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03-07~2004-03对31例病人进行规范、加强气管切开术后的切口、气道、吸痰、吸氧、护理用品、环境等管理,较好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有效地减少和预防并发症,促进病人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人工气道抽吸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爱萍 《西南军医》2007,9(5):146-147
目的观察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抽吸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研究其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本院ICU收治的2653名建立人工气道患者中,在气道抽吸时发生并发症的70例病人,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出现的并发症有(1)呼吸道粘膜损伤出血,(2)气管导管移位滑脱,(3)低氧血症,(4)心律失常,(5)心脏骤停,(6)肺不张。吸痰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时机、合适的吸痰管、适当的吸力、掌握气囊充气量、正确地固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以及监测生命指征等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人工气道患者在气道抽吸时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进而危及生命,熟练地掌握气道抽吸技术是人工气道患者护理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内大出血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危重病人实施气管切开术,是迅速解除患者喉部梗阻、建立有效通气、方便清除气道分泌物及行机械通气的最可靠、最安全的人工气道手段之一。它的应用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但是,如果在应用过程中,护理不当,反而会引起继发性气管内大出血,其预后极其凶险,死亡率极高,其直接死亡原因是气道梗阻和急性失血。我院ICU自2000年12月~2005年12月对185例危重病人行气管切开术,术后长期带管病人发生气管内大出血7例,占3.78%。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吴奎玲  侯军华  李兰  张阳 《武警医学》2012,(11):930-933
目的分析喉切除并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痰痂形成的原因,探讨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对4例下呼吸道痰痂形成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加强的护理干预。结果 4例患者未再发生痰痂形成现象。结论正确的评估痰液,及时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方法;增加患者持续气道湿化的依从性;人工鼻的持续佩带;保证机体充足的液体入量;培训护士掌握吸痰技巧;严格交接班环节管理等可有效预防痰痂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32例纤维支气管镜监护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耀亭  陈美琴 《人民军医》1998,41(12):702-703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病人常用的治疗手段,如护理不当等原因,易造成感染扩散。痰栓阻塞或气管粘膜坏死脱落,可引起肺不张、窒息、出血等致命性并发症。近3年来,我们对32例气管切开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进行了纤支镜监护及局部抗生素液灌注治疗,效果较好。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26例,女6例;年龄18~75岁,平均55.1岁。原发病:术后肺感染1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例;外伤后昏迷4例;呼吸道烧伤2例。气管切开后均经广谱抗生素静滴及常规气管护理。气管切开至出现并发症时间:3~9d,平均5.5d。感染扩散、呼吸衰竭加重12例,肺不张8例,肺…  相似文献   

6.
正常情况下,鼻咽、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湿和湿化的作用,病人行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对吸入气体的过滤加湿作用降低、甚至消失,长时间吸入干燥的气体,可使肺泡表面湿性物质遭到破坏,导致肺顺应性降低缺氧加重,肺部炎症加重;另外可使分泌物粘稠不易咳出,甚至形成痰栓阻塞气道,导致窒息.作为人工气道,传统的间歇性气道内滴药法存在不少缺点.从2006年-2007年,通过止痛泵(WZ-6523C-09型)为30例气管切开病人进行持续性的气道湿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崔海梅 《武警医学》2001,12(7):439-439
气管切开术后 ,观察病人呼吸极为重要 ,内套管被分泌物或痂皮堵塞 ,套管选择不当 ,或病人头部后仰致套管远端与气管前壁抵触 ,下呼吸道被分泌物、血液、假膜或脱落的粘膜阻塞、纵隔气肿、气胸和肺部并发症等 ,均可引起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必须立即找到原因 ,迅速处理[1] 。1 994年以来 ,就我院出现的气管切开术后并发严重呼吸困难的病例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组 4例 ,占同期气管切开术病例 4 2 %。其中气管套管被堵塞 2例 ,胸腔积液 1例 ,气管切开后呼吸状况及紫绀不改善 1例。2 原因和护理对策2 1 气管套管堵…  相似文献   

8.
在老年危重病人气道分泌物梗阻抢救中,可由麻醉医生先行气管插管,吸出气道分泌物后,再行规范气管切开术,既为病人赢得了抢救时机,又保证了呼吸道的通畅.现将我院2003年1月- 2007年1月对24例老年危重病人气管插管后再行气管切开术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定舒适完善的护理措施,减轻病人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其尽早康复.方法:本组20例气管插管患者,均采用经口气管插管,并连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对20例气管插管患者实施个性化的舒适护理,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方法,选择适时的吸痰时机,加强基础护理,控制并发症等措施.结果:通过本组的护理,我们体会到,为气管插管患者提供舒适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除了要给病人做治疗和躯体护理,还要注重心理护理和家属的理解等全范围的护理.结论:采取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加强基础护理,积极抗感染治疗,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人的不适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烧伤患者应用微量泵持续湿化气道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后持续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方法:气管切开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7例,采用微量泵持续气管湿化处理,对照组27例,采用传统定时处理定量间断气道湿化法处理,并进行连续观察.结果:实验组湿化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形成痰痂、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持续气道湿化符合人体的生理需要,可使痰液稀薄,便于排出,能有效减少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颈髓损伤后气管切开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迟大明  朱悦 《中华创伤杂志》2005,21(12):899-902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后气管切开的危险及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年来收治的颈髓损伤患者l064例,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评价标准分为4级,其中A级243例,B级327例,C级306例,D级188例。除外头外伤、气管损伤和来院时已行切开患者7例,共106例患者急性期需要气管切开。评价损伤节段、年龄、吸烟史、既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合并胸部或肺损伤等因素在气管切开的决定作用。结果 本组气管切开率最高为A级患者(35.0%,85/243);不完全脊髓损伤(B、C和D级)气管切开率只有2.6%(21/814)。A级颈髓损伤中,C3节段损伤3例均需气管切开;C4-5节段损伤患者只占全组的43、2%(105/243),气管切开的患者却占74%(63/85)。脊髓损伤后需气管切开的可能性自C5以下逐渐减少,除了C3水平,C4水平脊髓损伤气管切开的概率最高,与其他节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8节段的脊髓损伤则不需要气管切开。C5-7节段需要气管切开的患者年龄通常〉45岁、患有肺部疾患或者同时合并其他疾病。完全性脊髓损伤中行手术治疗97例,术后无患者需要气管切开,无切口感染发生。结论 完全性、高节段脊髓损伤的患者具有较高的气管切开率。既往肺部疾病、年龄〉45岁是气管切开的危险因素。气管切开不会增加前路手术的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12.
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6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时间、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999-2004年602例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粘连、子宫裂伤、子宫切口感染及溃疡、子宫复旧不良、胎盘蜕膜残留和子宫内膜炎。发病时间:早期产后出血系胎儿娩出后24h内;晚期产后出血发生时间以剖宫产术后3w以上占多数。结论:剖宫产术后期产后出血针对出血主要原因应选择快速有效的止血方法;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不应局限于产褥期内,其主要病因是子宫切口感染、溃疡。对本病的诊断防治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3.
金属支架治疗大气道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气管支架成形术缓解大气道狭窄的方法、安全性和疗效。资料与方法 气管狭窄患者 32例 ,其中气管切开或插管后局部组织过度增生 7例 ,转移性肿瘤压迫气管 12例 ,多发性软骨炎引起气管塌陷 1例 ,肺癌 12例 ;单纯气管狭窄 2 8例 ,主支气管狭窄 1例 ,气管支气管同时有狭窄者 3例。术前均经CT检查及气管体层片证实气管、支气管狭窄。 13例术前用的卡因喷喉麻醉 ,19例在全身麻醉下置入支架。结果  32例共放置 37枚气管支架 ,均一次置入成功 ,无操作失败 ,通气全部得到改善 ,手术成功率 10 0 %。 2例气管狭窄经置入支架后复发狭窄再次置入支架。 33枚置于气管 ,4枚置于主支气管。 1例狭窄严重仅容 4F导管通过 ,用球囊导管扩张至 12mm后置入支架 ;其余均直接置入支架。术后通气功能明显改善 ,无需吸氧 ,无明显胸痛、咯血等并发症。 1周后X线复查无支架移位 ,可见支架进一步扩张。 1例甲状腺癌支架置入术后 2周复发呼吸困难 ,CT扫描示支架内有新生物 ,经支架内放射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 气管内支架成形术方法简单、安全 ,缓解呼吸困难疗效迅速、确实 ,适合良恶性气道狭窄姑息治疗  相似文献   

14.
呼吸道烧伤气管切开的指征与时机选择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烧伤伴吸人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时机与指征。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8例在烧伤24小时内行气管切开术和21例在烧伤24小时后行气管切开术。结果:在烧伤24小时内行气管切开术者死亡1例,24小时后行气管切开术者死亡8例。结论:大面积烧伤伴呼吸道损伤,在烧伤后及早行气管切开术可降低死亡率,呼吸道梗阻是导致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意识障碍的原因和治疗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11年6月行TURP 3059例,回顾性分析其中术后出现意识障碍5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1例患者经过纠正引起意识障碍的原因,给予抗炎、给氧、抗休克等治疗后,意识障碍恢复,恢复时间为24~48 h,未留下后遗症。1例脑出血患者遗留轻微偏瘫症状。结论积极处理引起意识障碍的原因,维持患者意识障碍期间生命体征平稳,是处理TURP术后意识障碍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6.
吸入性损伤及其气管切开的预见性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吸入性损伤病人实施气管切开的预见性护理经验,完善其护理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 2005年6月收治的56例吸入性损伤病人,在确诊为吸人性损伤的初期,气管切开前、后,拔管时与拔管后等时相进行预见性护理,一旦发现病人有气管切开指征,在做好护理急救的同时及时报告医生。结果:56例患者中,5例重度吸入性损伤病人均在预见性护理的信息提示下实行了气管切开,轻度和中度病人未实行气管切开手术;除1例高龄大面积烧伤(97% TBSA)早期死亡外,其余均痊愈。结论:吸入性损伤的主要治疗与护理原则在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是否实施气管切开与何时切开,预见性护理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信息,有效防止呼吸道堵塞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闭合性喉气管断裂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闭合性喉气管断裂伤的诊治水平.方法 报告38例闭合性喉气管断裂伤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外伤16例,陈旧性外伤22例.对临床易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38例中16例急性喉外伤在24~48小时之间行手术治疗,22例陈旧性喉外伤因其它原因在32~129天后行手术治疗.35例手术成功拔管,3例因喉气管狭窄手术失败不能拔管,均为陈旧期手术患者.结论 对于急性闭合性喉气管断裂伤应根据其病情轻重程度进行早期处理,尽快恢复喉和气管通气功能,预防后遗症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颈深部感染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颈深部感染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转归,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3月间住院治疗的76例颈深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6例颈深部感染中73例痊愈(96.1%),2例好转(2.6%),1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3%)。结论对颈深部感染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颈深部感染的抗生素应用要联合、足量、足疗程,对颈深部脓肿形成者,及时充分切开引流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出现的关键 对于发病急、发展快,颈部、咽喉部广泛水肿或软组织高度肿胀压迫气管者,以及不行气管切开将给下一步治疗造成严重影响者,应及时行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92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死因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愈87例,死亡5例;死亡主因:ARDS肺炎、MODF、败血症。结论及时气管切开、湿化气道(雾化、滴入、气道灌洗)、支气管镜应用及其他综合治疗,对吸入性损伤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肝移植术后不同部位出血的原因分析和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不同器官出血的原因和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6年来原位肝移植术(OLT)后24例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OLT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2%(24/181),其中颅内出血4例(2.2%),切口和腹腔出血11例(6.1%),消化道出血9例(5.0%);因出血死亡占出血病人的20.8%(5/24)。结论:OLT术后可出现颅内、腹腔和消化道等不同部位的出血,死亡率高。密切监测术后的凝血功能,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控制腹腔感染可有效的预防肝移植术后的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