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DCP)、甲胎蛋白(AFP)、铁蛋白(Ferritin)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L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117例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该院门诊及住院PLC患者(PLC组)65例和肝良性病变患者(肝良... 相似文献
3.
血清酸性同工铁蛋白ELISA检测法的建立及在肝癌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两株抗人胎盘酸性同工铁蛋白(AIF)单克隆抗体建立了测定人血清AIF的夹心ELISA,并初步测定了104例健康献血员,30例良性肝病患者和60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结果显示本法标准曲线工作范围为10~250μg/L,平均回收率为96.8%,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8%和7.1%。正常对照组、良性肝病和PHC患者血清AIF分别为36.3±18.3、52.1±33.8和158.9±74.5μg/L,PHC血清AIF水平显著升高。该法灵敏、准确、特异、简便,基本符合临床应用要求,可用于PHC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4.
孟秀娟 《中国医学检验杂志》2008,9(1):33-34
血清甲胎蛋白是诊断原发性肝癌最常用的检测标志物,但仍有30%-40%的肝癌患者血清AFP呈阴性或低浓度,影响了临床的早期诊断。近年来发现的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对多种肿瘤的诊断具有辅助诊断价值。为了更好地协助临床早期发现和诊断原发性肝癌,本文对6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TSGF、AFP进行测定,并与42例非癌性肝病患者及40例健康人血清进行比较,探讨其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显示,AFP与TSGF联合检测能有效地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原发性肝癌患者40例作为对象,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罗氏E601电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测定两组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两组TNF-α水平;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肿瘤大小、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等)下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与TNF-α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与TNF-α水平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原发性肝癌患者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与TNF-α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5);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大小≥3 cm、低分化、肿瘤分期Ⅲ~Ⅳ期者血清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与TNF-α水平明显高于肿瘤大小<3 cm、中高分化、肿瘤分期Ⅰ~Ⅱ期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与TNF-α联合测定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高于单一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与TNF-α(P <0. 05)。结论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与TNF-α水平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呈高表达,且与临床病理存在紧密联系,能反映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且三者联合测定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能获得较高诊断敏感度、特异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白细胞介素-17(IL-17)、异常凝血酶原Ⅱ(PIVKA-Ⅱ)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144例PHC患者(肝癌组)和50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的血清AFP、IL-17、PIVKA-Ⅱ水平,分析其与术后复发和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肝癌组的AFP、IL... 相似文献
7.
8.
李君玲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4):470-471,474
目的探讨血清α1-抗胰蛋白酶(AAT)、α1-酸性糖蛋白(AAG)和甲胎蛋白(AFP)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诊断的价值。方法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58例PHC患者,47例良性肝病患者及41例健康者进行血清AAT、AAG测定,同时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上述人群血清AFP水平。结果 PHC组AAT、AAG、AF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T、AAG、AFP检测对PHC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2.8%、84.5%、72.4%,特异度分别为85.2%、90.9%、83.0%,联合检测对PHC诊断的灵敏度可提高到98.3%。结论血清AAT、AAG的检测可作为对AFP的补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PHC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10.
本对260例原发性肝癌(gLC)进行血清甲胎蛋白(AFP)、a—L一岩藻糖苷酶(AnI)、糖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结果表明,肝癌组与肝硬化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其含量均有显差异(P<0.001)。肝癌纽血清AFP、AFU、CA19—9单项检测及三项联合检测.其敏感性分别为63.5%、71.2%、61.5%及94.2%。血清AFP、AFU、CA19—9诊断肝癌的特异性分别为95.1%、87.8%、90.2%;准确率分别为77.4%、74.2%、75.2%。在95例AFP阴性的肝癌患中血清AFU、CA19—9的敏感性分别为57.9%(55,,'95)、73.7%(70/95)。结果表明AFP、AFU、CA19—9三项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准确率.县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100例肝癌,其中原发性肝癌53例.转移性肝癌47例。均被手术和病理证实。总结了不同类型肝癌有不同2D-CDFI声像图特征。明确指出2D-CDFI对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肝癌影像学定性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影像学在肝癌定性诊断中的价值,作者对6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B超、CT和MRI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对比。结果显示,肝癌B超、CT和MRI的确诊率分别为67.8%、64%和85.5%。早期肝癌三项影像学确诊率低于中、晚期肝癌。分析三种影像检查的图像及影响肝癌定性判断的因素,提出合理和联合应用B超、CT和MRI检查,改进其检查方法,将会进一步提高肝癌定性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20例原发性肝癌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材料与方法:20例病人全部做CT增强.结果:CT平扫和增强扫描能反映原发性肝癌的特征,有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后原发性肝癌血清AFP浓度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9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在治疗前均常规行肝总动脉或腹腔动脉造影,选择性动脉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处,缓慢注入化疗药物[氟尿嘧啶1 000 mg、奥沙利铂100 mg、阿霉素30 mg+碘化油10~30 mL(根据肿瘤大小决定)]进行乳化栓塞。采用电化学发光仪、使用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清AFP测定。结果 99例患者中,TACE治疗后血清AFP〈200、≥200~〈1 000 ng.L-1有效率均明显高于TACE治疗后血清AFP≥1 000 ng.L-1(均P〈0.05),TACE治疗后血清AFP〈200、≥200~〈1 000 ng.L-1转移率均明显低于TACE治疗后血清AFP≥1 000 ng.L-1(P〈0.05或P〈0.01)。结论 TACE治疗后血清AFP浓度的检测可反映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的疗效、预后及转移率。 相似文献
15.
16.
原发性肝癌的诊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原发性肝癌 (PrimaryLiverCancer)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 30年来我国医学工作者对肝癌的研究颇为深入。在基础研究方面 ,肝癌的基因研究起步较早 ,流行病学研究资料丰富 ;在临床研究方面 ,早期发现的研究处国际领先、诊断和治疗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大致上在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 ,由于甲胎蛋白 (alpha -fetoprotein ,AFP)的应用及实时超声、CT检查的逐步普及 ,使肝癌的诊断水平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肝癌被早期诊断的增多 ,手术切除率提高 ,预后亦获得明显改善。到八九十年代 ,肝动脉栓塞化疗 …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二级预防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肝癌二级预防的价值。方法:1993年1月至1997年12月,将18816名肝癌高危对象随机分为筛查组与对照组。筛查组每6个月作一次AFP与实时超声检查,5年中共检出86例肝癌,对照组不作主动检查,5年中共发生51例肝癌。结果:筛查组检出之肝癌中Ⅰ期肝癌占60.5%,能作手术切除者占46.5%,5年生存率达52.7%,对照组则分别为0、7.8%与0,差异十分显著(P<0.01)。筛查检出之病例作手术切除者术后1~5年生存率为89.7%、89.7%、84.9%、84.9%及84.9%,而非手术治疗者治疗后分别为39.8%、30.2%、19.2%、19.2%及19,2%。两者差异十分显著(P<0.01)。与对照组相比前者差异显著,后者差异不显著。结论:筛查检出之病例应尽可能争取作手术切除才能体现肝癌二级预防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经皮微波消融(PMCT )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8例,仅行TACE治疗;观察组32例,先行TACE治疗,2周后再行PMCT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及平均生存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643.%(18/28)、429.%(12/28),平均生存时间(161.±32.)个月。观察组患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813.%(26/32)、563.%(18/32),平均生存时间(227.±47.)个月,两组生存率、平均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5)。两组耐受性均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TACE联合PMCT 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原发性小肝癌的超声诊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讨论原发性小肝癌的超声特征。
方法 对226例直径≤3.0cm的原发性小肝癌进行二维、三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综合分析。
结果 226例小肝癌均有不同回声的超声影象,概括声像图特点将其分为低回声131例(58.0%)、等回声31例(13.7%)、强回声64例(28.3%),对照组与疾病组两者间小肝癌的二维回声无明显差异(P〉0.05);而CDFI小肝癌为高阻力血流动力学表现,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超声对小肝癌诊断仍存在一定困难,而超声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对小肝癌诊断有明显的协助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