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20年来,多个急性胰腺炎相关诊治指南相继颁布,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模式及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重症急性胰腺炎病程中的“两次死亡高峰”是临床治疗中的一大挑战。早期为炎症反应期,应进行ICU为主体的多学科综合救治,包括脏器功能维持、早期液体复苏、合理使用抗生素、营养支持及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处理;后期以感染性并发症为主,外科医师对于外科干预指征、时机及方式的掌控尤为重要。现代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外科干预呈现微创化、阶段化、多学科化、专业化和多元化5大特点,临床医生应建立以疾病为中心的综合治疗模式。此外,还应重视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因治疗及后期并发症,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10月我院SICU 17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后24h内液体复苏量将患者分成A组与B组,各86例。A患者给予充分性液体复苏治疗,B组患者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 A组患者的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AKI持续时间、肌酐峰值及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使用率均较B组有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与B组患者在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发生率、CRRT使用时间、机械通气率、开腹手术率、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AKI发生率和持续时间以及肌酐峰值,减少CRRT的使用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较充分性液体复苏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对于重症胰腺炎患者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胰腺炎病人原则上应住院接受治疗,需密切监测病人的意识状态、心肺功能及尿量的变化,给予充分的液体复苏和镇痛等,同时要进行病因学评估和疾病严重性评估。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应进入重症医学科治疗,接受器官功能监护、血液净化以及营养支持等。胰腺炎诊断48 h内应反复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参考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给予病人充分的液体复苏,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在行液体复苏时,通常需要大量的液体才能稳定病人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为防治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感染性并发症,建议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为防治器官功能障碍和其他并发症,可应用大剂量的合成蛋白酶抑制剂。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营养支持应首选肠内营养。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可选择应用持续动脉灌注治疗和持续血液净化治疗。  相似文献   

4.
早期胃肠复苏和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早期胃肠复苏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4例经证实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惠音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EN组,28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26例)。EN组从入院后立即经鼻放置液囊空肠导管(放置于Treitz韧带下),予以大黄复苏胃肠功能,待X线证实到位后经管内输注肠内营养制剂PN组行全肠外营养支持。临床观察.分别测定两组营养支持前后患者胃肠复苏情况(腹胀缓解期、肠鸣音恢复时间等)和炎症指标(白细胞)、营养指标(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以及临床指标(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等)结果EN组的胃肠复苏情况显著好于PN组(P〈0.01),与PN组相比,EN组治疗后第7天患者血清前白蛋白较高(P〈0.05),第14天白蛋白水平较高(P〈0.05),EN组炎症细胞数在第14天明显低于PN组(P〈0.05);且EN治疗使感染率下降(P〈0.05).平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下降(P〈0.05)。结论早期应用胃肠复苏和肠内营养联合PN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它可以促进消化道功能的恢复,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5.
重症急性胰腺炎概念和临床判断的回顾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胰腺炎轻者常见 ,多可自限自愈 ;重症者虽较少见 ,但起病急骤 ,病情凶险 ,并发症多 ,治疗复杂 ,病死率高达2 0 %~ 30 %。临床表现从自限自愈至暴发性发作的极大差异 ,表明了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预测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因而 ,制定和不断完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判断标准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1-3 ] 。1 重症急性胰腺炎概念认识上的差异重症实际上是一个临床概念 ,表示病情程度严重 ,寓有预后不佳的含义。重症的概念在不同的标准中不尽相同 ,但较为公认的是急性胰腺炎病程中如发生了死亡或虽然存活但发生了严重的局部或全身并发症的就是重症…  相似文献   

6.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且起病凶险,致残率、病死率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是一种涉及多个学科,多种手段的综合治疗。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治疗理念,并且对疾病不同阶段的认识也不同。但在其非手术治疗手段中,有效的液体复苏与脏器保护对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重症医学的角度,归纳总结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过程中,液体复苏治疗及器官保护治疗的最新理念及治疗进展。以及对目前的治疗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剖析。  相似文献   

7.
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内并发症的防治姚榛祥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展,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诊断水平不断提高;重症监护病房的开设使患者获得充分的体液复苏和积极的营养支持,重要脏器功能得以保护。因此,本病初期因胰酶毒血症所引起的休克、ARDS、肾功能不...  相似文献   

8.
保持完整的胰腺被膜治疗早期重症胰腺炎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重症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病,且治疗困难,如果治疗不当,其死亡率相当高[1]。目前的观点是,早期手术治疗是不适宜的,但就手术加重病情的原因尚无研究。在1990~1992年,我们按传统手术方法治疗5例重症胰腺炎患者,效果不佳。1993年以后,我们采用腹腔内灌洗或改良后的手术方法,在保持完整的胰腺被膜的前提下,治疗早期重症胰腺炎22例,取得良好的效果。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7例,男18例,女9例,最大年龄68岁,最小年龄43岁,中位年龄51岁,根据国内1991年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2],该组患者均为…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置和行腹腔灌洗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提高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总结1996年10月-1998年7月间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行腹腔镜置管闭式腹腔灌洗治疗10例经验。结果 临床疗效满意,治愈8例,2例死于重症胰腺炎的并发症。结论腹腔镜置管行闭式腹腔灌洗是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治疗的一种良好方法,有利于提高重症胰腺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指具有明显腹膜炎、腹胀等体征和(或)伴有器官功能障碍者,胰腺(及胰周)多有坏死,当前总的治疗趋势是采用非手术的监护治疗,重点是液体复苏、纠正内稳态失调、维护器官功能、抑制胰腺外分泌和预防胰腺坏死合并感染。不管是或不是胆源性的,可配合使...  相似文献   

11.
国外医学文摘[07]质粒标记证实胰腺炎时的细菌异位[英]/KazantsevGB…AmJSurg.1994;167:201-207随着复苏技术及重症监护水平的提高,感染已成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主要死因。胰腺炎继发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是肠道细菌,因此,人们...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在急性胰腺炎早期应用临床干预策略预防轻症胰腺炎转化为重症胰腺炎或阻断重症胰腺炎进一步恶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按胰腺炎诊疗方案不同分为两个治疗阶段,第一阶段(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胰腺炎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措施,第二阶段(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胰腺炎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加个体化的早期临床干预措施的综合治疗,比较两阶段胰腺炎重症化及重症胰腺炎的预后情况.结果 第二阶段胰腺炎重症化率(4.48%)较第一阶段(21.18%)明显降低(P<0.05),SAP平均治愈时间明显缩短(P<0.05),局部、全身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也均明显降低(P<0.05).行早期临床干预措施的患者中35例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但均无严重后果.结论 早期临床干预应用于胰腺炎的治疗是阻断胰腺炎重症化进程的有效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3.
急性胆石性重症胰腺炎(SAP)是急性胰腺炎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目前已成为外科常见的急症和重症。急性胆石性重症胰腺炎在我国约占急性胰腺炎的40%~50%,病死率较高。减少急性胆石性重症胰腺炎的病死率是我们广大外科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近几年来我科针对急性胆石性重症胰腺炎所行的手术或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和营养支持等方面的临床实践取得了显著效果,现综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复苏技术及重症监护水平的提高,感染已成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主要死因。胰腺炎继发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是肠道细菌,因此,人们怀疑肠道细菌是内源性感染的来源。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肠道细菌的异位可能导致胰腺坏死组织的污染。然而.从肠外组织分离出普通肠道细菌并不能证实是细菌异位,Kazantsev GB等通过对狗进行质粒标记大肠杆菌株克隆化,再引  相似文献   

15.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约占所有急性胰腺炎(AP)的15%~20%左右,是指具有明显腹膜炎体征和(或)伴有器官功能障碍者.胰腺及胰周多有坏死,病死率为20%~60%。近年来,SAP的治疗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重点是脏器功能维护、液体复苏、纠正内稳态失调、抑制胰腺外分泌和预防胰腺坏死合并感染。只有在胰腺坏死合并感染时,才考虑手术  相似文献   

16.
重症急性胰腺炎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96年10月在贵阳召开的第六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会议上认定,重症急性胰腺炎是指急性胰腺炎伴有脏器功能障碍,或出现坏死、脓肿或假性囊肿等局部并发症者,或两者兼有。重症急性胰腺炎常因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有较高的死亡率,因此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临床上有一定重要性。现就其判断标准、原因、临床表现及其防治作一概述。一、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的判断标准心血管:低血压,心率<54次/hon,或>130次/whn,MAP<6.5kPa(49rnmHg)。肺:呼吸困难,R>35次/ban,PaO2<8.0kPa(60mmHg)。肾:尿量<480ml/24h(2…  相似文献   

17.
急性重症胰腺炎(SAP)为外科重症,多发病凶险,病死率高,其治疗趋势是采用非手术的综合性治疗,重点是液体复苏,纠正内稳态失调,维护器官功能[1],我院自2004年至今曾对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BP),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由意大利胰腺研究协会(AISP)发布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共识指南(2015)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症的定义和诊断方法、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保守治疗以及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干预治疗等三大部分内容,共计54个具体临床问题提出了推荐意见,并按照Oxford标准给出了证据级别和推荐等级。指南较为全面地总结概括了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治原则,反映了当前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基本认识和治疗现状,值得参考、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暴发性胰腺炎(Fulminant Acute Pancreatitis.FAP)是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特殊亚型,具有病情进展快、早期出现器官功能衰竭或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MODS)、死亡率高等特点,曾有特重型胰腺炎、早期重症胰腺炎等命名,  相似文献   

20.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治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以来反复在内、外科之间徘徊, 经过多学科的共同努力, 现已取得了重大突破。早期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液体复苏、营养支持和胰腺炎相关并发症预防等。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可出现局部并发症, 如假性囊肿、包裹性坏死等, 其中感染性胰腺坏死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严重并发症。现已形成采用创伤递升式策略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共识, 即首先采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 对引流不佳的患者再采取进一步的外科或者内镜的微创治疗, 而开腹手术不再是干预的首选方法。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方面的进展, 并分享了笔者团队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诊疗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