前、切皮时、切皮后 1 h、术毕拔管各时点血浆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 -Ⅱ(A Ⅱ)、β- 内啡肽(β- EP)和白细胞介素 10(IL- 10)水平。结果 血浆Cor在拔管时两组均高于麻醉前(P<0. 05);在切皮时、切皮后1 h,GA组明显高于GEA组(P<0 .05);与麻醉前基础值比较,GEA组术中无明显升高。A- Ⅱ- GEA组拔管时高于麻醉前(P<0 .05);GA组切皮后1 h、拔管时均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 05)。两组病人β- EP术中、拔管时均上升,与麻醉前比较,GA组明显升高(P<0. 05)。两组病人 IL -10术中、拔管时均呈上升趋势,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能减轻但不能消除上腹部手术病人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评价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上腹部手术病人循环及应激反应状态的影响。方法  30例ASAⅠ~Ⅱ级、择期上腹部手术老年病人 ,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 (对照组 )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 (研究组 )。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 ,全麻诱导用咪唑安定 0 0 5mg/kg、芬太尼4 μg/kg、丙泊酚 1 5mg/kg、阿曲库铵 0 2mg/kg、琥珀胆碱 1 5mg/kg。研究组于诱导前取T9~ 10 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 ,注入 2 %利多卡因 3~ 4ml,测定麻醉平面后给追加量 ,麻醉平面控制在T4平面以下。间断静注咪唑安定、芬太尼和阿曲库铵并吸入 0 5 %~ 1%异氟醚维持麻醉。于麻醉前、切皮后 10分钟、切皮后 1小时、术毕时采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皮质醇、血管紧张素 Ⅱ (A Ⅱ )、白细胞介素 6 (IL 6 )的浓度 ;记录循环指标、全麻药用量及术中知晓、术后躁动情况。结果 研究组血清皮质醇、A Ⅱ浓度在手术 1小时、术毕时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两组间血清IL 6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组术毕时HR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术中SBP、DBP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和P<0 0 1)。 30例病人术毕血清IL 6浓度与手术时间呈正相关 (r =0 5 7,P <0 0 5 )。研究组全麻药用量和术后躁动例数低于对照组 ,而术中知晓例数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全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内分泌及循环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上腹部手术时对循环和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3 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A组全麻联合硬膜外组 ;B组单纯全麻。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及SpO2 。分别于麻醉前、插管后 2分钟、进腹探查时、术中 2小时和拔管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肾上腺素、皮质醇、血糖和胰岛素值。结果 A组血压、心率均较B组稳定 (P <0 0 5 )。A组麻醉前后内分泌各测定值无明显变化 ,而B组则显著升高 (P <0 0 1)。结论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上腹部手术时对循环和内分泌影响小 ,是一种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全麻联合针刺对老年腹部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及全麻药用量的影响。方法:80例择期行腹部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A组)和全麻联合针刺组(B组),B组全麻诱导前先行针刺诱导,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检测麻醉前、切皮后和术毕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和血糖(Glu)浓度。结果:A组气管插管后1min、切皮时、拔管毕的HR、MAP显著高于B组(P〈0.05),切皮后及术毕B组血清Cor、NE、E及Glu浓度明显降低(P〈0.05),B组术中丙泊酚、芬太尼用量减少,睁眼时间、完成指令时间、定位功能恢复时间缩短,术后躁动发生率低(P〈0.05)。结论:全麻联合针刺应用于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可使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降低、全麻药用量及术后躁动例数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及术后镇痛对开胸围术期循环和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开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TEA组)和单纯全麻(GA组)各40例.TEA组术后硬膜外镇痛48 h;GA组术后必要时肌注哌替啶镇痛.分别测定入室基础值(T0)、诱导插管后(T1)、切皮后(T2)、手术探查时(T3)、肿瘤切除后(T4)、术毕即刻(T5)、术后24 h(T6)、术后48 h(T7)各时段的MAP、HR和同一时段抽取静脉血测定皮质醇、胰岛素和血糖浓度变化.结果:GA组围术期的MAP在T2、T3、T5、T6和HR在T2、T5、T6时段均显著高于T0水平或TEA组同一时段(P<0.05或P<0.01);皮质醇在T3、T5、T6时段GA组明显高于TEA组(P<0.01或P<0.05);胰岛素仅在T3时段GA组显著高于TEA组(P<0.01);血糖浓度GA组在T2、T3、T4、T5、T6、T7时段均分别较T0或TEA组同一时段显著升高(P<0.01).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可有效缓解开胸手术应激反应,对循环和内分泌影响小,同时术后镇痛可减轻围手术期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9.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抑制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   总被引:59,自引:1,他引:58  
目的:通过检测单纯全麻或全麻加硬膜外阻滞病人的血清皮质醇、胰岛素、血糖浓度及血压变化,比较两种麻醉方法抑制手术时应激反应的差异。方法:将25例ASAI~Ⅱ级上腹部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G组按常规方法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全麻,C组先行硬膜外穿刺注药置管后再行气管内插管全麻。分别在入室、切皮后10分钟、腹腔探查、缝合腹腊后四个时点记录血流动力学及血清皮质醇、胰岛素、血糖等各项参数。结果:G组皮质醇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食管癌手术的可行性。方法:26例择期食道中或下段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全麻联合硬膜外组;B组单纯全麻组。术中监测并记录麻醉前、插管后1min,切皮,手术2h和拔管即刻五个时间段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糖改变。计算全麻用药量、拔管及完全苏醒时间。结果:A组血压、心率改变较为B组平稳(P<0.05),A组血糖在麻醉前后无明显变化,而B组则显著升高(P<0.01)。A组全麻用药量少(P<0.01),拔管及完全苏醒时间短(P<0.01)。结论:全麻联合硬外阻滞用于食管癌手术,具有麻醉平稳应激反应小,苏醒快等优点,是一种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乳腺癌手术时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GEA)和单纯全麻(GA)围手术期血清儿茶酚胺和IL-6的变化,评价其对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0例乳腺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GEA和GA两组,于手术前、切皮后30min、120min、术后第1、3日晨采血测定血清儿茶酚胺和IL-6的浓度。结果:两组病人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儿茶酚胺总量(CA)切皮后30min升高,手术120min达高峰,术后第1日清晨依然高于手术前(P〈0.05)。手术切皮30min、120min时,血清儿茶酚胺总量(CA)GA组比GEA组明显偏高(P〈0.05)。血清IL-6手术120min时达到高峰,术后第1日仍高于手术前(P〈0.05),但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手术引起的儿茶酚胺升高,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手术引起的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对老年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容量0.125%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抑制应激反应及稳定血液动力学的作用。方法:45例患者随机A组、B组和C组,3组患者经T8-9椎间隙穿刺硬膜外腔置管,然后分别注入0.125%罗哌卡因、0.375%罗哌卡因和0.9%氯化钠0.085mL/cm身高,A、B组要求阻滞范围上至T4~T5、,下至T12~L1,全麻后机械通气。手术开始后以微量注射泵持续行硬膜外腔注射,每小时为首剂量1/3,定时检测血浆肾上腺素、皮质醇与血糖等浓度。结果:与C组相比,A组和B组血浆肾上腺素、皮质醇和血糖浓度在T4和T5时点明显降低(P〈0.05),A组与B组之间血浆肾上腺素和血糖浓度在各时点均无明显差异(P〉0.05)。C组芬太尼用量与其余两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B组输液量比其余两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全麻联合高容量0.125%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阻滞能有效抑制全麻下老年患者行胃癌根治术时的应激反应,且血流动力学平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和术后镇痛对胸壁结核患者术后T细胞亚群比例及血浆皮质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行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静脉复合全麻+术后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B组:静脉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术后PCIA,C组:静脉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术后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分别于麻醉前30min(T0)、术后4h(T1)、术后1d(T2)、术后2d(T3)、术后3d(T4)及7d(T5)晨抽取外周静脉血2ml,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和CD8+,用放免法测定各时点血浆皮质醇水平,记录T1~T4各时疼痛VAS和镇静RSS评分。结果 T1、T2时A组的VAS评分明显高于B、C组(P<0.05);C组的RSS评分明显高于A、B组(P<0.05)。在T1和T2时三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均明显低于T0时(P<0.05,P<0.01);C组T4时恢复至T0水平,A组和B组T5时恢复至T0时水平。T3、T4时A、B两组血浆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静脉复合全麻基础上联合硬膜外阻滞和PCEA可使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各亚群比例较早恢复到术前水平,其机制与抑制皮质醇水平上升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与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应用于开胸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03-2018-05间行开胸手术的166例患者,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2组,每组83例。A组施行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B组施行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结果 (1)麻醉前(T0)时2组MA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后15 min(T1)、30 min(T2)、45 min(T3),2组MAP水平均较T0时降低,但A组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舒芬太尼用量及苯福林使用例数均较B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3 h、6 h、12 h、24 h,2组安静状态下VAS评分均低于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咳嗽状态下VAS评分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与胸段硬膜外阻滞在胸科手术镇痛方面均具有良好效果,且胸段硬膜外阻滞在术后咳嗽状态下镇痛效果更佳,而椎旁神经阻滞在降低术中应激反应、减少舒芬太尼用量及苯福林使用例数方面优势更明显,更有利于促进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对异氟醚用量及皮质醇、生长激素、IL-6和IL-8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胃肠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全麻-静脉利多卡因组(A组,n=10),全麻-静脉生理盐水组(B组,n=10),全麻-硬膜外利多卡因-静脉生理盐水组(C组,n=10),全麻-硬膜外生理盐水-静脉生理盐水组(D组,n=10)。所有病人均于诱导后开始试验。A组先静脉内注射2%利多卡因1mg·kg~(-1)负荷量,以后静脉持续输注25μg·kg~(-1)·min~(-1)维持;B组静脉内注射与A组利多卡因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C组插管前硬膜外注射2%利多卡因15 ml,插管后静脉输注与B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维持;D组插管前硬膜外注射生理盐水15 ml,插管后静脉内输注与B组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维持。四组均同时吸入异氟醚10min并调整吸入浓度,当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稳定在50左右时,监测听觉诱发电位(AEP),记录呼气末异氟醚浓度,采桡动脉血测血浆利多卡因浓度。C、D组则分别在诱导前(T1)、切皮后即刻(T2)、切皮后2 h(T3)和切皮后4 h(T4)测定外周血皮质醇、生长激素、IL-6和IL-8浓度。结果 C组的异氟醚浓度明显低于A、B、D组(P<0.05),A组和C组利多卡因血药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AEP明显高于A、B、D组(P<0.05)。C组皮质醇、生长激素及IL-8浓度在T2、T3、T4与T1比较无明显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加气管插管浅全麻应用于上腹部手术病人的效果。方法择期上腹部手术ASA Ⅰ-Ⅱ级病人2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组)和B组(硬膜外阻滞复合镇静强化组)。两组分别于麻醉过程中连续监测病人血压、心率、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手术探查应激反应及病人术中知晓情况。结果 A组和 B组术中血压比麻醉前均下降(P<0.05)。B组术中探查时病人血压较麻醉前显著升高,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且术中知晓(P<0.01)。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具有应激反应小、术中循环稳定、知晓率低、病人痛苦小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神经周围注射与静脉应用复合头皮神经阻滞对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颅内动脉瘤手术病人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A组采用DEX 1μg/kg静脉注射,B组采用DEX 1μg/kg混合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两组病人入室后超声引导下行双侧头皮神经阻滞,之后常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记录病人诱导前(T0)、插管后5分钟(T1)、切皮时(T2)、锯颅骨时(T3)、手术结束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T0、T2和术后6小时(T5)的血皮质醇水平,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的用量,记录病人的镇痛持续时间和需补救镇痛例数。结果两组病人T1~T4各时间点的MAP均低于T0时水平,A组病人T1~T4各时间点的HR均较T0时下降,B组病人的HR只在T1、T4这两个时点低于T0时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人T1、T2两时点的MAP和T1、T2和T3等时点的HR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T2、T5两时点的血皮质醇均较T0时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病人T5时点皮质醇水平分别为429.4 nmol/L、378.6 nmol/L,B组较之A组病人的血皮质醇显著降低(P0.05)。A组和B组病人术后镇痛持续时间分别为652.8 min、736.4 min,B组较之A组病人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更长(P0.05);B组仅有1位病人需补救镇痛,较A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与静脉应用相比,DEX神经周围注射复合头皮神经阻滞能使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延长术后镇痛时长,可减轻围术期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两种不同的镇痛方法围术期皮质醇浓度、血糖 /胰岛素的变化规律 ,我们观察和测定了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病人术后行硬膜外腔病人自控镇痛 (PCEA)和全麻术后肌注镇痛病人围术期皮质醇、血糖、胰岛素浓度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40例择期开胸手术病人 ,ASAⅠ~Ⅱ级 ,无糖尿病、皮质醇增多症等内分泌疾病 ,分为A、B两组 ,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见表 1。表 1 患者一般情况性别(男 /女 )年龄(y)体重(kg)手术时间(min)A组 12 / 848± 5 2 5 9± 6 3 130± 18 5B组 10 / 10 5 2± 4 2 5 1± 4 712 8± 16…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单肺通气(OLV)期间动脉氧合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经左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20例,年龄50~65岁,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四组:A、B、C组采用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硬膜外分别给予0.5%、0.25%、0.125%布比卡因,D组为单纯静脉全麻,每组30例。A、B、C三组患者诱导前硬膜外注入5ml相应浓度布比卡因,术中以3~5ml/h持续硬膜外泵入。分别于OLV前(T0)、OLV 15min(T1)、OLV 30min(T2)抽取桡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 T1、T2时A组Qs/Qt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PaO2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T0~T2时A、B组SBP、DBP均明显低于D组(P0.05)。与D组比较,A、B、C组术中阿片类药物和丙泊酚的用量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静脉全麻复合0.125%和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在OLV期间不会增加肺内分流和降低动脉氧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右美托咪啶与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60例,年龄≥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全麻复合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E组),每组30例:D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8μg/kg,气管插管后以0.5μg/(kg·h)的速度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术毕前30 min停药;E组给予硬膜外阻滞,将平面固定在T4行全麻插管,术中间断硬膜外给药。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全麻药物的用量;分别于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即刻(T1)、气腹后5 min(T2)、气腹后30 min(T3)、拔管后即刻(T4)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浓度以及血糖的浓度;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6、12、24、48 h的VAS评分,以及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T2、T3时D组的心率明显慢于E组(P0.05);T2、T3时D组的心率与T0相比明显减慢(P0.05)。在T1、T2时间点,D组E、NE、Cor浓度低于E组(P0.05);在T0、T3、T4时间点,D组与E组的E、NE、Cor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右美托咪啶可以有效减轻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应激反应,其效果优于联合硬膜外阻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