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6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损伤的早期评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654例临床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患儿,其中49例行头颅CT检查,诊断符合率97.96%,与临床分度符合率仅为56.18%。30例行NBNA检查,HIE轻度患儿两次评分为较中、重度和儿评分高,两才比较有显著差异,HIE赵重,NBNA评分赵低。28例行BAEP检查,HIE患儿各波潜伏期及Ⅰ-Ⅲ、Ⅲ-Ⅴ波间期均比对照组延长2SD以上,HIE越重,其BAEP各波潜伏期延长越明显。HIE患儿,脑  相似文献   

2.
早搏与心功能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小儿早搏对心功能的影响,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40例早搏患儿的单个早搏射血分数(PBEF)、心脏指数(PBCI);单个非早搏的射血分数(NPBEF)、心脏指数(NPBCI)及实际的射血分数(AEF)、心脏指数(ACI)。同时研究这些指标与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关系。结果显示:(1)早搏患儿PBEF、PBCI均小于NPBEF、NPBCI;病程长者PBEF、AEF及ACI均下降;室性早搏者的ACI减少;早搏>10次/分者的AEF及ACI下降;R-R′/R-R比值小者的PBEF、AEF及PBCI亦小;早搏QRS-T综合波长者的PBEF及PBCI减少。(2)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升高者的PBEF、AEF、PBCI、ACI均值的下降比CK-MB不升高者显著。研究提示,早搏>10次/分、R-R′/R-R<0.6、QRS-T综合波>0.4秒和CK-MB>16IU/L者的心功能多受到影响,应予以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感染情况及感染后细胞免疫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8例RSV性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PBMC内RSV及其A、B亚型抗原进行了检测;采用APAAP法、MTT比色法和ELISA法对T细胞亚群及T细胞表面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PBMC培养上清液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和可溶性IL-2受体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18例RSV感染患儿中7例PBMC内可检测到RSV抗原;11例RSVA亚型感染者5例PBMC内均为RSVA亚型阳性,7例RSVB型感染者2例B亚型阳性;7例恢复期和10例对照组患儿均为阴性;发病3天以内PBMC中RSV抗原阳性者多于3天以后(P<0.05)。RSV感染组PBMC内RSV抗原阳性者,CD4细胞比率和IL-2水平均低于阴性者(t=2.38,2.40,P值均<0.05)。提示:RSV性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PBMC可被RSV感染,可能由此加重免疫活性细胞损害,导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4.
耳蜗电图在婴幼儿听力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60例临床疑有听力障碍的小儿耳蜗电图(ECochG)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结果:正常16例,异常44例;其中周围性耳聋39例,中枢性耳聋2例,混合性耳聋3例。证明ECochG在小儿听力检测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可以提高BAEPI波检出率,能够判断耳蜗损害性质,与BAEP相结合还可以判断周围性或中枢性耳聋。因此,有必要将ECochG广泛用于婴幼儿听力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听力正常的全面性发育迟缓(GDD)儿童听性脑干反应(ABR)特征及不同年龄段GDD儿童ABR的变化特点,以辅助GDD的早期诊断。 方法:GDD的诊断要点是两个及以上发育指标/里程碑的落后, 2015年7月至2019年8月符合GDD诊断要点并行ABR检测的年龄1~4岁儿童,以Gesell发育诊断量表5个能区均≤75为GDD组、均>85为对照组。ABR与Gesell测试间隔不超过2周。GDD组和对照组均以3岁为界,划分出1~2岁(≧1岁但<3岁)和3~4岁(≧3岁但<5岁)两个亚组,分析比较GDD组和对照组ABR参数的差异及不同年龄段间ABR的变化特点。结果:GDD组129例(1~2岁亚组83例,3~4岁亚组46例),对照组58例(1~2岁亚组45例,3~4岁亚组13例)。①GDD组ABRⅢ、Ⅴ波潜伏期,Ⅲ~Ⅴ、Ⅰ~Ⅴ波间期较对照组延长(P<0.05)。1~2岁亚组中,GDD组ABRⅢ、Ⅴ波潜伏期,Ⅲ~Ⅴ、Ⅰ~Ⅴ波间期较对照组延长(P<0.05);3~4岁亚组中,GDD组Ⅰ~Ⅴ波间期较对照组延长(P<0.05);②GDD组ABRⅤ波振幅较对照组减小(P<0.05)。1~2岁亚组中,GDD组ABRⅤ波振幅较对照组减小(P<0.05)。3~4岁亚组中,GDD组ABR各波振幅较对照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GDD组3~4岁亚组较1~2岁亚组Ⅲ、Ⅴ波潜伏期、Ⅰ~Ⅲ、Ⅰ~Ⅴ波间期缩短(P<0.05)。对照组3~4岁亚组较1~2岁亚组各波潜伏期和振幅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D儿童存在脑干水平的听觉处理异常,主要表现为ABRⅢ、Ⅴ波潜伏期延长和Ⅴ波振幅下降,同时伴有Ⅲ~Ⅴ、Ⅰ~Ⅴ波间期延长。年龄越小的GDD儿童,ABR异常越显著。3岁起GDD儿童ABR潜伏期和波间期逐渐向正常水平追赶,振幅基本正常。生命早期ABR测试可作为一种发育监测的手段来辅助诊断GDD,但随着年龄增长,ABR在发育监测中的价值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胆红素脑病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的改变。方法 应用日本产 N E U R O P A C K V 型诱发电位仪对30 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9 例胆红素脑病新生儿及20 例正常新生儿进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F V E P) 检测。结果 高胆红素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间 F V E P 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P> 005) ;胆红素脑病组较对照组 V 波潜伏期显著延长( P< 001) 及ⅢⅤ波间期显著延长( P< 005) 。结论  F V E P 可较灵敏地反映胆红素脑病中枢神经功能状态的变化,似可作为早期监测胆红素脑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7例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患儿进行脑电图(EEG)和单光子发射性CT(SPECT)对照分析。全夜EEG监测证实7例患儿睡眠各期痫波发放频度均明显增加,其中5例为多灶性发放。全部患儿SPECT显像均为多灶性异常,定量分析表明痫波发放间期为局灶性放射性分布减低,痫波发放期则表现为放射性分布增高。提示BECT存在某些部位神经元的成熟障碍,导致代谢功能异常,其EEG痫波的游走性和多变性可能为多个病灶交替放电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CNS) 疾病脑脊液(CSF) 和血清髓鞘碱性蛋白( MBP) 水平的改变及临床意义,寻找反映小儿CNS损伤的生化指标。方法 证实为CNS疾病的患儿85 例,其中男58 例,女27 例,年龄1 月~13 岁。采用ELISA 法对病例血清及部分病例CSF标本作MBP定量测定。结果 疾病组中CNS感染、颅内出血、及颅内占位性病变等病例中CSF和血清MBP均值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任何原因导致CNS髓鞘结构的破坏时,其MBP在CSF的水平升高,当血清MBP含量也升高时,提示血脑屏障(BBB) 破坏,通透性升高。结果显示对CSF和血清MBP的检测,可作为一项反映CNS损伤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胆红素脑病闪光视觉发电位的改变。方法 应用日本产NEUROPACK-V型发电位仪对3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9例胆红素脑病新生儿及20例正常新生儿进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测。结果 高胆红素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间F-VEP变化无显著性差异;胆红素脑病组较 V波潜伏期显著延长及Ⅲ-Ⅴ波间期显著延长。结论F-VEP可较灵敏地反映胆红素脑病中枢神经功能状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球囊房隔造口术(BAS)及前列腺素E1(PGE1)对婴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外科根治术前血液动力学的调整作用,对32例年龄2~56天,平均26天的TGA患儿行BAS,对其中11例于BAS前给予PGE1,然后进行血液动力学观察。结果:BAS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由0.53±0.14上升至0.74±0.11。30例患儿左右心房压差均<0.27kPa(1kPa=7.5mmHg)。单纯TGA术后24个月内左室压力<5.30kPa。PGE1应用后SaO2由术前0.60±0.19上升至0.86±0.05。心导管检查测得左右室压力比为0.86。提示,BAS和PGE1的应用可缓解新生儿TGA低氧血症及维持其左右心室良好的压力比值,从而为TGA解剖转位术作准备  相似文献   

11.
在29例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将取样容积(SV)置于肺动脉中不同位置,记录肺动脉血流频谱,测量心室射血前期(PEP)射血时间(ET),加速时间(AT),加速度(ACC),V(平均流速)F(F=ACC×PEP/ET)等参数,根据肺动脉/主动脉血流时间间期比估测肺动脉压(PAP),结果显示,不同SV位置的PEP,PV,AT,ACC,ET,PEP/AT,V,F间存在显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cl-2基因调控作用与细胞凋亡在神经母细胞瘤(NB)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LSAB免疫组化及TUNEL技术检测NB中bcl-2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结果:17例NB均有bcl-2蛋白表达阳性细胞及凋亡细胞,表达指数(BEI)9.8%~61.8%,凋亡指数(AI)20‰~167‰,二者呈负相关。年龄<1岁、Ⅰ~Ⅱ及Ⅳ-S期、FH型NB的BEI低于年龄≥1岁、Ⅲ~Ⅳ期及UH型,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AI在不同分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且AI与术后生存时间呈正相关。结论:bcl-2基因异常表达可能与神经母细胞或原始神经嵴细胞逃脱凋亡,不能正常成熟或消退,而发展成NB及NB的进展有关。AI高预后好。BEI和AI的检测可为了解NB的发病机制和判断预后提供实验依据及手段。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目前已知多种遗传基因影响该病的易感性,其中主要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区域基因。HLA区域基因分为三类,对Ⅰ类区域基因(A.B、C位点)的研究较早,近年主要集中在对Ⅱ类区域基因的研究。该区域基因包括DRB位点及DQ、DP、DO、DM等基因位点,其中对DRB、DQ位点的研究较多。Ⅲ类区域基因主要为补体成分C2、C4、BF又肿瘤坏死因子、热休克蛋白70等基因位点,它们与SLE相关性研究的报道也较多见。除此而外,HLA区域以外的基因尚有 Fas基因、 bcl-2基因、 P53基因及 c-myc基因,这些基因均通过影响细胞凋亡而影响SLE的发病。本文对上述基因与SLE的疾病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小儿隐孢子虫病的实验诊断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不同检测方法对小儿腹泻粪便中隐孢子虫卵囊(CSO)的诊断效果。方法 对649例急性腹泻患儿的粪便采用7种方法检测CSO:(1)番红-美兰染色法(SMB);(2)改良抗酸染色法(MAF);(3)蔗糖漂浮(SSF)后SMB染色法;(4)PBS-乙醚(PBS-E)离心沉淀后MAF染色法;(5)聚蔗糖-泛影酸钠(FSD)纯化后扫描电镜法(SEM);(6)FSD或Percoll纯化后免疫组化法(A  相似文献   

15.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发病机理的研究一直受到重视,研究者发现RSV感染患儿存在着一系列免疫功能紊乱。本文用APAAP技术对RSV感染患儿淋巴细胞CD3、CD4、CD8、CD23、CD25、CD57、IFNr、HLA-ABC、HLA-DP和HLA-DR等表面标记进行检测,并用ELISA技术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特异性IgE(R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对足月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22例重度窒息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1例)和对照组(11例)。治疗组采用选择性头部降温方法,维持鼻咽温度为(34.0±0.2)℃,持续72 h;对照组不进行降温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后64~72 h测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CK-MB,尿β2微球蛋白(β2-MG)等。于治疗前、生后10 d和3个月进行常规16导EEG检测,并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婴幼儿发育量表(CDCC)进行神经行为发育评价。结果 治疗组脑脊液NSE为(19.5±2.2)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24.6±5.3)μg/L](P < 0.01);生后28 d治疗组NBNA评分为(36±3)分,低于对照组[(32±2)分](P<0.01)。治疗前两组EEG均异常,生后10d,3个月治疗组EEG均正常,对照组2例持续重度异常。两组患儿血CK-MB及尿β2-MG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对足月新生儿窒息后HIBD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临床上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重度窒息新生儿视觉诱发电位改变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19例重度窒息新生儿进行了视觉诱发电位(VEP)测定,并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进行了对比研究。重度窒息儿VEP异常表现为:波整体或部分缺失、潜伏期延长。其中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VEP异常阳性率87.5%,同期BAEP异常阳性率仅为53.3%,说明VEP对窒息后急性期脑损伤敏感性高,与临床诊断有较高一致性,是评定重度窒息儿急性期脑损伤的一种较好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分析(附5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55例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血象、骨髓象、细胞化学检查、演变及转归,其中RA12例、RAS2例、RAEB18例,RAEB-T10例,CMML6例,非典型的MDS7例。55例中转为急性白血病16例(急淋2例,急非淋14例),占29.1%;本组患者一量发生RAEB-T,则在短时间内转为急性白血病,因而对非典型的MDS血象、骨髓细胞形态作了进一步详细描述,提出了儿童MDS血象、骨髓细  相似文献   

19.
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相关的遗传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目前已知多种遗传基因影响该病的易感性,其中主要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区域基因。HLA区域基因分为三类,对Ⅰ对区域基因(A、B、C位点)的研究较早,近年主要集中在对Ⅱ类区域基因的研究。该区域基因包括DRB位点及DQ、DP、DO、DM等基因位点,其中对DRB、DQ位点的研究较多。Ⅲ类区域基因主要为补体成分C2、C4、BF等基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SPECT脑血流显像在癫痫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3例儿童癫痫发作间期进行了^99mTCECD SPECT、EEG及CT扫描检查。结果SPECT异常阳性率72.1%,明显高于CT阳性率13.7%(P<0.01)和EEG的阳性率60.5%(P>0.05)。癫痫病灶的分布以颞叶最多,SPECT定位诊断优于EEG(P<0.01)。有产伤及脑外伤儿童的SPECT异常率高于其他病因的患者(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