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的探讨口服阿司匹林、维生素E联合内瘘局部红外线照射对内瘘血管血流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18例常规最大透析血流量〈150ml/min的患者作为内瘘血管血流量不良的观察对象。给于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1次/d;维生素E50mg,1次/d;同时行红外线内瘘照射30min,2次/d。疗程4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的最大透析血流量和尿素氮,并计算尿素再循环率、尿素动力学指数(Kt/V)及尿素清除率(URR)。结果治疗后最大透析血流量≥180ml/min的14例,有效率77.8%。治疗前后尿素再循环率从17.63%降到9.87%;Kt/V和URR分别从(0.79±0.28)%、(51.57±11.38)%增加到(0.98±0.25)%、(62.73±9.47)%。治疗前后比较,P〈0.05。结论针对血管内瘘血流量不良应用口服阿司匹林和维生素E结合红外线局部照射治疗等护理治疗措施,可有效改善内瘘的血流量,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更加充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半永久颈内静脉留置导管透析时血流量、通路再循环及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行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半永久颈内静脉置管组(置管组)和动静脉内瘘组(内瘘组),每组30例。透析时设定同样的血泵速度(250 ml/min)、使用相同型号规格的透析器、透析时间相同,观察6、12个月时有效血流量(Qb)、尿素清除指数(Kt/V)、通路再循环率(Ret%),并计算尿素下降率(URR)。同时记录导管相关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果 2组患者有效血流量均可达到220~235ml/min,使用6、12个月时的Qb、Ret%、Kt/V、URR 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t/V均达到或超过1.2,URR高于65%,达到小分子清除充分性的要求。结论半永久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可作为血管通路,能较长时间使用且能提供足够的有效血流量,从而满足单次透析达到透析充分性的血流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观察血流量和透析流量增加对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影响,以期为尿毒症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3年4月期间在该本院收治稳定透析的尿毒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尿毒症患者初始血液透析液流量、血流量定为500mL/min和200mL/min,透析治疗持续4周后,将患者透析治疗透析液流量、血流量提高至800mL/min、300mL/min,其他透析参数和药物治疗保持不变,并持续进行透析治疗4周,分别测定尿毒症患者提高血流量及透析液流量前后尿素氮清除率、尿素下降率、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肌酐以及充分透析患者所占比例状况,探讨提高血流量及透析液流量对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影响。结果研究中每例患者均可作为对照,当透析治疗血流量及透析液流量提高至300mL/min和800mL/min时,Kt/V、URR值增加,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而ALB、Hb、SCr未发生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患者透析液流量和血流量提升后,患者透析治疗充分性显著高于提高前(P〈0.01)。结论当透析液流量、血流量提升可以提高患者透析充分性达标率,可选择用于那些常规透析治疗充分性不足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4):98-100,103
目的通过观察中通量血液透析与低通量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维持性透析患者尿素清除率(URR)及Kt/v值的变化,有效评估患者透析充分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6年3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64例,观察组(n=114):中通量透析组(B-16P聚砜膜),对照组(n=50):低通量透析组(F7HPS聚砜膜),每周血液透析3次,每次4 h,疗程1年,随访6个月。监测患者每季度单次透析前后的肾功能变化,监测URR、Kt/v值,观察中通量透析与低通量透析方式对患者尿素氮、尿酸、肌酐清除效果。结果两组透析前尿素氮、尿酸、尿素氮、肌酐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两组尿素氮、尿酸、肌酐值及尿素清除率URR、尿素氮Kt/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频次相同、成本相同的前提下,中通量血液透析对尿素、肌酐等小分子毒素清除效果优于低通量透析,透析充分性更佳,患者受益更多。  相似文献   

5.
武剑  贾强 《中国医药导刊》2016,18(7):669-670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超纯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40例维持性血液析患者,尿量<100ml/日,透析3次/周,4h/次,用透析用水及透析液透析1~8年。改用超纯透析液行血液透析6~7月, 连续2月,记录透析前后尿素、脱水量、透析后体重、透析时间;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对比两组数据。结果:40例改用超纯透析液前患者,平均kt/v值为(1.34±0.15),改用超纯透析液后,平均kt/v值为(1.46±0.13),透析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超纯透析液能显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带涤纶套透析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以带涤纶套透析导管为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内瘘为血管通路的透析患者为对照,对比分析带涤纶套透析导管的相关并发症以及以尿素清除率(Kt/V)为代表的透析充分性的客观评价指标。结果:留置长期带涤纶套导管术102例次,成功101次,成功率99%;留置导管时间分别为:>60月2例,48-60月10例,36-48月19例,24-36月28例,6-24月23例,<6个月20例。共21例次退出,退出时间为2-40月。导管功能良好;血流量均在200-250ml/min,导管透析充分性良好,导管组尿素下降率(URR)=70.42±6.59,Kt/V=1.42±3.48;内瘘组URR=68.66±5.52,Kt/V=1.34±0.1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组主要并发症为出血、感染、血栓形成。结论:带涤纶套的血液透析导管可保留数月至数年,可以达到充分透析;良好的置管技术及严格的管理,可提高导管的有效使用寿命,预防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透析期间适当运动训练对血液透析(HD)患者透析充分性和疲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20年1月—2022年1月来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进行HD的患者,共78例。并随机分配到运动组(n=39)和对照组(n=39)。对照组在透析期间只接受标准护理(周二和周四),运动组参与者在计划透析期间除标准护理外,每周接受两次锻炼(周一和周三),持续8周。通过汉化的中文版疲乏修订量表(RPFS)和透析患者症状负担量表(DFSSBI)分别比较两组疲劳情况和透析症状负担情况,使用尿素清除指数(Kt/V)和尿素下降率(URR)指标进行透析充分性的评估。结果:透析前,两组RPFS的4个方面的得分及DFSSBI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组经过8周的运动干预后,RPFS量表和DFSSBI量表各项得分均明显降低,Kt/V值及URR均明显升高,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透析期间适当运动可以改善患者疲劳,提高透析充分性,从身体和心理上减轻患者症状负担。  相似文献   

8.
复用透析器对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透析器复用对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5例,在透析8周中取透析器在第1次与第5次使用时各2次采血化验计算Kt/V及URR,取平均值为透析器第1次与第6次使用时Kt/V及URR值并进行自身对照比较。结果:透析器第6次使用与第1次比较Kt/V、URR有所下降,但两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只要严格遵守关于透析器复用的要求,在合理范围内,透析器复用相对是安全的,且并不明显增加病人的死亡率与感染危险,减轻了国家和病人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何卫  周彤 《新疆医学》2008,38(12):72-74
当前已经认识到透析充分性对于MHD患者的预后起到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既要给与患者充足的透析剂量,又要规律地评估透析充分性。通过测定透析前后尿素的降低来计算Kt/V值和URR值以评价透析充分性已被广泛接受。NKF—K/DOQI指南要求每月评估一次Kt/V。本文通过计算我院MHD患者的Kt/V值和URR值,分析患者的透析充分性,指导临床提高透析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刘璠娜  尹良红 《广东医学》2007,28(11):1756-1758
目的 通过在线尿素氮骨除率(OCM)来分析影响透析充分性的因素.方法 采用Fresenius 4008S透析机和OCM观察2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动态Kt/V测量,并与透析前后抽血测量的Kt/V值比较.观察不同体表面积,不同透析器复用次数及不同超滤量等因素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结果 体表面积≥1.73 m2组及<1.73 m2组的患者OCM测定Kt/V值和抽血计算Kt/V有显著性差异,两者URR值无显著性差异.不同超滤量及透析器复用次数Kt/V值无显著性差异.血流速、身高、体重在透析充分组和不充分组有差异,而年龄、白蛋白、血细胞压积无显著差异.结论 利用OCM在线测定Kt/V值可作为临床判断透析充分性及提高患者透析质量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1.
杨丽莉  陈琦  王鸣  赵宁 《浙江医学》2017,39(24):2225-2227,2246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透析充分性、微炎症状态及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120例为观察组,另择同期行健康体检者12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行透析前后检测血清尿素氮水平,计算尿素清除率(Kt/V)以评估透析充分性,并根据Kt/V将观察组患者分为透析充分组(Kt/V≥1.2,69例)和透析不充分组(Kt/V<1.2,51例)。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及透析充分组与透析不充分组PCT、hs-CRP、Hb、血清白蛋白水平;分析观察组患者PCT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Hb、血清白蛋白水平及Kt/V的相关性;分析PCT水平对血液透析充分性的评估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PCT、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Hb、血清白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透析充分组相比,透析不充分组患者PCT、hs-CRP水平均增高(均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P<0.05),两组患者Hb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PCT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r=0.580,P<0.05),与Hb(r=-0.462)、血清白蛋白(r=-0.528)、Kt/V(r=-0.554)均呈负相关(均P<0.05)。ROC曲线分析得出,当PCT水平为0.243ng/ml时,判断透析是否充分的灵敏度为0.85,特异度为0.51,是最理想的透析充分性判断点。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PCT水平升高提示透析不充分,微炎症状态、营养不良加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用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器(online clearance monitoring,OCM)监测不同血红蛋白水平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尿素清除率的影响。方法将29例病人随机按血红蛋白水平分为两组,A组:Hb:100~130g/L;B组:Hb:50~99g/L。采用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器(OCM)观察尿素清除率(Kt/V值)变化情况。结果A组:Kt/V值为1.22±0.8,B组:Kt/V值为1.54±1.0,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血红蛋白水平高,Kt/V值偏低;血红蛋白水平低,Kt/V值偏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OCM)在评价血液透析充分性中的价值.方法36例在本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衰患者,采用OCM仪检测尿素清除指数(Kt/V),同时在透前、透后抽血,应用尿素动力学--室可变容积模型检测Kt/V计算值,对OCM检测值和Kt/V计算值进行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对其中15例透析器复用前后的Kt/V比较,探讨OCM在评价血液透析充分性中的作用.结果透析器首次使用时,患者OCM检测值与Kt/V计算值相比有显著差异(1.27±0.23 vs1.53±0.30,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存在显著的直线相关性(P<0.001);透析器首次使用和复用时,患者的OCM检测值和Kt/V计算值相比,亦具有显著差异(1.31±0.22 vs 1.55±0.30,P<0.001).透析器复用的15例患者中,首次使用与复用第3次和第5次相比,OCM检测值及Kt/V计算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透析每周2次与3次患者的单次血透OCM检测值及Kt/V计算值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OCM检测值低于应用尿素动力学--室可变容积模型计算的Kt/v值,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可以作为评价尿毒症血透患者血液透析充分性的一项较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零压力改良穿刺法对前臂新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穿刺点渗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2月—2020年4月前臂新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法,观察组采用零压力改良穿刺法,比较两组穿刺情况[穿刺时疼痛程度(VAS评分)、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点渗血发生率、血流量]、并发症(假性动脉瘤、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发生率、透析充分性[尿素清除指数(Kt/V)、尿素清除率(URR)]。结果:观察组穿刺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穿刺点渗血发生率、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假性动脉瘤、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并发症发生率为6.38%,低于对照组的28.26%(P <0.05);观察组URR> 65.0%、Kt/V> 1.2占比59.57%、72.34%,与对照组52.17%、67.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零压力改良穿刺法能显著缓解前臂新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疼痛程度,降低穿刺点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后尿素反跳(PDUR)对透析充分性评价的影响。方法 对2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其透析结束和结束后1h的尿素浓度。测算其PDUR以及两时点的尿素动力学参数(Kt/V.TACurea,PCR)并比较研究。结果PDUR为(17.81±5.94)%。尿素反跳后的Kt/V和PCR值较反跳前的值分别减少18.7%和12.7%(P<0.001),而TACurea值却增高3.1%(P<0.001).反跳前、后位于透析充分和不充分区的病例数存在较大差异,PDUR与透析间期尿量呈显著负相关(r=-0.64)。结论 透析后存在不同程度尿素反跳。忽略尿素反跳将错误估算参数值尤为Kt/V和PCR,以致误判透析的充分性。残存肾功能影响尿素反跳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血管通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评估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方法选择尿毒症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8例,经动静脉内瘘(AVF)透析的患者64例,经深静脉长期导管透析的患者64例。随访12~36个月,比较自体动静脉内瘘和深静脉长期导管为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的 Kt/V 值、最大血流量、使用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内瘘组的最大血流量、Kt/V 值均高于导管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内瘘组通路使用时间长于导管组(P <0.05);内瘘组感染率、血流不畅和血栓均低于导管组(P<0.05)。结论经 AVF 透析的患者通路使用时间长,感染、血流不畅和栓塞的发生率均低,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首选。在 AVF 无法建立时,深静脉长期导管也是理想的血管通路,两种透析通路均能达到较好的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不同途径经皮中心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102例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经皮颈内静脉置管组50例和经皮股静脉置管组52例.记录两组患者与导管相关的即刻及远期并发症,透析充分性指标尿素清除指数(Kt/V)、尿素减少率(URR)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经皮颈内静脉置管组较经皮股静脉置管组与导管相关的远期并发症感染率(P=0.042)及血栓形成率(P=0.027)均较低,透析充分性指标尿素清除指数(Kt/V)(P=0.046)及尿素减少率(URR)(P=0.041)均较高,与导管相关的即刻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颈内静脉置管是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临时性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的效果。方法对16例尿毒症患者运用Seldinger技术留置带涤纶环(Cuff)双腔导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观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导管置入后均能够正常使用,血流量均达到230~300ml/min.Kt/V为1.44±0.15,与使用内瘘的透析患者[Kt/v=1.43±0.19(n=1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半永久双腔导管平均留置15.2个月,最长25个月,最短4个月;16例患者中,2例出现感染,经抗感染2周后治愈,感染率12.5%;4例出现血栓,经尿激酶溶栓治疗后2例治愈;血栓形成率25%,l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6%。结论对于血管条件差,内瘩建立困难,需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应用颈内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进行血液透析可以达到透析充分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用联机尿素监测器(OCM)监测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使用价值。[方法]采用Fresenius4008S透析机及OCM软件,选取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血液透析患者60例,根据既往的Kt/V值设定本次透析的Kt/V值,利用联机尿素监测器(OCM)监测;并测定透析前、后的肾功能,计算Kt/V值和尿素氮浓度。比较不同体表面积、不同超滤量的Kt/V值。对Kt/V值未达标者,调整透析器面积、血流量和透析时间。[结果]OCM监测的不同体表面积≥1.73 m2及<1.73 m2的两组患者,Kt/V值分别为1.28±0.07、1.67±0.45,二者差别明显,P<0.05;常规计算的Kt/V值分别为1.47±0.15、1.52±0.19,二者无显著差别。而不同超滤量≥3kg和<3 kg两组的患者Kt/V值无显著差别。Kt/V值未达标者,在调整透析器面积、血流量和透析时间后基本能达标。[结论]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单次血透OCM和常规方法所得的Kt/V值相关性较好,而且这种方法操作简单,能保证患者单次血透的充分性,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两种路径中心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按照置管路径分为两组:颈内静脉入路组42例,股静脉入路组45例。记录两组患者的透析充分性指标:尿素氮下降率(URR)、尿素清除指数(Kt/V),与导管相关的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颈内静脉入路组的透析充分性指标URR及Kt/V均高于股静脉入路组(P<0.05),而与导管相关的远期并发症血栓形成率及感染率均低于股静脉入路组(P<0.05),与导管相关的近期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颈内静脉置管是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临时性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