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HO的有关调查和其他研究均表明,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的是重症监护病房(ICU),而在ICU中,术后患者往往因其手术过程中创伤大、时间长、侵入性操作多、病情危重等特点,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为了解ICU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及对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筛选非心脏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 择期围术期有可疑危险因素的非心脏手术患者480例,年龄18~92岁,根据术后3 d内是否发生谵妄分为术后谵妄组和非术后谵妄组.可疑危险因素进行组间比较后,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 79例术后发生谵妄,发生率为16.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龄、全身麻醉、手术时间≥3 h、术后Price-Henry疼痛评分为4分、合并肺气肿、饮酒≥3次/周是发生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相对危险度依次为1.924、0.188、2.251、1.752、18.954、1.779.结论 老龄、全身麻醉、长时间手术、术后剧烈疼痛、合并肺气肿、长期饮酒是非心脏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并发念珠菌血行感染(candida bloodstream infection,CBSI)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入住山东省5所三级医院的、近3周内有腹部手术史的102例CBSI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病原学特征和易患危险因素,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30 d病死率达25.5%.致病菌前3位分别为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菌株对氟康唑耐药率为17.6%.47例(46.1%)患者接受预防性、经验性抗真菌治疗.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中:高龄者及合并实体肿瘤和肝脏病史者多见;白色念珠菌发生率明显增加,接受预防性、经验性抗真菌治疗者明显减少;急性生理与既往健康(APACHE)Ⅱ评分及多种病原菌血行感染、腹腔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预防性、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是CBSI患者死亡的唯一保护因素.高龄、肝脏病史和白色念珠菌CBSI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腹部手术后并发CBSI的患者病死率高,应结合危险因素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并尽早实施预防性、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骨科常见手术术后发生谵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15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6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169例)、膝关节置换术(65例)和肩关节周围手术(72例)患者525例,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谵妄分为谵妄组(56例)和非谵妄组(469例)。记录谵妄组和非谵妄组患者年龄、性别、血型以及住院天数、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术前准备时间、术前基础疾病状况、术前及术后白蛋白、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术后电解质是否紊乱、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术后是否ICU监护和输血量等围手术期因素共17项。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生谵妄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可能与术后谵妄相关的因素有年龄、手术方式、术前准备时间、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后电解质是否紊乱、手术持续时间、是否术后ICU监护和输血量等9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80岁和>80岁组术后谵妄发生率高于年龄<70岁组,OR值分别为12.998(95%CI:2.829,59.713)和36.210(95%CI:8.222,159.476);术前准备时间4~6 d组术后谵妄发生率高于术前准备时间≥7 d组,OR值为3.903(95%CI:1.658,9.188);术后电解质紊乱组术后谵妄的发生率高于电解质正常组,OR值为2.160(95%CI:1.065,4.382)。结论 高龄、术前准备时间不充分和术后电解质紊乱是骨科术后发生谵妄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8月195例70岁以上老年胃癌手术患者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情况,采用 SPSS13.0统计软件,组间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195例老年胃癌手术患者,出现术后肺部并发症50例,发病率为25.64%(50/195)。患者年龄大于80岁、体重指数>25、有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史、低蛋白血症、糖尿病史等术前状况因素与术后的肺部并发症发生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3、6.28、7.32、8.62、6.56、6.95, P﹤0.05)。手术方式包括近端胃切除术、全胃切除术、联合脾切除术及全麻插管时间超过3h等因素与术后的肺部并发症发生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26、8.52、8.67、9.12, P﹤0.05)。结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与高龄、肥胖、吸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史、低蛋白血症、糖尿病、手术方式有明显关系,是主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肝移植术后腹腔积液并发症进行原因分析,了解其危险因素,从而指导肝移植术后腹腔积液的预防和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47例肝移植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腹腔积液发生情况,分为腹腔积液组(24例)和无腹腔积液组(23例),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以及ROC曲线分析肝移植术后发生腹腔积液的危险因素以及敏感度、特异度。 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第1天白蛋白(ALB)水平、供体胆碱酯酶(ChE)、脑死亡时间是肝移植术后腹腔积液的危险因素(P=0.017、0.044、0.035)。术后第1天ALB水平每增加评分一级、供体ChE每增加1 U、脑死亡时间增加1 h,患者术后腹腔积液风险分别增加6.531、1.000、1.052倍。ROC曲线分析发现,供体ChE的最佳截断值为5 142 U/L,判断术后腹腔积液发生风险敏感度为79.2%,特异度为56.5%,曲线下面积为0.676(P=0.039,95% CI:0.520~0.832);供体脑死亡时间截断值为21.5 h,判断术后腹腔积液发生风险敏感度为62.5%,特异度为73.9%,曲线下面积为0.674(P=0.041,95% CI:0.520~0.828)。 结论提高术后第1天ALB水平,选择相对低ChE水平供体及减少供体脑死亡后等待时间可降低肝移植术后腹腔积液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1 .对象 :1989年 1月~ 1998年 12月 ,烧伤面积 5 0 %~10 0 % ,Ⅲ度 30 %~ 76 %TBSA的患者 ,男 2 2 2例 ,女 175例 ,年龄 6个月~ 82岁。2 .方法 :观察伤后休克持续时间 ,创面植皮手术时间 ,抗厌氧菌药物的应用及病区环境 ,抽血进行细菌培养。将所得数据进行 χ2 检验。3.结果 :(1)血培养结果及预后 :经 397例患者单次或多次抽血进行细菌培养 ,鉴定为需氧菌 12 7例 (占 32 % ) ,厌氧菌 38例 (9.6 % )。 38例中需氧菌与厌氧菌均为阳性者 2 6例 :合并假单胞铜绿菌 11例 ,死亡 8例 ;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 8例 ,死亡 5例 ;合并链球菌 7例 ,…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胰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8年12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56例经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收集胰腺癌患者术后感染情况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体重指数(BMI)等,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胰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356例胰腺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43例,感染率12.0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史、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BMI与胰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有关(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术前有吸烟史、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手术时间≥4 h、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10 d、BMI≥24 kg/m~2是胰腺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术前吸烟史、静脉麻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时间长、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长、BMI高是胰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术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腹部手术后腹腔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并评价这些因素在预测术后腹腔感染的准确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年龄等常用的临床观察指标进行回顾性调查,建立主要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在15个常用的临床观察指标中,手术部位、生命系统分级和手术持续时间为导致术后腹腔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用建立的回归模型预测术后腹腔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66%、76%和71%;在前瞻性观察的159例腹部手术病例中,此模型理论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5%、84%和84%。结论 手术部位、生命系统分级和手术持续时间为术后腹腔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术后感染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预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是否发生心房颤动(AF),对其术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安贞医院2007年9月至2008年4月226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d内是否出现AF持续5min以上分为非AF组和AF组,分析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及术前一般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并在相同条件下完成手术。结果术后24例患者(10.6%)发生AF.AF组中左心房前后径〉35mm的患者高于非AF组[41.7%(10例)vs.22.3%(45例),χ^2=4.380,P=0.036)];二尖瓣反流患者高于非AF组[37.5%(9例)vs.17.3%(35例),χ^2=5.568,P=0.018)];左主干病变患者高于非AF组[33.3%(8例)vs.12.4%(25例),χ^2=7.560,P=0.006];年龄AF组高于非AF组(65.7±9.5岁vs.60.1±10.1岁,t=-2.724,P=0.010)。两组患者单因素分析结果:高龄、二尖瓣反流、左心房大、左主干病变等手术前临床指标是术后发生AF的危险因素;手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χ^2=4.190,P=0.040),心电监护时间(χ^2=5.948,P=0.015),住院费用(χ^2=4.110,P=0.043)等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ABG后发生AF与高龄、二尖瓣反流、左心房增大、左主干病变等危险因素有关。临床资料、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等有助于预测CABG后是否发生AF,以使更好地预防和治疗,降低术后AF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部手术重症患者出现术后心房颤动(POAF)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重症医学科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接受肺部手术患者213例。根据术后7天内是否出现POAF分为POAF组(42例)和非POAF组(171例)。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出现POAF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 结果:POAF的发生率为19.7%。二尖瓣反流( OR=4.270,95% CI:1.380~13.213, P=0.012)、术中使用西地兰( OR=14.619,95% CI:2.913~73.373, P=0.001)、术中使用儿茶酚胺( OR=3.244,95% CI:1.144~9.203, P=0.027)、心包切开( OR=6.079,95% CI:1.362~27.128, P=0.009)及系统淋巴结清扫( OR=5.460,95% CI:1.770~16.846, P=0.003)是肺部手术重症患者术后7天内出现POAF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危险因素构建POAF的列线图, ROC曲线下面积为0.801(95% CI:0.721~0.881, P<0.001)。 结论:肺部手术重症患者术后7天内出现POAF的危险因素包括二尖瓣反流、术中应用西地兰、术中使用儿茶酚胺类药物、心包切开、系统淋巴结清扫。据此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以量化患者出现POAF的风险,预测能力优于既往的评分系统。  相似文献   

12.
贲门癌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贲门癌切除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及危险因素。 方法  2 43例贲门癌患者术后 2 4例发生心律失常 ,为心律失常组 ;其余 2 19例为无心律失常组。分析两组间差异 ,监测发生心律失常时的多项指标。 结果 年龄≥ 6 5岁、术前心电图异常、合并心肺疾病、手术时间≥ 4小时的贲门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高。出现心律失常时的血氧饱和度为 0 .93± 0 .0 4。 结论 高龄、术前心肺功能异常、手术时间延长均是贲门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时纠正缺氧可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筛选全凭静脉麻醉下脊柱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 择期行脊柱手术患者200例,年龄18~70岁,根据术后3 d内是否发生谵妄分为术后谵妄组和非术后谵妄组.可疑危险因素进行组间比较后,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 39例患者术后发生谵妄,发生率为19.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中失血量、经常饮酒是发生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相对危险度依次为1.882、0.999、1.715.结论 老龄、术中大量失血、长期饮酒是全凭静脉麻醉下脊柱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病例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为预防和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186例患儿资料,对确诊为院内感染患儿的流行病学资料、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相关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86例新生儿患者中有85例患儿存在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发生率为7.17%;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最多见(53/85,62.4%),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18/85,21.2%)、鲍曼不动杆菌(12/85,14.1%)、铜绿假单胞菌(7/85,8.2%)和大肠埃希菌(5/85,5.9%)。本组病例院内感染的临床表现以肺炎(35/85,41.2%)最为常见,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占所有肺炎的68.6%(24/35);其次为败血症(22/85,25.9%)和腹泻(12/85,14.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OR=1.921)、脐静脉置管(OR=1.301)、住院时间(OR=1.076)、胎龄(OR=1.125)和胎膜早破(OR=1.207)等是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缩短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尽早拔除静脉置管可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biliary complication,BC)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ENTRAL、CBM、CNKI、VIP、万方等数据库,截止日期至2012年2月.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肝移植术后BC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8篇文献,累计病例524例,对照3967例.Meta分析提示:供者年龄以及受者年龄、原发病、热缺血时间、温缺血时间、无肝期时间、有无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对术后BC的发生无明显影响(P>0.05);男性患者术后BC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OR:1.40;95% CI:1.09~1.79;P=0.008);术前肝功能C级患者术后BC发生率显著增高(OR:1.95;95% CI:1.02~3.76;P=0.04);留置T管较不留置T管患者术后BC发生率要高(OR:2.00;95% CI:1.30~3.08;P=0.002);发生排斥反应显著增加术后BC发生率(OR:1.80;95%CI:1.11~2.93;P=0.02);合并肝动脉并发症患者术后BC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肝动脉并发症患者(OR:3.15;95% CI:1.37~7.23;P=0.007);冷缺血时间及手术时间BC组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 受者为男性、肝功能C级、留置T管、发生排斥反应、合并肝动脉并发症、冷缺血时间、手术时间等7项是肝移植术后BC的危险因素.肝移植术后BC的发生与供者年龄以及受者年龄、原发病、热缺血时间、温缺血时间、无肝期时间、有无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因素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各因素对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EICU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结局将EICU患者分为转出组(n=125)和死亡组(n=40);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比较两个组别的APACHE II评分、机械通气时间、血糖水平等指标;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个组别的性别、住院类别、体重、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平均血糖、血糖标准差、血糖变异系数等指标有差异;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危险因素为手术(OR=3.473)、APACHEII评分(OR=1.092)、机械通气时间(OR=1.005)、低血糖(OR=3.602)、高血糖(OR=2.504)、血糖标准差(OR=1.815)等,而体重(OR=0.938)为保护因素。结论:影响EICU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APACHE II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低血糖、应激性高血糖、血糖波动范围。  相似文献   

17.
施舟  陈振星  王斌  张野 《临床麻醉学杂志》2021,37(10):1023-1028

目的 分析心脏外科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PPCs分为两组:并发症组(n=271)和无并发症组(n=331)。提取性别、年龄、ASA分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脑血管病史、手术史、术前房颤、肺动脉高压、心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肝肾功能指标、乳酸脱氢酶、血糖、手术时间、心肺转流(CPB)时间、术中药物使用情况、术中输血量、术中液体输注量、术中尿量、术后肝肾功能指标、心电图等临床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评估上述指标与PPCs的相关性。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心脏外科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与无并发症组比较,并发症组年龄、左心房直径明显增大,ASA分级、糖尿病和术前房颤比例、肺动脉高压分级、淋巴细胞含量、尿素氮、球蛋白、总蛋白、乳酸脱氢酶、AST浓度明显升高(P<0.05);手术时间和CPB时间明显延长,术中输注血小板比例明显升高,晶体液输注量明显增多(P<0.05);术后尿素氮、肌酐浓度明显升高,引流量明显增多(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A Ⅳ级(OR=1.886,95%CI 1.030~3.456,P=0.040)、术前房颤(OR=1.526,95%CI 1.031~2.257,P=0.034)、CPB时间≥2 h(OR=2.418,95%CI 1.692~3.456,P<0.001)是心脏外科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术前房颤、ASA Ⅳ级、CPB时间≥2 h是心脏外科PP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术后ICU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凝血功能与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分析VTE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7年2月2019年2月本院行手术治疗后入住ICU科室的18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组的依据为是否并发VTE而分成未发生VTE的对照组(140例)与VTE组(4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与CRP变化情况,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ICU患者并发VTE的危险因素。结果:VTE组患者凝血功能中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与血清CRP分别为(5.52±0.38)g/L、(2.97±0.52)μg/L、(87.48±11.76)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4±0.60)g/L、(0.43±0.46)μg/L、(32.46±9.7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高、D-二聚体高、手术时间长、卧床时间长、有既往病史均为术后ICU患者并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后ICU患者并发VTE血清中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CRP显著上升,手术时间与卧床时间长,对上述相关指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给予合理的处理措施,以有效预防、早期发现并给予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获得压力性损伤的临床特征以及危险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利用美国波士顿BID医疗中心重症监护病房建立的重症医学数据库,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患者2级以上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危险因素。结果共30171例纳入分析,1667例发生2级以上压力性损伤,46.8%为70岁以上老年患者,73.4%的患者于入院后1周内出现压力性损伤。44.4%压力性损伤发生部位在骶尾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急性生理学评分,Braden评分中的摩擦力与剪切力、移动能力、营养摄取能力,血红蛋白、血管升压药物、镇静药物、机械通气、脓毒血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肾衰竭、瘫痪、体质量减轻、肥胖为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重症监护室患者获得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多,需进一步细化研究;同时医护人员应进行个性化评估及预防。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筛选全麻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危险因素.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胸部或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300例,年龄65~80岁,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根据术后3d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将患者分为非POCD组和POCD组.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术前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血压.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OCD的危险因素.结果 98例患者发生POCD,发生率为32.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糖尿病和高血压是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龄、糖尿病和高血压是全麻老年患者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