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专家临床诊疗经验通常以医案的形式记录,医案同时也是中医经验传承的主要途径之一,有个案和类案之分,其报告形式类似于现代医学的病例报告/病例系列。无论是专家经验还是病例报告或病例系列,均属于较低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但就中医辨证论治个体化思想而言,病例报告/系列能够准确透明地反映患者实际的诊疗过程及中医专家的诊疗经验和学术思想。简要介绍医案和病例报告/病例系列的概念和类型,医案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的重要性,循证医学证据等级,方法学特点和使用范围,以及医案撰写和报告的建议条目,旨在提高医案报告的质量和可信性。  相似文献   

2.
概述国内外循证性临床实践指南现状,指出目前国内中、西医临床实践指南多数属于基于专家共识的临床诊疗指南,循证性临床实践指南的制订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循证性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订的方法学在许多方面尚需探索。文章提出制订循证性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必须符合中医学术特点,同时在形式上尽量与国际接轨,要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循证性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写技术规范。同时就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如古今中医专家经验证据评价、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推荐等级标准体系、提高循证性中医临床指南证据质量、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评价及更新等提出了制订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循证医学把获取高质量的研究证据作为核心环节,提倡以最佳证据作为临床诊疗决策的主要依据,反对单凭零星经验、文献进行任何诊疗措施,以提高诊疗水平。引入循证医学思想对促进中医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中医的最佳证据获取不易,不宜忽视个人经验、个案的重要意义,向循证医学过渡存在困难。如何协调这些矛盾,避免将中医循证医学化,而是坚持循证医学的中医化,使二者能够科学的结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循证中医",以促进中医诊疗水平的发展,是亟待探寻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于河  杨红  刘建平 《中医杂志》2008,49(5):407-410
病例系列作为循证医学证据之一,经过方法学的不断改进,已经日臻成熟.在我国,病例系列是中医药专家临证验案与经验的主要报告方法,大部分无对照的中医药临床研究也属于病例系列.就病例系列的概念、沿革、范畴、设计、报告和质量评价进行了阐述,重点介绍了如何设计和报告高质量的中医药病例系列研究,并以中医经方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的病例系列为例进行质量评价,旨在提高中医药病例系列研究的质量,并促进病例系列研究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实践对中医骨伤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临床技能及理论知识的影响。方法:将20名中医骨伤科专业学位研究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名。实验组采用循证医学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法,比较两组学生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的评分及临床技能、理论知识的考核成绩。结果:实验组文献综述、开题报告评分及临床技能、理论知识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医学实践在培养中医骨伤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临床技能及理论知识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法。  相似文献   

6.
中医临床诊治疾病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疗效得到大众的认可,但是进入近现代以来,评价临床疗效的指标不单是依靠患者症状的改变,更多开始依靠现代科学证据,而中医临床的疗效评价常以患者疾病的主要特征指标和患者症状或病机的变化作为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缺乏现代医学所公认的标准,疗效评价客观性的不确定、疾病疗效评价指标不统一等问题制约了中医临床的发展。将叙事医学和循证医学相融合,引入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二者各有其特点:循证医学从临床问题出发将临床技能与当前可得最佳证据相结合,叙事医学是具有叙事能力的医学实践,强调患者的感受、意愿和价值取向。在循证叙事医学模式的基础上,以参与式行动诊疗方式为范式,构建符合中医诊疗特色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既能充分体现中医的诊疗特色、尊重患者的价值观,又能取得普适性强的临床证据。有助于提高医生对疾病的诊治水平、改善医患关系、提升患者生命质量和决策意识,最终完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从循证医学的角度看中医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伟 《中医研究》2005,18(11):1-3
介绍了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并分析了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研究中医的迫切性及可行性.提出循证医学方法在中医临床研究领域应用的二个建议:运用循证医学方法进行中医临床文献的系统分析;建立符合循证医学的中医药疗效评价体系.并认为:应该运用循征医学方法围绕上述领域开展中医的临床研究,提高中医临床研究水平,加快中医发展速度,推陈出新,取得一批经过严格科学方法证实的优势疗法和药物的客观证据,让世界更加全面客观地理解中医疗效,认可中医特色.  相似文献   

8.
循证医学 (evidence -basedmedicine ,EBM )是近年兴起的一种医学模式概念 ,又称实证医学、有据医学、求证医学。依据循证医学的要求 ,临床医生应该了解支持其临床诊疗的证据和这些证据可靠程度的医疗实践模式。也就是说 ,医生作出临床决策时 ,不能仅靠个人的经验、权威的观点或仅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角度来考虑 ,而要从能搜集到的文献中寻找最有力的证据 ,并把这些证据用于病人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所谓证据就是设计合理、测量准确、结论可靠 ,发表在医学专业杂志上的文献 ,包括研究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医家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是中医药知识的载体,近年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呈现方法多元化、成果丰富化特点。强化"证据"概念,引入"循证"思想,实施严格的方法学设计是保证研究获得高级别证据及成果真实性、可靠性的基础,是中医临床循证诊疗的前提。探索包括文献调查、病例回顾、访谈研究、信息采集、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专家反馈、证据体形成等在内的从"经验"向"知识"再向"证据"转化的中医经验传承研究路径与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医临床个案报道和专家经验对中医学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其在循证医学领域评价中等级相对较低,同时也缺乏恰当合理的评价依据和评价方法,本文参照循证医学标准,结合中医特点,以《伤寒论》医案为研究对象,运用德尔菲法,制定了《<伤寒论>方医案文献发表质量评分表》,并具体应用于《伤寒论》112方的评价当中。  相似文献   

11.
借鉴循证医学实践方法研究中医古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证医学是基于证据的新型临床方法学,着重评价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通过提出问题、检索证据、评价证据、运用证据和后效评价开展循证实践.中医学是理论与实践、思想与经验,高度和谐与统一的医学体系.中医学,其根基在于临床疗效,其古代医籍中蕴藏的丰富资源,不仅是中医学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的源泉和动力,而且对现代研究具有启发和指导作用.文章拟从以下几方面思考借鉴循证医学实践方法研究中医古籍:以临床问题-治疗方法模式,分类挖掘整理临证案例;完善数据库建设,将中医学特色与循证理念融入数据库建设;借鉴循证证据的拟定,制定标准,对古籍本身及实践经验分级;运用证据,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与循证医学有很深的渊源。虽然循证医学的"证"与辨证论治的"证"的基本意义不同,但是中医学却蕴含循证医学的思想。缺乏统计学为基础的临床流行病学导致中医学没有产生现代意义的循证医学模式,诊疗模式的差异导致循证医学与中医临床、科研结合困难。循证医学可促进中医临床疗效评价进而为临床指南、路径和卫生决策提供循证医学证据,促进中医国际化,却回避不了循证医学的缺陷。循证医学之后关于中医物质基础的研究可能会改变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导致传统特色消失。目前,医疗临床与科研遇到的问题正是创新的契机,需要积极学习当代科学技术的同时,利用中医的广阔视野提出引领医学发展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13.
循证医学与中医学关系及设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嘉珍 《新中医》2003,35(3):5-6
循证医学主要研究内容是提供证据和应用证据,其与中医相同之处是重视证据,重视整体观。中医辩证是通过四诊收集证据,将诊查结果作为辩证、立法、用药的依据。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是寻求证据,应用证据。前者用于诊断、后者注重对诊断和治疗结果的分析评价。中医重视整体观,重视从局部与整体有机的联系上分析疾病的病机变化。治疗上重视人体整体 功能状态的调整和改善。而循证医学也具有整体观,突破以往以疾病为中心的模式,倡导临床措施和医疗决策以病人为中心。为促进循证中医药学的发展,建议制作中医药的系统评价;进行循证中医药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研究;组织评价方法研究小组;建立中医临床评价研究资料库。  相似文献   

14.
循证医学在中医临床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是近年兴起的一种医学模式。具体而言,就是医生不但通过个人的经验、权威的观点或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角度来考虑问题,而且从搜集到的文献中寻找最有力的证据,从而做出临床决策,并将其用于病人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依据循证医学的要求,临床医生应该了解支持其临床诊疗的证据和这些证据可靠程度的医疗实践模式。所谓证据就是设计合理、测量准确、结论可靠、发表在医学专业杂志上的文献,包括研究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文章(内容包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汇总分析及系统综述)。因此,循证…  相似文献   

15.
面向循证传承的名老中医个人医案数据挖掘研究思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中医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是中医药知识的精华部分,诊疗经验是学术思想的具体表现,学习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是年轻中医大夫迅速提高诊疗技术的一个重要途径。名老中医的临证经验可从其专著、医案医话,或相关研究论文中获得,也可通过学习和研究名老中医的临床病案中领悟。近年兴起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名老中医医案研究工作日渐受到学界重视,  相似文献   

16.
李伟 《国医论坛》2010,25(6):32-34
<正>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20世纪90年代伴随循证医学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护理观念,中医护理则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产物,下面就循证护理与中医护理进行比较,并就循证护理对中医护理发展的启示探讨如下。1循证护理概念与中医护理概念1.1循证护理的概念循证护理的产生源于循证医学,受循证医学思想的影响和启发,循证护理悄然兴起并得以迅速发展。Mulhall等将循证护理定义为: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过程中的科研与临床经验、患者需求相结合获取实证,作为临床护理依据的过程。根据循证医学将其进一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发表于《中国针灸》、《中医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的病例报告进行质量评价,以期推动中医病案报告的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方法 电子检索2016-2020年近5年间,发表于《中国针灸》、《中医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杂志上的病例报告。采用“病例报告撰写CARE(CAse REport checklist)规范指南”进行评估,内容包括标题、摘要词、关键字、时间表、引言、患者基本信息、体格检查、诊断评估、干预措施、结局、随访、患者观点、知情同意书、致谢部分与伦理学说明等。结果 共纳入430篇中医病例报告。根据统计可知,病例报告类文献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以《中华中医药杂志》记载的中医类病例报告数量最多。具体数据为:《中华中医药杂志》(277)、《中医杂志》(110)、《中国针灸》(42)。其中病例报告的标题、背景信息、关键词等汇报内容较完整(85%以上)。但纳入的病例报告整体质量评分较低387篇(89.77%),高质量病例报告仅有43篇(10.23%),其中含有低质量病例报告47篇(10.93%)。结论 中医类病例报告文献研究虽发展势头良好,近几年大量的病例报告类文献不断涌现,内容创新,对临床与教学均有较大的帮助,但现有病例报告质量偏低,医者在撰写病例报告时仍偏向于按古典医籍中病例报告的模板进行撰写,未能与国际规范要求很好的接轨。建议今后本领域能根据中医其自身的特点与国际规范相结合,制定出适用于中医的病例报告规范指南,以提高病例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18.
循证护理(Evidence based nursing,EBN)是20世纪90年代受循证医学思想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护理新理念和工作方法,其核心思想是使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向以科学为依据的现代护理发展.循证护理的发展,对传统的中医经验护理是巨大的挑战.为此,可将循证护理的理念与方法应用于中医护理,发展循证的中医护理[1].循证中医护理可弥补传统中医护理的不足,加快中医护理工作进一步走向科学化、专业化和现代化.笔者就循证护理与中医护理概况、二者异同、循证中医护理发展设想,与同行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循证医学在促进临床医疗决策科学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也存在源于临床研究群体证据未必适用于个体患者的问题。循证医学引入中医药领域超过20年,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是总体上基于循证医学开展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证据水平不高,制定的中医诊疗指南认受度普遍较低。分析循证医学在中医药领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中医药随机对照试验(RCT)与中医临床实践特点存在结构性矛盾,尚不能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中医药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为追求“证据”开展的中医药RCT,实际上是放弃了中医药临床辨证论治、方随证转、三因制宜的长处,导致牺牲部分中医药临床疗效。该文参考循证医学理念,提出以最佳临床经验为依据构建适合中医药临床实践特点的“临证医学”;临证医学的关键是最佳临床经验,最佳临床经验核心要素是规律性和可重复性;为获得最佳临床经验推荐参考真实世界研究方法开展。临证医学结合中医临床实践特点同时吸收循证医学理念,是循证医学中医化的产物,与循证医学共同致力于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循证医学主要研究内容是提供证据和应用证据,其与中医相同之处是重视证据,重视整体观.中医辨证是通过四诊收集证据,将诊查结果作为辨证、立法、用药的依据.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是寻求证据,应用证据.前者用于诊断,后者注重对诊断和治疗结果的分析评价.中医重视整体观,重视从曷部与整体有机的联系上分析疾病的病机变化.治疗上重视人体整体功能状态的调整和改善、而循证医学也具有整体观,突破以往以疾病为中心的模式,倡导临床措施和医疗决策以病人为中心,促进循证中医药学的发展.进行循证中医药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研究;建立中医临床评价研究系统.21世纪的临床医学已经进入循证医学时代,这为循证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医药的现代化可望借助循证医学的方法和理念,将分析与综合、微观与宏观辨证统-起来,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确定科研的选题、设计方案和方法,把实验结果同中医理论的要素结合起来加以评价.通过前瞻性的临床研究和系统评价(SR),将在中医证侯的客观化研究、反击的适应症,疗效和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研究、针灸的疗效和方法学评价等方面,可望有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