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产妇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的高龄产妇200例.Ⅰ组选择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行蛛网膜下腔穿刺见脑脊液后注射0.75%罗哌卡因2 mL,Ⅱ组选择L2~3硬膜外腔穿刺,确定麻醉效果满意后开始手术.结果:200例高龄产妇的麻醉均获成功,Ⅰ组最高感觉阻滞平面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用于阑尾炎手术硬腰联合麻醉不同剂量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的阑尾炎患者200例,随机均分为Ⅰ组、Ⅱ组.选择L2~3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行蛛网膜下腔穿刺.见脑脊液流出后,Ⅰ组蛛网膜下腔注射0.75%罗哌卡因2 mL,Ⅱ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75%罗哌卡因2.5 mL.退出腰麻针向头端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应用价值与安全性。方法选择12—3或L3—4间歇穿刺,用CSEA套件行硬膜外腔穿刺,然后经硬膜外针插入腰穿针,以5~10s/ml速度注入0.75%布比卡因0.8~1.2ml。结果全部病例麻醉效果满意。蛛网膜下腔注药后1~4min出现麻醉平面,20min麻醉平面固定,阻滞平面固定在T10以下,无一例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下肢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腰麻及硬膜外阻滞麻醉是临床外科中常常应用的麻醉方法。病人手术结束回到病房,护士应根据病人麻醉方式的不同,帮助病人选择合适的体位。腰麻即蛛网膜下腔阻滞,其特点是麻醉药品穿透硬脊膜进入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中产生麻醉效果,而硬膜外阻滞麻醉也即硬脊膜外腔阻滞,不穿透硬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时硬膜外腔注药升高阻滞平面的机制。方法:45例盆腔手术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穿刺针行L2~3穿刺,蛛网膜下隙注入等入等比重的0.75%布比卡因2ml后硬膜外腔置管。患者随机分3组,每组15例,硬外不给药(A组),蛛网膜下腔注药后15、20、25min经硬膜外导管给予0.5%布比卡因各3ml(B组)或0.9%NaCl溶液各3ml(C组)。结果:B组和C组温觉、痛觉与触觉最高阻滞平面均明显高于A组,B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平面固定时间明显长于A组,B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时硬外腔注入麻药和0.9%NaCl溶液对阻滞平面无统计学差异,提示阻滞平面升高主要是由于容量效应引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丛阻滞和腰-硬联合麻醉对高龄股骨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44例行股骨手术的老年患者,分为腰丛阻滞(n=17)和腰-硬联合麻醉(n=27)两组.腰丛阻滞给予0.5%罗布卡因30 ml,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大肌沟入路.腰-硬联合麻醉选择L3~4或L4~5间隙,应用0.75%布比卡因1~1.2 ml注入蛛网膜下腔行腰麻,之后于硬膜外腔置入导管.麻醉平面不足者,硬膜外追加0.375%布比卡因+1%利多卡因.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手术过程中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辅助用药、腰-硬联合麻醉的平面、硬膜外追加的药量、有无麻醉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组、麻醉后舒张压(DBP)较麻醉前显著下降(P<0.05).腰丛阻滞组辅助用丙泊酚的量大于腰-硬联合麻醉组(P<0.05).结论腰丛阻滞麻醉对病人血压、心率的影响较腰-硬联合麻醉组更少.对股骨颈骨折行动力髋或鹅颈钉固定手术的老年患者,单纯实施腰丛阻滞是可行的.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因需另加坐骨神经阻滞,故宜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相似文献   

7.
腰-硬联合麻醉是区域阻滞麻醉的一种,其特点为麻醉起效快,效果好,肌肉松弛完全[1],在我院已广泛推广并应用,并且在妇科手术中深受医生和患者的欢迎。但由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双重作用,患者围手术麻醉期生命体征变化较单纯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大,尤其  相似文献   

8.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股骨头置换术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宇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7):66-67
目的:研究老年股骨头置换术中采取腰硬联合麻醉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来本院行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予以腰硬联合麻醉,选择穿刺部位L2~3,在至硬膜外腔后用25G的腰穿针刺入蛛网膜下隙,在可视脑脊液流出时予以1.0~1.3ml0.75%布比卡因+0.2~0.3ml0.25GS混合液,保持硬膜外腔置管平卧位,使患者取头高脚低位,对麻醉平面进行监测,并随时通过调节患者体位变化来对麻醉平面进行调节。结果:大部分患者出现一过性血压下降,加快琥珀酰明胶输入及应用麻黄素后循环维持稳定,所有患者在手术中肌松较好,生命体征平稳,患者术后少见并发症。结论:腰硬联合阻滞在老年股骨头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明显,同时在麻醉中予以患者小剂量局麻药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干扰较小,从而减少了术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在为患者实施下肢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为89例下肢手术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方式。选用L2~L3进行穿刺,到硬膜外腔后采用23G腰穿针进入患者蛛网膜下腔,在硬膜外留置导管,长为3~5cm。麻醉结束后采取合适的体位。结果在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后,患者都取得了较好的麻醉效果,手术过程中,患者肌肉松弛,无不良反应,生命体征较为平稳,且术后并发症少。结论腰-硬联合麻醉阻滞效果较为完全,使用的麻醉药物少,对呼吸系统影响小,术后并发症较少,适合应用于下肢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杨浩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5):701-701
目的: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应用于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60例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选用CSEA,选择L2-3穿刺,到达硬膜外腔后用25G腰穿针刺人蛛网膜下腔,见脑脊液流出后给予0.75%布比卡因1~1.3m1加10%葡萄糖溶液0.3~0.5ml混合液,同时硬膜外腔置管平卧,取头高脚低位。结果:麻醉效果好,肌肉松弛,生命体征平稳,术后并发症少。结论:CSEA阻滞效果完善,采取小剂量局麻药对呼吸循环十扰轻,术后并发症少,比较适宜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技术,了解其麻醉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 对48例年龄在65-93岁,ASAⅠ-Ⅱ级,行下腹部至下肢手术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麻醉前先静滴R-L300ml,取L2-3或L3-4椎间隙常规实施蛛网膜下腔-硬膜下腔联合穿刺。腰麻用药为0.5%布比卡因1-3ml(等比重液),腰麻注药速度为每10-20秒注入1ml。退出腰麻针后向硬膜外腔注入0.9%。N.S.10ml,再向头方向置入硬外管备用,必要时可经硬外管追加局麻醉。结果 麻醉效果达优级者47例(占97.9%),良1例(占2.1%),高平面阻滞(≥T4)为5例(占10.4%)。腰麻后20分钟内BP明显下降者5例(占10.4%),HR减慢至55次/分以下者2例(占4.1%),但经用麻黄素或多巴胺或阿托品后都很快恢复正常。头痛发生率为零。结论 老年患者应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只要术前充分准备,掌握适当药物剂量,适当注药速度,密切观察,是一种效果好而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技术 了解其麻醉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对48例年龄在65~93岁 ASAI~II级 行下腹部至下肢手术的患者 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麻醉前先静滴R-L300ml 取L3~3或L3~4椎间隙常规实施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穿刺.腰麻用药为0.5%布比卡因1~3ml(等比重液) 腰麻注药速度为每10~20秒注入1ml.退出腰麻针后向硬膜外腔注入0.9%N.S.10ml 再向头方向置入硬外管备用 必要时可经硬外管追加局麻药.结果麻醉效果达优级者47例(占97.9%) 良1例(占2.1%) 高平面阻滞(≥T4)为5例(占10.4%).腰麻后20分钟内BP明显下降者5例(占10.4%) HR减慢至55次/分以下者2例(占4.1%) 但经用麻黄素或多巴胺或阿托品后都很快恢复正常.头痛发生率为零.结论老年患者应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只要术前充分准备 掌握适当药物剂量 适当注药速度 密切观察 是一种效果好而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李谊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8):60-60
目的:比较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各种蛛网膜下腔用药配方。寻找最简单、有效又经济实用的药物。方法:选择下腹部、下肢手术病人240例,年龄20~60岁,ASAⅠ~Ⅱ级,全部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并留置硬膜外导管,行术后自控镇痛,在行腰麻时,把240例病人随机分成3组,每组80例,Ⅰ组和Ⅱ组:蛛网膜下腔用药分别用1%罗哌卡因、0.75%布比卡因各1ml,均加入10%葡萄糖1ml和3%麻黄素1ml配成的重比重液,Ⅲ组:蛛网膜下腔单纯用药0.5%布比卡因1.5-2.5ml。比较3组麻醉操作程序、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用药费用等情况。结果:3组在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上差异不大,其中Ⅰ组的运动恢复时间更短;Ⅲ组在操作程序上比Ⅰ组和Ⅱ组更简单;就费用而言,病人更容易接受远比Ⅰ组便宜的Ⅱ组或Ⅲ组。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蛛网膜下腔.用药选择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都实用.但单纯使用0.5%布比卡因操作更简单,费用更低廉。  相似文献   

14.
腰.硬联合麻醉(CSEA)是充分利用完善阻滞的腰麻及可延长时间的硬膜外麻相结合的麻醉技术。目前各大小医院均在开展,现就该技术的应用近况作一综述。 1CSEA的方法 1.1穿刺方法选取L3-4、L2-3,为穿刺点,先予16G硬膜外穿刺针,穿入硬膜外间隙,后予25G腰穿针经针内针法穿入蛛网膜下腔,注入腰麻药物。退出腰穿针,置入硬外导管并固定。  相似文献   

15.
戴学军  岳玲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8):1137-1138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与单纯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妇科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拟行妇科手术的患者术前随机分为实验组(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与对照组(连续硬膜外麻醉组),对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节段数、上升到各个麻醉平面上界的时间及骶神经阻滞完善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平面上升所需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实验组骶神经阻滞完善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安全简便,效果确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高原地区剖宫产手术罗哌卡因重比重液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 高原地区6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SA)组30例和硬膜外麻醉(EA)组30例.2组患者均选择腰椎(L)2~3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SA组26 G腰麻穿刺针穿入蛛网膜下腔后注入0.75%罗哌卡因(耐乐品)1.5 m...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技术,了解其麻醉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对48例年龄在65~93岁,ASAI~II级,行下腹部至下肢手术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麻醉前先静滴R-L300ml,取L3~3或L3~4椎间隙常规实施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穿刺.腰麻用药为0.5%布比卡因1~3ml(等比重液),腰麻注药速度为每10~20秒注入1ml.退出腰麻针后向硬膜外腔注入0.9%N.S.10ml,再向头方向置入硬外管备用,必要时可经硬外管追加局麻药.结果麻醉效果达优级者47例(占97.9%),良1例(占2.1%),高平面阻滞(≥T4)为5例(占10.4%).腰麻后20分钟内BP明显下降者5例(占10.4%),HR减慢至55次/分以下者2例(占4.1%),但经用麻黄素或多巴胺或阿托品后都很快恢复正常.头痛发生率为零.结论老年患者应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只要术前充分准备,掌握适当药物剂量,适当注药速度,密切观察,是一种效果好而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房建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6):860-861
目的 探讨两点穿刺法在硬膜外腔-腰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简称腰硬联合麻醉)中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应用两点穿刺法腰硬联合麻醉进行的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心电图、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等变化情况,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法判断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及麻醉质量.结果 5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需改变麻醉方式.运动神经阻滞及麻醉质量优良率为100%,腹肌及宫颈肌肉松弛质量优良率为100%,镇痛完全.无呼吸困难、胸闷、头疼等发生,术中补液量约1500 ml,手术时间( 135.0 ±4.5)min.48例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SpO2、HR、BP)保持稳定,2例患者在麻醉后10 min后出现血压下降,静脉注射麻黄碱10 mg后恢复正常.术后患者均痊愈,无麻醉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两点穿刺法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全子宫切除术,麻醉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少,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蛛网膜下隙与硬脊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已广泛应用于经腹、盆腔手术,并取得满意效果。蛛网膜下隙与硬脊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可选用两点穿刺(先于T12~L1或L1~2行硬膜外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然后再于L3-4行蛛网膜下隙穿刺,注入局麻药行脊麻),也可选用一点穿刺法(L2~3或L3~4)。在蛛网膜下隙与硬脊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中一点穿刺法因其操作简便,在妇产科手术中应用甚广。由于麻醉医师在操作的过程中出于不同的考虑,在选择一点穿刺间隙位置的时候,出现了不同的选择。在经过临床实际麻醉应用中,我们发现选择L2~3间隙在麻醉效果与并发症,及术后镇痛效果要优于L3~4间隙。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阻滞与硬膜外神经阻滞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1例择期行剖宫产产妇进行分组,硬膜外组行单纯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腰硬联合组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镇痛效果和麻醉效果。结果腰硬联合组术后镇痛优良率73.68%明显高于硬膜外组57.3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组术后镇痛优良率73.68%明显高于硬膜外组57.3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阻滞同时具备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和单纯硬膜外麻醉的优点,在剖宫产手术中镇痛效果和麻醉效果优于单纯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