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鼻-鼻窦炎伴有鼻息肉(CRSw NP)患者鼻息肉组织中白细胞介素 25(interleukin 25,IL 25)、白细胞介素 13(interleukin 13,IL 1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分布,来探讨其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及三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例在鼻内镜下行手术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伴有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作为实验组,同期选取30例因鼻中隔偏曲而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患者的下鼻甲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来检测两组鼻黏膜组织中IL 25、IL 13及VEGF的表达情况,并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L 25、IL 13及VEGF在鼻息肉组织中的阳性细胞计数分别为(21.0±12.08、23.94±18.23、19.13±9.85),均高于对照组(4.19±2.54、7.67±2.02、3.44±1.52),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因子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两两均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IL 25、IL 13及VEGF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均升高,在鼻息肉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鼻息肉组织中IL 25、IL 13及VEGF的表达两两均呈正相关,提示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鼻息肉发生起促进作用;以细胞因子及其受体为靶点,可能对开拓治疗鼻息肉的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白细胞介素8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鼻息肉及鼻息肉病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息肉及鼻息肉病可能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且其发病机理迄今仍不清楚。为此,2002年4-10月,对在我院行鼻内镜手术的71例患者的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其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鼻息肉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将鼻息肉患者分为A、B 组,A组为Ⅱ型1、2期患者,B组为Ⅱ型3期及Ⅲ型患者。另有2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的正常下鼻甲组织作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三组VEGF的表达。结果正常鼻黏膜中VEGF的染色呈弱阳性,而在A、B组鼻息肉组织中VEGF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B组中阳性率和阳性细胞数均高于A组;VEGF在鼻息肉组织中主要定位于基底膜周围的炎性细胞和上皮细胞以及腺体、血管周围和血管壁内皮细胞。结论VEGF通过在鼻息肉组织中过度表达促进息肉组织内的血管增殖和炎性细胞聚积,促进鼻息肉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17及其受体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检测鼻息肉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及其受体的表达,并探讨其在鼻息肉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20例患者鼻息肉组织及15例对照组织(接受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患者)分别进行IL-17及其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印迹检测。结果 免疫组化检查发现IL-17主要表达在鼻息肉组织中的浆细胞胞质内,少量表达在上皮细胞棘细胞层和浆液腺泡内,与对照组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37、2.176、2.246,P值均〈0.05)。而且免疫印迹检查发现IL-17及其受体蛋白在鼻息肉组织中特异性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IL-17通过与其受体特异性结合,在鼻息肉组织中表达增高,对其发病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鼻息肉中的表达。方法:将正常鼻粘膜和鼻息肉用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正常鼻粘膜和鼻息肉中的表达。结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正常鼻粘膜呈弱阳性,在鼻息肉呈强阳性表达。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鼻息肉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8.
多发鼻息肉的治疗和预后与其生长部位和形态特点有密切关系,其中大部分为起源部位不连续的多个单发息肉,一般有蒂或广基,好发部位为窦口鼻道复合体、额隐窝.但有一小部分多发鼻息肉为双侧鼻腔、鼻窦黏膜广泛炎症反应和息肉样变性,息肉、息肉样变黏膜与正常黏膜无明显分界线,鼻腔、鼻窦黏膜弥漫性水肿样增生,无蒂,无好发部位可寻,中鼻甲甚至鼻中隔也发生同样病变,复发率相当高.本实验以这两组不同类型多发鼻息肉为研究对象,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receptor2,VEGFR2)在其中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在鼻息肉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微血管密度(MVD)与鼻息肉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鼻息肉组织中和10例下鼻甲组织中VEGF的蛋白表达情况,并用图像分析仪测定其平均灰度值,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和MVD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VEGF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下鼻甲组织(P<0.05).②鼻息肉组织中MVD与下鼻甲组织中MVD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鼻息肉组织中VEGF在血管中的平均灰度值均与MVD负相关(r=-0.664,P<0.05).结论:在鼻息肉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增多, MVD增加提示:VEGF在鼻息肉的发生发展中起了关键性作用.联合检测VEGF蛋白表达情况及MVD对鼻息肉的治疗、预防复发及制定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通透性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asularpermeabilityfactor,VEGF VP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growthfactor β1 ,TGF β1 )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34例鼻息肉标本及 30例中鼻甲粘膜标本行VEGF VPF及TGF β1 的免疫组化染色 ,光镜观察。结果 ①VEGF VPF在鼻息肉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和腺体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中鼻甲组织 (P <0 .0 1和P <0 .0 5 ) ;②TGF β1 在鼻息肉组织的细胞外基质和固有层浸润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中鼻甲组织 (P <0 .0 0 5 ) ;③鼻息肉组织中TGF β1 阳性细胞的形态及分布相似于嗜酸粒细胞 ;④VEGF VPF与TGF β1 阳性表达与鼻息肉的临床分型无关 (P >0 .0 5 )。结论 ①VEGF VPF对鼻息肉发生过程中组织极度水肿的产生可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②TGF β1 可能直接参与鼻息肉的病理变化 ,导致上皮基底膜增厚和基质纤维化 ;③嗜酸粒细胞可能为鼻息肉中TGF β1 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鼻息肉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鼻息肉中的表达。方法 :将正常鼻粘膜和鼻息肉用 10 %福尔马林固定 ,石蜡包埋 ,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正常鼻粘膜和鼻息肉中的表达。结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正常鼻粘膜呈弱阳性 ,在鼻息肉呈强阳性表达。结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鼻息肉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鼻息肉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在鼻息肉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将鼻息肉患者分为A、B2组,A组为Ⅰ型及Ⅱ型1、2期鼻息肉患者,B组为Ⅱ型3期及Ⅲ型鼻息肉患者,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2组39例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中VEGF、bFGF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正常鼻粘膜中VEGF、bFGF的染色呈阴性,而在A、B组鼻息肉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达到59%、41%和71%、80%,B组中阳性率和阳性细胞数均高于A组;VEGF和bFGF在鼻息肉组织中主要定位于基底膜周围的炎性细胞和上皮细胞以及血管周围和血管壁内皮细胞。结论
VEGF、bFGF通过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过度表达,促进息肉组织内的血管增殖和炎性细胞聚积,促进鼻息肉的发生发展,可能是鼻息肉病区别于鼻息肉的重要组织学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and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nasal polyp. METHODS: Thirty-nine patients with nasal polyp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representing type 1 and type 2 phase 1-2) and group B (representing type 2 phase 3 and type 3). The expression of VEGF and and bFGF in both groups were studied with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RESULTS: VEGF and bFGF were not detected in norms. The detection rates of VEGF and bFGF were 59%, 41%, and 71%, 80% in group A and group B respectively. The positive rate and the number of positive cells were higher significantly in group B than that in group A. VEGF and bFGF were located mainly in the inflammatory cells and epithelial cells around the basilar membrane and inflammatory cells and endothelial cells around the vessel. CONCLUSIONS: The overexpression of VEGF and bFGF in nasal polyp may contribute to the growth of vessels, accumulation of inflammatory cells, as a result, to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of nasal polyposis. This phenomenon maybe an important histological mark distinguishing ordinary polyp from polyposis.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D34在人各型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7例鼻息肉(Ⅱ型1期14例,Ⅱ型2期18例,Ⅱ型3期20例,Ⅲ型15例)和20例下鼻甲(对照组)组织中VEGF、CD34蛋白的表达情况,对CD34阳性微血管进行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鼻息肉Ⅱ型1期、Ⅱ型2期、Ⅱ型3期、Ⅲ型中,VEGF表达分别为17.35±5.29、19.13±4.85、36.76±4.38、38.49±6.07。CD34表达(MVD)分别为13.26±2.05、14.72±3.86、26.40±2.71、27.97±3.34。11型3期、Ⅲ型鼻息肉组织中VEGF、CD34的表达较Ⅱ型1期、Ⅱ型2期鼻息肉组织中显著升高(P〈0.05)。结论VEGF、CD34表达与鼻息肉发生、发展有关,对其检测有助于判断鼻息肉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明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IP)组织中的探讨其在NI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1例NIP标本及6例慢性单纯性鼻炎患者的下鼻甲标本,检测VEGF及其胎肝激酶受体,以图像分析仪半定量测定VEGF和flk-1的表达强度。 相似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