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我国心血管病已成为对国民健康造成最大影响的疾病,也是致残和致死率最高的疾病,患病人数还在不断增加。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在心血管患者中十分常见,心血管病患者中有40%~50%同时患有焦虑抑郁障碍[1]。国内调查研究[2]显示13.4%~77.6%的心血管病患者患有焦虑和(或)抑郁症状。根据刘梅颜团队进行的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心内科门诊患者中抑郁和/或焦虑障碍的患病率相对较高,终生患病率达到17.0%[3]。研究表明[4],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行介入手术前焦虑比例(69.2%)、抑郁比例(35.9%)、较常人明显升高。周善洁[5]在1 180例心血管患者中调查发现焦虑或/和抑郁症状者占比56.0%。根据研究结果显示,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中,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分别为62%和65%,  相似文献   

2.
<正>紧张型头痛(TTH)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女性患者多见,可表现为轻度至中度头痛、双侧部位、压迫或紧绷性质的头痛[1],同时还伴有头晕、失眠、焦虑、抑郁或胃肠道不适[2],极大影响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目前非甾体抗炎药、抗焦虑抑郁等药物可用于TTH的治疗[3],有研究表明应用黛力新治疗能缓解TTH[4],但药物的过度使用也可导致其发生[5]。除药物治疗,TTH的非药物治疗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针灸治疗[6]、心理疏导疗法等;此外,近年来学者们对于经颅磁刺激(TMS)治疗慢性头痛进行了临床研究,有研究表明重复TMS(r TMS)通过产生感应电流来改变大脑内部的电路活动,通过刺激靶向皮质区域有效治疗TTH[7]。同时有研究表明,综合治疗能显著改善TTH的头痛症状且能缩短其治疗疗程[8]。本研究将探讨黛力新联合低频r TMS治疗慢性TTH(CTTH)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正>COPD主要疾病特征是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且进行性进展[1]。COPD病人常存在活动能力受限,严重者往往会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与社交。目前已有学者提出,COPD慢性长期疾病状态可使病人出现精神症状如焦虑、抑郁和严重的失落感,进而影响社会功能。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GOLD)将肺康复作为COPD的一线非药物治疗方法(A级证据)[2],  相似文献   

4.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典型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在细菌、病毒感染、环境改变等因素作用下,出现短期内咳嗽、咳痰症状加重的急性表现,致肺功能降低,加剧炎症反应[1-4]。急性加重期COPD(AECOPD)因气道反应炎性症状明显,需临床住院治疗改善通气状况,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AECOPD患者同时伴随睡眠质量降低,严重者会发生睡眠障碍[5-6]。AECOPD患者睡眠障碍对肺功能,炎性因子及焦虑抑郁状态可产生影响,关联程度研究较少[7-9]。本文对我院收治的94例AECOPD患者睡眠障碍对肺功能、炎性因子及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认知能力下降与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及基线认知能力有关[1]。由于人类的预期寿命在增长,增龄是认知障碍最重要的且不可改变的风险因素之一[2]。研究表明,患有抑郁症的老年人比非抑郁症老年人表现出更大程度的认知能力下降[3],且认知障碍与抑郁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4],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可能是抑郁和焦虑的先兆[5]。目前关于抑郁症病人认知障碍的机制一直处于探索阶段,了解抑郁症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抑郁症伴认知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并指导该疾病的诊治。本文就近年来关于抑郁症与认知障碍关系的研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6.
<正>血管性痴呆(VD) 是指由脑血管疾病(如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急、慢性低氧性脑血管疾病等)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主要表现有记忆、认知障碍,抑郁、焦虑、迷失方向情绪障碍及解决问题、思考、推理、计划和执行任务等执行功能障碍,而执行功能缺损程度严重大于记忆功能障碍[1]。目前,VD被认为是继阿尔茨海默病(AD)之后造成老年人痴呆的第二大常见原因[2]。与AD不同的是,VD是唯一可进行预防的痴呆类型,  相似文献   

7.
<正>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心血管疾病(CVD)已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全球每年估计有1760万人死于CVD。大量研究表明,CVD是一种心身疾病,除了传统的危险因素之外,情绪和心理因素也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1]。研究表明,抑郁、焦虑等情绪应激可以恶化CVD的病理过程[2]。愤怒作为一种重要的情绪应激,在过去的30年里已被证明会引起急性生理反应,并显著增加多种CVD发生的风险[3]。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首次提出慢性乙型肝炎(CHB)功能性治愈(临床治愈)的概念,即停止治疗后获得持续的病毒学应答、HBs Ag消失、伴ALT恢复正常和肝脏组织学改善。指南明确指出,在治疗过程中,对部分适合的患者应尽可能追求CHB的临床治愈。2019年《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功能性治愈)专家共识》[2]总结出核苷(酸)类似物(NUC)序贯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过程中基于HBs Ag动态变化的CHB临床治愈路线图,并强烈推荐HBs Ag<3000 IU/m L优势人群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心血管疾病(CVD)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死亡因素之一[1]。许多CVD如动脉粥样硬化[2]、慢性心力衰竭[3]和高血压[4]等的病理过程,均与内皮功能障碍密切相关,而内皮组织在糖尿病血管疾病的病发、肺损伤中的血管内皮修复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内皮组织及血管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内皮祖细胞(EPCs)在血管修复及维持血管稳态起着重要作用[5]。EPCs主要存在于骨髓中,当机体受到刺激时,  相似文献   

10.
<正>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SRUS)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良性直肠溃疡性疾病,其患病率为(1~3.6)/10万[1]。回顾性研究报道,SRUS患者的确诊年龄为10~82岁,平均确诊年龄为41岁[2-3];男性与女性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但也有研究报道,在合并精神疾病或肠易激综合征的SRUS患者中以女性多见[5]。  相似文献   

11.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病程缓慢,肺部气流受限致肺功能进行性减弱,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1]。患者肺功能减弱,气促、胸闷等症状愈加明显,COPD急性发作需住院治疗,提高患者肺功能成为治疗重点[2]。呼吸运动锻炼可增强肺功能,临床建议稳定期COPD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同时通过呼吸运动锻炼提高运动耐力,增强呼吸肌力量,改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3-6]。患  相似文献   

12.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成为全球儿童发生率最高的慢性肝病[1-2]。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以及相关的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细胞癌[3]。一国际专家小组及亚太肝病研究学会将其更名为代谢异常相关脂肪性肝病[4-5]。  相似文献   

13.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属于慢性气道性炎症疾病,致病因素较多,如吸烟、空气污染、吸入有害化学物质[1]。COPD损伤气道防御机制,减退清除功能,免疫力下降,病原体入侵导致下呼吸道感染(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LRI)[2]。  相似文献   

14.
<正>克罗恩病(CD)是一组病因不明、慢性复发性胃肠道疾病,可累及全消化道[1]。研究发现胃肠道微生物可能与CD的发病有关,但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2-3]。随着对幽门螺杆菌(Hp)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Hp感染与多种临床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1型糖尿病、肥胖、过敏性哮喘等[4-5]。近年来,有研究报道Hp感染与CD呈负相关,但也有学者有不同的声音[6-7]。研究提示Hp可能通过某些途径逃避免疫监视,  相似文献   

15.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气道阻塞和肺部炎症[1-2]。COPD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s o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是其常见就诊原因,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3]。  相似文献   

16.
<正>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是一种心肌急性泵衰竭,心输出量降低的状态,会导致终末器官灌注不足和缺氧,最终危及生命[1]。CS原因居多,其中最常见原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导致左心室功能障碍[2]。虽然目前针对CS患者的治疗中再灌注治疗和相关机械辅助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短期预后[3-5],但院内死亡率仍高达27%~51%[1]。一、流行病学CS是一个危及患者预后的急危重症,目前AMI仍是该病发病的主要原因[6],据研究显示心肌梗死合并CS患者发病率在7.5%,  相似文献   

17.
<正>偏瘫肩痛(hemiplegic shoulder pain, HSP)也称脑卒中后肩痛(post-stroke shoulder pain),是一种在脑卒中病人中常见的、非局部损伤引起的肩部疼痛,在休息或活动时出现,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常会影响病人康复治疗计划的实施、生活质量和预后[1]。HSP通常发生在脑卒中后2~3个月,发病率和患病率分别为10%~20%和22%~47%[2]。脑卒中后常见的情绪状态包括焦虑和抑郁,  相似文献   

18.
<正>2050年全球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的阶段,60岁以上人口总数预计从2015~2050年由9亿增加到20亿[1]。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得老年抑郁人群的数量持续增加,不同国家和地区有抑郁情绪问题的老年人比例为12.8%~31.4%[2],老年重度抑郁障碍的发病率为1.6%~5.4%[3]。老年抑郁会降低老年人的治疗依从性,增加跌倒、残疾和死亡的风险,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4]。  相似文献   

19.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异质性肺部状态,以慢性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为特征,是由于气道异常(支气管炎、细气管炎)和/或肺泡异常(肺气肿)导致的持续性(常为进展性)气流阻塞[1]。我国慢阻肺患病人数接近1亿,在6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高达27%[2],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脑梗死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高复发率等特点,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1-2]。脑梗死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供血区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进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多在动脉粥样硬化(AS)基础上发生[3]。AS是一种缓慢进展的炎性反应病理过程。细胞分布宽度(RDW)参与AS炎症反应的病理过程,RDW升高反映机体存在炎症状态[4];PLT在AS病变部位的聚集及活性物质的释放是脑梗死形成的关键[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