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创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股沟斜疝是常见的小儿外科疾病之一。传统的手术方法采取腹股沟斜切口,创伤较大,出血较多,术后存在皮肤对合不良、切口局部缝线反应、愈后切口瘢痕大等缺点。我科自2002年5月至2007年5月采用微创小横切口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6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相似文献   

2.
对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目前临床上多采用传统的经腹股沟斜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或加强腹股沟管前后壁法加以治疗。我院自1994年3月至2003年10月,采用小切口经腹内环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及交通性鞘膜积液8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儿腹股沟疝小横切口高位结扎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静脉麻醉,定位外环的体表位置,取外环口稍上方下腹部皮纹横切口1-1.5cm,行疝囊高位结扎.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20min,术后仅当天补液及使用抗生素,住院时间2-4日,平均住院日2.8日,术后无切开感染,随访时间3月-12月,未发现复发者.结论 此手术方法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少,切口疤痕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李咸兴 《医学信息》2007,20(10):932-932
自2001年1月至2006年8月作者采用横小切口入路行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共601例,本手术有方式简单、组织损伤小、无一例复发、术后疤痕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传统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小儿外科2011年9月—2013年3月收治45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230例采用腹腔镜(腹腔镜组)手术治疗,226例采用腹横纹小切口(传统手术组)手术治疗,比较两种术式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发现62例(26.96%,62/230)合并对侧鞘状突未闭,同时行对侧疝囊高位结扎,全组无一例中转开腹;单侧手术时间(19.3±5.4)min,双侧手术时间(26.8±6.2)min;切口均I期愈合,无明显手术瘢痕;术后阴囊肿胀3例,无阴囊血肿和医源性隐睾病例;随访3~21个月,复发2例。传统手术组:单侧手术时间(20.8±6.5)min,双侧手术时间(28.6±7.8)min;患儿切口下有少量积液3例,切口感染1例,阴囊肿胀202例,阴囊血肿9例,医源性隐睾2例;随访3~21个月,复发4例,对侧新发7例。两组患儿单侧和双侧手术时间、切口感染率、医源性隐睾率、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阴囊肿胀、阴囊血肿及对侧新发疝发生率比较,腹腔镜组均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腹腔镜与传统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比较,具有切口美观,术后阴囊肿胀、血肿发生率低等优点,可同时发现并处理对侧隐匿性疝,术后对侧新发率低,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小儿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术中寻找疝囊、鞘膜囊困难、减少医源性损伤、并满足切口美容的要求的方法。方法选择小儿完全性腹股沟斜疝182例及鞘膜积液46例,取阴囊根部隐切口手术进行疝修补术及鞘膜积液翻转术。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结论阴囊根部隐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手术简单易行,切口美观。  相似文献   

7.
舒先涛  王兵 《医学信息》2008,21(8):1428-1428
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一个关键步骤是疝囊的高位结扎.笔者在不游离疝囊的情况下进行疝囊的高位结扎,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微小切口皮内缝合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疗效,探讨和分析其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对我院附院及教学医院自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小儿腹股沟斜疝528例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手术切口平均愈合时间为7.6 d,伤口愈合良好511例(96.8%),伤口愈合欠佳10例(1.9%),切口化脓7例(1.3%),没有出现血肿或渗血、咳嗽、便秘和排尿困难。远期疗效观察治愈504例(95.4%),显效12例(2.3%),复发9例(1.7%),失访3例(0.6%)。结论微小切口皮内缝合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切口小,术后愈合快、皮肤伤口愈合美观、手术易操作、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疝治疗方法,分析经腹疝囊内口旷置腹膜外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2例腹股沟疝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5例采用经腹疝囊内口旷置腹膜外术,对照组47例采用经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及医疗费用等情况。结果经腹疝囊内口旷置腹膜外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疼痛均优于经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疝囊内口旷置腹膜外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低、手术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利用腹横筋膜对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腹横筋膜及其类同物对传统的腹股沟斜疝(简称斜疝)修补术行以下改进:①在高位结扎疝囊前,预先缝置修补内环口之缝线,将凹间韧带与髂耻束缝在一起。②在内环口至耻骨结节间将腹横筋膜折叠缝合于髂耻束上,对93例斜疝患者的治疗结果表明,改进后的修补方法,能明显减少术后腹股沟斜疝复发的因素,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89年1月至1994年2月采用经腹横纹小切口行小儿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96例,体会该术式具有切口隐蔽、方法简单、组织损伤小、手术及住院时间均短等优点。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男89例,女7例,年龄6个月~5.5岁,其中1~3岁占62.2%;病程1个月~4.5年,均为择期手术。右侧74例,左侧12例,双侧10例。疝块坠入阴囊73例,未坠入阴囊23例(包括女性7例)。  相似文献   

12.
微型腹腔镜下自制缝合针行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院自2001年3月至2005年1月,用自制缝合针,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68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艾灸大敦穴配合疝气带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从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6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疝气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艾灸大敦穴,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63.3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小儿腹股沟斜疝采取艾灸大敦穴联合疝气带治疗,疗效理想,能避免手术所带来的痛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复发疝58例的临床经验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2013年1月我院58例腹股沟复发疝患者行腹腔镜TAPP的临床资料,其中原位复发疝12例,再发疝46例。结果57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平均(60.5±17.5)min,平均住院(4.56±1.6)d。5例术后腹股沟区轻微疼痛不适;6例血清肿,3例自行吸收,3例经多次穿刺抽液后治愈。无切口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18个月,无再次复发。结论腹腔镜TAPP治疗腹股沟复发疝具有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手术效果切实、可靠。  相似文献   

15.
小儿鞘膜积液较为多见,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经腹股沟斜切口行鞘膜切除或经阴囊上方鞘膜翻转的治疗方法。针对术后切口显露明显和术后容易复发的问题,近三年来我们改用经腹横纹切口行鞘突高位结扎的治疗方法,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995年~1997年间,我院计划生育工作中进行了168例输卵管结扎术,其中6例伴有腹股沟斜疝,在疝修补术中经内环口同时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收到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6例中,年龄25~36岁。病史11月~7年。均为可复性腹股沟斜疝,其中右侧5例,左侧1例。疝内容物为小肠3例,大网膜2例,卵巢和输卵管1例。 二、手术方法:切口与腹股沟斜疝手术相同,显露并切开疝囊,还纳疝内容物,将输卵管钗经内环口进入腹腔,于子宫角的外侧取出同侧输卵管,以抽心包埋法结扎,再用输卵管钩于对侧子宫角的外侧取出对侧输  相似文献   

17.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先天性的鞘膜突末闭畸形,临床采用疝囊高位结扎术是目前最可靠、最彻底和最理想的治疗方法。但社会上仍有部分医疗单位和个体行医者采用局部药物注射的方法治疗腹股沟斜疝,虽有一定效果,但其常可引发精索损害和疝嵌顿等并发症的发生。故结合部分文献资料对这一方法的可行性进行评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微型腹腔镜下小儿内环口结扎术对小儿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的疗效 .方法 使用微型腹腔镜行环形内环口周边腹膜缝合治疗小儿斜疝、鞘膜积液 2 16例 .结果 本术式安全 ,手术时间 10~ 15分钟 ,操作简单 ,损伤小 ,无并发症 ,无复发 .术后无疤痕 ,美容效果好 .结论 本术式比传统手术方式有明显优点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l1月~2010年11月经过腹股沟斜疝、直疝手术治疗的患者108例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患者行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54例患者采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术后随访,比较两组临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45±9)min.对照组为(39±8)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患者随访半年至两年,治疗组的复发率为5.6%,对照组的复发率为3.3%.两组患者复发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两种无张力疝修补方式操作仔细,解剖清晰,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一、临床资料:男性,2岁。右侧阴囊巨大可复性肿块一年。查体:腹部明显膨隆,右侧阴囊内可见一直径约15cm卵圆形包块,透光试验( ),包块挤压或平卧后可消失。诊断为右侧腹股沟斜疝。手术所见:取右侧腹股沟疝切口,打开疝囊可见大量多房性半透明的囊性肿物通过内环口不断涌出,越牵越多,找不到尽头。从内环口向上纵形延长切口进入腹腔,可见囊性肿物源于大网膜,且布满大网腹。于胃大弯和横结肠缘将肿物完整切除后行疝囊高位结扎。切除肿物约4kg术后腹部明显塌陷。病例报告:大网膜囊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