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某中医药大学预防医学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上实施课程思政改革的效果.方法:以某中医药大学526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从"深入挖掘预防医学思政案例"、"融合中医药传统文化"、"多元化教学方式综合应用"三个方面实施教学改革,课程结束后问卷调查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思政改革的认可情况.结果:预防医学课程思政改革学生满意度为9...  相似文献   

2.
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改革和发展中,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只有进一步树立现代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明确办学定位,坚持走"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办学规模与办学质量、办学特色和办学层次等关系;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高素质师资团队,培养学生优良职业素质,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才能真正实现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命质量要求的提高,社会行为方式与疾病的关系逐渐被关注,原本建立在生物医学模式基础上的医疗服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代医学不仅是治疗疾病,还包括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恢复功能和提高生存质量.如何增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预防保健能力,弥合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裂痕",是预防医学教学的重要课题.医学教育必须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培养从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各方面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新型医生[1].这就要求我们按照"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4.
医学专科院校主要培养为农村、基层服务的医学人才.九江医学专科学校始终不渝地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办学方向,长期来,为农村培养了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学校工作中确立了以教学为中心的思想,始终坚持改革,不断进取.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必须着力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既要在办学理念上予以重视,更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本文对以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为医学人文教育的基础和实质内容;在不增加医学生学业负担的前提下,以医学人文概论课程为总论,辅以系列专题讲座,实施医学人文教育前后期"不断线";着重培养医学生以医学名家大师为楷模的人格塑造和职业素质培养,力求"仁爱"与"仁术"的有机统一等方面的教学实践构建,进行了初步的归纳和阐述.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完善、教学方法改革途径以及新时期预防医学课程建设重点。方法学生问卷调查与教师访谈调查相结合。结果学生对"理论教学应在现行教材之外补充新型传染病防制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应借鉴社区与疾控中心见习的方式开展预防医学的实践教学"等项目认同度得分较高;被访谈教师普遍认为,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应以贴近医学模式的转变为出发点,以新时期社区卫生服务疾病防治的具体需要为触角和切入点,以培养学生的群体观与现场观、增强其对疾病与健康认识的整体思维能力为目标,改革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加强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结论新时期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等都应向适应新形势、应对新问题方面转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校的办学规模及办学层次不断提升,先后与云南省电大、云南中医学院、大理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开设了临床医学、护理学、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的本、专科层次,为我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和学历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笔者在校先后承担过临床医学本、专科的预防医学教学任务,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古代预防医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内容广泛、博大精深,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极具特色的重要内容。《黄帝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现代预医养生的实践,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一、"治未病"的理论内涵《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  相似文献   

9.
为培养更多合格的预防医学人才,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整合教学资源开设预防医学实验方法与实践技能课程,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出预防医学"三三"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和社区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的医学专科教育改革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学专科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为基层和广大新农村培养合格的应用性人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飞跃发展,农村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和卫生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农村社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的上"的实用型医学人才,已经成为医学专科学校办学的主要任务,所以医学专科学校应准确定位,找准办学的目标,深化医学专科教育改革,建立培养技能实用型人才模式,以达到国家卫生部的要求,加快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1998年1月至2001年6月在深圳宝安沙井预防保健所进行预防医学实习的全部实习生共计224人进行了实习效果的调查.结果表明通过实习,学生的"群体、环境、预防"的观念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医学本科生的科研素质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参加社区卫生服务以及调查研究的预防医学实习模式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现行预防医学教学方法的态度,探讨医学教学改革方法.方法采用定性调查方法,发现与教学有关的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结果学生参与访谈的积极性高,90%的学生认为需要改革现行的教学方法以及预防医学实习对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是必要的;对推广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态度多元化,而对其它问题则显得单一化;两组30%学生没有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结论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理论教学脱离实际.因此,有必要推广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建立良好的教学实习基地.  相似文献   

13.
推进医学教育改革服务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简要论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科学内涵基础上,根据德州学院医学系的办学实际,对如何改革医学教育、适应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三点建议:理念先行--切实按新的医学模式教学,从更高层次上关注人的健康,抓住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质;围绕核心--培养"一专多能"的医学毕业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适用的医学人才,把握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抓住根本--培养具有革命人道主义和崇高职业道德的医学毕业生,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攻克和谐社会建设的难点.  相似文献   

14.
预防医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根据我国32所医学院校提供的资料,对国内部分医学院校的预防医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和有关的教改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各医学院校预防医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差别比较大;由此反映出的办学个性与共性是有利于专业发展的,但以多少比例为宜等一系列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同时对如何深化预防医学专业的课程改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教学现状,评价教学效果。方法对我校非预防医学专业的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3.4%的学生对"五星级医生"的概念完全陌生,85.9%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学习预防医学课程,但在预防医学课程学习过程中有82.1%的学生表现为不够重视。结论虽然大部分学生认识到学习预防医学的重要性,但缺乏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我校预防医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亟需改革。  相似文献   

16.
《四川医学》2012,(5):733
2011年7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与崇州市人民政府签订协议,以帮扶式模式托管崇州市人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挂牌成立了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崇州分院。崇州市人民医院、崇州市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两院)分别始建于1933年、1953年,是一所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三级乙等"医院。  相似文献   

17.
我校已招收两届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再过一年就将进入专业课学习,为以后开展预防医学专业课双语教学,本系在临床、麻醉、护理专业中试行了预防医学双语教学,本文就预防医学双语教学实践中的一些问题谈谈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8.
根据医学模式转变的要求和医学教育实践的经验教训,在分析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方面面临的问题以及对国民经济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后,较详细的阐述了"预防医学"思想和"预防为主"的观点在医学教育和医学实践中的重要性。就预防医学的课程体系建设内容和学时分配,对医学教育中学生应具备的"预防医学"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有益的见解,强调了医学教育中预防医学课程的核心地位,提出了预防医学课程改革和建设适应医学模式变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9.
转化医学:从理论到实践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转化医学是指一类生物医学研究,将基础生物医学研究的成果较快地"转化"并 应用于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及预后评估之中.其中心内容是实行从实验室与临床研究的双 向转化(BtoB模式).转化医学包含医学科学研究理念的转变,使个体化医疗成为现实.文中介绍了转化医学产生的背景和研究内容,以及实现转化医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近年来,由于高脂、高糖、高热量饮食及吸烟、酗酒等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们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肿瘤等以及心理疾病的患病也日趋增加,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所以,如何更好地从行为因素来预防疾病的发生与进展,促进疾病的康复与转归已成为医务工作者在当今生物-心理-社会新型医学模式下的重要任务.行为医学正是将行为科学中有关健康和疾病的知识和技术应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一门跨学科性的学科[1],其主要研究行为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康复中的作用机制,通过消除不良的心理、行为等危险因素和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来控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也正是由于这一点,行为医学已广泛应用到临床各个学科中,并成为全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科医学融合了生物医学、行为医学、社会医学等知识和技能[2],其中行为干预贯穿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预防的始终.本文从行为干预对相关疾病的治疗、康复、转归所取得的显著成效来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从而将行为医学更好地应用于全科医学中,为人群的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