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生长激素受体(GHR)在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和正常直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收集接受直肠癌根治术且手术断端无肿瘤转移患者的直肠癌标本43例.按癌细胞分化程度分成高、中、低3组,癌组织及远端断端正常直肠组织用免疫组化法行GHR染色.结果 中分化组1例直肠癌患者断端正常直肠黏膜GHR染色为可疑阳性,其余患者癌组织及断端直肠黏膜GHR染色均为阳性.低分化组直肠癌组织中GHR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分化组和高分化组(P<0.05),中分化组GHR表达亦高于高分化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组断端正常直肠黏膜GHR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P<0.05),中分化组正常直肠黏膜GHR表达低于低分化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癌组织与断端正常直肠黏膜GHR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和断端正常直肠粘膜的GHR表达水平基本一致,随着直肠癌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GHR在癌组织及断端正常直肠黏膜中的表达有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SOX2的表达及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指导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据.方法:收集150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采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中SOX2的表达.采用实时RT-PCR检测其中3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OX2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SOX2蛋白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SOX2阳性表达主要位结直肠癌癌细胞的细胞核内,且在127例呈中高表达(表达率84.6%)显著高例癌旁结直肠组织中的高表达(8%,P<0.01).SOX2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水平是癌旁结直肠组织的2.5~15倍.SOX2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部位、大小等无相关性(P>0.05),但与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SOX2蛋白和mRNA的表达显著高癌旁结直肠组织,其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在结直肠癌中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荧光分析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38例结直肠肿瘤患者的正常肠黏膜组织、癌旁组织和癌组织PAR-2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PAR-2在结直肠正常肠黏膜、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5%、45%和85%;(2)PAR-2的表达强度的IOD值由弱到强依次为正常肠组织(681±101)、癌旁组织(6627±971)和癌组织(15861±2709),三组间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6,P<0.05);(3)PAR-2 mRNA在正常肠组织、癌旁组织和癌组织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57±0.69、2.91±1.4和4.09±1.99,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88,P=0.00);结论PAR-2的表达在结直肠肿瘤中高表达;PAR-2的表达和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 , FAK)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67例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以及51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FAK和MMP-9的表达,并比较了不同临床病理参数下FAK和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FAK阳性表达(77.6%,52/67)高于癌旁组织(50.8%,34/67)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37.3%,19/51),结直肠癌组织中MMP-9染色阳性率(73.1%,49/67)高于癌旁组织(49.3%,33/67)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31.4%,16/51),不同肿瘤分化、局部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者FAK和MMP-9表达水平存在差异(P<0. 05).结论 FAK和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高表达,且FAK和MMP-9表达呈正相关,可能成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摘要:为探讨直肠癌中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 1(LYVE 1)的表达,以及微淋巴管密度(MLD)与直肠癌淋巴转移的关系。 笔者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0例直肠癌组织和40例癌旁正常直肠组织中LYVE 1的表达及MLD。结果示,直肠癌组织癌中心区及周边部MLD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直肠组织;癌周边部的MLD明显高于癌中心区;有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组直肠癌中MLD分别比无转移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直肠癌组织中存在肿瘤淋巴管的发生,主要位于癌周边部,其可促进肿瘤淋巴道转移。直肠癌组织的MLD可能成为评价肿瘤淋巴管发生及判断直肠癌淋巴转移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claudin-5和claudin-10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streptavidin perdcidase)检测经病理证实的5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正常组),25例结直肠腺瘤(腺瘤组),25例无淋巴结转移及25例伴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癌组)中claudin-5和claudin-10的表达.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结果 claudin-5阳性表达率在正常组,腺瘤组,癌组分别为82%,76%,68%,方差分析提示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638,P>0.05).claudin-5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无关(P>0.05).claudin-10阳性表达率在正常组,腺瘤组,癌组分别为54%,56%,72%,方差分析提示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839,P>0.05).clandin-10的表达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直肠癌中claudin-5与claudin-10的表达无相关性(r=0.050,P=0.732).结论 claudin-5和claudin-10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中均有表达,它们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无关.claudin-5和claudin-10均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claudin-10还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相关.结直肠癌中claudin-5与claudin-10的表达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Twist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分析两者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并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20例结直肠腺瘤和20例癌旁正常肠黏膜中Twis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Twist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56.7%)显著高于腺瘤组织(10%)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0%);E-cadher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35%)显著低于结直肠腺瘤(70%)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100%);(2)Twist和E-cadherin在结直肠癌异常表达均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与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Twist是结直肠癌浸润和早期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指标,联合检测Twist和E-cadherin有助于判断结直肠癌的转移和预后;Twist将来可能成为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2000年版的WHO新分类对结直肠癌的定义作了严格的规定:“结肠或直肠发生的上皮恶性肿瘤,该部位的肿瘤只有那些穿透黏膜肌层,浸润到黏膜下层的才认为是恶性”。该分类最为明显的特点是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的结合,对于结直肠癌的诊断强调必须有解剖学和肿瘤生物学的基础,pTis分期(carcinorna in situ,原位癌)是指恶性细胞局限于腺体基底膜(上皮内癌)和那些浸润黏膜固有膜(黏膜内癌)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胞内氯离子通道蛋白1(CLIC1)蛋白在结直肠正常黏膜、腺瘤及癌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组织芯片方法检测150例结直肠正常黏膜组织、62例结直肠腺瘤组织以及187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CLIC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CLIC1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LIC1蛋白在结直肠正常黏膜组织(26.00%,39/150)、腺瘤组织(66.13%,41/62)和癌组织(82.89%,155/187)中的表达阳性率依次升高,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CLIC1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的TNM分期有关(P=0.007),而与患者性别(P=0.553)、年龄(P=0.206)、肿瘤直径(P=0.185)、肿瘤分化程度(P=0.062)及肿瘤部位(P=0.598)均无关。CLIC1蛋白阳性表达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80个月,CLIC1阴性表达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111个月。log-rank检验表明,CLIC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66.40%)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80.00%),P=0.031。结论 CLIC1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CLIC1可能是一个潜在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sphincterpreservationoperation,SPO)手术选择标准,分析影响直肠癌保肛术适应证选择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4月至2004年4月间,手术治疗708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SPO术与经腹会阴切除手术(abdominoperinealresection,APR)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和生存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本组直肠乙状结肠交界段癌66例;直肠上段癌138例;直肠中段癌195例;直肠下段癌309例。APR术227例;SPO手术481例,其中Dixon手术449例,拖出保肛手术12例,“J”Poch20例。SPO和APR术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肝脏转移、肿瘤长径、浸润深度、Dukes分期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有无合并低位肠梗阻、癌肿部位、组织学分化程度、侵犯周径、淋巴结转移及根治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全组根治性切除660例(93.2%)。SPO术保肛率66.7%(311/481),其中低位直肠癌43.7%(135/309)。手术死亡率0.4%(3/708);术后局部复发率5.5%(39/708)。SPO组中位生存时间(65.0±6.9)个月,5年生存率59.3%;APR组中位生存时间(42.2±5.6)个月,5年生存率42.3%;两组比较P<0.01。结论直肠癌患者在确保根治前提下应首选SPO术,低位直肠癌患者根据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状况及手术者经验选择SPO适应证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直肠肝转移癌组织中c-met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微血管密度值(MVD)的关系。 方法:选取自2010年8月—2013年8月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发生肝转移癌的肝癌组织50例,同时切取同一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这4种组织内的c-met蛋白的表达情况及CD34标记的MVD。 结果:结直肠肝转移癌组织中c-met蛋白阳性率为9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与正常黏膜组织(P<0.05),但与结直肠癌组织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肝转移癌组织中MVD值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与正常黏膜组织,但与结直肠癌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肝转移癌中c-met蛋白表达阳性的癌组织中MVD值明显高于c-met蛋白阴性的癌组织(P<0.05)。 结论:结直肠肝转移癌组织c-met蛋白表达升高,且其表达与MVD有关,从而可能促进了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检测微淋巴管、微淋巴管密度(L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对结直肠癌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5′-核苷酸酶(5′-Nase)组织化学、SABC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8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30例结直肠正常组织的微淋巴管、LMVD和VEGF-C的表达,并随访、记录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和生存资料,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结直肠癌、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的微淋巴管均被染成棕黄褐色。结直肠癌组织微淋巴管管腔封闭或无腔,为无功能淋巴管;癌旁组织微淋巴管丰富,管腔大,为功能性淋巴管。(2)癌旁组织LMVD为9.76±2.85,明显高于结直肠正常组织的5.49±.43(t=8.220,P<0.01);也高于癌组织的2.13±0.96(t= 15.118,P<0.001)。(3)结直肠癌VEGF-C蛋白表达阳性率(48.8%)和相对表达量(1.09±1.20)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0和0),与VEGF-C mRNA表达一致;且VEGF-C表达与LMVD相关。(4) LMVD、VEGF-C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大体组织学类型无关(均P>0.05);与Dukes分期(P<0.0001、P=0.0234)、淋巴结转移(P<0.0001、P=0.0059)和生存期(P<0.0001、P<0.0001)密切相关。LMVD还与分化程度(P=0.0168)和肝肺血行转移(P=0.0088)相关。结论结直肠癌癌旁微淋巴管为功能性淋巴管;癌旁的功能性微淋巴管和增高的LMVD及肿瘤VEGF-C表达,可作为结直肠癌淋巴管生成的形态学特征、分子表型和判断结直肠癌患者淋巴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直肠癌组织中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s)数量和表型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且行手术治疗的4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分别取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距肿瘤缘>5 cm),检测TIDCs数量及表型,进行对比分析,并分析直肠癌组织中TIDCs数量及表型与临床病...  相似文献   

14.
APCDD1在直肠癌及结直肠腺瘤中的定量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建立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APCDD1 mRNA基因表达的方法,了解直肠癌及结直肠腺瘤组织中APCDD1 mRNA的表达水平。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86例直肠癌及癌旁组织、20例结直肠腺瘤及配对的正常黏膜组织APCDD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并比较其差异。结果75%的结直肠腺瘤和65%的直肠癌表达上调,86例直肠癌APCDD1 mRNA平均相对表达水平为正常黏膜组的4.712倍,20例结直肠腺瘤中APCDD1 mRNA平均相对表达水平为正常黏膜组的3.872倍,直肠癌组和结直肠腺瘤组均较正常黏膜组织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CDD1 mRNA表达在腺瘤和直肠癌中表达上调,但在直肠癌中与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肿瘤部位对不同期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420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根据结直肠癌肿瘤的具体部位将患者分为直肠组(n=220)、左半结肠组(n=105)和右半结肠组(n=95)。比较不同组别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方面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Cox回归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性因素,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应用log-rank法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 3组患者在年龄、BMI、吸烟史、嗜酒史、家族史、脉管瘤栓、N分期、肿瘤直径、神经侵犯和癌结节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病理学类型、术前肠梗阻、TNM分期、T分期和M分期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病理学类型、术前肠梗阻、TNM分期、T分期、M分期、原发肿瘤部位、神经侵犯和癌结节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性因素(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原发肿瘤部位和神经侵犯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性因素(P0.05)。直肠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80.45%(177/220),左半结肠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67.62%(71/105),右半结肠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68.42%(65/95)。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结果显示,3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左半结肠癌及右半结肠癌患者。对于根治性切除术后不同分期结直肠癌患者,原发肿瘤部位可预测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影响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早期结直肠癌患者效果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收治的140例行EMR治疗的早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早期结直肠癌肿瘤直径< 20 mm的隆起型和直径<5 mm的凹陷型选择EMR;当早期结直肠癌肿瘤直径≥30 mm难以一次切除时行内镜下分块黏膜切除术.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数目、直径、形态、切除方式、浸润深度、组织分化、淋巴管或血管浸润、切缘特点和治愈情况等资料,并根据治愈情况分为完全治愈组和不完全治愈组.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40例患者的143个肿瘤中,125个整块切除,18个分块切除.90个肿瘤为黏膜内癌,53个为黏膜下癌;96个肿瘤为高分化,37个为中分化,10个为低分化;135个肿瘤无淋巴管或血管浸润,8个有淋巴管或血管浸润.118个肿瘤为R0切除,15个为R1切除,8个为R2切除,2个为Rx切除(无法评价切缘是否有癌细胞残留).2例Rx切除者排除于本研究,完全治愈组患者98例,共101个肿瘤,不完全治愈组患者40例,共40个肿瘤.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肿瘤形态和切除方式是影响早期结直肠癌患者EMR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x2=7.523,16.280,4.156,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位于结肠近侧、表面隆起凹陷型和分块切除是影响早期结直肠癌患者EMR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OR=7.219,6.115,5.211,P<0.05).结论 肿瘤位于结肠近侧和表面隆起凹陷型的早期结直肠癌采用EMR治疗不易获得完全治愈,并且手术方式要尽量避免分块黏膜切除术.  相似文献   

17.
黑色素瘤抗原基因-3在直肠癌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黑色素瘤抗原基因3(MAGE3)在直肠癌中的表达,探索其与直肠癌临床病理的关系及其在直肠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RT PCR法,对33例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相应距肿瘤边缘(5±1)cm的癌旁组织和手术切缘(乙状结肠端)以及3例直肠息肉标本(无瘤)的MAGE3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对RT PCR扩增产物中的目的基因片段进行DNA测序验证。结果33例直肠癌组织中,MAGE3基因的表达阳性率为42.42%(14/33),在癌旁组织和手术切缘组织中,MAGE3基因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8.18%(6/33)和15.15%(5/33),3例直肠息肉标本未见MAGE3表达。肿瘤组织MAGE3基因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手术切缘组织(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学类型、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基于MAGE3基因在直肠癌中的高表达率,MAGE3表达的蛋白可以作为一种有前途的靶点用于免疫治疗,同时有望成为一种筛查和随访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同源异形盒基因B13(HOXB13)和c-myc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54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HOXB13与c-myc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的HOXB13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而c-myc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均P<0.05);两者的表达均与淋巴转移以及TNM分期有关(均P<0.05);结直肠组织中HOXB13蛋白与c-myc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572,P<0.001)。结论:HOXB13的表达降低可能促进了原癌基因c-myc的表达,从而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脂联素、瘦素、抵抗素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临床分期的关系及对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术中收集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另选取同期收治的行纤维结肠镜活检或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结直肠腺瘤患者52例为结直肠腺瘤组.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实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缺氧标记物碳酸酐酶Ⅸ(CA-Ⅸ)在直肠癌患者不同部位表达和对直肠癌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以及在直肠癌发生和转移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A-Ⅸ在正常直肠组织,直肠腺瘤,直肠癌原发癌灶,系膜组织,肝转移组织中的表达;MTT法检测CA抑制剂乙酰唑胺对体外直肠癌细胞生长能力的影响,判断CA-IX作为直肠癌相关蛋白和转移相关因子的意义.结果 直肠癌癌灶CA-IX阳性率(74.2%)明显高于直肠腺瘤(16.7%)(P<0.01),而正常直肠组织无CA-Ⅸ表达.癌灶和系膜组织中CA-Ⅸ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无关(均P>0.05).N0组癌灶CA-Ⅸ阳性率(85.5%)高于N1组(66.7%)和N2组(64.5%)(均P<0.05);N0组系膜组织CA-Ⅸ阳性率(5.5%)低于N1组(26.2%)和N2组(29.0%)(均P<0.05).乙酰唑胺能提高不同浓度5-氟尿嘧啶体外对直肠癌细胞杀伤能力(P<0.05).结论 CA-Ⅸ能促进直肠癌细胞增殖,与直肠癌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直肠癌相关肿瘤标记物,但不宜作为癌转移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