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脑电双频指数(BIS)调控对麻醉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BIS调控下丙泊酚静脉麻醉组(A组)和丙泊酚静脉麻醉组(B组),比较两组术中麻醉药用量、血流动力学、血气变化、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术中知晓率。测定两组各时点血糖、皮质醇。结果:A组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B组(P<0.05)。A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在插管时、气腹前两个时点低于B组(P<0.05),余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气变化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短于B组(P<0.05),两组均无术中知晓发生。A组血糖、皮质醇水平在插管时、气腹前两个时点低于B组(P<0.05)、余各时点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BIS监测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麻醉药用量并缩短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降低应激反应,提高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下胃癌腹腔镜手术中应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择期行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BIS监测下丙泊酚静脉麻醉组(Ⅰ组)和丙泊酚静脉麻醉组(Ⅱ组)。比较二组术中丙泊酚用量、血流动力学变化、血气变化、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术中知晓率。结果Ⅰ组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Ⅱ组(P〈0.05);Ⅰ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在插管时低于Ⅱ组(P〈0.05),余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气变化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Ⅱ组(P〈0.05),二组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BIS监测麻醉可以更好的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患者的苏醒和恢复时间、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dex,BIS)与血流动力学监测相结合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2组各20例,A组以BIS与血流动力学监测相结合判断麻醉深度并调整麻醉用药,B组以血流动力学变化、体动、流泪及麻醉医师经验判断麻醉深度并调整麻醉药用量。结果A组生命体征较B组平稳(P〈0.05),复苏期间情况(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和麻醉恢复时间)优于B组(P〈0.05),术后24h内随访患者无l例发生术中知晓,术后不良反应明显少于B组。结论BIS与血流动力学监测相结合有利于判断麻醉深度,减少麻醉用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颜廷凤 《吉林医学》2010,31(22):3697-3698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静脉全身麻醉与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50例ASAI级或Ⅱ级妇产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静脉全身麻醉组)和B组(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组)。A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静脉全身麻醉,B组应用丙泊酚、芬太尼、阿曲库铵和异氟醚吸入,记录全身麻醉药用量、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清醒质量,监测术中血糖。结果:B组中MAP高于、HR快于A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开始后各时点的血糖较麻醉诱导前均显著升高,但A组均低于B组,全身麻醉药用量A组明显少于B组,A组术毕即能清醒拔管,完全清醒程度、拔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A组术后清醒质量明显优于B组。结论:A组有利于抑制妇产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激反应,使全身麻醉药用量减少,苏醒及拔管时间缩短清醒质量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脑电双频指数(BIS)在腹腔镜手术中监测麻醉镇静深度的实用性.方法 选择腹腔镜手术气管内全麻患者60例,随机分为BIS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记录术中两组患者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麻醉药用量、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拔管时间及术中知晓发生率.结果 常规组T2、T3时点MAP与T0相比P<0.05,BIS组麻醉用量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而且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两组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 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腹腔镜手术中起到指导麻醉用药,有助于判断麻醉的深度,减少麻醉药用量,改善麻醉苏醒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技术在肝硬化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 拟行肝硬化脾切除断流术患者40例,年龄28-60岁,ASA 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20):丙泊酚持续输注组和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术中MAP、HR及BIS值的变化、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术中麻醉药用量. 结果 闭环靶控输注组手术中MAP与HR均无明显变化(P>0.05).持续输注组在气管插管后、拔管后MAP、HR均高于闭环靶控输注组(P<0.05),气管插管后BIS值高于闭环靶控输注组(P<0.05).闭环靶控输注组苏醒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持续输注组(P<0.05),术中丙泊酚用量少于持续输注组(P<0.05). 结论 在肝硬化患者手术中应用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技术,可以减少丙泊酚的用量,促进麻醉后恢复时间,使麻醉过程更为平稳.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9,(8):1038-1041
目的:观察对比丙泊酚、七氟醚分别复合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ASA分级I~Ⅲ级,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R组)和七氟醚组(SR组)各40例。PR组给予全凭静脉诱导与术中维持,SR组给予静吸复合诱导与维持,两组患者均通过BIS值监测麻醉深度(BIS值维持在40~60)。观察两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物使用量;两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改变;两组患者苏醒期不良反应情况;两组患者术后出现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两组患者拔管后10 min镇静躁动评分(RSAS)和疼痛评分(VAS)。结果:SR组患者术中静脉全麻药物(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使用总量明显少于PR组患者(P<0.05),SR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PR组患者(P<0.05),SR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P<0.05)。SR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都短于PR组患者(P<0.05)。结论:两组麻醉方式都能满足手术需求。七氟醚组术中麻醉药物使用量明显减少、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且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7,(3):374-376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复合喉罩通气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中的优势。方法:选择择期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BIS监测组(B组)和常规监测组(C组),每组50例。B组术中根据BIS监测结果调整麻醉药物剂量,C组根据麻醉医师临床经验和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调整麻醉药物用量。术中BIS值维持在40~60间,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维持在基础值的±20%。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麻醉药物用量、拔管时间及麻醉后并发症。所有患者术中皆行喉罩通气。结果:B组丙泊酚用量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例数明显少于C组(P<0.05),罗库溴铵和瑞芬太尼用量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术中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苏醒时间显著短于C组(P<0.05),拔管时间组间无统计学差异;B组拔管后烦躁低于C组;两组术中知晓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相当。结论:BIS监测复合喉罩通气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时能够减少麻醉药物用量,降低麻醉并发症,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理想的麻醉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对静脉复合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术中知晓和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00例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200例。A组根据麻醉医生对患者血流动力学临床表现变化调节用药;B组根据BIS值变化调节用药,记录两组术毕患者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指令反应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离室时间和手术后伤口的疼痛情况及术中知晓情况。结果 A组术后恢复质量明显不如B组(P〉0.05),A组和B组术后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BIS值变化调节指导用药相对科学可靠,并且提高术后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在河南宏力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76例,根据术中麻醉方式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芬太尼维持麻醉,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维持麻醉,统计两组麻醉前后各时段心率、血压水平变化情况及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10 min意识状态(OAAS)评分,并对比两组手术前后应激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观察组气腹后及拔管时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较对照组短,OAAS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CRP、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RP、IL-6均有所上升,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效果较好,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且有利于减轻术后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fibroblasts,HPLFs)合成肌动蛋白(actin)的影响。方法取体外培养的第5代HPLFs,分别用0 ng/ml(对照),0.1,1,10,100 ng/ml浓度的IL-6干扰48 h后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细胞胞质中actin的合成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PLFs中actin的表达在1-100ng/ml IL-6干预后都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有抑制HPLFs合成肌动蛋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bFGF对牙周膜细胞合成纤维连接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人牙周膜细胞(PDLF)合成纤维连接蛋白(Fn)的影响. 方法 取体外培养的PDLF,按加入的bFGF终浓度分为0 ng/ml(对照),1 ng/ml,10 ng/ml,50 ng/ml,100 ng/ml bFGF五组,继续培养72 h后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观察细胞胞质中Fn的合成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DLF中Fn的表达在1-100 ng/ml bFGF都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10-50 ng/ml bFGF时增加水平最为显著,达到最佳效果. 结论 bFGF有促进PDLC合成纤维连接蛋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β(IL-1β)干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后HGF的基因表达的水平变化,为HGF网络调控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功能的研究提供新资料。方法分别采用IL-1β梯度浓度、IL-1β最佳干预浓度和TGF-β1梯度浓度干预第5代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并运用RT-PCR法检测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HGF的基因表达。结果经IL-1β单独作用,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HGF的基因表达水平上调,并优选出IL-1β的最佳干预浓度为10ng/ml(P〈0.05);当一定浓度的TGF-β1和10ng/ml的IL-1β共同作用于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后,该细胞中HGF的基因表达水平比单独IL-1β作用组低(P〈0.05)。结论 TGF-β1能够抑制IL-1β所诱导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HGF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骨膜素对缺氧诱导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氧化应激与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厌氧产气袋内缺氧处理48 h。采用不同浓度(25、50、100 ng/mL)的骨膜素处理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缺氧组、骨膜素低浓度组、骨膜素中浓度组、骨膜素高浓度组。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应用荧光酶标仪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ELISA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HIF-1α、P21、CyclinD1、Bax、Cleaved caspase-3、Bcl-2、P38MAPK、p-p38 MAPK蛋白表达量。结果 缺氧处理后可明显降低细胞存活率(P<0.05),提高P21、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P<0.05),促进细胞凋亡(P<0.05),降低CyclinD1、Bcl-2蛋白水平(P<0.05);与缺氧组相比,骨膜素不同浓度组细胞存活率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P21、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降低(P<0.05),CyclinD1、Bcl-2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空白组相比,缺氧组HIF-1α、p-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IL-1β、IL-6、TNF-α、ROS水平升高(P<0.05),SOD活性降低(P<0.05);与缺氧组相比,骨膜素不同浓度组HIF-1α、p-p38 MAPK蛋白水平降低(P<0.05),IL-1β、IL-6、TNF-α、ROS水平降低(P<0.05),SOD活性升高(P<0.05)。结论 骨膜素可促进缺氧诱导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减轻炎症损伤,其可能通过抑制p38 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感染与NLRP3、L-1β及IL-18在牙周膜细胞中的表达。 方法 选取诊治慢性牙周炎需进行拔牙治疗的患者50例及50例牙周健康人群,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龈下菌斑Pg,慢性牙周炎患者拔牙后取得牙周膜组织进行牙周膜细胞培养,取部分细胞用Pg标准株感染,部分不做感染处理,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NLRPS蛋白表达,以免疫酶联吸附法检测IL-1β及IL-18表达。 结果 慢性牙周炎患者Pg阳性率为84.00%,高于牙周健康者的22.00%,探诊深度5、6、7 mm慢性牙周炎患者Pg浓度分别为4.38±0.81、4.79±0.76、5.47±0.63,高于牙周健康者0.38±0.12、0.46±0.15、0.72±0.20(P<0.05);Pg感染牙周膜细胞中NLRP3及IL-1β、IL-18表达量分别为(1.25±0.12)、(1 820.42±425.57) pg/ml、(311.55±45.70) pg/ml,明显高于未人工Pg感染牙周膜细胞(0.74±0.08)、(1 138.65±350.76) pg/ml、(124.70±42.54) pg/ml (P<0.05)。 结论 慢性牙周炎患者Pg感染率及感染菌量均较高,Pg感染可引起牙周膜细胞中NLRP3、IL-1β、IL-18表达的上调,这可能是Pg引起慢性牙周炎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白细胞介素-17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表达RANKL、OPG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中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表达的影响,探讨IL-17与正畸牙根吸收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在体外建立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系.以不同水平(0、5、10、20、40 ng/mL)的IL-17作用HPDLF 24 h.采用RT-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RANKL和OPG的mRNA、蛋白的表达.结果 (1)在0 ng/mL组中,HPDLF表达RANKL、OPG.(2)0~20 ng/mL各组中,HPDLF中RANKL的mRNA、蛋白表达量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性.(3)5~20 ng/mL各组中,OPG的mRNA、蛋白表达量与IL-17水平呈负相关性.(4)0~20 ng/mL组中,RANKL/OPG的mRNA、蛋白的比值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性.结论 在无IL-17刺激时,HPDLF可表达RANKL、OPG.IL-17能够促进HPDLF表达RANKL,同时抑制HPDLF表达OPG,上调RANKL/OPG的比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作用下,损伤的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和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中骨形态发生蛋白-1(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1,BMP-1)基因的表达,找出TGF-β1、BMP-1之间的关系,揭示机械损伤后ACL和MCL细胞中BMP-1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反转录PCR(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1、5、50 ng/ml TGF-β1处理后2 h受损的ACL和MCL细胞中BMP-1的表达以及5 ng/ml TGF-β1作用2、6、12、24 h受损的ACL和MCL细胞中BMP-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5 ng/mlTGF-β1处理48 h后受损的ACL和MCL细胞中BMP-1的表达。结果受损的ACL和MCL细胞中BMP-1的基因表达比正常状态下偏高,并随着TGF-β1浓度的增大而增高,在MCL中的增高程度比在ACL中高出近1倍(P<0.05);与正常组相比,在5 ng/ml TGF-β1处理24 h后,ACL细胞中BMP-1的表达在24 h达到最高比例(约为6.1倍),而在MCL中12 h达到最高比例(约为9.84倍,P<0.05)。5 ng/ml TGF-β1处理48 h后BMP-1蛋白也明显上调,与无TGF-β1处理的对照组相比,ACL细胞中BMP-1上调2.32倍,MCL细胞中BMP-1上调3.84倍(P<0.05)。结论 TGF-β1刺激BMP-1的变化可能直接影响到细胞外基质中活性赖氨酰氧化酶的表达,对损伤ACL和MCL的修复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IL-1β干预下KGF在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s)炎症损伤过程中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取原代培养至5~7代的HGFs,以IL-1β梯度浓度干预,采用RT-PCR方法检测KGF在HGFs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的HGFs中KGF呈弱阳性表达,随着IL-1β的浓度由0.1 ng/ml增加到10.0 ng/ml,KGF表达逐渐增高。结论:KGF在IL-1β引发的HGFs炎症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了解牙周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骨钙素分泌的影响,以探讨IGF-Ⅰ在人牙周膜细胞向成骨样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牙周膜细胞,放免法测定人牙周膜细胞骨钙素分泌量。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IGF-Ⅰ3.125ng/ml组、IGF-Ⅰ6.250ng/ml组,IGF-Ⅰ2.500ng/ml组、IGF-Ⅰ25.000ng/ml组。结果:在含β-甘油磷酸钠和L-抗坏血酸的的下,人牙周膜细胞体外培养可产生并分泌骨钙素;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骨钙素分泌增加,在第3周时分泌量达最大。加入生长因子IGF-Ⅰ,骨钙素分泌量呈剂量依赖性增加,结论:IGF-Ⅰ可增加人牙周膜细胞骨钙素的分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白介素(IL)-17通过IL-6/1L-6R/JAK1/STAT3信号通路调控人源性高分化喉癌细胞(Hep-2)侵袭、转移.方法 以Hep-2细胞为研究对象,设IL-17刺激剂0、1、50、100 ng/ml浓度组,Westem blot法检测不同分组在IL-17的刺激下,Hep-2细胞中IL-6、IL-6R、JAK1、p-JAK1、STAT3、p-STAT3的表达变化.迁移、侵袭实验观察IL-17的刺激对Hep-2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结果 Western blot实验中,在IL-17刺激下,1、50、100 ng/ml浓度组较0 ng/ml浓度组Hep-2细胞的IL-6、IL-6R、p-JAK1、p-STAT3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50、100 ng/ml浓度组较1 ng/ml浓度组Hep-2细胞的IL-6、1L-6R、p-JAK1、p-STAT3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100 ng/ml浓度组较50 ng/ml浓度组Hep-2细胞的IL-6R、p-JAK1、p-STAT3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各组间JAK1、STAT3的表达无明显变化.侵袭与迁移实验显示IL-17可以促进Hep-2细胞的侵袭和迁移.结论 IL-17可能通过IL-6/IL-6R/JAK1/STAT3信号通路促进Hep-2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