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1 病例报告患者女 ,60岁。因乏力 ,全身皮肤瘀斑 2个月余 ,于1997年 4月 2 3日第 1次入院。查体 :胸骨无压痛 ,肝肋下 4cm ,脾肋下 5cm。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 10 3 g/L ,白细胞12 6 0× 10 9/L ,血小板 5 0× 10 9/L ,早幼粒细胞 0 0 1,中幼粒细胞 0 0 9,晚幼粒细胞 0 12 ,干状核细胞 0 2 7,分叶核细胞0 3 0 ,嗜酸性粒细胞 0 0 8,嗜碱性粒细胞 0 0 6,成熟淋巴细胞 0 0 7。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 ,中晚幼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NAP积分 3分 ,Ph′染色体 (+ )。诊断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期。予以HA方案 (三尖杉酯碱 1… 相似文献
4.
病例资料 患者 ,女 ,2 3岁。因阵发性头痛、头晕 1个月 ,右眼睑下垂伴复视1周入院。体检 :生命体征稳定 ,神志不清呈嗜睡状。右眼睑中度下垂 ,双侧瞳孔不等大 ,右侧直径 3 .5mm、左侧直径1.5mm ,对光反射迟钝 ,右眼球向上、下、内、外活动受限。眼球震颤 ( -)。双侧鼻唇沟对称 ,伸舌居中。心、肺、腹未见异常。颈软 ,左下肢腱反射高于右侧 ,病理征 ( -) ,脑膜刺激征 ( -)。血常规 :白细胞 193 .76× 10 9/l,红细胞 2 .62× 10 1 2 /l ,血小板 42× 10 9/l,幼稚淋巴细胞 94%。脑脊液检查示脑脊液清 ,压力不高 ;红细胞410× 10 6/l,白细胞 0… 相似文献
5.
早期白血病细胞清除与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白血病细胞清除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45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以长春新碱、柔红霉素、环磷酰胺、泼尼松及左旋门冬酰胺酶方案诱导化疗,评估第15~21天期间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以白血病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5%以下作为早期白血病细胞清除标准,统计分析早期白血病细胞清除与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结局的关系.结果 病例随访时间1~6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9个月.获得早期白血病细胞清除的病例占总数的57.8%,与性别无关(P=1.0),但年龄大不利于早期白血病细胞清除(P=0.0419).化疗后早期骨髓抑制有利于早期白血病细胞清除(P=0.018).早期白血病细胞清除与4周内完全缓解密切相关(P=0.000).未获早期白血病细胞清除者,几乎不可能达4周内完全缓解,这些病例4周以后获完全缓解的比例也不高(52.7%).早期白血病细胞清除组的总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076).但早期白血病细胞清除者的完全缓解持续时间、复发率、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1、2年)与未获早期白血病细胞清除者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早期白血病细胞清除是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又一个有利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6.
患儿,女,6岁。于1982年1月15日开始持续高热半月余,在当地卫生院使用抗菌素治疗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继出现右肘关节肿痛,逐渐加剧,蔓延至整个右上肢。于1982年2月26日来我院诊治。局部检查:右肘关节红肿,表面灼热,扪之质较硬。右肘关节X线片示:肱骨下端骨膜轻度增生,骨质无破坏,抗炎治疗无效,10天后复查,见右肱骨骨膜呈泛广性葱皮样增生,骨质呈虫蚀样破坏,以肱骨下端为著。软组织内可见不规则的肿块影(附图)。诊断:右肱骨恶性肿癌,以尤文氏瘤可能性为大。实验室检查:血沉106mm/h,血红蛋白9.5克,红细胞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25岁,乙肝病史13年,间歇乏力,纳差加重伴腹胀1月入院。病程中有发冷发热、全身骨痛、牙龈出血及脱发症。查体:T39.0℃,P112/min,R18/min,BP108/80mmHg;精神差,可见散在出血点,左耳(颈)部及腹股沟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巩膜轻度黄染,肝未及,脾大肋下5.0cm,边钝、质硬,肝区有叩痛。血:WBC74.2×109/L,RBC2.66×1012/L,HGB84g/L,PLT20×109/L,N0.172,L0.72,M0.018,血片中幼稚细胞占97%;POX强阳性;骨髓像:增生极度活跃,粒系原粒+早粒占88%,大部分细胞体积大小一致,核圆形、染色质疏松,可见1~2个核仁,细胞浆量较少染灰蓝色,易… 相似文献
8.
病人,男,40岁。因腹胀、低热、纳差半月入院。查体:贫血貌。皮下无出血点及淤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中下段压痛,心肺正常,肝肋下未及,脾肋下3指,质软,轻压痛。血常规:白细胞18.7×109/L,血红蛋白98g/L,血小板80×109/L,骨髓常规分类:原幼稚淋巴细胞占98%,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于入院第3天化疗:柔红霉素60mg、长春新碱2mg、地塞米松15mg、阿糖孢苷150mg静滴,6h后逐渐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畏寒、高热、面色苍白等症状,第4天出现少尿,化验血常规示:白细胞1.2×109/L、血红蛋白62g/L、血小板2×109/L,查尿酸1842μmol/L、钾5.6mmol/…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免疫表型检测,记录结果并给予统计学分析。结果 CD34、HLA-DR表达均为阳性患者RR率30.00%,CD34、HLA-DR表达均为阴性患者RR率72.73%,提示CD34、HLA-DR表达均为阳性患者为临床RR率反而降低(P〈0.05)。结论临床医师应利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特点准确诊断病情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0.
<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小儿常见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治疗费用昂贵,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1-4])。药物经济学是一种应用型科学,其为资源优化配置、新药研制开发、临床药学服务、合理用药及医疗保健提供了科学的信息基础和决策依据~([5])。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细胞化学淋巴细胞糖原(PAS)反应结合酸性磷酸酯酶(ACP)染色对10例ALL患者进行分型,结果表明:C-ALL(包括NULL-ALL)约占80%,T-ALL约为20%,与单抗检测的结果以及文献报道的资料基本相符.此外对应用细胞化学进行ALL分型的特点进行了讨论,认为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PAS反应有可能作为C-ALL分型、治疗和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在胃肠道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血清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 (TPS)在胃肠道肿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胃肠道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测定 1 1 4例健康体检者和 5 6例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血清TPS、癌胚抗原 (CEA)和低聚糖类肿瘤相关糖类抗原(CA1 99)水平。结果显示胃肠道肿瘤患者血清TPS、CEA和CA1 99表达水平及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TPS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CEA和CA1 99(P <0 0 1 ) ,在转移性胃肠道肿瘤中TPS的阳性检出率较CEA、CA1 99高 (P <0 0 5 ) ,以远处淋巴结转移的阳性检出率最高(92 8% ) ,表达水平以肝转移最高。TPS、CEA和CA1 99检测阳性率在已发生转移较未转移高 (P <0 0 5 )。胃肠道肿瘤患者经有效治疗后血清TPS、CE及CA1 99水平均明显下降 ,尤其以TPS下降幅度较为显著。提示血清TPS是检出胃肠道肿瘤非常敏感的标志物 ,尤其是淋巴结转移患者 ,对胃肠道肿瘤早期诊断、病情判断和疗效评价等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15.
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对肝癌病人治疗和预后评价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研究血清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水平在肝癌病理监测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对96例肝癌手术病人和22例肝癌接受聚能刀(RF)治疗的平价进行6-12个月的TPS监测。接受RF治疗的病人根据疗效分为好转、稳定、恶化3组,在各个时期,恶化组的TPS水平都显著高于好转组(P<0.01)。肝癌手术病人随访1年,TPS表现出预告复发和转移的作用,提前时间为3-6个月。无论是在手术还是接受RF治疗的病人,死亡者的血清TPS水平都显著高于生存者(P<0.01)。提示治疗前血清TPS水平可作为评价肝癌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6.
17.
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了纤维连接蛋白(FN)降解片段MAD2的单克隆抗体(McAb);建立了MAD2检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227例肝细胞癌(HCC)、76例肝转移癌(HMC)、98例消化道癌(ACC)、156例慢性肝病(CLD)患者和48例健康人体血浆MAD2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制备的MAD2 McAb属IgG1,与FN无交叉反应;HCC组血浆MAD2含量均值与CLD组、HMC组、ACC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P<0.01),以HCC患者的最低MAD2值作临界值时,仅13.5%CLD、6.6%HMC和4.1?C超过此值,而健康人体血浆MAD2含量均低于临界值;65例血清AFP正常的HCC患者其血浆平均MAD2值仍明显高于非HCC肿瘤、CLD患者和正常对照。结合以前的结果,进一步表明,血浆MAD2检测可作为HCC诊断的新标志物,并可与AFP相互补充;MAD2 McAb的制备使MAD2的检测变得易行。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内镜活检、病理证实并用同一标准进行分级的不典型增生胃粘膜1000例,用ABC免疫组化法进行抗胃癌单抗MG_7染色分析,以观察其肿瘤相关抗原表达的状况,为临床随访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000例不同等级的不典型增生中阳性率为42.7%。其着色特点为随着不典型增生程度加重,阳性强度也加强;着色部位以腺腔面为著。不典型增生伴有肠上皮化生者较单纯不典型增生者着色阳性强度更高,范围更广。而正常区域内均为阴性。认为MG_7染色可作为高危人群筛选的一个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9.
多普勒组织成像对急性心肌梗死二尖瓣环异常运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对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二尖瓣环运动频谱进行检测。探讨其在左室整体收缩、舒张功能方面的应用价值。将10头开胸的猪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用DT1速度模式检测结扎前后心尖四腔检测二尖瓣环侧壁处的收缩期运动速度(Sa)、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a)及Ea/Aa比值,并与常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显示,基础状态下Ea/Aa与多普勒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充盈速度(VE)、舒张晚期充盈速度(VA)之比值VE/VA呈正相关(r=0.82)。结扎LAD后,Sa、Ea、Ea/Aa显著低于基础状态,而Aa无明显变化,提示DTI技术检测二尖瓣环运动频谱简单易行,是一种无创性定量评价左室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在肝癌的表达及与癌细胞增殖状态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讨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在肝癌的表达及其血清水平与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选择96例肝癌手术病人,ELISA法测定术前血清TPS水平,术后肝癌组织切片做角蛋白18(CYK18)、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免疫组化(IHC-SABC)染色,并比较血清TPS水平与PCNA阳性的关系。结果见所有肝癌组织切片CYK18、PCNA染色均为阳性,其中PCNA染色+60例(62.5%), 25例(26.0%), 8例(8.3%), 3例(3.1%);各组中位TPS血清水平随PCNA染色阳性强度的增加而增高(P<0.01)。表明肝癌细胞膜上高度表达CYK18,血清TPS水平能反映肝癌细胞的分裂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