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目的:检测北欧和中国人乳癌患者TP、TS、DPD mRNA水平的差异。方法:应用定量RT-PCR法检测北欧乳癌患者中3种指标的表达,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中国乳癌患者中3种指标的表达。结果:仅中国标本TP mRNA水平显示肿瘤组织(0.44±0.23)高于正常组织(0.15±0.16),TP mRNA高表达率中国患者(56.67%)高于北欧患者(34.12%),60岁以下患者这种差异消失。TS、DPD mRNA高表达率在二地区无差异。结论:北欧和中国乳癌患者之间TP、TS、DPD mRNA表达无明显种族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胸苷酸合成酶(TS)和二氢嘧啶脱氢酶(DPD)mRNA对晚期胃癌患者接受替吉奥(S-1)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24例晚期胃癌患者均接受口服S-1化疗,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患者外周血中DPD mRNA和TS mRNA的表达,观察其表达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TS mRNA低表达组的S-1化疗有效率为50%明显高于TS mRNA高表达组的25%(P<0.05),TS mRNA低表达组化疗后的平均生存时间为8.4个月,明显长于TS mRNA高表达组的3.5个月(P<0.05)。DPD mRNA低表达组的S-1化疗有效率为42%,与DPD mRNA高表达组的33%相似(P>0.05)。DPD mRNA低表达组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为6.5月,与DPD mRNA高表达组的7.2月相似(P>0.05)。结论外周血中TSmRNA高表达的患者对S-1治疗的有效率较低,生存时间较短,而DPD mRNA表达与S-1的疗效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国女性乳腺癌TP、TS和DPD mRNA、蛋白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对经过“微选”的30例中国女性标本和17例正常乳腺标本进行mRNA相对量检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微选的93例中国女性乳腺癌标本和17例正常乳腺标本进行了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中11P、TS、DPD mRNA表达分布在一个较广的范国内。癌组织中TP mRNA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癌组织中TS高于正常组织。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DPD mRNA表达值在癌组织近似于正常组织。TP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呈负相关。三指标mRNA表达之间、mRNA与蛋白表达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均无相关性。结论:TP、TS、DPD在乳腺癌的表达个体差异较大,三者的联合捡测将加强对患者个体肿瘤生物学特性和5-FU类疗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5.
原发性结直肠癌氟尿嘧啶代谢相关酶类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氟尿嘧啶代谢相关酶在原发性结直肠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2003年8月至2004年2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61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标本,应用RT-PCR方法检测原发性结直肠癌组织和非肿瘤组织中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二氢胸腺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dehydrogenase,DPD)、乳清酸磷酸核糖基转移酶(orotat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OPRT)的基因表达.结果:每种酶在肿瘤组织和非肿瘤组织中的基因表达水平存在正相关.肿瘤组织与非肿瘤组织相比,TS和DPD表达近似.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OPRT表达水平是非肿瘤组织中OPRT表达水平的4.38倍(P=0.000),OPRT的表达量在黏液腺癌中是最低的,在低分化腺癌中是最高的.肿瘤组织/非肿瘤组织OPRT表达量的比值(TOPRT/NoPRT)与淋巴结转移(r=0.36;P=0.005)、脉管转移(r=0.26;p=0.041)和组织学分化(r=-0.33;P=0.009)具有相关性.结论:采用RT-PCR法检测三种酶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切实可行,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提示OPRT可能是潜在的结直肠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advanced gastric carcinoma, AGC)患者外周血中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DPD)和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的表达,及其与含卡培他滨的方案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影像学及病理学诊断为AGC患者60例,化疗前抽取外周血,使用反转录PCR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DPD mRNA和TS mRNA的表达水平;给予含卡培他滨片(首辅)的方案化疗:卡培他滨片(1 000 mg·m-2·d-1,分2次口服,d1~d14)+奥沙利铂 130 mg·m-2,静脉滴注2 h,d1,21 d为1个周期;分析DPD mRNA和TS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60例AGC患者DPD mRNA和TS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 2.702±1.993和0.717±0.360。AGC患者外周血中DPD mRNA及TS mRNA表达与患者Lauren分型明显相关(DPD: χ 2=4.571,P=0.033;TS: χ2 =8.124,P=0.004)。TS mRNA表达量亦与是否有远处转移明显相关(χ 2=7.716,P=0.007)。DPD mRNA及TS mRNA表达越高,患者接受含卡培他滨方案的疗效越差(DPD:r=-0.565,P<0.01;TS:r=-0.571,P<0.01)。DPD mRNA及TS mRNA联合高表达组接受含卡培他滨方案的疗效最差(P<0.05)。结论: AGC患者外周血清中DPD mRNA及TS mRNA呈高表达,与其部分恶性临床特征及含卡培他滨方案疗效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6,(8):1047-1048
目的:分析二氢嘧啶脱氢酶(DPD)组织和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蛋白在青年结肠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青年结肠癌患者67例(实验组)和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65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DPD组织和Ki-67蛋白的表达,并对比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实验组二氢嘧啶脱氢酶组织阳性率与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二氢嘧啶脱氢酶组织与细胞增殖核抗原蛋白在青年结肠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中呈正相关关系(P<0.05);二氢嘧啶脱氢酶、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二者之间与结肠癌及癌前病变中的病理特征关系:与PTNM分期、分化程度等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年龄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D组织和Ki-67蛋白均参与了结肠癌以及癌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二氢嘧啶脱氢酶(DPD)、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0例结肠癌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组织DPD、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肠癌组织DPD、Ki-67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结肠癌组织DPD、Ki-67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pTNM分期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结肠癌组织DPD、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283,P<0.05).结论:DPD、Ki-67可能共同参与了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二者表达升高可能与结肠癌的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
胸苷酸合酶在胃癌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胃癌中胸苷酸合酶(TS)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探讨TS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法测定70例胃癌组织(每例患者术后均经以5-氟尿嘧啶(5-FU)为主的化疗)及30例正常组织中TS的表达。结果 正常胃粘膜TS水平高于胃癌组织,高分化胃癌组的TS水平高于中低分化组,胃癌组织中TS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有否淋巴结转移无关;TS低表达组患者的预后优于TS高表达组。结论 胃癌组织中TS表达水平可作为患者对5-FU化疗疗效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中胸苷酸合酶(TS)、胸苷磷酸化酶(TP)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探讨TS、TP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法测定50例结直肠癌组织(每例术后均辅以5-FU为主的化疗)及2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TS、TP的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结直肠黏膜TS水平高于结直肠癌组织,结直肠癌组织中TS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及有否淋巴结转移无关,TS低表达组患者的预后优于TS高表达组;结直肠癌组织TP水平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淋巴结转移组TP水平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TP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及预后无关。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中TS表达水平可作为患者对5-FU化疗敏感性及患者预后的判定指标;TP表达水平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相关,但不能作为患者预后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了解AgNOR定量分析与PCNA基因表达在评判胃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对80例胃癌石蜡标本用HE染色,分别进行AgNOR染色及S-P免疫组化方法染色。应用MPILAS-500多媒体彩色图像分析系统进行AgNOR定量分析和光镜下观察PCNA阳性表达结果。结果:AgNOR含量在进展期组与早期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生存时间≤3年组与生存时间≥3年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AgNOR定量分析与PCNA基因表达是胃癌较强的预后指标。联合检测定性、定量指标并综合分析能更加有效地评判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Ki-67在不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Ki-67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60例胃癌患者术后标本中Ki-67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随访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四格表Chi-square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Ki-67在不同组织类型胃癌中的表达差异;采用Spearman进行等级相关分析,分析Ki-67分别表达及双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期分析,分析Ki-67表达对胃癌术后患者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⑴胃癌组织中Ki-67阳性表达率为65%(31/60),在不同组织类型的胃癌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Ki-67的表达与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有关(rs=0.269,0.265,P<0.05),Ki-67表达阳性的患者无病生存期及中位生存期均明显低于表达阴性者(P=0.011,0.021).结论 Ki-67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及TNM分期相关,Ki-67阳性表达者生存期劣于阴性表达者. 相似文献
14.
hMSH2、hMLHl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SH2、hMLH1蛋白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胃癌及50例胃炎组织中hMSH2、hMLH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研究其与胃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40例胃癌标本中,hMSH2减低表达率为35%,hMLH1蛋白降低表达率为72.5%;淋巴结转移阳性的胃癌中,hMSH2、hMLH1蛋白表达明显减低。结论:hMSH2、hMLH1蛋白可能与早期胃癌和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节律化疗对胃癌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并观察其抑瘤效果。方法:建立裸鼠人胃癌移植瘤模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和毒副作用。采用实时定量PCR测定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CD31和VEGF的表达。结果:体内试验证实低剂量卡培他滨明显抑制了肿瘤的生长,毒副作用小,且肿瘤组织内的微血管密度(MVD)及VEGF表达均下降。结论:卡培他滨节律化疗能够有效抑制裸鼠胃癌移植瘤的生长及微血管的形成,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胃癌SGC-7901细胞株的生长以及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方法观察一定浓度速碧林(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作用于SGC-7901细胞12h,24h,48h后细胞的生长情况。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SGC-7901细胞VEGF mRNA表达的变化,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VEGF的蛋白表达量。结果:速碧林对SGC-7901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速碧林能降低SGC-7901细胞VEGF 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结论:低分子肝素能抑制SGC-7901细胞的生长以及VEGF的分泌。 相似文献
19.
胃癌及癌前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胃癌及癌前组织中的活性表达。方法采用端粒酶反复扩增法(TRAP)检测了176例不同病变胃粘膜组织端粒酶活性,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CAG)57例、肠上皮化生(IM)18例、异型增生(Dys)8例及胃癌(GC)65例(包括3例早期胃癌)。结果CAG、IM、Dys及GC端粒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4.6%、38.5%、37.5%及92.3%,而正常组织(NT)未检出端粒酶活性,明显低于以上各组(P<0.01~0.05)。癌组织端粒酶阳性率亦明显高于CAG、IM及Dys组(P<0.01);端粒酶阳性检出率与患者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端粒酶不仅在胃癌组织中可以检测得到,而且在胃粘膜癌前病变或疾病中亦有表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