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Rb基因产物与胆囊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Rb蛋白与胆囊癌的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染色方法检测41例胆囊癌、7例胆囊腺癌及14例胆囊炎石蜡标本R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Rb蛋白表达阳性率在胆囊癌组为58.7%,明显低于胆囊炎(100%)及胆囊腺瘤组(100%);且低分化癌组与高、中分化癌组,S4、S5期与S1、S2、及S3期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Rb蛋白表达与胆囊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预  相似文献   

2.
与张力蛋白同源,第10染色体丢失的磷酸酶基因(phos phataseandtensinhomologydeletedonchromosometen ,PTEN)是Li和Sun[1] 发现的同时具有脂质磷酸酶和蛋白磷酸酶双特异性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我们通过研究PTEN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揭示其与原发性肝癌临床病理学指标和预后的关系。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原发性肝癌组4 3例,为1996~2 0 0 2年在我院行肝癌切除术的患者,按UICC的TNM分期标准:Ⅰ期1例,Ⅱ期16例,ⅢA期2 2例,ⅢB期3例,Ⅳ期1例。其中2 9例获得随访,作生存分析。肝硬化组2 1例,正常肝脏组16例作为对照。2 .试剂:小鼠抗…  相似文献   

3.
p27kip1基因蛋白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 4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及 2 0例肝硬化组织中p2 7kip1 蛋白的表达 ,分析其与原发性肝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 :p2 7kip1 蛋白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3 7.5 % ,明显低于肝硬变组的 80 .0 % (P <0 .0 1)。p2 7kip1 蛋白表达与原发性肝癌大小、Edmondson组织学分级、门静脉有无癌栓、肿瘤有无包膜、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 (P <0 .0 5 ) ,而与患者的年龄、组织学类型无关 (P >0 .0 5 )。p2 7kip1 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预后有关 (P <0 .0 5 ) ;p2 7kip1 蛋白表达阳性患者较p2 7kip1 表达阴性者预后好。提示 :p2 7kip1 基因蛋白的表达异常可能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其与原发性肝癌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有密切关系 ,可望作为一个新的判断原发性肝癌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ras基因和PCNA与胆囊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ras基因和PCNA作为胆囊癌复发和预后的相关指标 ,探讨其与胆囊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PCNA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染色法测定 ;ras基因突变用PCR RFLP (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 )方法分析。结果 胆囊癌的预后和组织学分型、Nevin分期和手术治疗的效果有关 ;NevinIV ,V期的胆囊癌预后差 ,根治性手术能显著提高生存率。合并ras基因突变的病例比没有合并ras基因突变者其死亡危险度高 1.62倍。PCNA强阳性者死亡危险度比低表达者高 2 .2倍 (P <0 .0 5 )。结论 胆囊癌的组织学分型、Nevin分期、ras基因及PCNA可以作为胆囊癌预后的相关指标 ,有助于临床为胆囊癌患者制定手术方案和评估手术后的生存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至2011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施行根治性肝癌切除术2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肝癌患者生存时间的临床病理因素,再对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分型、组织学分级、肝硬化、ALT、AST、ALP、GGT、AFP、肝炎、肿瘤肝叶分布、肿瘤直径、肿瘤大体分型、肿瘤数目、卫星病灶、包膜状况、局部肝被膜受侵犯、脉管癌栓、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指标进行分析.术后每3个月于门诊复查血清AFP和肝脏B超,每6个月复查胸部X线片.对复发可疑患者进一步行腹部CT扫描和(或)DSA检查以证实.如有必要,超声引导下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12月30日或患者死亡.生存时间为手术日期到死亡或末次随访日期,以月为单位.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2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23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肝细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7.93% (13/164),胆管细胞癌为15.00%(9/60),混合型肝癌为8.33% (1/12);213例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部位:肝十二指肠韧带10例,肝蒂6例,胰腺后4例,多个部位转移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型、ALP、肝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F =3.386,4.064,2.857,22.988,4.08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混合型肝癌、ALP> 120 U/L、TNM分期为Ⅲ期和淋巴结转移阳性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533,1.592,2.032,4.086,95%可信区间:1.008 ~2.331,1.019 ~2.489,1.214 ~3.399,1.996~8.363;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无失访,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随访率为89.67%(191/213),中位随访时间为29个月(1~ 117个月).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2个月(1.0 ~49.0个月),其中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癌患者分别为7.6个月(3.0 ~49.0个月)、2.8个月(1.0 ~6.0个月)和3.5个月(3.5 ~3.5个月);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2.7个月(1.0 ~117.0个月),其中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癌患者分别为60.6个月(1.0 ~ 117.0个月)、37.9个月(4.0 ~39.0个月)、25.2个月(3.0~36.0个月).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生存情况优于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x2=71.893,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中,3种不同类型肝癌患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334,P <0.05);分别与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癌患者比较,肝细胞癌患者生存更具优势(x2=16.144,6.000,P<0.05),而胆管细胞癌患者与混合型肝癌患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0,P>0.05).结论 混合型肝癌、ALP> 120 U/L、TNM分期为Ⅲ期和淋巴结转移阳性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与肿瘤肝叶分布、卫星病灶、局部肝被膜受侵犯相关;淋巴结转移阳性的不同病理类型肝癌患者预后不同.  相似文献   

6.
抑癌基因p16和Rb与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e Y  Su C  Wang D  Liu S  Liu Y  Liu B  Cao X  Shan X  Wu M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7):537-541,I030
目的 研究肺癌组织中p16和Rb基因失活的比率和失活的机制 ,探讨其与肺癌生物学特性及临床、病理和基因分型诊断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双重原位杂交、PCR、PCR SSCP以及序列分析等方法 ,检测 10 6例肺癌及 2 3例肺良性疾病组织标本抑癌基因p16和Rb的改变。 结果 肺癌细胞p16、Rb在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肺组织和良性疾病肺组织 ,且与肺癌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病理分期密切相关。较早期肺癌 (I、II期 )病例即有较为显著的抑癌基因p16和Rb的失活 (32 6 %和 2 8 3% ) ;非小细胞肺癌以p16基因失活为主 (5 0 1% ) ,小细胞肺癌以Rb基因失活为主 (88 2 % )。p16基因失活的主要机制有纯合缺失、甲基化和点突变。 结论 抑癌基因p16和Rb在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p16和Rb基因的失活 ,有可能是肺癌发生的早期始动环节 ,对肺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提示 ,有可能建立肺癌基因分型诊断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8.
原发性肝癌患者原发灶和转移灶中p16状态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16基因在原发性肝癌发生、转移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 收集 18例患者原发性肝癌原发灶及远处转移灶石蜡标本 3 6块 ,以PCR SSCP方法检测p16基因exon 2。结果  18例中p16变异占 2 2 .2 % (4 /18) ,其中 2例仅在转移灶发现 ,另 2例为原发灶和转移灶均发生变异 ,ex on 2缺失占 11.1% (2 /18) ,突变占 11.1% (2 /18) ,但该 4例变异均发生在 7例原发性肝癌转移同时伴有复发的患者 (5 7.1% ,4/7) ,显著高于仅转移无复发患者 (0 /11) (P <0 .0 5 )。 4例p16变异病例的术后复发转移时间 (7个月 )显著早于 14例无变异者 (2 1个月 ) (P <0 .0 5 )。结论 在原发性肝癌的复发转移过程中 ,p16变异起重要作用 ;小部分p16变异也可始发于转移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16,Rb基因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6例胆囊癌进行p16和Rb蛋白的定位观察。结果:p16和Rb基因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6.3%和71.4%,显著低于在胆囊良性病变中的表达(P<0.05),Rb表达与胆囊癌的病理组织学分级,组织类型,浸润,转移和预后无明显关系(P>0.05),而p16与胆囊癌的浸润,转移和预后有明显相关性(P<0.05),p16和Rb基因蛋白表达存在着明显的互补性。结论:p16和Rb基因蛋白丢失是胆囊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分子事件,与细胞周期G1-S期的负反馈调节环路中断关系密切,p16蛋白表达可作为评估胆囊癌病理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感基因(R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0年间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早期和进展期胃癌73例,并对其蜡块进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检测R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预后的关系。结果:⑴胃癌组织中存在Rb,阳性率为53.4%;Rb与病期、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并与术后5年生存时间有关(P<0.05);⑵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Rb阳性表达的累计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⑶单变量分析显示:Rb的表达、肿瘤大小、病期、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远处转移均影响胃癌预后;多变量分析表明,只有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是显著独立的预后指标。结论:⑴Rb在胃癌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协同促进作用,影响胃癌生长、分化,参与胃癌进展和转移过程;⑵Rb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胃癌的预后,其过度表达提示胃癌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胃类癌生物学行为及与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胃类癌特有的生物学行为与肿瘤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总结1964年1月至2005年1月间收治的26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胃类癌病例资料,对其肿瘤大小、胃壁侵犯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术后辅助化疗和5年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58岁。其中18例(69.2%)肿瘤侵犯胃浆膜;12例(46.2%)有区域淋巴结转移;10例(38.5%)术后接受辅助化疗;14例(53.8%)在随访中出现肝转移。肿瘤大小与胃壁侵犯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的发生及5年生存率无关(P>0.05)。生存分析提示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影响生存时间(P<0.05)。有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16.7%、16.7%和0,预后较差;化疗与否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类癌术后辅助化疗并无益处,其预后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身体质量指数(BMI)与肝癌患者手术后肝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 按照BMI把患者分为正常体质量组、超体质量组和肥胖体质量组.每组患者记录手术前后白蛋白、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  相似文献   

13.
胃癌新TNM分期与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Wang Z  Xu H  Wang S  Chen J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7):493-495
目的 分析胃癌新TNM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比分析 334例胃癌患者新、旧TNM分期中区域淋巴结转移 (pN)分级与患者预后及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病理因素间的相关性。 结果 旧pN分级中pN1组术后 5年生存率为 49 6 % ,pN2 组为 33 5 % ,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新pN分级中pN1组术后 5年生存率为 48 5 % ,pN2 组为 2 4 1% ,pN3 组为 5 6 %。 3组患者术后生存率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 ;新pN分级与患者胃癌的浸润深度、大体类型、浆膜分型和生长方式相关 (P <0 0 1) ;COX模型分析表明新pN分级是反映胃癌预后最主要的独立指标。 结论 与旧TNM分期相比 ,新TNM分期系统是估计胃癌预后更为合理的指标 ,并且较旧分期更简单、客观 ,具可重复性 ,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0月到2015年9月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原发性肝癌120例,根据CRP检测含量≤3 mg/L为CRP阴性组,CRP含量3 mg/L为CRP阳性组,分析数据用SPSS16.0软件,术前CRP阳性组和阴性组的患者病理特征、复发率和病死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应用生存分析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时间和生存时间的差异;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前CRP检测阳性的患者有72例,复发率为52.78%;术后病死率44.44%;术前CRP检测阴性的患者有48例,复发率为31.25%;术后病死率25.0%;CRP阳性组患者的复发率和病死率均高于CRP阴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92和4.365,P0.05)。UICC分期Ⅰ~Ⅱ期的患者(41.49%)低于Ⅲ~Ⅳ期的患者(79.31%);高、中、低分化程度的患者中术前CRP阳性率(分别为75.0%,54.35%,36.36%)(P0.05);3年随访结果显示:CRP阳性组的患者中位复发时间15个月显著低于CRP阴性组的23个月(log-rankχ2=45.137,P0.001);CRP阳性组中位生存时间23个月显著低于CRP阴性组27个月(log-rankχ2=14.457,P0.001)。结论术前CRP水平与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患者术后复发和转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胆囊癌治疗方式与预后关系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不同治疗方式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988-1998年10年间126例原发性胆囊癌的治疗结果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结果 126例胆囊癌占同期胆道外科疾病的2.7%(126/4627),占同期普外疾病的0.76%(126/16478)。根治性切除率38.9%,平均生存8.8个月;姑息笥手术率30.9%,平均生存3.9个月;其他治疗方式占30.2%,平均生存3.3个月。结论 早期诊断、根治性争除是使胆囊癌病人术后长期生存的关键,病理类型对胆囊癌的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信号调节蛋白Sirp α1在胆管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方法 选取手术切除胆管癌和癌旁组织24例,10%甲醛固定24h后石蜡包埋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胆管癌和癌旁组织Sirp α1表达。结果 Sirp α1在胆管癌细胞胞浆散在淡黄色表达,癌旁胆管细胞胞浆棕黄色表达,表达差异显著(P〈0.05),其表达程度与胆管癌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有无癌栓和子灶和淋巴结转移与否有关,肿瘤越大和分化程度越差,伴有子灶、胆管和门静脉癌栓者,Sirp α1表达越低(P〈0.05),而与血AFP和CA19-9高低无关(P〉0.05)。结论 Sirp α1作为一种负向调控因子参与了胆管细胞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但关于其详细调控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肝癌中心癌组织、边缘癌组织、癌旁组织及非癌肝组织谷氨酸脱羧酶(GDA 65 )和蛋白激酶C (PKC)的表达特性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标本经 10 %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后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 ,GDA 65及PKC染色均为免疫ABC组化法。结果 肝癌组织GDA 65和PKC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非癌肝组织 ,中心癌组织GDA 65和PKC评分均值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非癌肝组织 ;边缘癌组织与中心癌组织PKC评分之间有明显差异 (P <0 .0 1) ;GDA 65评分与阳性率与肝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有无肝硬化及转移有明显关系 ,PKC评分及阳性率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均无明显关系。结论 GDA 65和PKC表达可能与肝癌发生有密切关系 ,可作为肝癌的重要酶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18.
ԭ���Ըΰ��ľֲ�ҩ��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局部治疗对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有较确切的姑息治疗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以来,局部药物治疗显著地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期。肝癌的局部药物治疗包括瘤体内药物注射治疗和瘤体供应血管内药物灌注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生物学行为与肿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37例腹膜后脂肪肉瘤的生物学行为.结果 组织学分型、亚型转化、手术方式、周围组织器官浸润对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术后复发有影响(P<0.05).结论 低度恶性的组织学分型、肿瘤无亚型转化、完整和彻底地切除肿瘤、周围组织脏器无浸润的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术后复发率低.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术后发生亚型转化后,肿瘤的分化程度降低,恶性度升高,完整和彻底切除率降低,周围脏器的侵袭力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