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孕妇血清甲胎蛋白(AFP)的含量与正常孕妇在不同孕周的差异变化,以及AFP浓度与乙肝病毒DNA(HBV-DNA)含量的关系。方法选择879例孕妇,分成乙肝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组(乙肝大三阳组),乙肝标志物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HBcAb阳性组(乙肝小三阳组)和正常孕妇对照组,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含量,实时荧光PCR检测HBV-DNA含量,比较三组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AFP的含量及HBV-DNA含量变化。结果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乙肝大三阳组的AF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小三阳组在孕早期与正常孕妇组AFP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孕中期和孕晚期与正常孕妇组AFP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乙肝大三阳组和乙肝小三阳组血清AF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阳性的乙肝孕妇血清AFP含量均明显高于HBV-DNA阴性的乙肝孕妇,且随着HBV-DNA含量的增加其AFP含量增高。结论 乙型肝炎是导致乙肝孕妇AFP在不同孕周较正常孕妇升高的主要原因,且AFP含量与HBV-DNA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了解乙肝血清免疫标志物的各种表达模式与乙肝病毒含量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检测乙型肝炎免疫标志物,同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定量监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所有检测标本乙肝血清免疫标志物和乙肝病毒含量同时检测.结果 乙肝血清免疫抗原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阳性其HBV-DNA均为阳性,且含量较高;乙肝血清免疫标志物大三阳[HBs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模式中其HBV-DNA阳性率为94.61%;乙肝血清免疫标志物小三阳[HBsAg阳性、HBeAb阳性、HBcAb阳性]模式中其HBV-DNA阳性率为39.26%;乙肝血清免疫抗体标志物HBsAb+、HBcAb+模式中HBV-DNA阳性率显著减少.结论 在乙肝检测中应联合应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提高检出率,避免漏诊,为临床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的判断以及疗效分析提供更为可靠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4~2006年在本院产前门诊筛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8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均阳性(简称大三阳)的孕妇47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均阳性简称小三阳)的孕妇42例。  相似文献   

4.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4~2006年在本院产前门诊筛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8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均阳性(简称大三阳)的孕妇47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均阳性简称小三阳)的孕妇42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各种模式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含量的调查,了解乙肝标志物与HBV-DNA含量的关系。通过PCR方法对乙肝标志物各种模式HBV-DNA的检测,客观认识体内病毒复制状态和传染状况,修正过去错误观点,肯定HBV-DNA定量检测的必要性。方法对242例HBV感染者进行HBV-DNA定量及乙肝标志物检测。血清HBV-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定量检测;乙肝标志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大三阳中(HBsAg+HBeAg+HbcAg+)HBV-DNA阳性率(HBV-DNA>1000copies/ml为阳性)为99.2%。小三阳中(HBsAg+HBeAb+HBcAb+)HBV-DNA阳性率为59.1%。HBsAb+HBeAb+HBcAb+阳性率最低,为8.3%;HBsAg+HBcAb+组阳性率为78.6%。结论乙肝标志物不能对病毒是否复制与有无传染性做出准确判断,各种模式中均有不同比例的HBV-DNA阳性结果,所以PCR定量检测HBV-DNA是判断HBV感染的最为准确可靠的方法,它可以较早的发现乙肝病毒的存在,以及对治疗效果的观察,也是判断有无传染性...  相似文献   

6.
HBV感染产妇乳汁中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BV感染产妇产后能否进行母乳喂养。方法选择住院分娩的乙型肝炎产妇321例(肝功能均正常),其中血清HBsAg、HBeAb(+/-)、HBcAb阳性210例为小三阳组,HBsAg、HBeAg、HBcAb均阳性111例为大三阳组。分别留取产后3~5d的初乳进行乳汁乙肝病毒标志物(HBV M)检测。结果两组乳汁中HBsAg、HBeAg、HBcAb、HBV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产妇初乳中HBV DNA阳性及产妇血清中大三阳者(HBsAg、HBeAg、HBcAb阳性)不提倡哺乳;初乳中单纯HBsAg阳性,而HBV DNA为阴性的产妇可以哺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妇女慢性乙型肝炎标志物和新生儿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于海南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1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其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检测孕妇和新生儿HBV-DNA载量分析和乙型肝炎标志物定量。统计不同孕妇类型血HBV-DNA阳性率和乳汁HBV-DNA阳性率、新生儿HBsAg阳性率和新生儿HBeAg阳性率。统计不同血HBV-DNA定量下乙型肝炎小三阳、乙型肝炎大三阳、乳汁HBV-DNA阳性率以及新生儿HBsAg阳性率和新生儿HBeAg阳性率。结果乙型肝炎中共有291例血HBV-DNA阳性患者,83例乳汁HBV-DNA阳性患者;其中乙型肝炎大三阳孕妇血HBV-DNA阳性率(93.49%)和乳汁HBV-DNA阳性率(48.52%)分别显著高于乙型肝炎小三阳孕妇(24.49%、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乙型肝炎孕妇中共有20例HBs Ag阳性新生儿,129例HBeAg阳性新生儿;其中乙型肝炎大三阳孕妇新生儿HBs Ag阳性率(7.10%)和新生儿HBeAg阳性率(73.37%)分别显著高于乙型肝炎小三阳孕妇新生儿(1.47%、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血HBV-DNA定量的增加,乙型肝炎小三阳占比不断下降(98.72%、80.95%、72.73%、57.14%、9.09%、0),乙型肝炎大三阳占比不断上升(1.28%、14.29%、18.18%、38.10%、88.31%、9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血HBV-DNA定量的增加,新生儿HBs Ag阳性率不断上升(0、0、0、4.76%、5.19%、13.89%),新生儿HBeAg阳性率不断上升(1.28%、9.52%、18.18%、23.81%、70.13%、7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乙型肝炎小三阳或者HBV-DNA阴性产妇发生宫内感染的可能性较大,且乙型肝炎大三阳和HBV-DNA定量较高的产妇新生儿感染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白淑芬  杨立新  唐迅  王艳 《临床荟萃》2011,26(14):1244-1245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状态可以通过免疫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即乙型肝炎"两对半"的不同组合形式反映出来,称为HBV标志物(HBV M),对于成人HBV感染者主要表现为2种模式,即HBsAg、HBeAg、HBcAb阳性模式,被称为"大三阳"和HBsAg、HBeAb、HBcAb阳性模式,被称为"小三阳".本研究对这2种模式的孕妇的新生儿出生时HBV M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Pre-S1)检测对于妊娠期HBV感染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20例妊娠期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re-S1、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乙肝五项指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DNA,并对测定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0例血清标本中共检测出乙肝五项大三阳35例,小三阳44例,其他HBsAg阳性模式41例.大三阳组Pre-S1、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91.4%、85.7%,高于其他各组(P<0.05);小三阳组Pre-S1、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68.2%、59.1%,高于其他HBsAg阳性组(P<0.05);其他HBsAg阳性组Pre-S1、HBV DNA阳性率为34.1%和19.5%.结论 妊娠期妇女血清Pre-S1水平与HBV DNA、HBeAg密切相关,可用于判断HBV复制和传染性,对于预防HBV宫内感染、联合阻断产前及产后HBV母婴传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感染者的感染模式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收集自愿做乙肝普查的人群标本血清1 710例,用胶体金法先做乙肝表面抗原(HBsAg)测定,对阳性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做乙肝血清标志物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5项检测和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项指标的测定.结果 1 710份标本共检出乙肝阳性标本460例,阳性率26.9%.其中乙肝大三阳85例,占阳性结果的18.5%,TBil、DBil、ALT、AST阳性率依次为3.9%、0.87%、8.7%、7.2%;乙肝小三阳217例,占阳性结果的47.2%,TBil、DBil、ALT、AST阳性率依次为14.8%、3.9%、16.1%、13.7%;HBsAg和核心抗体组合阳性158例,占阳性结果的34.3%,TBil、DBil、ALT、AST阳性率依次为16.5%、7.4%、21.1%、18.7%.提示在检出的乙肝感染人群中乙肝大三阳的阳性率较小,乙肝小三阳、HBsAg和抗-HBc组合模式的阳性率较高,且肝功能异常的概率较大三阳的人群高.结论 不同组合模式的HBV感染者都应定期做肝功能和其他医学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治疗.对于高危人群及新生儿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阻断乙肝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减少HBV的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