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耿建波  张晴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6):2480-2480
目的:探讨肘管综合征(CUTS)患者尺神经的电生理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6例患者及30例正常人,应用短段传导时间测定法(SSCT)对两组进行运动传导速度测定及感觉传导速度、肌电图检测。结果:36例患者37条尺神经中,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小指-腕段异常35条,占94.5%,腕-肘段异常18条,占48.6%;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本组病例中,肘段传导均慢于前臂段。从各表中可以看出,患者组各段的传导速度均较对照组慢,感觉电位潜伏期(Lat)均较对照组延长,波幅也均较对照组降低。采用SSCT测定嵌压部位肘上2cm处12条,肘下2cm处10条,肘部15条。结论:应用SSCT后.通过每2cm为一个刺激点。测定具体嵌压部位,使嵌压点定位精确在2cm以内,大大提高了诊断的正确率,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肘管综合征34例肌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尺神经在肘部损害是重复性外伤或者手术台上长时间肘关节伸直状况下固定的结果。在国内由于从事某种职业而产生的职业性迟发性尺神经麻痹不少见,肌电图对于尺神经的检测有助于肘管综合征的诊断及预后结果的判定。现将我院自2002-07-2003-07对34例肘管综合征的肌电图检查结果做如下分析。其检测方法及检测标准参照汤晓芙专著。  相似文献   

3.
复发性肘管综合征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发性肘管综合征的原因、手术方式。方法:对1997年1月-20041月经手术治疗的16例复发性肘管综合征患者进行随访、分析。结果:总优良率为62.5%。结论:严格按照微创外科的操作原则进行神经探查和松解可以减少肘管综合征的复发,对于复发的肘管综合征采用皮下法前置尺神经是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肘管综合征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之一,其发生率在上肢仅次于腕管综合征。1958年Feindel和Strasford正式将此病命名为肘管综合征。对中、重度患者除有环、小指麻木、疼痛外,尚有手内肌不同程度的萎缩,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尺神经变性,将导致部分手功能永久性丧失。我院2001年3月至2009年5月采用尺神经皮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对不同尺神经前置术式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依据及疗效进行仔细分析和深入的探讨.方法 本院收治肘管综合征的患者共有 50例,都在术中进行时部尺神经电生理刺激测量的治疗措施,由于尺神经运动根据神经传导的速度进行尺神经损伤分度并且分别对应使用尺神经束膜松解 +肌下前置术;尺神经外膜松解 +皮下前置术;尺神经束膜松解 +尺神经筋膜下前置术为 3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术后的 50例患者,在 3个月 ~2年期间进行随访调查,其中包括 19例患者出现行皮下前置,15例患者出现肌下前置,16例患者为筋膜下前里.结果 在 50例患有肘管综合征的患者中进行随访,其中有 29例患者经过治疗症状明显有所改善,运动的感觉都有恢复,15例患者感觉有恢复,运动暂时还没有得到恢复,6例患者为 3度损伤者没有恢复的症状,二期手术需要进行人工神经移植.在手术中取得疗效的优良率为高达94%.结论 在手术中,尺神经电生理定量分析能够作为尺神经前置手术方式作为选择的主要依据,经过结合能够显微外膜以及束膜松解疗效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神经传导检测对肘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45例肘管综合征患者,根据患病肢体分为患侧组(51条)和健侧组(同一患者对侧正常肢体, 39条)。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测定双侧尺神经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比较两组运动神经传导分段检测结果[起始潜伏期、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检测结果[潜伏期、感觉传导波幅及感觉传导速度(SCV)]及同侧肘-上臂与腕-肘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患侧组起始潜伏期长于健侧组,腕部、肘部、上臂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均小于健侧组,腕-肘、肘-上臂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慢于健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组与健侧组潜伏期、感觉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组感觉传导波幅(11.62±5.46)μV小于健侧组的(14.14±4.38)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例尺神经感觉神经波形未引出, 7条出现感觉传导速度减慢, 19条出现感觉传导波幅降低。健侧组肘-上臂与腕-肘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组肘-上臂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7.
肘管综合征( Cubital tunnel syndrome , CuTS )临床上比较多见,在周围神经嵌压迫性疾病中占第二位[1-2]。轻者表现出环小指麻木和刺痛感,严重者可有手内肌萎缩,手部活动笨拙,精细动作不能,影响劳动及生活[3-4]。笔者就我院诊断为肘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神经电生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应用尺神经皮下前置术治肘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从1995年至2004年,应用尺神经皮下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15例。结果:15例中优9例,良6例,优良率100%。结论:应用尺神经皮下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操作简单,手术恢复时间短,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56例肘管综合征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肘管综合征的定位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56例确诊为肘管综合征的患者,测定尺、正中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第一骨间肌、小指展肌、尺侧腕屈肌、拇短展肌肌电图。记录神经传导速度、诱发电位波幅、波形的离散度、远端潜伏期、支配肌有无失神经表现。正常值参照本实验室不同年龄组正常值2个标准差。结果56例肘管综合征患者所测正中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正常,拇短展肌均未见神经原性损害。尺神经运动神经肘上-肘下传导速度减慢54例(96.4%),与自身健侧对比传导速度减慢2例(3.6%),尺神经肘上-肘下-腕传导速度均减慢10例(17.9%),尺神经感觉神经诱发电位波幅下降42例(87.5%),诱发电位消失14例。伴随肌电图异常38例(67.9%),其中第一骨间肌、小指展肌异常38例,尺侧腕屈肌异常9例(16.1%)。肘上-肘下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明显高于其他指标,诱发电位波幅、波形离散度、肌电图的变化与病变程度密切相关。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肘管综合征定位、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柳俊旗  苏建林 《河北医药》2006,28(7):663-663
2001至2005年,我院共收治肘管综合征46例,均采用尺神经肌肉下前置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肘管综合征是肘部较常见的神经卡压症之一。我们于1992~1998年间收治15例肘管综合征病人并进行1~6年随访观察,现将治疗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15例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年龄45~65岁,平均55岁;发病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4年,左侧5例,右侧10例。1.2 发病原因5例肘关节陈旧性骨折后骨质增生,3例肘关节骨折后复位不良,2例尺神经沟内囊中2例糖尿病人,3例未发现明显病因。1.3 辅助检查肌电图显示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神经受损;双侧尺神经沟切线侧位片示患侧尺神经沟变浅。2 治疗方法在高位硬膜外麻醉下,患肢使用驱血带和…  相似文献   

12.
尺神经肘管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如尺神经单纯松解,肱骨内上髁切除,尺神经前移等,但对其疗效报道不一。我们采用尺神经肘管减压、潜行骨槽扩大成形治疗肘管综合征38例,疗效可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尺神经筋膜下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尺神经松解和筋膜下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有效性。方法本组24例患者均采用尺神经松解筋膜下法前移术。结果经6个月至3年随访,优12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89%。结论尺神经松解加筋膜下前置术为治疗肘管综合征较好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肘管综合征术后翻修的病因,并评估肘管翻修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遂宁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16例单侧肘管综合征术后复发患者,进行肘管翻修术。术中观察尺神经的卡压及走行情况,总结翻修手术的病因。术后随访10~22个月,平均(13.1±2.3)个月。测量翻修术前及术后肘段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小指远节指腹两点辨别觉(2-P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采用顾玉东肘管综合征功能标准,评估翻修术后功能优良率。结果 肘管综合征术后翻修的病因有:尺神经常见卡压点遗漏未完全解除(其中Struthers弓6例、内侧肌间隔5例、屈肌-旋前圆肌深层腱膜9例);尺神经周围瘢痕形成(11例);损伤前臂内侧皮神经,形成痛性神经瘤(7例);尺神经肌肉间前置术后继发卡压(3例);尺神经固定不稳,向后脱位回移致重新卡压(5例);尺神经原位松解术适应证选择不当(4例);缝线悬吊前置尺神经形成卡压(1例)。翻修术后尺神经MNCV、2-PD、VAS评分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功能优良率为75.0%。结论 肘管综合征术后复发为多个因素同时...  相似文献   

15.
<正>本研究在以肌电图定位尺神经卡压部位的前提下,利用B超检测,发现尺神经受压迫后的特异性超声影像,分析卡压位置及卡压原因,同时进行卡压周围组织检测,发现其病因。为肘管综合征的诊断提供形态学与电生理学的数据,为超微创治疗肘管综合征提供理论与临床数据支持。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手科临床诊断并经过手术治疗证实为单侧肘管  相似文献   

16.
罗一军 《黑龙江医药》2010,23(1):110-111
目的:探讨尺神经皮下前移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对56例肘管综合征患者行尺神经外膜松解、皮下前移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2.5年),按Amadio肘部尺神经损害的疗效评价标准,优38例,良12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9.3%。结论:尺神经皮下前移术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 肘管综合征即肘部创伤性尺神经炎常继发于其它病变,临床上较为常见。早期手术治疗效果满意,若发现晚或治疗不及时,即使解除受压、摩擦或牵拉的原因,也难以恢复正常功能。作者对1984年以来收治的45例就其发病原因,创伤病理等作一系统分析,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肘管综合征由于早期不能引起患者的注意及重视,先以保守治疗为主,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诊治,导致患者手内在肌严重萎缩,精细动作不能完成。笔者对北京市积水潭医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288例肘管综合征的病历进行查阅,除8例有并发疾病未治出院,其余均行手术治疗。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性229例,女性59例,年龄5~75岁、平均48岁。右侧232例,左侧45例,双侧11例。农民117例,教师28例,钳工24例,学生25例,司机20例,会计14例,泥瓦工40例,舞蹈演员、理发师、厨师等共20例。既往有骨折、创伤病史者122例。除1例学生及2例教师从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肘管减压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经验和方法。方法在肱骨内上髁与鹰嘴间做一"Z"字切口,直视下在尺神经沟内显露尺神经,在内窥镜引导下,用推刀沿外套管沟槽切断屈肌-旋前肌深腱膜和Struthers弓,松解肘管近侧和远侧各约10cm。结果根据Wilson和Krout推荐疗效评价标准:19例患者23侧术后随访3~23个月,14侧疗效为优,7例疗效为良,1例疗效为可,1例疗效为差。结论本术式切口小、组织损伤轻、操作简单、安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例1:女,60岁,患者于入院3个月前感到右手无力,伴有右前臂尺侧,环、小指麻木,手指不能拼拢及分指,以后逐渐呈爪形畸形而住院。检查:右肘内上髁明显外凸,肘关节呈屈曲位,活动度为30°(?)150°,小鱼际肌、骨间肌萎缩,右手呈爪形畸形,小指对掌运动消失,夹纸试验阳性,小指、环指尺侧皮肤感觉减弱。右肘关节X片所见;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不光滑。行肘管探查,术中发现尺神经与筋膜粘连,在尺神经穿过尺侧腕屈肌两头起点处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