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MAPK10基因甲基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诊断明确的107例DLBCL患者标本进行回顾性研究。检测MAPK10基因甲基化状态,分析MAPK10基因甲基化与DLBCL各临床病理的关系,对65例经利妥昔单抗治疗的DLBCL患者进行预后分析,评估MAPK10基因甲基化在DLBCL中的预后价值。结果 107例DLBCL中,68例(63. 6%)患者发生MAPK10基因甲基化。MAPK10基因甲基化与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Ann Arbor分期、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肿瘤亚型、中枢神经系统及骨髓受侵等均无关。MAPK10基因甲基化的DLBCL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与无MAPK10基因甲基化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DLBCL中,广泛存在MAPK10基因甲基化,可能与DLBCL的发生有关,与DLBCL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基因甲基化现象在DLBCL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研究SOCS-1基因CpG岛的甲基化状态,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分析SOCS-1基因的表达水平;收集30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国际预后指数(IPI)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结果 30例DLBCL患者中有17例(56.7 %)SOCS-1基因呈启动子区甲基化,而对照组则无SOCS-1基因的甲基化现象。SOCS-1基因甲基化组的SOCS-1基因表达量与非甲基化组相比,其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与临床资料相结合,乳酸脱氢酶(LDH)升高组和结外病灶数>1个的组中SOCS-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高于LDH正常组和结外病灶数≤1个组(P<0.05)。高危组的SOCS-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高于低危组(P<0.05)。结论 DLBCL患者中存在SOCS-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现象。SOCS-1基因甲基化后其表达水平受到抑制,提示SOCS-1基因及其甲基化在DLBCL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作用,并对DLBCL的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血浆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 -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探讨MGMT基因甲基化与含烷化剂方案治疗DLBCL疗效的关系.方法 利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CHOP方案治疗前后DLBCL患者外周血血浆MGMT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30例DLBCL患者血浆MGMT基因甲基化率为63.3% (19/30),血浆MGMT基因甲基化者化疗有效率为100.0% (19/19),非甲基化者化疗有效率为72.7% (8/11),两组化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血浆MGMT基因甲基化者化疗后耐药发生率为10.5% (2/19),非甲基化者耐药发生率为54.5%(6/11),两组化疗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 外周血血浆中MGMT基因甲基化可能是预示DLBCL使用含烷化剂方案化疗疗效和耐药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血浆中0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methyltransferase,MGMT)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探讨MGMT基因甲基化与含烷化剂方案治疗DLBCL疗效的关系。方法利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CHOP方案治疗前后DLBCL患者外周血血浆MGMT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30例DLBCL患者血浆MGMT基因甲基化率为63.3%(19/30),血浆MGMT基因甲基化者化疗有效率为100.O%(19/19),非甲基化者化疗有效率为72.7%(8/11),两组化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血浆MGMT基因甲基化者化疗后耐药发生率为10.5%(2/19),非甲基化者耐药发生率为54.5%(6/11),两组化疗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外周血血浆中MGMT基因甲基化可能是预示DLBCL使用含烷化剂方案化疗疗效和耐药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淋巴瘤细胞Syk基因启动子区5′CpG甲基化情况及甲基化抑制剂5-氮杂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对淋巴瘤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人B淋巴瘤细胞株Raji和Ramos中Syk mRNA的表达,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Syk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采用MTT法检测5-aza-CDR对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应用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技术和电镜分析5-aza-CDR对B淋巴瘤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Raji细胞Syk基因呈阳性表达,Ramos细胞未检测出Syk mRNA表达。Raji和Ramos细胞中均未检测到Syk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5-aza-CDR可明显抑制Raji和Ramos细胞增殖,P〈0.05;并存在明显的量效和时效依赖关系。5-aza-CDR可诱导Raji和Ramos细胞凋亡,P〈0.05。DNA凝胶电泳检测结果显示明显的“DNAladder”,并且有明显的细胞凋亡超微结构变化。然而,5-aza-CDR对Raji和Ramos细胞周期未见明显影响。结论:在Raji和Ramos细胞中,Syk基因沉默可能与甲基化无关;5-aza-CDR能明显抑制B淋巴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但对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淋巴瘤细胞Syk基因启动子区5′CpG甲基化情况及甲基化抑制剂5-氮杂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对淋巴瘤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人B淋巴瘤细胞株Raji和Ramos中Syk mRNA的表达,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Syk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采用MTT法检测5-aza-CDR对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应用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技术和电镜分析5-aza-CDR对B淋巴瘤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Raji细胞Syk基因呈阳性表达,Ramos细胞未检测出Syk mRNA表达。Raji和Ramos细胞中均未检测到Syk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5-aza-CDR可明显抑制Raji和Ramos细胞增殖,P<0.05;并存在明显的量效和时效依赖关系。5-aza-CDR可诱导Raji和Ramos细胞凋亡,P<0.05。DNA凝胶电泳检测结果显示明显的"DNAladder",并且有明显的细胞凋亡超微结构变化。然而,5-aza-CDR对Raji和Ramos细胞周期未见明显影响。结论:在Raji和Ramos细胞中,Syk基因沉默可能与甲基化无关;5-aza-CDR能明显抑制B淋巴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但对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淋巴瘤细胞Syk基因启动子区5′CpG甲基化情况及甲基化抑制剂5-氮杂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对淋巴瘤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人B淋巴瘤细胞株Raji和Ramos中Syk mRNA的表达,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Syk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采用MTT法检测5-aza-CDR对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应用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技术和电镜分析5-aza-CDR对B淋巴瘤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Raji细胞Syk基因呈阳性表达,Ramos细胞未检测出Syk mRNA表达。Raji和Ramos细胞中均未检测到Syk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5-aza-CDR可明显抑制Raji和Ramos细胞增殖,P〈0.05;并存在明显的量效和时效依赖关系。5-aza-CDR可诱导Raji和Ramos细胞凋亡,P〈0.05。DNA凝胶电泳检测结果显示明显的“DNAladder”,并且有明显的细胞凋亡超微结构变化。然而,5-aza-CDR对Raji和Ramos细胞周期未见明显影响。结论:在Raji和Ramos细胞中,Syk基因沉默可能与甲基化无关;5-aza-CDR能明显抑制B淋巴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但对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MYC基因异常情况及其与BCL-2、BCL-6基因异常的关系。   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和FISH技术对194例DLBCL的MYC、BCL-2、BCL-6基因异常情况进行检测, 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10、BCL-6、MUM-1及Ki-67等蛋白标记物, 分析其相互关系。   结果   在164例MYC基因异常为38例(23.17%), 其中基因易位9例(5.49%), 基因扩增29例(17.68%); 同时存在MYC和BCL-6基因易位有2例, 未发现MYC和BCL-2同时易位或三者同时易位的病例; 资料完整(同时获得三种基因FISH结果) 的159例病例中, MYC基因扩增28例(17.61%) 与BCL-2基因扩增38例(23.90%) 呈显著正相关(r=0.291 6, P=0.000 4);MYC基因易位病例Ki-67高表达率(5/8, 62.50%) 明显高于非MYC基因易位病例(33/149, 22.15%, P=0.027 7), 2例MYC和BCL-6同时易位的病例均为Ki-67高表达, MYC基因扩增与Ki-67高表达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   有关MYC基因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异常改变除基因重排外, 还有基因扩增等活化方式, 目前对其作用机制尚缺乏了解, 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异质性较高,具有不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是成人淋巴瘤的一种常见类型。尽管一部分DLBCL已经可以治愈,但难治和复发患者的治疗仍然具有挑战性。近年来,DNA甲基化等表观遗传修饰成为DLBCL的研究热点。调控甲基化修饰的基因突变及抑癌基因甲基化修饰在DLBCL发病及预后中起到关键作用。本文对DLBCL的DNA甲基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B细胞中一种重要的分子,在正常B细胞发育成熟过程中免疫球蛋白重链(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IgH)发生重排,并在抗原驱动下经历体细胞超突变(somatichypermutation,SHM)生成特异性抗体,介导免疫反应。目前认为根据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 variable region,IgVH)序列的SHM状态可将B细胞归为3类:(1)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er,GC)前来源,未发生SHM的B细胞;(2)GC来源,有SHM且突变持续进行的B细胞;(3)GC后来源,含稳定SHM的B细胞。上述三个阶段B细胞发生恶变时也产生具备各自特征的B细胞肿瘤。近年来人们还逐渐认识到,IgVn的SHM状态可成为识别淋巴瘤来源的标志。研究还发现不同的淋巴瘤所使用的VH基因家族存在着差别,有的淋巴瘤对特定的Vn基因家族有着特殊的偏好,即所谓Vn基因偏向性使用,这一分子遗传学上特征在淋巴瘤发病中的意义也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短疗程化疗联合受累野局部放疗(IFRT)是治疗局限期(Ⅰ~Ⅱ期)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重要方法,但对于放疗的价值,目前存在争议。含蒽环类药物的联合化疗虽然使部分患者有可能被治愈,但依然有患者面临死亡。于是,研究者努力尝试通过提高化疗剂量密度或强度来提高患者的生存,但对老年患者,则试图减少剂量或使用毒性低的药物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另外放射免疫疗法、生物靶向治疗等多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2.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现阶段利妥昔单抗与CHOP方案的联合应用已显著改善了DLBCL的预后,约50%的DLBCL可以治愈。然而由于肿瘤的异质性,对于难治、复发的DLBCL仍然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基因表达谱(GEP)的运用以及对淋巴瘤细胞内活化信号途径的深入研究,发现了很多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长期间歇小剂量糖皮质激素(GC)递增诱导法建立耐GC的人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Toledo/地塞米松(DEX),并观察耐药和亲本细胞株两者之间的生物学特性差异,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 以DEX为诱导剂,将对数期亲本Toledo细胞接种在含DEX起始浓度为1×10-s mol/L的培养液中培养96 h后,改为不含药物的培养液培养,待细胞增殖再次进入对数生长期,提高DEX浓度1倍,直至在含DEX 1.024×10-5 mol/L的浓度中稳定生长.并通过细胞学、遗传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裸鼠致瘤实验等多种方法观察耐药和亲本细胞系两者之间的生物学特性差异,探讨GC耐药机制.结果 Toledo/DEX细胞系可以在含DEX 1.024×10-5 mol/L的浓度中稳定生长.耐药及亲本细胞系在形态及免疫表型上完全一致.对超微结构观察可见Toledo/DEX细胞表面局部可见片层状突起,有细长微绒毛.耐药细胞致瘤性强,对多种化疗药有耐药性且耐药指数高,提示耐药细胞更具侵袭性.耐药细胞增殖慢,较多被阻滞在G1期,染色体变异多,但未形成两个相关克隆.此外,GC受体(GR)α、GR β表达异常参与GC耐药的形成.结论 Toledo/DEX是一株生物学特性稳定的高耐药细胞系,为研究GC耐药机制及探索逆转GC耐药性的药物提供了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B细胞淋巴瘤根据免疫表型可分为不同亚型,且不同亚型侵袭度不同,预后也有很大差异。Cyclin D1是已被证实与肿瘤有最直接关系的细胞周期蛋白,在大多B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MC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边缘区淋巴瘤(MZL)、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等]中均有表达。多数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FL)、DLBCL等]都能可见易位活化的bcl-2表达增强。Cyclin D1及bcl-2作为B细胞淋巴瘤重要的细胞周期蛋白及抗凋亡基因,在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其检测及检测手段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组蛋白H3(H3K9、H3K14)、H4(H4K5、H4K8、H4K12、H4K16)乙酰化、组蛋白H3K4、H3K9甲基化水平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的表达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DLBCL,16例增生性淋巴结炎组织细胞中组蛋白H3、H4乙酰化水平、组蛋白H3K4、H3K9甲基化水平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在DLBCL组中,乙酰化组蛋白H3、H4和甲基化组蛋白H3K4阳性高表达显著低于增生性淋巴结炎组;而甲基化组蛋白H3K9的阳性高表达则显著高于增生性淋巴结炎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DLBCL组,乙酰化组蛋白H3与乙酰化组蛋白H4、乙酰化组蛋白 H3与甲基化组蛋白H3K4、乙酰化组蛋白 H4与甲基化组蛋白H3K4的表达均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论 DLBCL存在组蛋白乙酰化及甲基化调控异常,可能是致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Dishevelled(DVL)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株OCI-Ly10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DVL2过表达慢病毒质粒并进行病毒包装,转染OCI-Ly10细胞。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重组蛋白刺激和不刺激的情况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病毒后OCI-Ly10细胞的凋亡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NF-κB通路下游调控的抗凋亡基因A20和GADD45β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将病毒转染OCI-Ly10细胞,实现DVL2过表达。当DVL2过表达后,无TNF-α刺激时,OCI-Ly10细胞凋亡率较空载对照组增加[(15.46±2.37)%比(11.72±3.53)%,P=0.03)],抗凋亡基因A20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空载对照组下降(0.66±0.01比1,P=0.04),GADD45β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空载对照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9±0.15比1,P=0.642)。在TNF-α刺激下DVL2过表达的OCI-Ly10细胞凋亡率高于空载对照组[(22.78±4.56)%比(12.79±2.89)%,P=0.007],A20和GADD45βmRNA表达明显增加,但是DVL2增加幅度小于空载对照组(A20:3.75±0.14比6.89±0.10,P=0.008;GADD45β:4.75±0.21比6.14±0.08,P=0.03)。结论 DVL可促进OCI-Ly10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NF-κB通路进而抑制其下游的抗凋亡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Runx3基因甲基化在儿童恶性淋巴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确诊为恶性淋巴瘤的患儿48例作为试验组,非恶性肿瘤患儿2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患儿骨髓。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法检测骨髓细胞中Runx3基因甲基化状态,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MS-PCR法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前31例出现Runx3基因甲基化条带,阳性率为64.6 %,对照组均未检测出,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7,P<0.05)。试验组动态观察的42例Runx3甲基化阳性率呈递减趋势。RT-PCR法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20例均有Runx3 mRNA表达,试验组Runx3基因甲基化者均无表达。试验组临床缓解9例中均表达mRNA,复发1例与治疗前一样无表达。结论 恶性淋巴瘤患儿骨髓细胞中Runx3基因呈高甲基化状态,使该基因表达受阻,这与儿童恶性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8.
Wen XZ  Akiyama Y  Baylin SB  Yuasa Y 《Oncogene》2006,25(18):2666-2673
Recently, it was reported that exogenous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MP)-2 acted as an antiproliferative agent in a variety of cell lines, including normal and cancerous gastric cell lines, indicating that BMP-2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during cell growth. However, despite the loss of BMP-2 expression in several cancers,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remains unknown. Epigenetic silencing through DNA methylation is one of the key steps during carcinogenesis. In this study, we found, through analysis by the methylation-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echnique, CpG island methylation of the BMP-2 promoter region in gastric and colon cancer cell lines. BMP-2 mRNA was found to be activated after 5-aza-2'-deoxycytidine treatment of the methylation-positive cells. Moreover, 24 of the 56 (42.9%) gastric cancer tissues exhibited promoter methylation.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revealed that 18 of the 24 (75%) gastric cancer tissues without methylation signals exhibited BMP-2 expression, whereas among 20 cancer tissues with strong methylation signals only four (20%) expressed BMP-2 (P = 0.0003).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BMP-2 methylation i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the loss of BMP-2 protein expression in the primary gastric carcinomas. BMP-2 methylation was more often observed in diffuse type (60.7%) than in intestinal type (25%) gastric carcinomas (P = 0.007). Thus, aberrant BMP-2 methylation and the resultant loss of BMP-2 expression may be related to gastric carcinogenesis, particularly in the diffuse type.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