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省猪肉旋毛虫感染情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解我省猎旋毛虫病发展动态及上市猪肉的旋毛虫漏检情况,从食品卫生角度防治这种肉食源性寄生虫病,我们在全省进行了猪肉旋毛虫感染率和感染密度调查。本文采用自检结合镜检法对河南省15个市地的75821头白条猪进行了旅毛虫调查,报道了我省猪旋毛虫病的流行动态。调查结果提示:全省参加调查的15个市地猪肉旋毛虫平均检出率为4.27%,其中11个市地的43个县(区)流行猪旋毛虫病;80.95%的旋毛虫阳性猪感染严重。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东部人体旋毛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旋毛虫病是一种分布广泛的人兽共患蠕虫病,至今仍在世界上多数国家呈地方性流行,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在河南省已发生多起人体旋毛病的暴发流行”·‘’,但既往报道多在豫西南地区,为了解河南省东部人群旋毛虫的感染情况,我们于1996年在河南省开封地区尉氏县进行了旋毛虫病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尉氏县按东、南、西、北、中方位抽取张氏、菜庄王、门楼任、邢庄及大桥5个乡,每乡选取1个自然村(即小寨村、前王村、寄庄王村、七里头村、席苏村),除外出人员…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人群旋毛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解我省人体旋毛虫病流行特征,危害情况,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全省5个片区的21个县,市4719人进行血清流行调查。结果抗体阳性率为12.2%,主要流行区为鄂西北,鄂东北地区,提示目前我省人体旋毛虫病流行仍然十分严重,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应提取议事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我省人体旋毛虫病流行特征、危害情况,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全省5个片区的21个县、市4719人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抗体阳性率为12.2%,主要流行区为鄂西北、鄂东北地区。提示目前我省人体旋毛虫病流行仍然十分严重,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5.
动物对旋毛虫易感性及侵犯脏器与肌肉分布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物对旋毛虫易感性及侵犯脏器与肌肉分布的观察王秀珍,黎世涛旋毛虫病是一种动物源性寄生虫病,在哺乳动物之间广泛传播,自然界有150余种动物感染旋毛虫病,野生肉食动物感染率较高。该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我国一些地区猪群的感染率高达50.2%、生食或食用半...  相似文献   

6.
旋毛虫病是旋毛虫寄生人体所致的疾病。该病是由于摄食旋毛虫的动物肉而感染。1994年2月22日拉萨市城关区加措居委会报告发生“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病理切片检查,证实是一起因食病猪肉引起的旋毛虫病暴发流行。1994年元月12日拉萨市加措居委...  相似文献   

7.
在亚洲48个国家中,11个(22.92%)的家养动物有旋毛虫感染,14个(29.17%)存在有野生动物的旋毛虫感染,18个(37.5%)有人体旋毛虫病的报道.该文对旋毛虫病在亚洲国家的地理分布、流行历史与现状、感染来源及致病虫种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1993年12月在法国发生一次旋毛虫病新的暴发流行,再次提醒人们旋毛虫病仍是引人注目的公共卫生问题。当时在9个疫点共发现538例旋毛虫病病人,除1例外全部病例均食用过马肉,对这些地区的流行病学和兽医学调查显示,此次流行与从加拿大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摸清湖北省人体旋毛虫病的感染与分布特征以及对人体的危害现状。方法1993~2004年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鄂西南、鄂西北、鄂东南、鄂东北和江汉平原5个片区的21个县、市4 719人进行了人体旋毛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ELISA人体旋毛虫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2.16%,主要的流行区在鄂西北和鄂东北两个地区。结论目前湖北省的人体旋毛虫病流行仍然严重,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分析影响云南省旋毛虫病流行的危险冈素,为云南省制定科学、合理的旋毛虫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调查点,使用统一调查表对调查点居民的饮食习惯、个人行为等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血检测旋毛虫抗体;通过肌肉包囊检查和血清学检测调查部分动物的旋毛虫感染情况。建立数据库,用SPSS13.0软件作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检测10县10109名居民的血清旋毛虫抗体,阳性率为8.43%,6个潜在影响因子经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长、喜食生猪肉和经常使用不洁砧板为主要危险因素。检查4555只动物,未发现肌肉包囊,血清旋毛虫抗体均呈阴性。结论 控制云南省旋毛虫病流行的措施,应以加强出栏生猪的检疫为主,特别要认真规范农村、社区自屠自食生猪的检疫工作,同时,引导各类人群做好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11.
芬兰自20世纪80年代初发现旋毛虫病以来,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文作者对芬兰动物旋毛虫病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 该调查分为两部分:通过检验1996-1998年间的标本评估芬兰野生动物旋毛虫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一种能诊断人体旋毛虫病及动物旋毛虫感染的快速血清学方法。方法以胶体金标SPA和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制备免疫层析试纸条(immunochromatographic strip),对旋毛虫病及其它寄生虫病患者血清、旋毛虫及其它寄生虫感染的动物血清进行检测。结果试纸条检测旋毛虫病患者与旋毛虫感染的小鼠、大鼠、兔、猪血清的阳性率分别为100%(20/20)、97.87%(92/94)、100%(5/5)、100%(5/5)及100%(25/25),15min内肉眼可观察结果;其它寄生虫病(并殖吸虫病、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囊虫病及包虫病等)患者及正常人血清、其它寄生虫感染动物及正常动物血清均为阴性。试纸条和ELISA对100条幼虫感染小鼠血清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91.3%(21/23)和95.7%(22/23)(χ2=0.36,P>0.05),两种方法对200~500条幼虫感染小鼠血清检测的阳性率均为100%(71/71)。试纸条对乡土旋毛虫、布氏旋毛虫、伪旋毛虫及纳氏旋毛虫感染小鼠血清检测的阳性率亦均为100%。试纸条在4℃可保存13个月,检测结果在室温可保存3个月。结论该试纸条可用于人体旋毛虫病和动物旋毛虫感染的快速血清学诊断,也可用于其它种旋毛虫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3.
人,鼠旋毛虫病病理组织学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旋毛虫病为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之一,人的感染主要是吞食含有幼虫的肉类而致病。现已有100余种动物在自然条件下感染本虫。为此进行了人、鼠旋毛虫病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的观察。 方法 取人工感染27d的旋毛虫病小鼠横纹肌100份。另取人旋毛虫病患者1个月左右的腓肠肌5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旋毛虫病在四川省的流行状况及发病因素,掌握流行规律与趋势,提出防治措施,减少与避免暴发流行事件及死亡病例的发生。方法总结、分析四川省人群历次发病资料,提出防治对策与方法。结果1968—2006年在藏区8县共发病13起,发病223人,死亡11人。发病无年龄、性别、季节之分。结论四川省人体旋毛虫病发病均集中于有生食或半生食动物肉习惯的阿坝和甘孜藏区人群中。重视藏区人群旋毛虫病防治健康教育、严格动物肉类检疫、完善疫情上报制度、建立多部门的预防控制机制、加强基层专业人员的防治培训、及时处置暴发疫情事件,是控制与阻断四川省人群旋毛虫病疫情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查佳  高谦 《中国防痨杂志》2005,27(3):189-191
结核病目前仍然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由于结核病具有潜伏感染的特点,传统的流行病学方法不能很好地揭示其传播规律。分子生物学与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相结合产生的分子流行病学在这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它已广泛应用于结核病爆发流行,传染源的寻找和追踪,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人群旋毛虫病流行状况分析吴炽煦董俊美叶建君湖北省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武汉430070)旋毛虫病是一种全球性分布、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寄生虫病。我国自1964年首例人体感染证实以来,迄今已有西藏、云南、河南等十几个省70个县(市)发现旋毛虫病...  相似文献   

17.
旋毛虫病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人和多种动物(包括肉食动物、草食动物甚至某些禽鸟类)均可被感染,人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活幼虫囊包的肉类或肉制品而感染。在中国,该病主要流行于西南、东北和中原地区,危害人数多、社会影响大。该病暴发所导致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威胁着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本文就我国旋毛虫病流行状况、诊断、治疗和防控措施等作一概述,旨在为进一步做好我国旋毛虫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旋毛虫病是一种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人类感染的主要方式为食入含有活旋毛虫囊包的未熟肉食。旋毛虫病自然感染宿主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使旋毛虫得以在自然界野生动物中长期保存,其中啮齿动物是其重要的保虫宿主,成为人类感染该病的重要来源。自然疫源性旋毛虫病是云南省较为常见而又危害严重的地方病,其流行面广,具有显著的地区性、群体性、食源性和季节性的特点。为探明小型哺乳动物(简称小兽)在旋毛虫病传播和流行中的作用,作者等选择旋毛虫病重疫区大理市和洱海源头的洱源县,进行了小兽旋毛虫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初步探讨鼠类动物与人类旋毛虫感染的关系。方法在室内和野外生境捕获鼠类动物,鉴定种类,肌肉压片检查旋毛虫幼虫,ELISA测定血清旋毛虫特异性抗体。结果1.02%的鼠类动物查到旋毛虫幼虫,旋毛虫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0.30%。其中家栖和野栖鼠类旋毛虫病原检查感染率与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是1.85%和24.49%,0和8.57%,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1〉。结论旋毛虫病流行区鼠类动物旋毛虫感染率较高,家栖鼠类旋毛虫感染率高于野栖鼠,与人类及家养动物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20.
旋毛虫病是一种较常见的人兽共患病,见于人和多种动物,分布于世界各地。河南省南阳地区所属各县动物旋毛虫病感染情况严重,尤以新野、邓州为最,猪的最高感染率达50.4%,疫区有逐年扩大趋势,为了解当地人群旋毛虫感染情况,我们于1982年在邓州、新野作了活组织检查,于1989年在邓州、南召、内乡和南阳市郊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