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永怡 《传染病信息》2006,19(5):278-280
1灵长类的防御素蛋白具有抗HIV作用[1]美国佛罗里达中央大学生物医学科学系Cole等的研究组在给猴子和低等灵长类动物接种艾滋病病毒(HIV-1)后,发现100d后HIV感染力会自然变弱;还发现在猴子和低等灵长类体内存在“θ防御素蛋白”,这种防御素蛋白具有抑制HIV的感染活性,能阻止HIV-1进入人体血球蛋白。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表示,他们绕开常规的途径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艾滋病疫苗。该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研究人员制作了抗体样蛋白(免疫黏附素,i mmunoadhesins),该蛋白能特异性地与SIV结合并阻止它感染细胞。一旦证明这种蛋白在试验室能抗击SIV,表达SIV特异性免疫黏附素的DNA就被通过遗传工程加入到载体病毒里,并使其释放DNA到猴的细胞。研究人员选择腺相关病毒(AAV)作为载体病毒,因为这种病毒能非常有效地将DNA插入到猴子或人类的细胞里。在第2阶段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将腺相关病毒载体注射到猴子的肌肉里,它所携带的DNA在这里产生免疫黏附素并进入到血液循环。注射腺相关病毒载体一个月后,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人体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virus,HCV)感染可诱导毒株特异性抗体免疫应答,通过抗体包被或使病毒结构蛋白构象改变,中和抗体可阻止病毒结合于细胞受体并使其不能进入肝细胞,继而使之失活。体液应答在病毒感染的预防及恢复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病毒与宿主接触的第一步是通过病毒的外壳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中和这一步有望成为预防病毒感染的治疗模式之一。本文综述HCV相关抗体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可在人类及非人灵长类间通过接触传播的烈性病原微生物,致死率高达90%。目前关于埃博拉病毒能否在人际间经气溶胶传播,还未有定论。但经过多年研究表明,在实验室内,埃博拉病毒可通过气溶胶感染非人灵长类,极低剂量即可引起致命性感染。并且埃博拉病毒在动物间的气溶胶传播在实验室内已被证实。除此之外,埃博拉病毒变异速度惊人,不排除可导致大面积暴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1 人类自身细胞表面存在一种能阻止HIV扩散的蛋白质 美国研究者发现人类细胞表面存在一种可阻止HIV扩散的蛋白质分子,取名为tetherin。2年前,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和艾伦戴蒙艾滋病研究中心(ADARC)的科学家鲍尔·比埃尼亚斯发现:通过使用一种称为“Vpu”的蛋白质,正常的HIV-1颗粒才可从黏膜表面脱落。在进一步研究中又找到了HIV-1颗粒与细胞间凝聚附着的来源,这种能使病毒紧系在细胞上的蛋白,被命名为tetherin,这种tetherin蛋白质可使HIV颗粒附着在母细胞的外膜上,阻止HIV突变株向外扩散。  相似文献   

6.
在类似免疫复合物肾小球肾炎的小鼠研究中,曾提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C型病毒病因。作者最近从双倍体人胚肺细胞培养液中找到一株C型病毒。HEL-12病毒属于灵长类C型RNA肿瘤病毒,而且可能是人类的第一个C型病毒。作者应用病毒的抗血清检查人的免疫复合物肾病中C型病毒的存在。以狼疮性肾病、非狼疮免疫复合物肾小球肾病、其他肾病及正常肾、脾和肝脏标本检查与HEL-12病毒抗原的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7.
据医学空间网12月2日报道,荷兰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在家禽中接种禽流感疫苗能有效阻止病毒扩散,也能阻止疫情暴发。  相似文献   

8.
基孔肯雅病(Chikungunya)是一种由节肢动物传播的病毒性疾病,主要在非洲与东南亚地区流行。在灵长类与人类中传播的媒介主要是伊蚊。虽然病毒感染人类后呈现低活性,但由于其可导致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流行,且本身具有潜在危险性Ⅲ,故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生物机体存在多种方式减缓甚至阻止病毒复制。其机制主要通过抗病毒蛋白来介导,可因干扰素诱导而扩大。在这些干扰素刺激蛋白中,干扰素诱导的跨膜(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IFITM)蛋白家族独树一帜,其通过阻止病毒透过细胞脂质双分子层而防止病毒感染。目前已知,至少有3种IFITM具有抗病毒活性:IFITM1、IFITM2以及IFITM3。这些跨膜蛋白已被证实在体外细胞培养中能阻止多种RNA病毒感染,包括登革热病毒、埃博拉病毒、甲型流感病毒、SARS冠状病毒和西尼罗病毒等。人ifitm3基因多态性与季节性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但介导其抗病毒作用的具体分子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本文主要讨论ifitm基因、IFITM蛋白及其抗病毒作用和可能的作用机制,从而在研究病毒感染和肿瘤治疗中另辟蹊径,寻找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扩张型心肌病的早期干预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扩张型心肌病 ( DCM)的主要病因是病毒持续感染和自身免疫反应。在 DCM早期可以检测出抗心肌自身抗体 ,抗体介导心肌细胞损伤机制已基本阐明 ,阻止抗心肌抗体介导心肌损伤已成为早期治疗 DCM的有效方法之一。根据分子模仿理论 ,发现 ADP/ ATP载体蛋白与柯萨奇 B3 -病毒外壳蛋白存在同源性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证实抗 ADP/ ATP载体 2 7- 36肽抗体可以与来源于柯萨奇 B3 病毒 1 2 1 8- 1 2 2 8肽发生免疫反应 ;鼠肝炎病毒、人类巨细胞病毒与 β1-肾上腺素能受体之间具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 ,还发现抗ADP/ ATP载体抗体可以与钙通道蛋白…  相似文献   

11.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13(4):354-354
德国Ulna大学的Frank Kirchhoff及其同事在人体血液中发现了一种可以阻断HIV-1的天然成分,由于这种阻断剂是以一种不同于现有病毒抑制剂的机理发挥作用,因此有助于阻止患者从HIV感染进展到有临床表现的艾滋病,同时还会促使研究人员开发另一类药物来抗击这种流行病。一种被称之为VIRIP的血液分子片段(Virus in-hibitory peptide,病毒抑制肽)是一种广谱的HIV-1抑制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过程促使人们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个体的健康,进而达到精神、身体、社会交往等方面保持健全的状态。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致死性传染病。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数年后,部分感染者免疫功能下降而发病。  相似文献   

13.
人芽囊原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人芽囊原虫长期被误认为是一种对人体无害的酵母。近代研究表明:人芽囊原虫是寄生在高等灵长类和人类肠道的寄生原虫,其致病性正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对人芽囊原虫分类地位与生物学特征、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1.能免疫艾滋病的保护性抗体被发现 2000年3月9日意大利米兰的圣.拉法埃莱医院宣布:研究小组在人类免疫细胞的胞壁上发现了能够免受艾滋病毒侵犯的保护性抗体,这种抗体能阻止入侵的HIV病毒进入免疫细胞内。卢恰·洛帕尔科女士是研究组负责人,她说:他们对90名受试验者作了为期4年的研究,这些人的  相似文献   

15.
儿童病毒性细支气管炎能使细支气管结构改变而导致哮喘。据一些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儿童患病毒性细支气管炎预示以后出现哮喘。有人报告曾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住院的婴儿,随访5年,发现哮喘的发病率达92%。认为RSV可持续存在于宿主细胞中,并提供引起炎症的外源性蛋白。已证明RSV可在几种培养细胞系上引起持续性非溶解性感染。儿童细支气管炎的第2种主要病因是腺病毒。已知腺病毒引起的溶解性感染可导致致死性呼吸道疾病,持续性感染(低水平病毒复制)和潜伏感染(病毒基因未能复制成完整病毒)有可能引起肺阻塞。一些研究者已证明,腺病毒在复制过程的早期能产生一种蛋白,这种蛋白能阻止细胞毒T细胞对被感染细胞的识别,  相似文献   

16.
CHFR(checkpoint with FHA and ring finger),一种在人类癌症中灭活的新的细胞周期检查点基因,在有丝分裂应激时,延迟染色体的浓集、阻止细胞进入有丝分裂中前期.研究表明,CHFR在爪蟾中是P1k1的泛素连接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主要通过抑制Cyclin B_1进入细胞核、调节Aurora-A的水平及与P38应激激酶相互作用,阻止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前期.USP7介导的CHFR去泛素化致其累积可能对于CHFR激活是一个关键的调节步骤.在消化道肿瘤中,CHFR表达由于CPG岛甲基化而沉默.本文对CHFR基因的结构、编码蛋白的功能及其与消化道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传染病总论     
胞外体-免疫治疗中的“特洛伊木马”(综述),VHS蛋白,一种具有mRNA剪切活性的多种功能蛋白质(综述),连翘病毒清胶囊抗病毒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的研制.人类疾病的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概述(综述)  相似文献   

18.
HIV-1进入细胞机制及进入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HIV-1进入抑制剂的研究是HIV研究领域近年来的一个新进展,为人类深入了解HIV发病机理,开发新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并最终战胜HIV带来了新的曙光。处于临床应用和试验阶段的HIV-1进入抑制剂包括:阻断gpl20与CD4连接的抑制剂;作用于gpl20-CCR5或gpl20-CXCR4的抑制剂;直接作用于gp41介导的膜融合抑制剂。最近发现一种细胞表面蛋白即细胞表面蛋白即二硫化异构酶(PDI)在HIV-1进人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PDI参与病毒进入的3个步骤:1)表面PDI活化;2)PDI与CD4连接;3)CD4-PDI进入gpl20二硫键。新型PDI抑制剂主要针对这3个步骤,也是这类药物与以往药物作用信点不同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随着抗原特异性B细胞分选和单细胞抗体克隆技术的应用,从2009年至今,已经获得了上百种艾滋病病毒1型(HIV-1)广谱中和抗体(bNAbs),其中大部分抗体针对不同的病毒株显示出具有更广谱更高效的中和活性。在动物实验中,HIV-1bNAbs被动免疫不仅可以抑制病毒感染,减少急性期病毒的潜伏,而且可以延迟或阻止感染者停药后血浆中病毒的反弹,维持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对病毒的抑制效果。最近bNAbs 3BNC117和VRC01已经应用于Ⅰ期临床人体接种试验研究。文章重点对HIV-1bNAbs的临床试验研究进行综述,这将有利于了解bNAbs在人体临床试验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为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构建含有口蹄疫病毒(FMDV)衣壳蛋白前体PI-2A和蛋白酶3C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活载体疫苗并研究其理化学特性。方法选用鸡痘病毒作为载体,将FMDV的衣壳蛋白前体P1—2A和蛋白酶3C基因插入到鸡痘病毒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鸡痘病毒转移载体质粒pUTAL3CP1,并与鸡痘病毒282E4株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通过药物BrdU加压筛选、间接免疫荧光实验以及Western blot等方法筛选并获得了一株重组鸡痘病毒。将其经酸、碱、加热、氯仿、乙醚以及胰蛋白酶处理,接种到CEF上观察处理前后口蹄疫重组活载体疫苗vUTAL3CP1细胞病变,分析这些理化因子对口蹄疫重组鸡痘病毒活载体疫苗vUTAL3CP1重组鸡痘病毒的影响。结果 在pH3.0~9.0范围内,pH值变化不会造成该口蹄疫重组活载体疫苗vUTAL3CP1毒价的显著变化;口蹄疫重组活载体疫苗VUTAL3CP1经50℃60min、55℃30min或60℃15min即可被灭活;对氯仿敏感;经胰蛋白酶37℃作用1h,毒价降低2.44log10TCID50对乙醚有抵抗力,经乙醚作用24h病毒滴度下降1.0log 10TCID50结论 筛选并鉴定了含有口蹄疫病毒衣壳蛋白前体P12A和蛋白酶3C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活载体疫苗vUTAL3CP1,为疫苗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