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非重症型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毒株感染患者的感染特征及阳性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2年7月1-23日宿州定点医院确诊的293例非重症型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毒株感染者的诊断及治疗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患者资料及问卷调查资料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及Log-rank检验或Breslow检验评价不同年龄、不同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针数、不同中医证型及不同基础病数患者阳性持续时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核酸阳性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293例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毒株感染患者中,未发热115例(39.2%),发热178例(60.8%)。核酸阳性持续时间7~10 d的患者有98例。不同年龄、疫苗接种情况、基础病、中医证型、初期症状、发热患者的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4.941、7.560、15.703、11.738、11.025、19.597、11.470,P<0.05)。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发现,年龄(HR=0.638,95%CI:0.464~0.878)、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数(HR=1.416,95%CI:...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上海某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以2022年4月9日—5月5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对感染者年龄、性别、地区、疫苗接种等疫情数据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122 15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2或BA.2.2亚型感染,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显示:患者男女比例为1.51:1;平均年龄为(44.91±15.38)岁;0~17岁、18~30岁、31~60岁和≥61岁感染者分别占4.74%、20.80%、62.52%和11.94%;无症状感染者占80.80%,轻型患者占19.20%;平均住院时间为(7.00±2.77)d;未接种和完成1、2和3次疫苗接种的感染者分别占20.30%、3.18%、31.30%和45.22%,其中≥61岁且完成3次疫苗接种的感染者仅占10.10%。结论 各个年龄段人群对于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普遍易感。无症状感染者是本次疫情的主体人群,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隐匿传播,积极加强核酸检测是早期发现疫情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1日-5月30日山东省部分地市新冠病毒肺炎定点医院收治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资料,按疾病严重程度进行临床分型,分析不同年龄、核酸转阴时间、住院时间、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剂次感染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差异。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573名,临床分型包括无症状感染者315人(55.0%)、轻型感染者214人(37.3%)、普通型感染者44人(7.7%)、重型感染者0人(0%)。已进行疫苗加强接种397人(69.3%),未进行加强接种176人(30.7%)。573名感染者中,83.6%(479/573)的感染者年龄集中在18~69岁年龄段。不同年龄段感染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75,P<0.01),不同核酸转阴时间感染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93,P<...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奥密克戎病毒感染全程接种新冠疫苗患者首发症状及胸部CT特点的认识。方法:分析收治的80例奥密克戎病毒急性感染的患者CT检查结果。结果:80例奥密克戎感染无症状患者占比最高(37.78%)。胸部CT有11例患者有明显肺部改变。结论:奥密克戎病毒感染全程接种新冠疫苗患者首发症状轻,少部分患者有胸部CT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泉州市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BA.2感染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影响核酸转阴时间的因素。方法 收集2022年3月13日—4月5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67例Omicron变异株BA.2感染普通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转阴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入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1.03,年龄为9~97(41.45±17.51)岁,35.82%患有基础疾病,83.58%接种了新冠疫苗。初诊时最常见临床症状为咳嗽(62.69%),其次为发热(32.84%)。白细胞计数降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和淋巴细胞计数降低的比率分别为11.94%、7.46%、29.85%,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的比率分别为8.95%、10.45%、25.37%、14.93%、14.93%,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血沉、降钙素原升高的比率分别为35.82%、71.64%、56.72%、4.48%,D-二聚体、肌酐、铁蛋白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新冠病毒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上呼吸道标本核酸转阴时间,为了解新冠病毒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期提供参考。方法 以2022年11月1日—2023年1月10日湖北省荆州市某单位新冠病毒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感染者年龄、性别、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史、2022年流感疫苗接种史以及发病日期、首次核酸检测阳性日期以及往后隔日核酸检测结果。发病日期或首次核酸阳性较早者定义为第0 d;连续2次(至少间隔24 h)核酸检测阴性定义为核酸转阴。采用生存分析计算转阴时间,Cox比例风险回归进行亚组比较。对定点收治医院感染者进行基因测序,监测荆州市流行毒株。结果 共102例新冠病毒感染者纳入研究,男女性别比0.96:1,年龄以40岁以上人群(65例,63.73%)居多,所有感染者既往均接种3剂次灭活疫苗,73例2022年7—8月接种4价流感疫苗。研究期间35名感染者进行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均为Omicron BA.5.2变异株。感染者发病(或核酸检测首次阳性)5 d后核酸阳性率为97%。核酸转阴中位时间为12 d(95%CI:12~14 d),18 d后核酸均转阴。不同性别和年龄组感染者核酸转阴时间存在差异(P...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对病区公共环境及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污染情况。方法 对某新冠定点救治医院病区公共区域、脱卸区域和个人防护用品进行采样,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并报告Ct值,分析个人防护用品新型冠状病毒阳性相关因素。结果 共采集病区公共区域环境标本100份,病区公共区域环境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总阳性率为30.00%,脱卸区电梯地面、走廊公共区域地面、脱卸电梯按钮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最高,分别为60.00%、60.00%、40.00%。一脱区和二脱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出率分别为18.33%、1.67%。48.33%的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检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其中外层鞋套鞋底、外层手套和防护服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5.00%、21.67%、8.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医生岗位和高风险操作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高(均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对病区公共环境、一脱区和个人防护用品可造成不同程度污染,做好个人防护和定期环境清洁消毒,可以降低医务人员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所致发病、肺炎和重症的保护效果(Vaccine effectiveness,VE)。方法 采用病例-病例研究,对2022年2至7月四川省成都市和广安市报告的新冠病毒感染本土病例进行调查,分析新冠病毒疫苗预防奥密克戎变异株发病、肺炎和重症的VE以及经年龄、性别、基础性疾病调整后的VE(aVE,Adjusted vaccine effectivenes),通过SPSS 21.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新冠病毒感染病例1 683例,均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BA.2感染,临床结局为发病、肺炎和重症分别是511例(30.4%)、66例(3.9%)和11例(0.7%),重症人群中90.9%(10/11)都是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加强免疫预防奥密克戎变异株发病和肺炎的aVE分别是52.4%(95%CI:17.8%~72.4%)和81.6%(95%CI:60.0%~91.5%),基础免疫预防肺炎的a VE是69.2%(95%CI:26.9%~87.0%),未完成全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收集分析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的特点,指导社区COVID-19的早识别、早筛查和早诊断。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7日至3月7日于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感染病区就诊的94例COVID-19轻症确诊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性82例,女性12例;年龄17~69岁,平均(46.01±12.35)岁。以患者鼻咽拭子2019-nCoV核酸检测结果阳性为确诊日期,收集并分析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潜伏期以及临床表现等。 结果92例(97.9%)患者有可疑接触史,5例(5.3%)为无症状感染者。所有患者自接触可疑患者到出现临床症状时间为1~16 d,自出现临床症状到确诊时间为1~30 d。不同月份发病患者自出现临床症状到确诊的时间不尽相同:12月份(1例)为14 d;1月份(60例)为1~30 d;2月份(28例)为1~17 d。患者入住方舱医院的平均时间(20.31±5.05)d,所有患者自出现临床症状到呼吸道病毒核酸转阴时间为9~44 d。63例(67.0%)出现发热,45例(47.8%)出现干咳,25例(26.6%)出现乏力等。 结论2019-nCoV感染患者临床症状没有特异性,常表现为发热、干咳、乏力,对于有类似表现并有可疑流行病学患者应尽早启动2019-nCoV核酸检测的筛查流程,早期发现可疑患者,并尽快就诊于方舱医院等感染病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感染新冠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BA.2毒株的方舱医院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4月8日-5月13日入住上海市石龙路方舱医院的新冠病毒轻型和无症状感染病例,分析其流行病学史、一般状况、住院天数、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疫苗接种情况和病毒基因循环阈值(Ct)信息。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住院>14 d和未注射疫苗的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收集2 896例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平均住院天数(10.79±4.31)d,入院时病毒N基因和ORF1ab基因的Ct值分别为(28.63±6.55)和(29.45±5.50),其中13.05%患者未接种新冠疫苗。年龄越大者,住院时间超14 d可能性越大,而疫苗接种次数越多者,则更有可能14 d内出院;对907例患者入院时的新冠核酸检测显示,未成年患者病毒N和ORF1ab基因Ct值高于成年患者,合并常见慢性病患者的基因Ct值低于未合并的患者;相关性分析显示住院时间与N基因(r=-0.362,P<0.001)和ORF1ab基因Ct值(r=-0.391,P<0....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Omicron变异株感染轻型与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其核酸检测结果转为阴性(以下简称为“核酸转阴”)时间缩短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4月7日至5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区“亲子病房”集中收治的150例Omicron变异株感染轻型和普通型COVID-19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这150例患儿的核酸转阴中位时间为13 d,将其分别纳入快转阴组(n=84,核酸转阴时间<13 d)和慢转阴组(n=66,核酸转阴时间≥13 d)。对2组患儿年龄、性别、轻型与普通型COVID-19患儿构成比、疫苗接种率、COVID-19相关临床表现及COVID-19发病48 h内系统炎症指数(SII)、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等,进行成组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Omicron变异株感染轻型与普通型COVID-19患儿核酸转阴时间缩短的因素。2组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点房间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状况,为集中隔离点规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集2021年12月18日—2022年1月16日入境人员集中隔离居住过的房间环境表面涂抹样本,用Real-Time PCR方法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进行检测,并对房间污染状况进行分析。 结果 共采集房间环境标本21 150份,其中确诊病例房间35个,样本数为350份,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25份,均在确诊病例房间内,检出率为7.14%(25/350),物品为马桶、门板、灯开关、地面、床头柜、洗漱台、桌面、遥控器等。81.81%(9/11)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确诊病例房间内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隔离房间物体表面存在污染风险,尤其是奥密克戎变异株患者房间环境污染风险更高,应按相关要求落实闭环管理,采取严格隔离措施,规范做好消毒工作,才能切实阻断新冠肺炎交叉感染和外溢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1起由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本起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和序列分析,并进行溯源分析。结果 本起疫情持续时间为2022年11月1—6日,报告新冠感染者13例,以男性为主(占61.5%),中位年龄为52岁;包括无症状感染者10例(占76.9%)、确诊病例轻型2例(占15.4%)和普通型1例(占7.7%)。病例病毒基因测序结果显示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与邻省“10.04”疫情1例本土病例感染毒株高度同源。结论 本起疫情高度怀疑为外省输入引发,病毒株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22年底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新生儿感染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处置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17日-2023年1月9日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新生儿感染病例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临床特征。结果 共纳入100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年龄为17.5(8.3,22.0)日龄,出生胎龄39.3(38.4,40.1)周,出生体质量3 165(2 991,3 522)g; 100例患儿中轻型84例,15例普通型,1例重型;患儿均有明确接触史,大部分为水平传播获得感染;临床表现以发热为主(91.0%),间断发热2.5(1.5,3.0)d; 40例(40.0%)合并呼吸系统症状,23例(23.0%)有消化系统症状;实验室检测WBC计数未见明显升高,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绝大部分在正常范围内;患儿年龄、体温与住院时间均呈负相关(P<0.05),发热时间与住院时间呈正相关(P<0.05),但相关关系均不密切;出生体质量、胎龄和最初病毒载量均与住院时间不相关。结论 ...  相似文献   

15.
当前,多地报告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病例,引发广泛关注。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就有关问题作了最新解答: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发现和流行情况2021年11月9日,南非首次从病例样本中检测到一种新冠病毒变异株。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Omicron (奥密克戎)变异株。  相似文献   

16.
《上海预防医学》2021,33(9):791-794
【目的】研究中期妊娠合并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20年3—4月收治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2例输入性COVID-19病例(均为孕妇)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经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处于妊娠中期的COVID-19患者均为境外输入病例。例1来自美国,无症状;例2来自俄罗斯,有发热、咽痛,少许咳嗽、咳痰,伴有味觉及嗅觉减退症状。入院时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例1白蛋白降低;例2的淋巴细胞计数及百分比降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增高,白蛋白降低,血清肌钙蛋白增高,但心电图无异常。2例孕妇肺部CT提示肺部均有病灶。例2因痰培养异常,给予头孢克洛口服。例1和例2分别住院14 d和12 d,2次咽拭子及粪便核酸检测转阴后出院。【结论】中期妊娠合并COVID-19的普通型患者治疗应以加强孕期监护为主,合理营养支持,适当心理干预,但妊娠结局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   描述2020年福建省111名COVID-19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特征, 以111名(102名确诊和9名无症状感染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密切接触者为病例组, 以未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且资料完整的2 337名密切接触者为对照组,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讨密切接触者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111例中男性57名, 女性54名, 男女比为1.1:1, 年龄中位数为49.5岁, 密切接触者感染率为1.7%(111/6 718)。引起47起聚集性疫情, 占总起数88.7%(47/53), 占总病例数54.7%(162/296), 有7例潜伏期超过14 d, 最长达21 d, 1起聚集性疫情显示原代病例发病前2 d具有感染性。家庭续发率4.2%(73/1 739)、社区续发率为10.1%(24/237)、养老院续发率2.7%(7/256)、社交场所续发率为2.0%(4/199)、工作场所续发率3.0%(3/99), 续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6, P < 0.001)。确诊病例以轻型和普通型为主(88.2%), 临床严重程度与原代病例没有区别。最后接触到确定密切接触者时间中位数为2 d, 确定密切接触者到实施隔离时间为中位数1 d, 最后接触到发病时间中位数为7 d, 发病至就诊时间中位数为4.9 d, 就诊到确诊均在当天完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随着年龄的增大, 感染风险越大, 15~岁(OR=4.22, 95% CI:1.79~9. 96)和≥50岁(OR=6.61, 95% CI:2.77~15.78);接触频率时间越久, 受感染的机会越大, 一般接触(OR=3.58, 95% CI:1.70~7.54)和经常接触(OR=8.30, 95% CI:4.65~14.80);暴露于现症病例(OR=3.64, 95% CI:1.65~8.04)更易感染。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续发率较高, 在2.0%以上;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密切接触者临床严重程度与原代病例没有差别, 均以轻症为主, 年龄、接触频率和原代病例有无症状是其危险因素; 密切接触者协同追踪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成效不理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描述一起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以探讨该病在人群中传播模式。【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聚集性疫情相关的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患者、密切接触者的发病日期、隔离日期等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对采集的咽拭子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在这起聚集性疫情中确诊病例1例,此病例共接触36人(家庭内12人,家庭外24人),家庭内2人核酸检测阳性,被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结论】COVID-19传播主要为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易造成家庭聚集性疫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力和续发率,为COVID-19疫情防控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COVID-19(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区分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选择聚集性疫情首发病例为指示病例,以最短潜伏期1~3 d分别评估传染力和续发率。结果 截至2020年2月18日,广州市共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349例,其中,确诊病例339例(占97.13%),无症状感染者10例(占2.87%)。共报告聚集性疫情68起,涉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217例(确诊病例210例,无症状感染者7例)。每起聚集性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例数中位数为3例,确诊病例数中位数为2例,无症状感染者数中位数为1例。最短潜伏期1~3 d的传染力平均值为2.18(即每起聚集性疫情中每个病例平均传染2.18人),家庭成员传染力平均值为1.86,家庭成员传染力比例为85.32%(1.86/2.18)。最短潜伏期为1~3 d的全部密切接触者续发率为17.12%~18.99%,其中,家庭成员续发率为46.11%~49.56%。结论 广州市COVID-19聚集性疫情以家庭聚集性为主,传染力强,加强防控措施可有效控制社区传播。  相似文献   

20.
《上海预防医学》2021,33(1):33-36
【目的】分析咸阳市2020年1月—2月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7例COVID-19确诊病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临床资料,对病例的基本情况、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7例COVID-19确诊病例中男性10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39.59±17.31)岁;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最短1 d,最长10 d,中位数4 d;病程最短3 d,最长23 d,中位数16 d。17例确诊病例中轻症病例6例,普通肺炎10例,重症肺炎1例;首发症状表现为发热15例,部分患者伴有乏力、咽痛、咳痰、呕吐、肌肉酸痛,首发非发热症状者2例;所有病例均无并发症;患者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偏低;胸部CT检查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弥漫性玻璃样阴影。11例有武汉地区旅居史,4例有接触过武汉旅居史的人,2例未发现有明确接触史;17例确诊病例中4例为家庭聚集性发病。【结论】COVID-19人群普遍易感,大多具有明确的流行病学接触史,患者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及CT检查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