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志病是以精神和心理状态异常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包括但不限于睡眠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孤独症、强迫症、癫狂病、痴呆等,其致病因素复杂,涉及脏腑繁多,临床表现各具。中医针刺治疗神志病具有独特优势,且临床疗效明确。通督疏肝调神针法是以“督-肝-神”为核心,并结合西医学模式提出的一种针刺方法。在整体观的指导下,此针法基于通督启神与疏肝调神理论,结合通督调神与疏肝调神针法,以中医学形神一体观为指导,形神共治,制定通督防御、情志调畅、经络导引及针刺等综合预防方案,充分发挥中医优势。梳理督脉、肝、神与神志病的生理关系,同时阐述督脉-肝-神之间的密切关联,以通调督脉、疏通气机为手段,以安神为目的,探讨以督-肝-神为核心的针法在神志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为针刺治疗神志疾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针刺治疗失眠的常用有效处方镇静安神针法与针刺背俞穴法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评价。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失眠患者40例,随机分成各20人的两组,分别以镇静安神针法和针刺背俞穴法进行治疗。结果镇静安神针法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0%,针刺背俞穴组达到75%,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镇静安神针法与针刺背俞穴法治疗失眠皆有较好疗效,镇静安神针法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针刺治疗失眠的常用有效处方镇静安神针法与针刺跷脉法(阴阳跷脉循行路线上的申脉穴与照海穴)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评价.方法 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失眠患者40例,随机分成各20人的两组,分别以镇静安神针法和针刺跷脉法进行治疗.结果 镇静安神针法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0%,针刺跷脉法组达到75%,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 镇静安神针法与针刺跷脉法治疗失眠皆有较好疗效,镇静安神针法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镇静安神针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失眠症患者70例,取镇静安神组穴(四神聪、神门(双)、二阴交(双))针刺,观察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改善情况。结果针刺治疗后失眠患者的睡眠状态、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PSQI因子分数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镇静安神针法治疗失眠效果显著,方法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镇静安神针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失眠症患者70例,取镇静安神组穴[(四神聪,神门(双),三阴交(双)]针刺,观察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改善情况.结果 针刺治疗后失眠患者的睡眠状态、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PSQI因子分数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镇静安神针法治疗失眠效果显著,方法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失眠是以各种形式的睡眠障碍为主症的一种疾病。杨甲三辨治失眠,从“头三神”等头部腧穴入手,重调元神燮理阴阳,辨证论治以虚实为纲,补泻分明。推崇经络辨证,善用足太阳阳明腧穴,并配以独创单手进针法和补泻手法,具有层次分明,坚实轻灵的特色。临床应用杨甲三“调神针法”治疗失眠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从杨甲三“调神针法”、杨氏针刺手法特点及优势,调神针法辨治失眠进行阐释,以期为针灸临床论治失眠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与口服中药方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失眠患者145例,取镇静安神组穴(四神聪,神门(双),三阴交(双))针刺,并口服镇静安神口服液,观察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改善情况.结果:针药并用治疗后患者的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PSQI因子分数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镇静安神针法与镇静安神口服液并用治疗失眠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Chen LZ  Wang LL 《中国针灸》2011,31(11):1003-1006
以“调神导气”针法治疗情志疾病的临床疗效为出发点,介绍了调神导气针法的操作及其技术要领.在分析《内经》“导气法”的基础上,总结出“调神导气”针法是以“徐缓”和“轻柔”作为操作的技术核心,以患者个体化状态为基础,以治神为针法取效之关键,能够快速、有效、安全地调节患者的情绪及机体的功能状态,尤其对于患者的失眠、焦虑、躯体症状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是治疗情志疾病的一种有效针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敦煌神妙补心汤配合养心安神针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28例。治疗组采用敦煌神妙补心汤配合养心安神针法治疗,对照1组采用归脾汤配合养心安神针法治疗,对照2组采用敦煌神妙补心汤配合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中医证候积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PSQI量表评分、中医证候总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治疗组睡眠改善总有效率及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且对照1组高于对照2组(P<0.05)。结论:采用敦煌神妙补心汤配合养心安神针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可改善患者失眠症状及睡眠质量,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医“心主神志”理论探讨癌因性失眠的治疗思路,重点阐述心神与癌因性失眠关系,因癌病、治疗、情志而扰神导致失眠。治疗癌因性失眠,药物治疗着重选取具有扶正养神、祛邪安神、芳香安神、重镇安神等功效为主的药物,非药物治疗包括针灸调神、情志疗法、导引调神等。  相似文献   

11.
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周德安教授,致力于医、教、研,倡导“针灸药”结合,创立了“针灸六治”学术思想体系。他在中医情志病、失眠、中风、神经性耳聋、儿童抽动症等疑难杂症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文章探讨周教授“治神”基础方“四神方”、补益安神之“五脏俞加膈俞”方、重镇安神之“督脉十三针”方、调畅安神之“开四关法”;并分享用“针灸六治”经典理论之一“治神”法治疗面瘫后失眠、中风后抑郁的经典案例。周老治病先治神的学术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即人的形神是一个整体。周老将针灸治神贯穿临床各病种中,尤其是心身类疾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常因辨证不同,几种治神方联合应用。随着对周老学术思想的传承应用,越来越体会到治神思想在临床治疗各科疾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既提高了疗效,又减轻了病痛,值得研究者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挖掘、探索。  相似文献   

12.
剖析袁青教授调神针法结合针刺手法量学诊疗模式的学术特点及步骤量化。调神针法是袁青教授基于《灵枢》“凡刺之真,必先本于神”的理论基础,从靳三针临床实践中提炼形成的针刺治疗方法,针对临床上病程冗长、影响身心健康的部分疾病有着良好疗效和巩固作用,该方法重视临证选穴、施术手法及剂量选择,与石学敏院士创立针刺手法量学拟定最佳疗效的理念相吻合,运用针刺手法量学中提高针刺规范性、可重复性及可操作性等手段,形成调神针法结合针刺手法量学诊疗模式,增加调神针法的普适性,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介绍国医大师孙申田基于“心身医学”视角针灸治疗郁证的临证思路与针法特色。孙教授认为郁证属于“心”“身”同病,“形”“神”失和,神为主导;病在脑,伤于神,与心肝密切相关,“脑神失用,形神不安”为主要病机。提出“调神益智,腹脑同调,心身兼治”的治疗理念。临证时选百会、宁神、情感区为头部主穴以益智安神,选取“孙氏腹针”腹一区、腹八区为腹部主穴以腹调脑,配穴因病因证加减;强调经颅重复针刺刺激疗法的关键作用,重视电针,予低频刺激(2 Hz),以增强疗效;针前舒神减虑,针时守神得气贯彻始终。  相似文献   

14.
失眠是临床常见的疾病,西医治疗失眠的药物副作用较明显,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多种多样,导师冶尕西主任医师将失眠的总病机归纳为阴阳不交、心神失养,治以调节阴阳、滋养气血、补养心神为主。导师临床采用舌下金津、玉液放血配合针刺(针刺选穴为神门、三阴交、四神聪透百会、印堂、照海)治疗失眠。针刺和舌下金津、玉液放血可调和气血、调节阴阳、镇静安神,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5.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是一种常见的肌肉骨骼功能紊乱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刺治疗已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局部常规体针虽治疗有效,但治疗周期长,作者在临床中发现,调神针法治疗此病疗效显著.调神针法以中医"形神一体观"为指导,主张形神一体,形神...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镇静安神"针法与八脉交会配穴对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疗效和匹兹堡睡眠指数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镇静安神法组、八脉交会穴组。镇静安神法组针刺四神聪、神门、三阴交;八脉交会穴组选申脉、照海。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针刺前后匹兹堡睡眠指数的变化。结果:镇静安神法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八脉交会穴组总有效率为83.3%(25/3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P0.05),两组间比较,镇静安神法组优于八脉交会穴组(P0.05)。结论:"镇静安神法"、八脉交会取穴法均能有效改善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且"镇静安神法"对失眠患者匹兹堡睡眠指数部分指标的改善优于八脉交会取穴法。  相似文献   

17.
东贵荣教授在30余年的临床教学与实践中,对岐黄医术,造诣颇深,并将西医学知识与中医的辨证论治相结合,提出"针刺五脏俞穴调五脏神"针法治疗失眠症。重点阐述了东贵荣教授针刺治疗失眠症的机理。  相似文献   

18.
对近十年来针刺治疗失眠的辨治理论进行归纳整理,主要有五腧穴理论、疏肝调神理论、镇静安神理论、交通阴阳理论等,以及配合针刺的其他疗法,如音乐疗法、耳穴疗法、推拿疗法等整体疗法,参考文献36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继承燕赵高氏针灸学术思想,观察调督安神针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心脾两虚失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36例(2例脱落)。在口服归脾汤基础上,治疗组予调督安神针法针刺,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法,2组均治疗4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减分率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治疗后在疗效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PSQI减分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PSQI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和睡眠障碍方面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督安神针法结合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失眠疗效确切,且不同腧穴组方和下针顺序可能是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分析通督调神针法的理论内涵,探讨其对卒中后失眠的应用机理:以心-脑-肾轴为枢机,沟通元神,达到形神合一的状态。心脑共主神明,安神应心脑皆重,督脉作为中间桥梁沟通了脏腑、经气及元神,突出督脉在调神中的重要地位。分析各医家运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Post-stroke sleep disorders, PSSD)的临床案例,对不同病因引起的卒中后失眠,分别通过调营卫、畅气血、化痰瘀、疏肝郁、和胃气、安心肾,达阴阳自和、安神入眠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