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2003-07~2004-03对31例病人进行规范、加强气管切开术后的切口、气道、吸痰、吸氧、护理用品、环境等管理,较好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有效地减少和预防并发症,促进病人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气管切开的目的是解除上呼吸道梗阻,便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吸引、防止肺部感染。但若护理不当,反而会造成呼吸道感染引起肺部炎症。甚至成为主要死亡原因。自1995~1997年收治74例重症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通过我们精心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内大出血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危重病人实施气管切开术,是迅速解除患者喉部梗阻、建立有效通气、方便清除气道分泌物及行机械通气的最可靠、最安全的人工气道手段之一。它的应用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但是,如果在应用过程中,护理不当,反而会引起继发性气管内大出血,其预后极其凶险,死亡率极高,其直接死亡原因是气道梗阻和急性失血。我院ICU自2000年12月~2005年12月对185例危重病人行气管切开术,术后长期带管病人发生气管内大出血7例,占3.78%。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分析行气管切开治疗的85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颈脊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改善通气,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重要的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2例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引发窒息观察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出血和脑瘤病人常因各种原因在术中及术后因神志不清、呼吸不畅、通气无效而不能有效地排出呼吸道内分泌物而危及病人的生命时 ,需采取气管切开术 ,从而解除呼吸困难、降低脑乏氧 ,缓解病情。待病人病情好转 ,生命体征平稳后应及时拔管 ,防止因长时间置管而引发气管粘连、狭窄和不适。在我工作多年中 ,绝大多数病人在拔管后均无明显不适 ,均能正常呼吸和发音 ,仅有二例因拔管后引发窒息而危急生命 ,需通过紧急抢救和再次实施气管切开术而挽救病人生命。1 临床资料1 1 病例 1 王桂香 ,女 66岁 ,2 0 0 0年 8月 19日因左颞叶胶质瘤入院。…  相似文献   

6.
<正> 我院自1998年1月—2002年10月期间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7例,其中行开颅手术+气管切开术28例,术后3 d~4周出现呼吸道溃疡出血15例,经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气管切开术后可发生许多并发症,笔者遇见2例特殊原因所致术后并发症,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性,因胸段食管癌术后呼吸不畅行气管切开,术后仍有阵发性呼吸困难,检查未脱管,术后第五天突然再次呼吸困难,呈混合性呼吸困难,致双侧气胸,急行双  相似文献   

8.
9.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急症.对于颅脑损伤后持续昏迷者常规行气管切开术,保证氧气供应,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是治疗的重要环节.但气管切开术后的人工气道失去了正常生理功能,极易引起呼吸道并发症,加重病情.笔者于2010年3月~2013年3月,参与护理72例行气管切开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烧伤病人气管切开后的护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气管切开是烧伤病人抢救治疗中常用的抢救措施,为提高救治成功率,本文总结了21例患者的护理,重点对气管切开后护理中套管脱出问题,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用观察患者颈围肿胀来断脱管和预防脱管的方法,同时,对管内吸收,呼吸道湿化和套管的选择作了护理要点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曹勇  陈刚 《临床军医杂志》2013,(4):391-392,395
目的总结经皮扩张气管套管导入术在脑出血患者急症抢救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对44例需行气管切开的脑出血患者分别行经皮扩张气管套管导入术(PDT组)及传统开放式气管切开术(OT组),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愈合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PDT组手术时间[(9.5±3.2)min]、切口长度[(1.5±0.3)cm]、愈合时间[(5.3±1.3)d],均优于OT组手术时间[(26.5±5.6)min]、切口长度[(3.8±1.7)cm]、愈合时间[(8.5±1.9)d];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套管导入术能更加简便、快捷、安全的通畅气道,在脑出血合并上呼吸道梗阻、通气障碍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吸入性损伤及其气管切开的预见性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吸入性损伤病人实施气管切开的预见性护理经验,完善其护理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 2005年6月收治的56例吸入性损伤病人,在确诊为吸人性损伤的初期,气管切开前、后,拔管时与拔管后等时相进行预见性护理,一旦发现病人有气管切开指征,在做好护理急救的同时及时报告医生。结果:56例患者中,5例重度吸入性损伤病人均在预见性护理的信息提示下实行了气管切开,轻度和中度病人未实行气管切开手术;除1例高龄大面积烧伤(97% TBSA)早期死亡外,其余均痊愈。结论:吸入性损伤的主要治疗与护理原则在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是否实施气管切开与何时切开,预见性护理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信息,有效防止呼吸道堵塞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吴奎玲  侯军华  李兰  张阳 《武警医学》2012,(11):930-933
目的分析喉切除并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痰痂形成的原因,探讨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对4例下呼吸道痰痂形成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加强的护理干预。结果 4例患者未再发生痰痂形成现象。结论正确的评估痰液,及时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方法;增加患者持续气道湿化的依从性;人工鼻的持续佩带;保证机体充足的液体入量;培训护士掌握吸痰技巧;严格交接班环节管理等可有效预防痰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现代手术室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并观察这些措施实施后的效果。方法运用现代手术室洁净护理方法对手术室进行护理管理,比较现代手术室洁净护理措施与传统护理方法的差异,通过计算消毒前后手术室的空气菌落数、护理人员刷手后的手菌落数、患者感染例数,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现代手术室预防感染的洁净护理措施的效果要优于传统手术室护理方法,两组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洁净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患者因手术引起的感染,使手术室的环境更加洁净。  相似文献   

15.
刘滨  崔佳嵩  石传江  王森  刘帅 《临床军医杂志》2015,43(3):229-230,25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7月—2014年2月收治的30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者42例(观察组),未再出血者264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血压控制情况、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进行比较。结果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13.7%,观察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血压控制欠佳及超早期手术等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积极控制血压,正确把握手术时机,维持机体良好的凝血功能对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我院近3年烧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痰液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0-10至2013-10烧伤科94例气管切开患者375份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根据检验结果对普通细菌、真菌的分布情况及药物敏感状况进行统计,对其菌种分布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革兰阳性球菌141株占47.5%,革兰阴性杆菌132株占44.4%,真菌24株占8.1%.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共141株占51.6%,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共76株占27.8%,醋酸不动杆菌共29株占10.6%.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有逐年下降的趋势,醋酸不动杆菌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金黄色葡萄球菌只有万古霉素有较高的抗菌活性,耐药率为14.9%,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类抗生素呈现出较高的耐药率(超过50%).结论 我院烧伤科气管切开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中,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醋酸不动杆菌.病原菌具有较高的耐药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在减少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出血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8年1月开始对行复合手术治疗的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应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方案,将此前应用常规护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22),将应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方案的患者纳入干预组(n=22)。预防性护理干预方案包括实施风险评估与分级管理、预防性宣教、围手术期血压精细化管理、心理干预等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知识掌握程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患者的知识掌握程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减少围手术期出血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护理对策,以降低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采取调查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入住重症医学科的95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进行观察。结果 42例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占72.0%),其次G+球菌(占17.9%),真菌(占10.1%)及二重感染(占8.5%)也常见。其中铜绿假单孢菌为29.3%,鲍曼不动杆菌为17.2%,金黄色葡萄球菌为16.5%,肺炎克雷伯菌为13.7%,大肠埃希菌为10.8%,其它细菌占2.4%。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可降低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减少院内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9.
闭合性喉气管断裂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闭合性喉气管断裂伤的诊治水平.方法 报告38例闭合性喉气管断裂伤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外伤16例,陈旧性外伤22例.对临床易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38例中16例急性喉外伤在24~48小时之间行手术治疗,22例陈旧性喉外伤因其它原因在32~129天后行手术治疗.35例手术成功拔管,3例因喉气管狭窄手术失败不能拔管,均为陈旧期手术患者.结论 对于急性闭合性喉气管断裂伤应根据其病情轻重程度进行早期处理,尽快恢复喉和气管通气功能,预防后遗症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蛛网膜纤维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蛛网膜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方法 实验大鼠分成对照组、实验组、治疗组,使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蛛网膜中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Ⅳ型胶原的含量.应用电镜观察蛛网膜细胞的形态及蛛网膜胶原纤维分布情况.结果 RIA 测量的4种细胞外基质中,PⅢNP在出血后增高最明显,LN与HA也明显升高,而Ⅳ型胶原变化不明显.应用地塞米松治疗后PmNP明显降低.电镜下发现蛛网膜细胞在出血后其生物活性增强,蛛网膜下腔的胶原纤维在1周左右开始明显增多,持续3周以上,地塞米松治疗后蛛网膜细胞线粒体密度相对较低,蛛网膜胶原纤维较稀疏.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细胞外基质明显增加,参与蛛网膜纤维化.地塞米松可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蛛网膜纤维化,为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