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评价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治疗老年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老年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患者 127例,随机分成两组,帕尼培南/倍他米隆组,美罗培南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帕尼培南/倍他米隆组64例,有效率67.19%,细菌清除率74.29%,美罗培南组63例,有效率69.84%,细菌清除率71.01%. 结论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可靠、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美罗培南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少华  王伟  黄河  张颖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9):1041-1042,1073
目的比较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观察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6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美罗培南组30例,治疗有效率为90.0%,细菌清除率为83.3%;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30例,治疗有效率为86.7%,细菌清除率为82.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6.7%.结论美罗培南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相当,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美罗培南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并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进行比较.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观察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49例,经多种抗菌药物治疗无效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国产美罗培南组24人,有效率95.8%,治愈率79%,细菌清除率79%;亚胺培南/西司他丁25人,有效率96%,治愈率80%,细菌清除率80%,两组间疗效相当,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国产美罗培南对多种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有良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美罗培南治疗医院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中、重度医院感染患者,治疗组给予美罗培南0.5 g,q8h,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1.0 g,q8h,静脉滴注;两药疗程均为7~10 d. 结果美罗培南组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的临床痊愈率分别为48.5%和54.8%;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1.8%和87.1%;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0.0%和86.4%;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1%和6.5%;以上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结论美罗培南治疗医院感染是有效和安全的,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异帕米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与美罗培南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80例住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组接受异帕米星联合头孢哌酮与美罗培南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异帕米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组有效率为75.0%,细菌清除率为72.2%;美罗培南组有效率为80.0%,细菌清除率为71.1%,均P值>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低且轻微.结论 异帕米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的疗效与美罗培南相似,不良反应轻,可作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一线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平行试验设计,观察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76例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美罗培南组38例,治疗有效率为92.11%,细菌清除率为86.11%;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38例,治疗有效率为92.11%,细菌清除率为80.65%;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美罗培南不良反应发生率7.8%,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不良反应发生率5.2%。结论 美罗培南对临床常见致病菌引起的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具有良好疗效,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美罗培南临床应用2732例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美罗培南临床应用的疗效和细菌清除率。方法对国内170余所医院应用美罗培南治疗各种感染的2732例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结果美罗培南对血液病并发各种感染、肺部感染、肝胆胰系统感染、移植患者并发感染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0.3%、87.1%、63.6%、73.3%;临床总有效率为83.5%;美罗培南对血液病并发感染、肺部感染、肝胆胰感染、移植患者并发感染细菌清除率分别为33.5%、66.2%、65.5%、66.7%;总细菌清除率为52.7%。结论美罗培南在临床治疗各种感染中效果好,总有效率为83.5%;细菌清除率为52.7%。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使用美罗培南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使用前瞻性、开放性、非比较的方法研究美罗培南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进入研究前,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或者血液培养进行病因学调查;入选病例使用美罗培南1g/8h静脉内给药,大部分患者的治疗时间是3~7 d。结果35例(66.04%)患者治愈或好转,6例(11.32%)死亡,有11例(21%)出现临床并发症,但同美罗培南无明显关系。结论美罗培南是有效、耐受性良好的药物,本研究中死亡率较低同诊断后首先使用美罗培南控制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治疗机械通气患者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耐药情况及药物疗效。 方法选取某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痰培养为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78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组(44例)和美罗培南治疗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状况,细菌对所用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时间,以及药物疗效差异。 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具有可比性,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美罗培南治疗前,两组患者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头孢他啶、哌拉西林、阿米卡星的耐药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应用抗菌药物治疗至第6天,亚胺培南治疗组和美罗培南治疗组患者对所使用的抗菌药物耐药率(22.73% vs 8.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至第8、10、12天,亚胺培南治疗组耐药率分别为40.91%、77.27%、97.73%,均高于美罗培南治疗组(分别为17.65%、32.35%、44.12%;均P<0.05)。不同抗菌药物治疗后铜绿假单胞菌产生耐药的平均时间: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组为9.0 d,美罗培南治疗组为13.5 d。两组患者疗效(64.71% vs 74.1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结论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机械通气患者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发生耐药的风险高于美罗培南,治疗第7天两组患者药物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两种碳青酶烯类抗生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治疗成人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分析31例使用美罗培南、30例使用亚胺培南治疗的成人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表现、细菌学培养结果以及不良反应,临床分离菌分别进行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体外药敏试验. 结果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疗效均较好,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是93.5%和86.7%,P>0.05;本组患者咽拭子、血、尿培养共获90株病原菌,经治疗后,美罗培南组病原菌清除率为77.6%,亚胺培南组为63.4%,P<0.01;另外,这两种药物使用中不良反应发生较少而轻. 结论碳青酶烯类抗生素用于治疗成人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疗效确切安全,是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2年5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的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发生血流感染30 d内的治疗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患者的病原学特征及预后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85例患者,基础疾病以急性白血病为主(125例,67.6%)。共分离197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109株(55.3%),其中大肠埃希菌55株(27.9%);革兰阳性菌86株(43.7%),其中人葡萄球菌24株(12.2%);真菌2株(1.0%)。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BSLs)菌株28株(50.9%);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BSLs菌株2株(10.0%);耐甲氧西林的人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70.8%、71.4%、36.4%。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70岁、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 d、未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合并心功能不全、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感染性休克、肺部感染患者的30天病死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 d[OR=3.306,95%CI(1.224~8.927)]、合并心功能不全[OR=6.291,95%CI(1.930~20.508)]、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OR=8.419,95%CI(2.198~32.241)]、感染性休克[OR=22.150,95%CI(3.639~134.806)]均为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30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人葡萄球菌为主。影响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较多,缩短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改善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积极控制感染性休克是减少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30天内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S: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are the major causes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children receiving chemotherapy for malignant diseases. Granulocytopenia carries the risk of bacterial infection, and also, if prolonged, of fungal infectio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meropenem in immunocompromised children in association with isolated bacteria from blood cultures and clinical background. METHODS: Retrospective study of all febrile episodes when meropenem was used in neutropenic children between January 1998 and December 2002 in the haemato-oncological units of the authors hospital.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meropenem was used in 87 febrile events diagnosed in 55 patients (mean age 10 years 5 months), and 328 bacterial cultures were performed. Blood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each patient with granulocytopenia (< 0.5 G/l) and fever (> or = 38 degrees C), prior to the start of any antibiotic therapy. For the microbiological process Bactec 9050 (Becton Dickinson) blood culture systems were used. RESULTS: Microorganisms were detected and identified in 64 (19.5%) from the 328 hemocultures. There was a predominance of Gram-positive strains, 67% (43/64)--the most common bacteria being 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 (cnS). From the 87 periods in 43 cases (49.4%) the infection was documented microbiologically. In 16 additional cases the infection was proven clinically (based on the clinical course, laboratory and radiologic results) and 32.2% (28/87) of the febrile neutropenic episodes were considered to be fever of unknown origin. Meropenem was used in a mean dose of 60.8 (30-120) mg/kg/die, for 9.3 (2-24) days.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meropenem therapy -excluding the proven fungal (n = 13) or cnS (n = 15) infections-was 72.9%. No severe side effects occurred in any regimens. CONCLUSION: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meropenem is effective and well-tolerated when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feverish neutropenic cancer children.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替考拉宁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合并重度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2例重度感染患者经验性使用或者根据细菌学检查结果使用替考拉宁注射液,疗程为5~12 d,观察用药前后患者的体温、临床症状、体征、化验室检查、微生物学检查、不良反应等。结果52例患者中临床治愈38例,占73.1%,显效5例,总有效率为82.7%;培养出革兰阳性球菌50株,清除41株,细菌清除率82.0%;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未发现与替考拉宁用药有关的肝肾功能损害、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结论替考拉宁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合并重度感染疗效确凿,安全性高,如临床高度怀疑革兰阳性球菌重度感染患者,可考虑经验性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替加环素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感染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感染且应用替加环素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替加环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疗效的因素.结果 共纳入182例患者,85例(46.7%)患者原发疾病为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替加环素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感染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感染且应用替加环素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替加环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疗效的因素。 结果 共纳入182例患者,85例(46.7%)患者原发疾病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粒细胞缺乏者116例(63.7%),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72.0%)。分离病原菌62株,其中8株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113例(62.1%)患者使用高剂量替加环素,疗程为(11.6±6.5)d,临床总有效率为55.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社区获得性肺炎、粒细胞缺乏时间>14 d和替加环素疗程 < 7 d是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效果与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疾病、替加环素剂量、联合用药及感染病原菌无关。 结论 替加环素对血液恶性肿瘤并发感染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但社区获得性肺炎、粒细胞缺乏时间>14 d和替加环素疗程 < 7 d会明显影响其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伏立康唑治疗儿童血液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IP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2月-2011年7月血液病伴发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住院患儿10例,所有患儿均经CT检查和GM试验临床诊断;伏立康唑针每次7 mg/kg,静脉滴注,1次/12 h,10~14 d后改用伏立康唑片剂,剂量不变,口服1次/12 h,总疗程4~8周;根据临床疗效标准,综合评价该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10例患儿中,9例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0.0%,治疗有效的9例患儿从症状及体征上判定临床有效的时间为2~5 d;伏立康唑治疗过程中两例发生轻微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20.0%.结论 伏立康唑口服和静脉给药均有很好的抗真菌活性,可作为儿童血液病伴发肺曲霉菌感染的一线用药,高效而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伏立康唑治疗非移植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首次使用伏立康唑单药治疗IFI的156例血液病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8例患者(94.9%)为单一部位感染,以肺部(77.7%)最为常见,另有8例患者为播散性真菌感染;76.9%的患者存在≥2个高危因素;确诊4例(2.6%),临床诊断45例(28.8%),拟诊107例(68.6%);临床诊断和确诊患者有效率为59.2%;拟诊患者中治疗成功率为78.5%;开始治疗后6周生存率为85.9%,12周生存率为80.8%;停药率为3.2%.结论 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有效率高,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田丽梅 《职业与健康》2010,26(10):1197-1198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8例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做好用药护理、保护性隔离措施、症状护理、饮食指导和心理护理。结果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38例真菌感染病人治愈23例(60.5%),好转8例(23.7%),治疗总有效率84.2%。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较采取措施前有明显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结论对于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并发的肺部真菌感染,在进行正规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治疗的效果,减少或减轻抗真菌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