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局部应用或滥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后引起局部和全身副作用的报告每年都有增加.其重要原因是所用强效皮质类固醇药物的赋形剂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对所用药物的副作用认识不足,未遵医嘱自己用药;婴幼儿对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易感性增加.本文报导1例因局部错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引起局部和全身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关于皮质类固醇软膏外用引起的皮肤损害的副作用问题,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些副作用可分为三类:1.皮质类固醇本身引起者(包括过敏机转引起的及药理学作用引起的)。2.软膏基质引起的(包括基质抗原及基质刺激原)。3.软膏中含有的配伍药物(如各种抗菌索引起的接触性皮炎)。本篇主要讨论非过敏性反应的副作用,因此应认识皮质类固醇的生物学作用及药理学作用。其主要作用为:1.血管收缩作用,2.抑制表皮细胞的更替(Turn over),3.抑制纤维母细胞的形成,其中包括胶原及酸性粘多糖的抑制,4.稳定溶酶体,5.抑制黑色索的形成。一、主要非过敏性皮肤损害的表现:1.萎缩,长期的皮质类固醇软膏局部涂抹或封包疗法,可引  相似文献   

3.
中药湿润贴敷治疗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素依赖样皮炎是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简称,是由于面部长期不当使用激素类化妆品或激素药膏引起的皮肤顽疾。临床治疗激素依赖样皮炎多采用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戒断或减停疗法,病情严重者还须系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以达到治疗目的,但存在使用时间长、疗效不稳定、症状易反跳、有系统副作用等缺点。我科自2005年3月以来用自制中药1号药液湿润贴敷辅以医学护肤品的方法治疗激素依赖样皮炎,取得了较好疗效,经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比较,疗效有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以下称激素)制剂的不断增加及其广泛应用甚至滥用,引起的不良反应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为了合理地应用激素并预防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我们对84例外用激素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病例资料 随意选择门诊上单纯外用激素制剂,无免疫性及全身性疾病,未曾系统用过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放射治疗的患者作为入选对象。 激素不良反应的判定:根据患者长期外用激素制剂后局部出现皮肤萎缩变薄,干燥、脱屑、潮红、毛细血管扩张等,伴以烧灼感、瘙痒不适感等症状。 共观察460例外用激素者,其…  相似文献   

5.
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有多种皮肤方面的副作用,诸如皮肤萎缩、萎缩纹、毛细血管扩张、紫癜、痤疮、色素异常、酒渣鼻样皮炎、口周皮炎、胶样粟丘疹、光过敏、多毛、不易辨认的癣,感染的诱发和恶化,以及鱼鳞病样变化等。但较为严重的和难以处理的是皮质类同醇激素依赖性皮炎(corticosteroid dependent dermatitis,CDD),主要发生在较长时间外用高效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的患者。其特点是用药后原发病情可能迅速改善,  相似文献   

6.
灭疱疮在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前无根本疗法,死亡率高达90%。自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后能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展,使症状得到改善和缓解。但是由于激素长期大量应用后的副作用,仍使天疱疮患者的死亡率近50%。1964年以来在患者血清中发现有一种对表皮细胞粘合质的自家抗体。这种抗体也明显存在于皮疹局部并能与补体结合,并证实了抗体效价的波动与临床症状相平行。类天疱疮和  相似文献   

7.
随着皮质类固醇的应用,其所导致的副作用也随之出现。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儿童皮肤病时,其经皮吸收的总量约为成人的3倍。皮肤炎症越重,经皮吸收的量也越多。儿童外用皮质类固醇所致局限性副作用有皮肤萎缩、口周皮炎等。所致系统性副作用有颅内良性高压、库欣综合征、生长延缓、白内障、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抑制等。  相似文献   

8.
环磷酰胺冲击疗法联合小剂量皮质类固醇治疗狼疮性肾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环磷酰胺冲击疗法联合小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方法 对34例 狼疮性肾炎患者使用环磷酰胺冲击疗法联合小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并与25例单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疗法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环磷酰胺冲击疗法联合小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疗法组的临床症状及免疫学指标的改善,肾功能的改善及肾衰率的降低均明显优于单用激素疗法组,且不良反应不大。结论 环磷酰胺冲击疗法联合小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狼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斑秃的各种新疗法:局部免疫疗法、系统免疫疗法、接触刺激物治疗、光化学疗法以及皮质类固醇的外用及系统疗法。并介绍了各种疗法的作用机理、治疗效果和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药倒模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门诊应用中药倒模结合抗组胺药口服治疗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药引起的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48例 ,并与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递减疗法组进行了对照观察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48例中男 3例 ,女 45例 ,年龄 16~ 5 3岁 ,病程 6月~ 8年 ,随机分为治疗组 2 8例和对照组 2 0例。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选用中药白菊花、野菊花、白僵蚕、白扁豆、白芍、白茯苓、土茯苓、白芷、白蔹、防风、人参、珍珠、当归、红花、丹参、桃仁、玉竹、薏米、青稞等 ,共研末混装待用。具体方法 :停用原皮质类固醇激素药膏 ,患者取仰卧位 ,常规清洁面部皮肤 ,负离子…  相似文献   

11.
皮质类固醇激素(以下简称激素)已广泛应用于某些皮肤病的治疗、使用不当,可能带来许多副作用,最常见的是引起皮肤霉菌感染扩散加重.1982~1983年期间,我们对102例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并作了激素影响霉菌生长的实验室研究.  相似文献   

12.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原因尚不明确的复发性皮肤炎症,临床上常选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治疗。由于反复、长期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将产生一些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不良反应,因此寻找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很有必要的。维胺酯胶囊,有效成分为N-(4-乙氧羰基苯基)维甲酰胺,属维生素A酸衍生物。常用于治疗痤疮。在治疗痤疮患者的同时,我们发现患者伴发的脂溢性皮炎也有明显改善,为此我们于2000年9月~2001年2月,用维胺酯胶囊治疗30例脂溢性皮炎或痤疮伴发脂溢性皮炎患者,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取得了较好结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皮肤结节病对外用或损害内注射皮质类固醇疗效常不佳,但用中等或至大剂量口服则有效.磷酸氯喹曾成功地用于治疗肺皮肤结节病和与之有关的高钙血症.为了避免系统使用皮质类固醇,作者试用羟氯喹治疗了17例皮肤结节病的患者.其中女15例,男2例.年龄24~66岁.患者均有活动性皮肤损害.其中8例合并肺、眼和肝脏受累.所有病人均因局部外用、损害内注射和系统应用皮质类固醇反应不佳而改用羟氯喹口服,剂量为2~3mg/  相似文献   

14.
面部皮肤过量外用皮质类固醇易导致酒渣样皮炎 ,表现为瘙痒、疼痛和炎症过程。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停用激素 ,予以抗生素及抗组胺药物治疗 ,但常顽固难愈 ,迁延数月之久。作者采用他克莫司软膏治愈 3例皮质类固醇性酒渣样皮炎。例 1和例 2为女性患者 ,年龄分别为 6 2岁和 2 0岁。例 3为男性 ,5 4岁。分别因酒渣样皮炎、面部湿疹或脂溢性皮炎长期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 ,导致面部皮质类固醇性酒渣样皮炎 ,表现为瘙痒、红斑和触痛。例 1:首先采用传统方法治疗 ,即停止外用激素 ;予以 1%林可霉素洗剂外用 ,每日 2次 ;多西环素 10 0mg口服 ,每日 2次…  相似文献   

15.
曾尝试过以各种各样的药物治疗白癜风 ,但尚未取得一致的疗效。外用皮质类固醇和PUVA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而PUVA疗法不适宜在儿童中使用 ,强效皮质类固醇局部较长时间使用又可引起皮肤萎缩。作者在 2 1例儿童白癜风患者中观察了外用卡泊三醇 -紫外线(日光 )光疗的治疗效果。2 1例年龄为 5~ 1 7岁的白癜风患者纳入该研究 ,治疗前进行临床评估 ,记录病程、皮损部位和受累的范围 ,有自发性色素恢复的患者不包括在试验范围内。实验室基线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肝、肾功能检查和血清总钙水平 ,通过对全部或某些代表性皮损的照相进行疗…  相似文献   

16.
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引起的反跳现象1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引起的反跳现象120例临床观察杨磊①苏敬泽②内服皮质类固醇激素(以下简称激素)引起的反跳现象已为临床医师所重视,但外用引起的反跳现象则未被充分认识或常常忽视。由于外用激素常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对医师和病人都有很大的诱惑力。目前...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皮质类固醇激素对IgE介导的皮肤变态反应的作用机理,本实验观察了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对异位性皮炎(AD)皮损处LCFcεRI的影响。结果显示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可降低LCFcεRI结合IgE的能力,导致表皮IgE+LC显著减少。推测皮质类固醇激素可通过减少LC表面的IgE分子,而干扰LC的递呈抗原能力,抑制皮肤免疫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环孢素A与皮质类固醇激素合用治疗红斑狼疮和皮肌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采用低剂量环孢素A合并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红斑狼疮5例,皮肌炎2例,取得较好疗效。此法对经常规皮质粝固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或治疗中出现严重副作用的红斑狼疮和皮肌炎患者不失为一种较好疗法。  相似文献   

19.
皮质类固醇外用的副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皮肤萎缩:表皮和真皮变得菲薄,常透见树枝状的静脉。多见于患异位性皮炎的儿童的四肢关节屈面、成人银屑病患者及老年人。但发生的部位是从腹股沟扩展到阴囊、肛周和腋窝。阴囊和小腿等衣服摩擦部位多诉有痛感。由于长期持续外用含氟的皮质类固醇或应用封闭包扎法(ODT)而引起的。也可因持续性皮质类固醇局部注射而发生。多见于局部注射的部位,也有沿淋巴管呈索状萎缩,或者在淋巴管分布部位见到萎缩。此外当去炎松不当地肌内注射,药液进入脂肪组织内,可引起脂肪组织的萎缩,常可见在肩部及臀部形成凹陷斑。上述皮肤萎缩停止皮质类固醇外用,多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反复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产生的对血管收缩作用的急性耐受性。这种现象称为减弱反应(Tachypbylaxis)。由此可以给予我们一个线索: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何以能够引起血管收缩;另外,也可能用来解释经常患病的人对新的皮质类固醇激素何以在开始用药时效果虽较显著,而在以后长期用药时效果就较差。本文通过3个实验证明:(1)反复涂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后,血管收缩作用减弱,经过4天停药后,血管收缩作用又行恢复;(2)对血管收缩和减弱反应起作用的是皮质类固醇激素而非溶媒;(3)对反复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产生的减弱反应,于停药后可以恢复,而当再次用药时又可发生。根据实验结果,凡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愈强,其开始产生的血管收缩作用亦愈强,但其减弱反应的发生也愈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