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对脾胃虚弱型CKD3~4期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01月~2019年06月符合西医诊断及脾胃气虚证中医诊断的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为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升阳益胃汤,总疗程12周,观察患者的中医临床症候、生化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65%,优于对照组65.62%;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值均较基线明显降低(P 0.01或P 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 0.01);观察组24 h尿蛋白尿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 0.05)。结论:升阳益胃汤对脾胃虚弱型慢性肾脏病患者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含量、保护肾功能延缓疾病进展方面显示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法对气阴两虚型慢性尿酸性肾病(CUAN)患者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及数量表达、黏附活性的影响.方法:先检测30例气阴两虚型CUAN患者的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及数量表达、黏附活性,并与健康人比较;再将气阴两虚型CUAN患者分为中西组与对照组,检测治疗后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及数量表达、黏附活性.结果:气阴两虚型CUAN患者与健康人的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气阴两虚型CUAN的红细胞CR1数量表达、黏附活性明显低于健康人(P<0.01).治疗前后中西组与对照组的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无变化,中西组的红细胞CR1数量表达、黏附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气养阴法对气阴两虚型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红细胞CR1数量表达、黏附活性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脏病(DKD)不同CKD分期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探索疾病证候演变规律。方法:收集168例分属CKD1~5期DKD患者的中医证候及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DKD各期本虚证分布差异明显,CKD1~2期以气阴两虚为主,CKD3~4期以脾肾阳虚证为主,CKD5期以阴阳两虚为主;(2)DKD各期标实证均以血瘀证最常见,标实证的兼证情况复杂;(3)各本虚证的临床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明显。结论:DKD的中医证候以本虚标实为特点,本虚证可能按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的规律演变,并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标实证中血瘀证贯穿疾病始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气清利化瘀方对脾肾气虚兼湿瘀证2~3期慢性肾衰竭分期逆转及其临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上加益气清利化瘀方结合肾俞穴物理透药,疗程8周。观察主要症状积分变化,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血清白蛋白、体重指数,胆固醇、三酰甘油,24 h尿蛋白定量变化。结果:治疗组乏力、腰酸、腰痛、泡沫尿证候积分明显降低(P 0. 05),对照组(P 0. 05);两组治疗后血肌酐、血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均改善,尿蛋白定量均下降,(P 0. 05),组间比较差异(P 0. 05);两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均改善(P 0. 05),组间比较差异(P 0. 05);两组间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变化(P0. 05)。临床综合有效率:治疗组为91. 12%,对照组为76. 67%,且治疗组平均有效率、显效率、分期逆转率和平均起效时间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清利化瘀方具有显著逆转脾肾气虚兼湿瘀证2~3期慢性肾衰竭的分期,加速起效时间,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肾损害患者中医证候特征及分布规律,探讨其与临床、实验室指标的关系,为AAV肾损害的中医诊断和辨证施治提供线索。方法:收集AAV肾损害患者中医症状体征,进行证候判定,采空腹静脉血查Hb、白蛋白(Alb)、补体C3、C-反应蛋白(CRP)、BUN、Scr、血浆D-二聚体(D-D)等指标,进行肾损害程度及BVAS活动性评分,探讨各中医证候与临床实验指标间的关系及规律。结果:AAV肾损害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为:脾肾两虚型52例(41. 6%)、气阴两虚型38例(30. 4%)、湿热内蕴型19例(15. 2%)、肺脾气虚型16例(12. 8%)。冬、春季以脾肾两虚及气阴两虚型多见,夏季以气阴两虚型多见(P 0. 05)。各证型组的Hb、Alb、C3水平按气阴两虚型、脾肾两虚型、湿热内蕴型依次降低,D-D、Scr、BVAS评分值依次增高。与湿热内蕴证比较,气阴两虚、脾肾两虚Hb升高(P 0. 05)、Scr降低(P 0. 05),气阴两虚、脾肾两虚D-D、BVAS评分降低(P 0. 05)。结论:AAV肾损害的中医证型以脾肾两虚型最多见,湿热内蕴型的肾损害更重、BVAS评分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黄芪汤对DKDⅢ期气阴两虚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的90例DKD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联合黄芪汤、缬沙坦口服,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联合黄芪汤安慰剂、缬沙坦口服,总疗程为2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24 h尿蛋白定量、ACR)及相关炎症因子(IL-6、TNF-α)表达。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24 h尿蛋白定量、UACR、IL-6、TNF-α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P <0. 05),血清Renalases肾胺酶表达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P <0. 05),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黄芪汤能够有效降低DKDⅢ期尿蛋白,还可以有效改善血清中相关炎症因子指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益气养阴方对脾肾气阴两虚型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CKD 1-2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脾肾气阴两虚型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CKD 1-2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服益气养阴方,对照组加服氯沙坦,疗程为16周;治疗前后对比观察研究对象中医证候积分、24 h尿蛋白定量、尿MA/Cr、尿β2-MG、血胱抑素-C、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血白蛋白等指标变化,分析比较两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益气养阴方能减少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尿MA/Cr、24 h UPro的排泄(P均〈0.05)。结论:益气养阴方具有改善症状,减少蛋白尿,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气阴两虚证与肾组织病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IgA肾病气阴两虚证的微观辨证提供依据,并对其他证型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方法:对161例确诊为IgA肾病患者进行分组,其中气阴两虚证86例,非气阴两虚证75例,观察两组肾组织病理指标的变化。结果:86例气阴两虚证患者的病理分级多见Lee分型Ⅱ~Ⅳ级;气阴两虚证组肾小球系膜区免疫复合物沉积数目及程度均弱于非气阴两虚证组(P〈0.05);气阴两虚证组患者的肾小球指数、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生、肾小管萎缩积分显著高于非气阴两虚证组(P〈0.05);间质浸润、间质纤维化积分显著低于非气阴两虚讧组(P〈0.05)。结论:肾组织的病理分级、肾小球系膜区免疫复合物沉积数目及程度、肾小球指数、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生、肾小管萎缩、间质浸润、间质纤维化积分可作为IgA肾病气阴两虚证的微观辨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补虚祛风法治疗581例CKD3~5期病人,以"真实世界"数据分析法评价该方疗效。方法:回顾补虚祛风法治疗CKD3~5期病人581例,分别观察12周及1年以上随访肾小球滤过率、24 h尿蛋白及肌酐翻倍、进入透析及死亡等终点事件。结果:(1)近期疗效:经过12周治疗,CKD3~5期患者24 h尿蛋白及肌酐均得到改善(P <0. 05);年龄、病程、血脂、血压与肾功能改善情况均无相关性(P> 0. 05)。(2)远期疗效:CKD3~4期的患者在接受补虚祛风法治疗,5年内血肌酐持续改善,且CKD3期改善的程度优于CKD4期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为7. 28%; CKD5期的患者在补虚祛风法治疗的第12个月开始,血肌酐及肾小球滤过率无明显改善或进一步升高,终点事件发生率为23. 5%;与未长期服用补虚祛风中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补虚祛风法能够改善CKD3~5期患者的肾功能,且疗效与早期干预成正相关,提示早期中药介入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高位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湿浊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龙华医院肾内科门诊及病房CKD3~4期湿浊证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灌肠组、结透组三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基础治疗(慢性肾衰一体化)联合中医辨证本虚证治疗(不含祛湿泄浊中药),灌肠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灌肠治疗,结透组在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Ⅲ~Ⅴ期(气阴两虚血瘀证)的疗效。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Ⅲ~Ⅴ期(气阴两虚血瘀证)患者45例,采用平行对照研究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益肾活血方,疗程均为28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及各项生化指标。结果:(1)临床综合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为45.5%,两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对中医证候的改善作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为68.2%,两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对疗效性指标的影响:治疗组自身前后对照,各项疗放性指标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时照组自身前后对照,HbAIc、Alb、Scr、BUN、eGFR有改善(P〈0.05或P〈0.01),24h—Up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疗效性指标改变组间比较,24h—Upr、Alb、Ser、BUN、eGFR的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HbAlc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对安全性指标的影响:两组自身前后对照,各项安全性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安全性指标改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活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Ⅲ~Ⅴ期(气阴两虚血瘀证),能改善DN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蛋白尿、降低血肌酐、增高肾小球滤过率;同时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参冬养阴汤口服治疗气阴两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选择气阴两虚型便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参冬养阴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聚乙二醇4000散联合莫沙比利口服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随访6个月。对两组治疗前、后总积分及各症状积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参冬养阴汤口服治疗气阴两虚型便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口服聚乙二醇4000散联合莫沙比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32例IgA肾病患者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及化验指标相关性,探讨中医证型在推断IgA肾病病情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06月~2016年09月间经肾活检诊断为原发性IgA肾病的232例住院病例,中医证型分布、化验指标及病理特点,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各证型间临床及病理等方面的异同。结果:232例IgA患者中以女性患者居多,男女比例为0. 52∶1;中医辨证分型以气阴两虚型为主,阴阳两虚型最少;各证型中最多见的西医诊断是慢性肾炎,以脾肾阳虚型占比最高;肝肾阴虚型临床以尿检异常为多见,气阴两虚型多见肉眼血尿。各证型间Lee氏分级中均以Ⅲ级为主,各证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脾肾阳虚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血尿酸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 <0. 01)。脾肾阳虚型、阴阳两虚型、脾(肺)肾气虚型患者β2微球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气阴两虚型、肝肾阴虚型(P <0. 01),各证型间肌酐水平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医证型分布与化验指标及肾脏病理有一定的相关性,脾肾阳虚型患者较其余组进展愈快,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为观察益气养阴通便汤对气阴两虚型便秘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选择30例气阴两虚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采用益气养阴通便汤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聚乙二醇4000散口服治疗.治疗3周后检测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慢性肾脏病(CKD)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回顾性研究,了解CKD合并MS的证候特征,为CKD的个体化诊治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07年~2009年住院或门诊的CKD患者,其中CKD合并MS组121例,CKD非合并MS组123例,设计中医证候临床观察表,对两组病人临床脉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CKD合并MS组男性患病人数明显高于女性,年龄大于CKD非合并MS组。两组病程及慢性肾脏病的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代谢综合征各组分比较:CKD合并MS组腰围(W)、BMI、高血压发生率、FPG、TG、LDL-C明显高于CKD非合并MS组(P<0.01)。HDL-C明显低于CKD非合并MS组(P<0.05)。(3)两组病人肾损害比较:Scr、BUN、24h尿蛋白定量、血尿及肾衰竭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D合并MS组UA明显高于CKD非合并MS组(P<0.001)。(4)两组病人中医证候的比较:虚证中合并MS组以脾肾气虚多见,非合并MS组以气阴两虚多见;实证中合并MS组以血瘀、痰湿、热盛多见,非合并MS组以湿热、血瘀为多见;合并MS组实证中两证以上相兼的现象较非合并MS组常见;合并MS组血瘀证和热盛证兼夹、血瘀和痰湿证兼夹、血瘀、痰湿和热盛证兼夹多见,非合并MS组以血瘀和湿热证兼夹、湿热和热盛证兼夹多见。两组总的证候均以虚实夹杂为主要特征。结论:CKD合并MS的中医证候特点以虚实夹杂,多证相兼为主要特征。虚证以脾肾气虚为主,实证以血瘀、痰湿、热盛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终末期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期间血小板及凝血功能动态变化特征.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90例慢性肾脏病终末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血液透析,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期间凝血凝血指标和血小板指标,观察两...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综合性医院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临床分期、生化指标、生活质量指数的关系,为慢性肾脏病中西医结合规范化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现场调查方法,在上海地区7家三级综合性医院收集322例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人口学、中医证候学、实验室检查资料以及生活质量指数SF-36量表,探讨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中医证型与临床生化指标、生活质量指数的关系。结果:共调查成年患者322例,其中男169例(52. 4%),女153例(47. 6%),男女比为1. 1:1;年龄21~80(54. 8±13. 2)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82例(56. 5%),高血压肾损害82例(25. 5%),糖尿病肾病25例(7. 8%);其他病因33例(10. 2%);倦怠乏力、畏寒肢冷、口干目涩、大便不实、失眠多梦等症状是慢性肾脏病患者较常见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分布以脾肾气虚证最多见(42. 8%),其次为脾肾气阴两虚证(18. 6%)及阴阳两虚证(18. 6%),而在兼证中以湿热证最常见(12. 9%);中医主证分布情况在不同慢性肾脏病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随着疾病进展,脾肾气虚、阴阳两虚证有上升趋势,脾肾阳虚、脾肾气阴两虚、肝肾阴虚呈下降趋势;而中医兼证分布在不同慢性肾脏病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脾肾气虚证的e GFR-EPI值显著低于脾肾阳虚、脾肾气阴两虚及肝肾阴虚证,均P 0. 05,阴阳两虚证的e GFR-EPI值显著低于肝肾阴虚证;脾肾气虚证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脾肾阳虚、脾肾气阴两虚、肝肾阴虚,分别为P 0. 05、P 0. 05、P 0. 01,阴阳两虚证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肝肾阴虚证,P 0. 01;脾肾气虚证的舒张压水平显著低于脾肾阳虚、脾肾气阴两虚、肝肾阴虚、阴阳两虚证,分别为P 0. 01、P 0. 05、P 0. 05、P 0. 01;脾肾气虚证的高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脾肾气阴两虚及肝肾阴虚证,分别为P 0. 01、P 0. 05;从生活质量指数来看,脾肾气虚及阴阳两虚证患者的总分显著低于其他证型(P 0. 01)。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疾病进展可能相关,脾肾气虚、阴阳两虚证有上升趋势,中医证型与尿蛋白、血红蛋白、肾功能损害、生活质量指数等指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与CRP指标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征与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将201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糖尿病肾病患者64例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脾肾气虚(阳)、阴阳两虚4种本证组和兼湿证、兼瘀证、兼痰瘀证3种标证组,并选择50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NC组),所有纳入者以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结果:与正常健康人50例作对照,糖尿病肾病患者CRP水平(1.73±2.91)mg/dl明显高于NC组(0.54±0.16)mg/d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N各本证证型组血清CRP水平的比较显示,随着证型由阴虚燥热、脾肾气(阳)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的演变,患者血清CRP水平逐渐升高,且阴虚燥热、脾肾气虚、气阴两虚分别与阴阳两虚组比较,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证中,痰瘀证与NC组、无兼证组与NC组及痰瘀证与血瘀证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CRP水平与中医证型相关,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功能正常及代偿期IgA肾病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Lee氏分级和Ka氏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将确诊的36例IgAN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Lee氏分级和Ka氏病理评分,分析中医证型与Lee氏分级和Ka氏评分间的关系.结果:肺(脾)肾气虚型中Lee氏Ⅲ级(22.2%),Ⅳ级(66.7%),以Ⅳ级为主:气阴两虚型中Lee氏Ⅲ级(47.6%)、Ⅳ级(28.6%),以Ⅲ级为主;肺(脾)肾气虚型与气阴两虚型,在节段损害Ka氏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肺(脾)肾气虚型节段损害的Ka氏评分比气阴两虚型低;在系膜增殖、球性硬化、间质炎性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血管病变和总Ka氏评分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肾功能正常及代偿期IgAN,肺(脾)肾气虚型以Lee氏Ⅳ级为主,气阴两虚型以Lee氏Ⅲ级为主.中医证型由肺(脾)肾气虚型肾脏向气阴两虚型转变的过程中,肾脏病理的节段损害在加重.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肾脏病是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积极防治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慢性肾脏病属于中医"水肿"、"虚劳"等范畴,辨证分型中以气阴两虚为常见[1] ,我们在全国名老中医邹云翔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经验方"黄蛭益肾方"的基础上,结合长期临床实践与实验研究,研制成黄蛭益肾胶囊,针对慢性肾脏病气阴两虚证具有一定的疗效,现汇报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