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胸部影像学特点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进一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以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回顾分析4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特点,总结治疗体会。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除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外,常有其他非特异性表现,在痰细菌培养阳性者中革兰阴性菌检出率高,影像学上以支气管肺炎为主,并发症发生率高。不同病原菌感染胸部影像学表现:病变部位、性质、伴随征象均不具有特异性。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及胸部影像学不典型,容易漏诊、误诊。加强对此病的认识能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率和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人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X线和CT表现。方法收集临床诊断艾滋病病人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菌肺炎胸部X片及CT片8例,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8例患者胸部X线和CT片均表现为弥漫性病变,其中两肺磨玻璃样改变5例:两肺间质性改变2例;两肺多发实变影1例。结论艾滋病患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其胸部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对本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脑梗死后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住我院的43例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咳痰和发热,胸部X线检查见点片状阴影。治疗后36例存活,7例死亡。结论脑梗死后合并肺部感染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防治肺部感染是治疗脑梗死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脑梗死后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住我院的43例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咳痰和发热,胸部X线检查见点片状阴影.治疗后36例存活,7例死亡.结论 脑梗死后合并肺部感染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防治肺部感染是治疗脑梗死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合并肺部感染发生原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同一科室近1年米重型肝炎合并肺部感染的资料。结果48例重型肝炎有14例合并肺部感染。14例重型肝炎并肺部感染患者中均使用过抗生素,4例肺部感染前有侵袭性操作。肺部感染患者临床以发热、咳嗽及咳痰、肺部哕音、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胸片改变为主。中晚期重型肝炎合并肺部感染发生率达78.5%,且治疗效果差,合并肺部感染病死率达71.43%。结论重型肝炎合并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临床表现多样,病死率高,临床医务人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综合措施防治肺部感染,降低相关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艾滋病患者合并肺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的CT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艾滋病人合并肺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患者及36例非艾滋病肺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患者的CT表现特征及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中病变分布发生率在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变影、空洞、胸腔积液及纵隔肿大淋巴结的发生率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滋病肺部白色念珠菌感染发生部位及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与非艾滋病肺部白色念珠菌感染具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艾滋病合并PCP患者28例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胸部CT特征、药物治疗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艾滋病合并PCP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肺部CT主要表现为多发磨玻璃样影.呼吸道合并症主要为:合并肺结核2例、合并肺部真菌感染2例、合并细菌性肺炎4例,治疗首选复方磺胺甲1043303 唑片以抗肺孢子菌.有合并症患者予以相应治疗,25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3例患者因呼吸衰竭死亡.结论艾滋病合并PCP患者病情重,合并症多,及时的诊断、合理规范的治疗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帕金森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漏诊和漏治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帕金森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28例,对这些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诊治经验。结果本次诊断主要通过患者的疾病史、临床表现,26例患者均存在帕金森病史,2例无此病史,经美多巴治疗后确诊,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吞咽困难、震颤、运动迟缓和肌强直等,胸部螺旋X线检查证实所有患者均存在肺部感染,所有患者的胸廓活动度降低,肺呼吸音降低;28例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有效率为92.86%。结论诊断帕金森病合并肺部感染时要加强防误吸和抗感染治疗,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等进行综合考虑,减少漏诊漏治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HIV阳性患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提高对HIV阳性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认识.方法 对高危人群体检发现的35例HIV阳性并发肺结核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胸部X线表现、PPD试验阳性率、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率等.结果 HIV阳性合并结核病时,其临床表现常不典型,胸部X线改变也不典型,PPD试验阳性率仅为51.42%,痰涂片阴性病人明显高于阳性病人,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率仅为22.86%.结论 HIV阳性患者合并肺结核其临床表现及胸部X线改变常不典型,PPD试验阳性率及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率较低,容易漏诊,应加强HIV感染高发区及高危人群肺结核患者合并HIV感染的警惕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明显肝炎临床症状但反复发生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慢性HBV携带者患者的临床特点,指导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3年来6例无明显肝炎临床症状的慢性HBV携带者在1年内反复合并CAP(≥2次)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中,临床表现以发热(100%)、肺部啰音(83.3%)、咳嗽(100%),咳黄痰(83.3%)、胸部CT改变(100%)为主,66.6%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83.3%的患者CRP、降钙素原升高。对6例肺部感染者进行痰培养,发现1例阳性,为细菌感染,多数对常用抗生素敏感。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一定是在重症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时期才易反复发生肺部感染,在稍早期无明显的肝炎临床症状如乏力、畏食、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出现时,即已容易反复发生肺部感染,其临床表现可以不典型,对常用抗生素较敏感,且肺部感染较重症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时合并的肺部感染易控制,但肺部影像学资料显示:病灶较不伴乙肝的患者吸收缓慢,部分残留未完全吸收的实变影。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合并肺部感染发生原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同一科窜近1年来重型肝炎合并肺部感染的资料.结果 48例重型肝炎有14例合并肺部感染.14例重型肝炎并肺部感染患者中均使用过抗生素,4例肺部感染前有侵袭性操作.肺部感染患者临床以发热、咳嗽及咳痰、肺部啰音、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胸片改变为主.中晚期重型肝炎合并肺部感染发生率达78.5%,且治疗效果差,合并肺部感染病死率达71.43%.结论 重型肝炎合并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临床表现多样,病死率高,临床医务人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综合措施防治肺部感染,降低相关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重型肝炎合并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合并肺部感染发生原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同一科窜近1年来重型肝炎合并肺部感染的资料.结果 48例重型肝炎有14例合并肺部感染.14例重型肝炎并肺部感染患者中均使用过抗生素,4例肺部感染前有侵袭性操作.肺部感染患者临床以发热、咳嗽及咳痰、肺部啰音、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胸片改变为主.中晚期重型肝炎合并肺部感染发生率达78.5%,且治疗效果差,合并肺部感染病死率达71.43%.结论 重型肝炎合并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临床表现多样,病死率高,临床医务人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综合措施防治肺部感染,降低相关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10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诊治.方法 对10例艾滋病合并PC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首发症状均有发热,8例伴咳嗽,7例伴气促,2例可闻及双肺湿罗音.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41.57±37.35)×10<'6>/L,PO<,2>(86.0±33.3)mmHg,LDH(412.1±166.9)U/L,血清白蛋白(29.57±3.74)g/L.胸部螺旋CT表现为不同程度两肺磨玻璃样改变,并可同时合并其他多种特征性影像学改变.3例找到肺孢子菌包囊.4例使用SMZco单药治疗,6例为SMZco+卡泊芬净联合治疗,严重氧合障碍4例,加用糖皮质激素,最后7例好转,2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结论 艾滋病合并PCP常有典型的临床、实验室指标与胸部影像学表现,部分能找到肺孢子菌包囊,尽早明确诊断并予SMZco或SMZco+卡泊芬净联合治疗,严重氧合障碍者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大部分可临床缓解.  相似文献   

14.
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2001年6月-2007年6月诊治的151例艾滋病中确诊的1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中男11例,女7例,年龄34~52岁,平均年龄40.5岁。16例有多次有偿献血史,2例有手术输血史。临床表现不同程度的消瘦、乏力、咳嗽、胸闷,进行性呼吸困难,肺部X线大多成问质性肺炎改变或弥漫性毛玻璃样改变。经给予复方新诺明和/或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其他综合性治疗,16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PCP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机会性感染,高渗盐水导痰找肺孢子虫是诊断PCP的直接和有效的检查方法,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不仅能提高治愈率而且能显著提高艾滋病人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甲型H1N1流感的胸部X线片与CT影像表现特点。方法对32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胸片或CT未见明显病变,其余23例出现斑片状阴影17例,两肺间质改变、肺纹理增粗4例,胸腔积液1例,合并存在磨玻璃样阴影5例。结论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肺部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重症甲型H1N1流感肺炎主要的胸部影像学表现为两肺多发斑片状实变影及磨玻璃样阴影,影像学检查对甲型H1N1流感特别是重型甲流H1N1流感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对72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艾滋病合并结核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全身症状明显,常有淋巴结肿大(浅表或纵膈或腹腔淋巴结),往往是多种结核病类型重叠,影像学表现肺部阴影无明显好发部位,痰检、结核抗体、T-SPOT及PPD试验阳性率均偏低,诊断困难,结核病大多出现在艾滋病患者出现其他机会性感染之前,对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极低的患者常常有多种机会性感染并存,且HAART治疗过程中易出现免疫重建结核病,治疗难度大。结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减少传播,以获得较好的疗效和转归,延长患者寿命和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方法对76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感染较难控制,易发各种并发症。细菌培养以革兰氏染色阴性茵占优势,主要有克雷白杆菌、铜绿假单胞茵、大肠杆菌等,药敏结果显示以多重耐药菌株较多。76例中63例感染得到控制,13例死亡。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早发现、早诊断、联合胰岛素治疗并根据药敏选择强有力的抗菌素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合并肺部机会性感染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册 《中国医药》2009,4(6):439-440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部机会感染的临床特征,增强对艾滋病引发肺部机会性感染的诊断意识。方法分析24例我院诊断艾滋病患者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艾滋病容易引发肺部机会性感染,其中以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肺结核和真菌感染最常见。结论艾滋病合并肺部机会性感染发病率逐年增多,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9.
左玮  白薇  余晶晶 《江西医药》2011,46(9):789-791
目的总结肺泡蛋白沉着症在胸部CT、HRCT上的表现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例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肺泡蛋白沉着症患者的胸部CT及HRCT征象。结果 PAP肺部影像表现呈多样化,其在CT及HRCT的主要表现可归纳为:地图样分布、肺实变样及铺路石样改变等。但有2例患者出现误诊。结论胸部CT及HRCT可以充分显示肺泡蛋白沉着症具有病变肺组织与正常肺组织截然分开、地图样改变及铺路石征等特点,结合其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不平衡的临床背景可基本对本病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肺部肿瘤样结节的外科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峰  杨吉 《首都医药》2000,7(8):39-39
目的:探讨肺部肿瘤样结节的临床特点、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对126例肺部肿瘤样结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均行手术治疗,无术后并发症和死亡,术前仅30例(23.8%)诊断正确,64例(50.8%)疑为肺癌,4例误诊为转移癌,28例考虑肺部良性肿瘤。结论:该病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变缺乏特异性,易与肺癌混淆,术前胸部CT或MRI,纤维支气管镜及经皮肺穿刺活检均对本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帮助,应积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