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Okada于1992年报告了经会阴前矢状切口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直肠舟状窝瘘的经验,其优点是能在直视下解剖肛门外括约肌、提肛肌和直肠末端,较精确地把直肠末端置于肛门外括约肌和提肛肌中心。比其它手术方式简单可靠。但由于其为会阴部纵切口,术后 资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先天性梨状窝瘘的解剖特点、发病特征、辅助检查及手术治疗方法,为该病的诊治提供临床指导。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9例先天性梨状窝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行颈部开放性手术完整切除瘘管及部分甲状腺组织。结果9例患者术后随访1~3年,均无复发;其中1例出现暂时性声带麻痹,1个月后恢复。结论先天性梨状窝瘘多在儿童期发病,左侧多见,主要表现为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或反复发作的颈部脓肿,食道钡餐造影可发现瘘管的存在,颈部开放性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子宫直肠陷窝软组织间叶性软骨肉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17岁。14岁月经来潮,近半年停经。发现盆腔包块17d,下腹痛4h,于2005年1月28日入院。2个月前外院诊断考虑急性阑尾炎并发腹腔脓肿。体检:右下腹部膨隆,叩诊上腹鼓音,中下腹浊音,移动性浊音(+),子宫右侧触及实性质硬固定肿块,大小约9cm×8cm。B超示右附件混合性光团肿块,边界不清(图1),考虑右卵巢肿瘤(畸胎瘤?)。手术所见:肿瘤位于子宫直肠陷窝,直径11cm×10cm×8cm,已溃破,腹腔内大量血性液体,约2000ml,双侧卵巢未见明显病变。行肿物剔除术。病理检查:灰褐色溃破肿物,大小11cm×10cm×5cm,图1B超图片右下腹部见一混合性光团量凝血块…  相似文献   

4.
子宫直肠陷窝钙化性纤维假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45岁。经期延长,经量增多7年,发现下腹包块1年余,于1998年9月16日入院。既往无碎胎史和手术史。体检:下腹部可触及一鹅蛋大的包块,质硬,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无触痛。腹部B超3次均未见包块。CT发现子宫直肠陷窝内有一直经约5cm大的致密包块。手术所见:子宫增大如孕50天大小,剖开子宫见子宫体肌壁增厚,双侧附件未见异常,另见子宫直肠陷窝处有一游离钙化物,大小为3cm×4cm×4cm,质坚硬,表面光滑。病理检查:全切子宫,7.5cm×6.5cm×5cm。切面见子宫肌壁厚4cm,见…  相似文献   

5.
病例:患儿男,第1胎第1产,胎齡37+5周,胎膜早破6h自然分娩,出生体重3800g,Apger评分1min 9分。因其面先露,生后颜面瘀斑明显。因患儿生后即将胎粪解于产床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梨状窝瘘解剖学特征,比较在此基础上设计的改良手术方法与传统手术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7月~2018年7月诊断为梨状窝瘘的54例患儿,手术入路为甲状腺或外瘘口平面34例(传统组),手术入路为甲状软骨下角平面20例(改良组),研究改良组术中梨状窝瘘管解剖特点。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根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 结果 梨状窝瘘管分为漏斗部和移行部,漏斗部固定位于甲状软骨下角后或侧方,瘘管走行有3种类型:终止于甲状腺上极、经甲状腺旁到达皮肤、直接到达皮肤形成外瘘口。改良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均小于传统组(P<0.01)。术后随访6~18月,传统组复发率29.4%,改良组未见复发。 结论 经甲状软骨下角入路的梨状窝瘘管切除术,具有手术路径短、瘘管易寻、术后恢复快,切口美观,复发率低等优点,是可以借鉴的一种梨状窝瘘根治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梨状窝瘘解剖学特征,比较在此基础上设计的改良手术方法与传统手术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7月~2018年7月诊断为梨状窝瘘的54例患儿,手术入路为甲状腺或外瘘口平面34例(传统组),手术入路为甲状软骨下角平面20例(改良组),研究改良组术中梨状窝瘘管解剖特点。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根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 结果 梨状窝瘘管分为漏斗部和移行部,漏斗部固定位于甲状软骨下角后或侧方,瘘管走行有3种类型:终止于甲状腺上极、经甲状腺旁到达皮肤、直接到达皮肤形成外瘘口。改良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均小于传统组(P<0.01)。术后随访6~18月,传统组复发率29.4%,改良组未见复发。 结论 经甲状软骨下角入路的梨状窝瘘管切除术,具有手术路径短、瘘管易寻、术后恢复快,切口美观,复发率低等优点,是可以借鉴的一种梨状窝瘘根治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女性,40岁。因体检发现下咽肿物1个月入院。患者一般情况可,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无吸烟及饮酒史。自发病以来,无咳嗽、咳痰,无咽部异物感,无声音嘶哑,无呛咳,无进食饮水困难,无食欲减退及体质减轻等病史。专科检查:电子喉镜示左侧梨状窝处可见肿物,表面光滑,左侧披裂固定不动,双侧声带光滑,未见肿物(图1)。上消化道造影:胸透、腹透未见异常;左侧梨状窝抬高,下角区可见圆形充盈缺损影(图2);食管、胃及十二指肠充盈良好,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儿童梨状隐窝瘘伴甲状软骨下角(ICTC)发育异常患者ICTC的形态学改变。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7月—2016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采用胃镜辅助手术治疗的171例梨状隐窝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4.68%)于手术中发现瘘管周围结构异常,主要表现为ICTC发育异常。其中男7例,女1例;发病年龄为1天~15.4岁,平均5.8岁;手术年龄为23个月~15.5岁,平均8.6岁;瘘管均位于左侧。对8例患儿临床资料及手术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记录了瘘管与ICTC的关系,依据异常发育的ICTC形态对其进行分型研究,并根据分型不同进行相应的手术处理。结果 171例梨状隐窝瘘患儿术中伴有ICTC的发育异常者占4.68%(8/171)。 其中ICTCⅠ型发育不良者(ICTC短而小)1例,瘘管远离下角穿出;Ⅱ型(ICTC与环状软骨融合)3例,瘘管自下角前或后穿出;Ⅲ型(下角圆钝型)4 例,瘘管自下角尖端中心穿出。Ⅰ型患儿仅需将瘘管向近端分离,结扎切断即可;Ⅱ型者需剪开部分ICTC,并将其向内上方牵拉,以暴露瘘管,游离结扎;Ⅲ型亦需剪开部分下角,充分暴露瘘管并游离。8例患儿术后随访4~105个月,均无明显术后并发症,未见瘘管复发。结论 梨状隐窝瘘患儿可能伴有ICTC的发育异常。了解此解剖变异有助于术中识别瘘管及完整切除瘘管,并可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收治的直肠损伤4例,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4例均为男性,年龄最小19岁,最大32岁。 1.致伤原因:1例因车祸腹部受压,3例从高处跌下其中2例坠落在木桩上,木桩插入肛门,另1例坠落在直立于地面的铁棍上,铁棍插入肛门。 2.致伤部位:2例损伤在近腹膜返折以上另两例损伤在近腹膜返折以下。 3.合并损伤:2例损伤在腹膜返折以上者,均有合并损伤,其中1例合并膀胱后壁破裂,另1例合并左侧坐骨支骨折和大部分小肠经肛门脱出。 4.临床表现:两侧腹膜返折以下损伤者表现为肛门和会阴部疼痛,肛门红肿并有鲜血自肛门流出,肛门指诊能触及直肠破裂口,1例腹膜返折以上损伤合并膀胱破裂者表现为肛门疼痛和下腹部疼痛,有尿液自肛门流出,膀胱导尿导出少量血性  相似文献   

12.
作者在处理一成年男性出土骨骼标本时,发现其上颌骨腭突的左前部有圆孔状的缺失区(见附图)。圆孔周边整齐,约2/3偏向中线的右侧,通向右下鼻道前部。圆孔的周径为5.6cm,前后直径为1.8cm,左右横径为1.9cm,前缘距切牙0.7cm,后缘距腭横线0....  相似文献   

13.
患儿,女,出生后3个月发现面部、口唇及甲床青紫,哭闹时加重。3h前又出现类似症状,随来我院就诊。查体:面色灰白,烦燥不安,呼吸急促,鼻掮,唇绀,HR160次/min,心前区可阐及Ⅱ级SM。肝肋下3cm,脾未触及。可见杵状指(趾)。入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尸检所见:患儿发育营养均较差,外观未见畸形,唇指(趾)发绀,见杵状指(趾)。心脏重131g,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支撑喉镜下内瘘口化学烧灼加缝合封闭术治疗梨状隐窝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3月—2014年12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6例梨状隐窝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支撑喉镜下内瘘口化学烧灼加瘘口黏膜缝合封闭术,脓肿形成者同期给予颈部切开引流。男9例、女7例,年龄6~54岁;左侧13例、右侧2例、双侧1例。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化脓性甲状腺炎9例、反复发作的颈部脓肿5例,其中颈部和/或甲状腺区脓肿形成者11例;另2例为外院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咽瘘形成。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2周复查电子喉镜,梨状隐窝内瘘口处瘢痕形成,内瘘口均愈合良好;颈部脓肿切开后,经换药引流均于2周内愈合;随访13~41个月,复查电子喉镜均未见梨状隐窝瘘口残留。1例患者于术后第4周出现轻度甲状腺炎,经抗炎治疗后炎症消退,余均无复发。16例患者均未发生吞咽困难、咽部剧烈疼痛等并发症。结论 支撑喉镜下内瘘口化学烧灼加黏膜缝合封闭术能够有效地治愈梨状隐窝瘘,颈部脓肿形成的患者应同期给予脓肿切开引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重建术治疗肛门闭锁直肠前庭瘘的临床价值.方法 总结我院2003年7月~2006年5月收治的21例肛门闭锁直肠前庭瘘临床资料.采用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重建术治疗肛门闭锁直肠前庭瘘21例.结果 本组21例术后获随访2月~3年,按李正评分法,肛门功能临床评分达优16例,良5例;切口感染2例.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单,一期手术取得成功,不损伤耻骨直肠肌,术后排便控制能力优良,会阴外现正常,元瘘管复发,疗效满意,是治疗肛门闭锁直肠前庭瘘较佳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窝状阑尾——一种阑尾变异的特殊类型张建国①李兴富①阑尾的先天性变异类型较多且较复杂。我们在解剖中观察到一例特殊变异,报道如下。成年男性,腹部皮肤无手术切口疤痕,腹腔内器官无粘连。盲肠形态为圆锥型,以回肠连接盲肠上缘接点为上界,盲肠长为4.5cm,宽4...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70岁。大便带血半年余,加重2个月,肠镜示距肛门13cm处直肠增生性病变。2005年5月入院治疗,行直肠癌根治术(Dixon术)。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50岁。1985年12月2日查体发现左下腹有一肿块,经透视拍片、B超检查,均来确定肿瘤性质。于1985年12月6日来我院就诊,以“左下腹肿块待查”收住外科。体检:左下腹可触及5×4×4cm~3大小之肿物,质硬,表面光滑,活动度小,伴左下肢凹陷性水肿,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56岁.2000年8月因左侧乳腺癌就诊于我院乳腺中心,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见肿瘤6.0 cm ×7.0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