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梓醇(Catalpol)对高糖高脂诱导的人脐静脉血内皮细胞(HUVECs)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内皮细胞,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梓醇溶液对HUVECs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高糖高脂组(给予33mmol/L葡萄糖+500μmol/L棕榈酸作用48h)、高糖高脂+1 000mg/L梓醇预处理组(梓醇1 000mg/L预处理24h后,给予33mmol/L葡萄糖+500μmol/L棕榈酸作用48h,以下简称梓醇预处理组),收集细胞上清液,用ELISA检测上清液中的炎症因子TNF-α、IL-6的浓度。结果:梓醇作用于HUVECs细胞的最佳浓度为1 000mg/L。高糖高脂组中TNF-α和IL-6浓度较空白对照组均明显增高(t=7.03、6.68,P均<0.01)。与高糖高脂组比较,梓醇预处理组上清液中炎症因子TNF-α及IL-6浓度均下降(t=-2.87、-3.76,P均<0.05)。结论:高糖高脂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而梓醇对高糖高脂诱导的炎症反应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oridonin)对棕榈酸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UVECs,噻唑蓝法(MTT)确定冬凌草甲素作用的最佳浓度和时间;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棕榈酸组、棕榈酸+oridonin预处理组(以下简称"oridonin预处理组",棕榈酸浓度为500μmol/L),oridonin预处理24h,棕榈酸作用48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的浓度。结果:冬凌草甲素作用于HUVECs细胞的最佳时间是24h,最佳浓度为5μmol/L。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棕榈酸组HUVECs细胞凋亡率[(21.23±4.11)%vs(1.63±1.23)%,t=7.90,P<0.01]明显增加,上清液中NO的浓度[(114.67±17.01)μmol/Lvs(242.33±20.11)μmol/L,t=-8.396,P<0.01]明显降低。相对于棕榈酸组,oridonin预处理组HUVECs凋亡率明显降低[(7.77±2.57)%vs(21.23±4.11)%,t=-4.81,P<0.01],上清液中NO的浓度[(191.33±13.01)μmol/L vs(114.67±17.01)μmol/L,t=6.20,P<0.01]明显升高。结论:冬凌草甲素能抑制棕榈酸诱导的HUVECs细胞凋亡,并增加NO的浓度。  相似文献   

3.
重度烧伤早期肺组织炎症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度烧伤后肺组织几种炎症相关基因表达变化,探讨其与肺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40%体表面积,深Ⅱ~Ⅲ度烫伤模型,于伤后0(正常组),3,6,12,48,72h,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结果:烫伤后3 h,TNF-α表达显著上调(P<0.01),此后一直维持高表达状态,于伤后48 h降至正常;IL-6于伤后6 h表达明显升高(P<0.01),伤后48h降至正常水平;IL-10于伤后下调并维持低水平。结论:炎症相关基因TNF-α、IL-6、IL-10参与了烧伤后肺组织局部失控性炎症反应,TNF-αI、L-6上调及IL-10表达下调可能是烧伤后早期肺组织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5.
冬凌草甲素对家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冬凌草甲素3.0、10.0mg/kg iv能使麻醉家兔心脏的LVSP,±dP/dtmax,Vpm,P-dP/dt,环体面积(LO)等缩小,t-dP/dtmax延长,HR减慢,作用强度与剂量呈依赖关系。放射性配基结合竞争实验观察到Oridonin和普萘洛尔一样能与标记配基竞争,与肾上腺素β受体结合。表明Oridonin的负性肌力和负性频率作用是通过阻断心肌的β受体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皮细胞活化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分泌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TNF-α(10ng/mL)刺激血管内皮细胞6h后收集条件培养液为A液,未加TNF-α的内皮细胞培养液为B液,以ELISA法测定IL-6水平.血管平滑肌细胞接种于培养板中分为3组:①刺激组按1∶1比例加入A液和DMEM培养液,②无刺激组按1∶1比例加入B液和DMEM培养液,③对照组仅加入DMEM培养液.分组后立即采集少量细胞上清液以ELISA法测定ICAM-1、IL-8和IL-6水平.继续培养24 h后,再次采集上清液测定ICAM-1和IL-8水平,收集血管平滑肌细胞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A、B液中IL-6水平分别为(122.70±6.30)pg/mL,(31.16±2.94)pg/mL,二者有显著性差异(t=22.807,P<0.05).研究结束时,三组平滑肌细胞的MTT值依次为(1.349±0.115)、(1.012±0.087)和(0.798±0.014),与培养液中的IL-6水平呈正相关(r=0.825,P<0.001).三组细胞上清液中ICAM-1和IL-8均较基线值有所增加,其中刺激组ICAM-1和IL-8分别较基线升高(0.222±0.023)ug/L和(2.996±0.058)ng/mL,均高于对照组和无刺激组(P<0.05).结论 TNF-α诱导内皮细胞活化,通过刺激IL-6释放,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ICAM-1和IL-8等细胞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7.
冬凌草甲素对胰腺癌SW1900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冬凌草甲素对胰腺癌SW1900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冬凌草甲素对SW190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冬凌草甲素作用于SW1900细胞后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观察Bcl2-2和Bax表达变化.结果 冬凌草甲素明显抑制SW1900细胞的增殖,诱导SW1900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冬凌草甲素作用48 h后.凋亡过程中Bcl-2蛋白表达的降低和Bax蛋白上调.结论 冬凌草甲素对人胰腺癌Sw1900细胞具有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同时抗凋亡蛋白Bcl2-2表达的降低和促凋亡蛋白Bax上调是冬凌草甲素体外诱导胰腺癌SW1900细胞发生凋亡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AIPCa)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裸小鼠20只,皮下接种DU145细胞,随机分成用药组和对照组。于癌细胞种植第2天起,对照组每天喂饲0.9%氯化钠溶液,用药组每天喂饲冬凌草甲素15mg·kg-1·d-1。记录用药第2~7周末时移植瘤的平均体积。7周后处死小鼠,取肿瘤组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周期的p16基因、细胞增殖转化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IL)-6、免疫逃逸相关因子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用药组裸小鼠移植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第3周末至第7周末的移植瘤体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值均<0.001)。第7周结束时与对照组比较,用药组的生长抑制率达到58.12%。7周后,对照组p16mRNA的平均相对表达量为0.46,低于用药组的0.95;对照组IL-6mRNA的平均相对表达量为0.33,高于用药组的0.02;对照组IDOmRNA的平均相对表达量为0.08,而用药组均无明显条带,无法计算相对表达量。结论冬凌草甲素可以显著抑制DU145肿瘤的生长,提示该药对AIPCa有抗癌活性。冬凌草甲素可能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减少其免疫逃逸,以及下调IL-6等抑制AIPCa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4组织因子(TF)表达的影响及植物来源单体化合物川芎嗪的干预作用。方法内皮细胞培养采用RPMI-1640完全培养基;采用一期凝固法测总的细胞促凝活性(PCA);细胞TF抗原测定采用ELISA法;TFmRNA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结果川芎嗪预处理后,可明显抑制TNFα(1000u/mL)作用不同时间以及不同浓度的TNFα(0~2000u/mL)作用6h后ECV304细胞TF活性的表达;川芎嗪在1~1000μg/mL范围内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TN-Fα(1000u/mL)的刺激作用(P<0.01),在1000μg/mL时,川芎嗪的抑制作用最强;以其预处理ECV304,可使TNFα刺激TF的活性下降70%;川芎嗪也可显著降低受刺激的ECV304TF抗原及TFmRNA表达。结论TNFα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TF的表达,川芎嗪具有在mRNA水平抑制TNFα刺激血管内皮细胞TF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冬凌草甲素对HL-60细胞凋亡及Survivin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冬凌草甲素对人白血病细胞株 HL-60 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收集经不同浓度冬凌草甲素干预的HL-60细胞,制成细胞涂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采用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冬凌草甲素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通过凋亡试剂盒Annexin V-FITC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并以RT-PCR检测凋亡抑制基因 Survivin的表达.结果 冬凌草甲素在10~25 μmol/L范围内可抑制HL-60细胞的生长,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并可诱导HL-60细胞发生凋亡,表现出特异性的凋亡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冬凌草甲素处理后凋亡细胞比例增多,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RT-PCR检测结果显示, 20 μmol/L冬凌草甲素作用后,与对照组相比, HL-60细胞Survivin mRNA水平下降,且随时间延长表现得更为明显.结论 冬凌草甲素能抑制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的生长增殖,并可诱导其发生凋亡,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的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氧应激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血红素氧化酶-1(HO-1)基因表达中的作用。方法RT-PCR法检测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BVEC)中HO-1mRNA表达,用氧化-还原敏感的荧光探针2,7-Dichlorofluorescein(DCF)检测细胞内氧化-还原水平。结果TNFα(5ng/ml)作用24h后,BVEC中HO-1的mRNA表达增加136%,但小分子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20mmol/L)能明显阻断TNFα对HO-1mRNA表达的诱导作用;TNFα处理24hBVEC的氧应激水平明显升高,但可被NAC明显抑制(P<0.05)。结论ROS部分介导了TNFα对HO-1基因表达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肉桂酸(CINN)对TNF-α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4表达组织因子(TF)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细胞内信号传导机制。方法:内皮细胞培养采用RPMI-1640完全培养基;一期凝固法测总的细胞促凝活性(PCA):TFmRNA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NF-κB的变化;Western-blod方法检测胞浆中I-κB的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TNF-α(1000u/ml)引起ECV304的PCA增加(P<0.01),但可以被TF单抗阻断,其阻滞作用随TF单抗的增加而增加(P<0.05),由此证明血管内皮细胞的PCA来自于TF。在给予TNF-α之前30min用不同浓度的CINN预处理ECV304细胞,可以明显抑制TNF-α(1000u/ml)刺激内皮细胞表达TF的作用,具有显著的量效关系(r=-0.953,P<0.05)。在500μg/ml时,CINN有轻度抑制TF基础表达的效应;但以CINN预处理ECV304,可使TNF-α刺激TF的活性下降90%(P<0.001);CINN也可显著降低受刺激的ECV304TFmRNA表达。(2)Western-blot发现TNF-α作用45min胞浆中I-κB减少最明显,CINN预处理后,I-κB的减少不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TNFα作用1h可引起内皮细胞NF-κB从胞浆移入核内,CINN可抑制NF-κB的活化。结论:CINN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对TNFα诱导的TF表达,它是通过影响NF-κB的活化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雌激素和异黄酮类药物对内皮细胞粘附分子CD54表达的影响,作者采用10ng/ml肿瘤坏死因子(TNFα)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6小时,并加用不同浓度的异黄酮(WZ1,WZ2)和雌激素(WZ3,WZ4)进行干预48小时,而后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测定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54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10ng/ml的TNFα可使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54的表达升高4倍,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10-10mol/L、10-8mol/L、10-6mol/L异黄酮和异卟黄酮对由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的CD54表达有轻度促进作用;③哌嗪雌酚酮和雌二醇预处理内皮细胞48小时后再加TNFα激活,内皮细胞表面CD54平均荧光强度与单纯TNFα组相比下降明显(P<0.05),各浓度组之间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结果提示:异黄酮和异卟黄酮对内皮细胞粘附分子CD54的表达无抑制作用;哌嗪雌酚酮和雌二醇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CD54的表达,从而为抗粘附疗法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大鼠血管狭窄处内皮细胞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的表达规律。方法将45只SD大鼠(重量320±18.5 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颈动脉狭窄组,狭窄组又分为0.25、0.5、1、2、4、8、16、24 h,8个时相,套扎法建立左颈总动脉狭窄模型,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多普勒血流仪在体测定切应力及血流量。术后不同时相点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检测TF的mRNA和蛋白表达。应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内膜平均灰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内皮细胞TF的mRNA转录和蛋白合成微弱;狭窄15 min后,内皮细胞胞浆TF基因mRNA转录和蛋白合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TF基因mRNA转录和蛋白合成,4 h达到峰值,与邻近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管狭窄后,切应力能够早期诱导动脉狭窄处内皮细胞TF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大鼠肺气肿中的作用。方法 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肺气肿组、rhTNFR:Fc干预组和假干预组。肺气肿组、干预组和假干预组予以香烟熏吸。烟雾暴露达1个月时,干预组予以TNF-α拮抗剂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皮下注射,假干预组给予空白对照制剂。熏烟80d后处死大鼠。大鼠肺组织切片行HE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ELISA法测定血清、BALF中TNF-α浓度及BALF中VEGF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肺气肿组肺平均内衬间隔(MLI)升高,平均肺泡数(MAN)降低,BALF中VEGF水平降低,血清、BALF中TNF-α浓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肺气肿组比较,rhTNFR:Fc干预组MLI无显著差异(P0.05),MAN增高(P0.05);BALF中TNF-α、VEGF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中TNF-α浓度降低(P0.05)。肺气肿组BALF中VEGF水平与TNF-α浓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VEGF表达降低和TNF-α表达增加与吸烟大鼠的肺气肿形成有关。VEGF与TNF-α可能各自独立促进肺气肿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郝晓娟  朱旅云 《医学综述》2012,(20):3371-3374
近年来研究发现,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是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病共同的始动环节之一。内皮细胞参与体内多种重要的平衡调节及细胞功能调控,既作为各种外界刺激和体液介质的靶细胞,本身又具有非常活跃的代谢功能,通过分泌多种活性物质维持血管的舒缩状态,调节器官血流的同时对血液凝固、白细胞活性及血小板聚集在脏器的缺血、炎症、免疫等反应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机体内皮细胞及其功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这种影响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而通过对其影响因素的认识,有助于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早期的干预及明确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肺上皮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对经LPS诱导的大鼠肺上皮MLE12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CGRP干预,同时设立对照组,分别收集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LPS、CGRP或二者联合干预后肺上皮MLE-12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 正常MLE12细胞分泌CGRP较少,但LPS诱导后CGRP的分泌明显升高,且呈现一定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LPS能够诱导MLE-12细胞中炎症因子的分泌,外源性CGRP对MLE12细胞分泌炎症因子没有影响,内源性CGRP拮抗剂可以阻断某些炎症因子的分泌.结论 内源性CGRP可明显下调LPS诱导的MLE12细胞中炎症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18.
胰岛移植后早期的缺血缺氧是导致大量胰岛死亡的主要原因,加快移植后早期的再血管化进程,尽早恢复胰岛血供,就能够改善胰岛移植的效率。血管内皮细胞是血管形成的核心,其增殖活性和数量决定再血管化的进程。局部高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内皮细胞增殖,直接补充内皮细胞或内皮前体细胞,动员骨髓中的内皮前体细胞,都能加快胰岛移植后血管新生的进程,改善移植效果,对临床胰岛移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综述白细胞介素8(IL-8)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椎间盘退变(IVDD)中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IL-8在肿瘤组织中具有促血管生成作用,但IL-8在椎间盘退变中的具体作用及作用机制仍不确切。VEGF作为一种血管形成刺激因子,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具体作用及作用机制仍不确切。结论:IL-8与VEGF都具有促血管生成作用,其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明确;是否可利用这一作用促进椎间盘中新生血管的生成,增加血循环,改善髓核细胞的营养,从而治疗、延缓、逆转椎间盘退变,是否可作为预测椎间盘退变患者预后的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且IL-8与VEGF在椎间盘退变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明确,是否存在相互作用,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一种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而诱导的大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方法:取S—D大鼠11只,分离左侧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结扎左颈外动脉远心端,夹闭左翼腭动脉和颈总动脉,经颈外动脉逆行插管并缓慢注入月桂酸钠至颈内动脉系统,造成大脑中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结果:从模型动物的行为表现、梗死灶形态学和病理学进行考察,10只大鼠均产生一定程度的脑梗死表现,造模成功率为90.9%。结论:该模型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好,能在大脑中动脉的供血区产生恒定的梗死灶,适合进行脑缺血损伤的有关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