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高危亚型,预后较差,长期生存率低于20%。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显著改善了Ph+ALL患者的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期,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预后较差。博纳吐单抗(Blina)、奥英妥珠单抗(InO)等药物及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AR-T)疗法已被作为当前治疗Ph+ALL的新方向,这些药物单用或联合其他药物有望为Ph+ALL患者提供更多治疗方案,现就Ph+ALL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妊高征是妊娠期所特有的疾病[1],多发生于妊娠后期。所有患者均有血压增高及伴随症状,如水肿、蛋白尿和眼底改变等。眼底改变的发生率较高。在眼底改变中以小动脉痉挛和狭窄最常见,视网膜病变次之,合并视网膜脱离的病例较少。 相似文献
3.
<正>Ph染色体阳性成人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临床上较少见,其病情进展迅速,治疗反应较差,缓解期较短,易复发,预后差。笔者所在医院收治1例Ph染色体阳性成人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患者,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37岁,因"头晕、乏力伴牙龈出血、呼吸困难1周"入院。既往否认肝炎、结核等病史。入院查体:生命体征稳定,牙龈少量渗血,浅表淋巴结不大,胸骨中下段压痛(+),心肺听诊无异常。入院时血常规:白细胞193.68×10~9/L,其中淋巴细胞占45%,中性粒细胞25%,单核细胞占28%,血红蛋白53 g/L,血小板29×10~9/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占58.5%,其中原粒占56%,单核占33%,均为原始单核细胞,化学染色示POX(+),诊断考虑AML-M4a。染 相似文献
4.
过去的30年间儿童成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已取得进展,但是关键的问题即何种治疗是毒性最小、最有效的治疗仍未得到解决,主要是因为缺乏全面的随访资料。研究人员对在St Jude医院进行的一系列长期临床试验结果进行了评价,比较了4个年代有代表性的治疗结果。即对结合化疗的探查(第一个年代1962年~1966年91名患者);脑膜性白血病控制方案(第二个年代1967~1979年825名患者);局限性强化治疗(第三个年代1979年~1983年428名患者);扩大性强化治疗(第四个年代,1984年~1988年358名患者)。 相似文献
5.
急性视网膜坏死性视网膜脱离1例郭保安,毛昌生(包钢医院眼科,包头014010)急性视网膜坏死性视网膜脱离是以突然发生的色素膜炎,继之急剧进行性血管闭塞,造成视网膜坏死,而并发现网膜脱离,最终导致视功能丧失的较为严重且少见的病变。我科曾收治1例,报导如...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观察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疗效 ,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 2 5例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 ,根据病情及外周血象分为 2组 :小剂量化疗组 11例 ,采用小剂量阿糖胞苷或小剂量三尖杉脂碱诱导治疗 ;联合化疗组 14例 ,采用常规剂量高三尖杉脂碱及阿糖胞苷或柔红霉素及阿糖胞化疗。两组患者均加强支持治疗 ,防止感染及出血。结果 小剂量化疗组中达完全缓解者 3例 (2 7.2 7% ) ,生存时间平均 2 2 9d ;联合化疗组中达完全缓解者 8例 (5 7.14% ) ,生存时间平均 16 8d。结论 小剂量诱导治疗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 ,虽完全缓解率低 ,但相应生存时间无缩短。联合化疗完全缓解率高 ,但相关死亡率偏高。 相似文献
8.
9.
患者,男,48岁,因发热、头昏、乏力1周入院。查体:T37.6℃、p72次/分、R20次/分,BP(14/10)kPa、慢性病容。双颌下可触及蚕豆大小淋巴结,无触痛,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平软,肝脾未及。 相似文献
10.
1病例介绍
患者,女,70岁,2004年3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疼痛,呈持续性钝痛,无放散性,伴有恶心,无呕吐,反酸、嗳气,自服胃药治疗无好转,且上腹痛加重,呈持续性锐痛,体重减轻约10 kg,在外院行胃镜检查和取胃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多发性胃溃疡并不典型增生",患者要求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Ph染色体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占成人ALL的7%~25%,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ph染色体阳性者占1%~3%。我们于1994年8月~1996年7月从70例成人初发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检测出5 相似文献
12.
<正>病人,男,51岁。右眼视物变形伴视力下降1个月,于2009年9月29日就诊我院。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5且无法矫正,左眼1.0,双眼前节无明显异常。右眼眼底:黄斑中心凹偏颞侧可见约2.5个视盘直径(DD)大小的近似肾形隆起,呈"灯笼"样外观;左眼底无异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示:右眼早期黄斑中心凹偏颞侧范围可见与病灶形态大小完全一致的强荧光,随时限延长荧光增强,并持续到晚期,保持原有形态大小。初步诊断:右眼特发性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IRPED)。给予复方丹参、沃丽汀及维生素药物口服治疗,病情无明显改善,2010年2月右眼视力降至0.2。光相干断层扫描 相似文献
13.
我科于2 0 0 1年8月收治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M 2a型患者,因采用MA方案(米托蒽醌 阿糖胞苷)化疗,继发严重骨髓抑制,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62岁,汉族,因“确诊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M 2a型2月,定期化疗”于2 0 0 1 8 2 7入院。入院前曾在大坪医院和四川省 相似文献
14.
儿童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较少见,我们见到1例报告如下:患儿,2岁半,汉族、因面色苍白,乏力3月,发烧1周入院。查体:T38ZC、P92次/分,R25次/分,贫血貌、精神差。全身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心肺无异常,肝右助下Zcm,质韧,边缘光滑、触痛明显。颈部浅表淋巴结有2个蚕虫大小肿大,质韧、可移动,无明显触痛。实验室检查:Hb68g/L,**Q.2、10‘/L,***80/N’/L,分类;油镜下门加\10倍)淋巴细胞0‘68,单核细胞0.02,嗜中性粒细胞0.30,未见幼稚细胞。网织红细胞0005,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正常,尿便常规正常。骨髓检查…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患者女,29岁,因头昏乏力1个月余于2002年2月2日第一次住院。查体:体温36.6℃,贫血貌,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及瘀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肝脾无肿大,双下肢无浮肿。血常规示白细胞19.2×109/L,红细胞1.23×1012/L,血红蛋白44g/L,血小板120×109/L,原早粒细胞0.56,中幼粒细胞0.22,淋巴细胞0.21,单核细胞0.01。骨髓象(图1)示增生极度活跃,粒系异常增生,原粒细胞0.68,早幼粒细胞0.10,中幼粒细胞0.04,晚幼粒细胞0.01,杆状核0.06,过氧化酶染色(++),可见阿氏小体,红系严重受抑,仅见晚幼红细胞0.01,全片见巨核细胞20个。心电… 相似文献
16.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一例李东繁包头铁路医院014040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20岁,于1990年9月1日入院。主诉:一月来左下肢疼痛,从臂部起呈线样放射至左足跟。入院前一周排尿困难,既往体健。查体:T36℃,皮肤粘膜无出血。左颈部及双侧腹股沟区扪及花... 相似文献
17.
<正>ph染色体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标志染色体,亦见于20~35%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预后不良因素之一。 ph染色体指第22对染色体中一条染色体长臂(q)在1区1带处断裂(22q~(11)),失落的部分约90%易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对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患者周围血中、淋巴细胞亚群(包括ADCC活性以及T细胞亚群即TY和Tμ细胞)进行了测定,以探讨该类患者体内参与免疫反应的免疫活性细胞的数量与活性的变化以及发生这些变化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20.
幼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幼淋巴细胞性白血病(Prolymphocytic Leukemia,PLL)是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分出来的一种介于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之间的亚型,近年来被认识,其发病率远较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为低,约占淋巴细胞白血病各种类型总和的1/125,为少见的白血病。1974年由Galton等首先报道15例[1],近年来国内亦有数例报道。最近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