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上无法治疗的神经性耳聋和经过治疗但无效的传导性耳聋患者都应该尽早选配助听器。大多数神经性耳聋患者的症状是,听得到说话的声音,但分辨不出说话的内容,看电视只能依赖于字幕。这部分患者耳聋的原因是由于内耳中大量听毛细胞退化和坏死。对相当一部分陈旧性的传导性耳聋患者来说.为了防止内耳功能下降,从改善听力和保护听力的角度.他们也应选配助听器。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无法治疗的神经性耳聋和经过治疗但无效的传导性耳聋患者都应该尽早选配助听器。大多数神经性耳聋患者的症状是,听得到说话的声音,但分辨不出说话的内容,看电视只能依赖于字幕。这部分患者耳聋的原因是由于内耳中大量听毛细胞退化和坏死。对相当一部分陈旧性的传导性耳聋患者来说,为了防止内耳功能下降,从改善听力和保护听力的角度,他们也应选配助听器。 听力学上对耳聋患者,尤其是神经性耳聋患者有明确  相似文献   

3.
《家庭医学》2006,(22):25-25
神经性耳聋是指内耳听觉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发生病变,而引起听力减退,甚至听力消失的一种病证,常常伴有耳鸣。神经性耳聋的发病原因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4.
近百年来西方医学界耳科专家一致认为内耳神经及毛细胞死亡(中医认为人体的耳部失去调养,气血不通,就会干枯萎缩,西方称坏死或死亡,中医认为干枯可以复活)后是不能复活和再生,德国耳专家论证突发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超过七天不能治愈,即其毛细胞己死亡,不能复活和再生,永远也不能治愈。一提到先天聋哑、后天聋哑、中毒性聋哑、梅尼尔氏综合症和老年退化性的耳聋,西方医学的唯一方法是吃药控制,开刀调试,配助听器,结论都一样不能康复。中医常把以上耳疾患者归纳于”肝阳上亢”、”肾精的虚实”来作药物及针灸调理。在中华民族的医典中,耳聋和…  相似文献   

5.
世界因种种美妙的声音而富有生气,然而对于一个耳聋患者来说,这是一个多么残酷的现实。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耳聋人数日益增多。其实早在1987年,对全国残疾人的抽样调查就已表明,我国听力语言残疾者有1770万人,其中聋哑儿童600余万,每年以2-4万的速度递增。白教授忧心忡忡地向笔者介绍着这一事实。世界上有些国家耳聋的发病人数已上升到第4-5位,因此本病成为国际医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谈到导致耳聋的原因,白教授细致而耐心地向笔者介绍起来:致聋的原因很多,按照病变位置可划分为传导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聋…  相似文献   

6.
耳鸣为耳科患者的常见主诉 ,发病率高 ,病因复杂。根据病变部位不同 ,耳鸣患者在听力学上可表现为传导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混合性耳聋或听力正常。本组选80例感音神经性耳聋的耳鸣患者和 2 0例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 ,以 2 0例无耳鸣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 ,分析纯音听力图与ABR的关系 ,探讨耳鸣的发病机理。现将纯音听力图和听性脑干反应 (ABR)检查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选近两年门诊的耳鸣患者 10 0例 ,男 41例 ,女5 9例。其中间歇性耳鸣 36例 ,持续性耳鸣 6 4例 ;年龄 2 6~ 6 5岁 ,平均 45岁 ;病程 2周~ 5年 ;鼓膜正…  相似文献   

7.
职业性噪声对听力的损害一般引起感音神经性耳聋,而混合性耳聋有传导聋成分存在。本例就是对一长期接触噪声而患有混合性耳聋的患者进行职业性听力损伤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以中耳积液、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由于早期症状不严重,患者大多不太重视。殊不知,若分泌性中耳炎长期不愈、中耳积液长期存在,不仅会损伤内耳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还可能发展成粘连性中耳炎,令患耳发生严重的传导性聋。  相似文献   

9.
突发性耳聋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可在瞬间或24小时内耳聋即达高峰。此病耳聋程度不等,一般均较重,绝大多数伴有耳鸣。其病因目前认为,一是血管的病变,如疲劳、受冷热、精神受刺激、变态反应及内分泌失调等,使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血管痉挛、水肿、出血、  相似文献   

10.
正人类能够听到声音,需要经过两个过程。首先,声波从外界经过外耳、中耳传递到内耳,这是声音的传导过程。其次,内耳的毛细胞感受到声波的震动后,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经过听神经等的传递到达大脑皮层,并产生听觉,这是声音的感知和神经传导过程。如果病变导致第一个过程出现问题产生的听力损失为传导性耳聋而第二个过程出现问题,产生的听  相似文献   

11.
缺铁与耳聋     
我国学者在80年代,首次提出某些类型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可能与铁缺乏有关,并成功地建立了缺铁性贫血内耳病变的动物模型,发现在缺铁状态下的内耳含铁酶活性降低或消失,血管纹萎缩,螺旋神经节细胞减少,以至听毛细胞静纤毛损伤,从而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这可能就是缺铁致聋的病理基础。对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红细胞碱性铁蛋白的研究,进一步确认某些  相似文献   

12.
耳聋与是内耳的听觉感受器和听神经细胞核衰老退化、耳蜗病变及全身功能退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中老年人如能适当注意改善有关因素,及早预防,是可以延缓或避免耳聋的。宜远离噪声。对放炮、尖叫等刺激性声音应远避或掩耳,以避免损伤耳膜。宜戒烟戒酒。因为尼古丁中毒与乙醇中毒能直接损害听神经和神经中枢。烟酒可使脑血管收缩功能紊乱,使内耳的血液供应不足,严重影响听力。宜补充铁、锌。人在60岁以后,内耳的血流量通过相对减少,容易出现老年性听力减退。而补铁质(存在于黑木耳、紫萝卜、菠菜、芥菜、芝麻、海带、动物肝肾、豆类及其制品中)…  相似文献   

13.
《健康生活》2010,(1):36-36
维生素A与神经性耳聋 美国爱恩斯坦大学的实验证明:维生素A有促进内耳神经细胞再生的特殊功能——实验动物用维生素A。三天后即有听觉神经细胞再生,七天后听力明显回升。专家们由此奉劝神经性耳聋患者应常吃田螺、牡蛎、鸡肝、萝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相似文献   

14.
突发性耳聋是临床耳科常见疾病,主要因某种突发因素致机体感音神经损伤,从而诱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突发性耳聋临床表现为耳鸣及眩晕等,病情严重程度一般为中度和重度.该病病因尚未明晰,考虑和当前的病毒感染学说、内耳供血障碍、自身免疫反应学说以及迷路水肿学说等主流假说密切相关,其中内耳供血障碍包括血管栓塞、血管痉挛和耳内出血等...  相似文献   

15.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常见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发病突然,常伴耳鸣、眩晕和呕吐等症状,病情反复,听力下降甚至丧失。随着大学生学习和就业压力的增大,此病在学生群体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当前高校医院门诊常见的急症之一。由于大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压力的特殊群体,也是心理复杂、脆弱的人群,除少数病例属于原发病症(内耳损伤、内耳感染等),多数学生都是因感冒  相似文献   

16.
问我父亲今年刚刚退休,平时除了胃病外没什么大的毛病。可近来我们发现他听力下降,但他认为与年纪关系或最近比较劳累有关,故不愿意去医院看医生。我同事的母亲也有类似情况,被诊断为突发性耳聋。请问,突发性耳聋是怎么引起的?(河北李女士)答突发性耳聋专指在一瞬间或至长不超过48小时内,耳聋达到高峰。这是目前临床上病因尚不清楚的一种感觉神经性耳聋。发病率近来有增加的趋势,目前可以说已成为各医院耳鼻喉科门诊的一种常见病了。对于突发性耳聋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是认为内耳血管病变引发内耳听觉器官损伤这一学说比较受  相似文献   

17.
<正>突发性耳聋是指在瞬间、几小时或几天内发生的感觉神经性听力减退.其发病机理至今不明,据各种文献报道其原因多达百余种,但近来最受重视、能被公认的有两大病因:血管病变和病毒感染.这两种病因又有一个共同之处,都能引起内耳血管痉挛、水肿、血栓、红细胞凝集,从而导至内耳供血障碍.故一般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方案是:①血管扩张剂;②抗凝剂;③肾上腺皮质激素;④神经营养药;⑤低分子右旋醣酐:⑥仪器的应用包括高压氧舱的治疗和体外反搏的治疗.其目的在于改善内耳血液循环和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8.
人的耳朵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负责收集声音;中耳通过传音结构将声音传递到内耳;内耳则通过能量转换,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上传到大脑进行声音处理。耳硬化症是病变影响了中耳的传音结构,镫骨底板周围的骨质出现海绵状增生,使底板固定,影响声音传导,从而导致传导性听力下降。  相似文献   

19.
40岁的陈警官,几年前,左侧耳朵突然出现听力丧失,由于右侧耳朵的听力正常,不影响日常的工作生活,也没在意。4年后,他的右侧耳朵突然也出现了听力下降,到医院进行听力检查,为右侧耳朵感音神经性耳聋,诊断为蜗性梅尼埃病,治疗后,右侧耳朵听力明显提高,陈先生又回到正常的工作生活状态。什么是耳聋?当人的一侧或双侧耳听力下降,别人讲话听不清或听不见时,就称为耳聋。耳朵是接收声音的感觉器官,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内耳,内部构造就像钟表内的结构一样精细。  相似文献   

20.
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2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性耳聋和一般感应性耳聋截然不同,它是瞬间突然发生的高度感应性聋.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与内耳供血障碍或病毒感染有关,前庭或迷路窗膜破裂也曾被认为是突发性聋的原因之一.但迷路窗膜破裂现已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病变,不宜列入一般突聋的范畴.突发性耳聋临床特点:发病快,程度重,多一侧发病,偶有双侧同时发病或先后发病者,听力曲线为高频陡降型甚至全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